电磁屏蔽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475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屏蔽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屏蔽门,尤其是一种防电磁泄漏的屏蔽门,属于电磁 屏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门是人员和设备进出机房或电子设备方舱的物理通道,也是电磁泄漏的主 要途径,其性能对整个屏蔽体屏蔽效能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电磁 屏蔽效能的门有型材门、单刀双层簧片门等多种形式。型材屏蔽门一般是在型
材槽口内嵌装丝网屏蔽条或簧片;单刀双层簧片屏蔽门是在门与门框之间设置 一道门刀和两层簧片;此两种屏蔽门其屏蔽效能在频率为150kHz 18GHz范围 内,屏蔽效能大致在40 60dB。当频率为10kHz 18GHz范围时,屏蔽效能低 于40dB,不能满足在10kHz 18GHz频率范围内,屏蔽效能大于60dB的高屏 蔽效能要求和抗核电磁脉冲的要求。
专利号为200820118427. 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磁屏蔽门,该 屏蔽门采用了两个屏蔽结构,使得进入屏蔽结构密封空间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 中被消耗掉,从而达到较高的屏蔽效能,其优点是门刀插入阻力小,门体易于 打开和关闭,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高屏蔽效能的要求同时也不具有良好的水气密 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屏蔽效能的屏蔽门,该屏蔽门同时具 有良好的水气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磁屏蔽门,包括门框和门体,所述门框固定在屏蔽体上,所述门体 通过固定在门框一侧的铰链与门框活动连接;所述门框包括下侧依次相连的内 围框、中围框、外围框和第一铍青铜簧片夹,所述内围框和中围框的上端形成 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铍青铜簧片夹的安装脚与第一安装槽的槽口部固定连 接,所述外围框的垂直边为一圈L形门刀;所述门体包括上侧依次相连的第一 围框、第二围框、第三围框、第四围框和第二铍青铜簧片夹,所述第一围框和 第二围框的下端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铍青铜簧片夹的安装脚与第二安装槽的 槽口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围框的垂直边为一圈倒L形门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磁屏蔽门,其中所述第一、第二铍青铜簧片夹各包括两片弧形突 出部相抵靠的铍青铜簧片,其安装脚分别为L型脚和U型脚;第一铍青铜簧 片夹的U型脚通过铜板条、紧固件与中围框的顶端固定连接,其L型脚通过铜 板条、紧固件与内围框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铍青铜簧片夹的U型脚通过铜板 条、紧固件与第三围框的顶端固定连接,其L型脚通过铜板条、紧固件与第四 围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L形门刀、倒L形门刀在门体关闭时,分别插接在 第一铍青铜簧片夹、第二铍青铜簧片夹弧形突出部相抵靠的铍青铜簧片之 间。
前述的电磁屏蔽门,其中所述门体的第四围框与第三围框之间形成密封条 安装槽,密封条固定卡固定在密封条安装槽的槽底,密封件嵌装在该固定卡 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刀和两组簧片夹的结构形式,当屏蔽门关闭时,通过门 体和门框形成四个密闭的空间,使得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衰减,从而有效 地阻止了电磁波的泄露,由于铍青铜簧片夹具有高弹性性能,当门刀插入其中蔽效能,可有效地防止机房 内外电子设备的干扰;同时,由于在门体上设置了密封件,使得本实用新型具 有高效屏蔽性能的同时,兼具良好的水密性和气密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 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门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门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 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门框1和门体2,门框1固定在屏蔽体 上,门体2通过固定在门框1 一侧的铰链9与门框1活动连接;门框1包括下 侧依次相连的内围框ll、中围框12、外围框13和第一铍青铜簧片夹14,内 围框11和中围框12的短边满焊连接形成第一安装槽15,第一铍青铜簧片夹 14的安装脚与第一安装槽15的槽口部固定连接,外围框13的垂直边为一圈L 形门刀131。内围框11的横截面为封闭的矩形,外围框13呈U形结构,其L 形门刀131对侧边向外弯折并压靠在屏蔽体上,外围框13与中围框12之间满 焊连接形成一个通道。
