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婴儿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276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两用婴儿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幼儿学习走路辅助用品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两种功能的两用婴儿学步车。
背景技术
幼儿学步车为一种用于幼儿学习走路时的锻炼设备,可以起到保护幼儿和加快幼 儿学习走路的速度,使用十分广泛。其结构一般由环形的上盘和底盘以及连接上、底盘的支 脚构成,成立体型结构。上盘用于架住幼儿,底盘略大于上盘,下侧设有滑轮。使用时将小 孩置于其中,任其脚自由划动,推动学步车移动,有助于加快幼儿学习走路的速度。虽然现有结构在幼儿刚刚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对幼儿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但是 这种保护作用在幼儿学习走路的后期却使幼儿对这种保护机制产生依赖,害怕脱离这种环 形保护结构独立走路。因此很多家长被迫通过强制性禁止使用学步车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 独立行走能力。幼儿在刚开始脱离了学步车的保护后,走路容易摔跤,导致了心理上对走路 的恐惧感,反而阻碍了学习走路的进步。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一种两用婴儿学步 车,具有普通学步车功能外还能够辅助幼儿脱离对学步车的依赖,增强其学习走路的信心 和兴趣,有利于促进幼儿学习走路的过程。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两用婴儿学步车,其结构包括上盘、底盘和连接上盘、底盘 的支脚,底盘底部设有滑轮,所述上盘、底盘均呈环形结构,且在其一侧设有变形机构;所述 变形机构向前折叠或滑动形成一个可以容纳且支撑幼儿站立的内凹空间。本设计除了能够 像普通学步车一样在幼儿学习走路的初期给予幼儿保护外,在幼儿学习走路的后期能够变 形为具有内凹空间的滑动阻力机构。幼儿可以站在内凹空间内,手扶学步车推动学步车学 习走路,内凹空间给幼儿半包围的保护,大大削弱了幼儿单独学