门体2包括上侧依次相连的第一围框21、第二围框22、第三围框23、第 四围框24和第二铍青铜簧片夹25, U形的第一围框21和第二围框22的下端 形成第二安装槽26,铍青铜簧片夹的安装脚与第二安装槽的槽口部固定连接, 第三围框23的倒L形门刀231与第二围框22之间形成一个通道。第一、第二铍青铜簧片夹14、 25各包括两片弧形突出部相抵靠的铍青铜 簧片141、 142, 251、 252,其中,铍青铜簧片141、 251的安装脚为L型脚, 铍青铜簧片142、 252的安装脚为U型脚;铍青铜簧片141的L型脚通过铜板 条5、紧固件51与中围框12的顶端固定连接,铍青铜簧片142的U型脚通过 铜板条6、紧固件61与内围框11的顶端固定连接;铍青铜簧片252的U型脚 通过铜板条7、紧固件71与第二围框22的顶端固定连接,铍青铜簧片251的 L型脚通过铜板条8、紧固件81与第一围框21的顶端固定连接。L形门刀131、 倒L形门刀231在门体2关闭时,分别插接在第二铍青铜簧片夹25、第一铍 青铜簧片夹14的突出部相抵靠的弧形铍青铜簧片251、 252之间及141、 142 之间,可以消除门框1和门体2间的缝隙,提高电磁屏蔽效能。第二、三、四 围框22、 23、 24均为L形,且两两之间满焊连接,
第四围框24与第三围框23之间形成密封条安装槽,在该槽底点焊一个密 封条固定卡3,密封条4嵌装在该固定卡内,其下端压靠在门框l的弧形铍青 铜簧片141的短边上。当门体2关闭时,门体2压住门框1,密封条4压縮, 从而保证屏蔽门在关闭时具有良好的水、气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门框1上的第二铍青铜簧片夹25与L形门刀131,门体2上 的第一铍青铜簧片夹14与倒L形门刀231,使整个屏蔽门形成双刀两组簧片 夹的结构形式,其中门框l的内围框ll自身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当门体2关闭 时,门刀插入相应的铍青铜簧片夹内,内围框ll、中围框12和第一铍青铜簧 片夹14构成第二密封空间,中围框12、外围框13、第二围框22、第三围框23 和第一铍青铜簧片夹14构成第三密封空间,L形门刀131、第一围框21、第 二围框22和第二铍青铜簧片夹25构成第四密封空间,当电磁波穿过四个密封 空间时能量逐渐减弱,从而达到提高屏蔽效能的目的,能满足频率为10kHz 18GHZ的范围,屏蔽效能大于60dB的高屏蔽效能要求和抗核电磁脉冲的要求。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 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屏蔽门,包括门框和门体,所述门框固定在屏蔽体上,所述门体通过固定在门框一侧的铰链与门框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包括下侧依次相连的内围框、中围框、外围框和第一铍青铜簧片夹,所述内围框和中围框的上端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铍青铜簧片夹的安装脚与第一安装槽的槽口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围框的垂直边为一圈L形门刀;所述门体包括上侧依次相连的第一围框、第二围框、第三围框、第四围框和第二铍青铜簧片夹,所述第一围框和第二围框的下端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铍青铜簧片夹的安装脚与第二安装槽的槽口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围框的垂直边为一圈倒L形门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屏蔽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铍 青铜簧片夹各包括两片弧形突出部相抵靠的铍青铜簧片,其安装脚分别为L 型脚和U型脚;第一铍青铜簧片夹的U型脚通过铜板条、紧固件与中围框的 顶端固定连接,其L型脚通过铜板条、紧固件与内围框的顶端固定连接;第 二铍青铜簧片夹的U型脚通过铜板条、紧固件与第三围框的顶端固定连接, 其L型脚通过铜板条、紧固件与第四围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L形门刀、 倒L形门刀在门体关闭时,分别插接在第一铍青铜簧片夹、第二铍青铜簧片 夹弧形突出部相抵靠的铍青铜簧片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屏蔽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第四围 框与第三围框之间形成密封条安装槽,密封条固定卡固定在密封条安装槽 的槽底,密封件嵌装在该固定卡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屏蔽门,包括门框和门体,门框固定在屏蔽体上,门框包括下侧依次相连的内围框、中围框、外围框和第一铍青铜簧片夹,内围框和中围框的上端形成第一安装槽,第一铍青铜簧片夹的安装脚与安装槽的槽口部固定连接,外围框的垂直边为一圈L形门刀;门体包括上侧依次相连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围框,第一围框和第二围框的下端形成第二安装槽,第二铍青铜簧片夹的安装脚与第二安装槽的槽口部固定连接,第三围框的垂直边为一圈倒L形门刀。门体关闭时,门刀分别插接在第一、第二铍青铜簧片夹内。使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衰减,有效地阻止其泄露,由于在门体上设置了密封件,使得本实用新型兼具良好的水密性和气密性。
文档编号E06B5/18GK201377276SQ20092003631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日
发明者滨 姜, 张毅荣, 韩少华 申请人: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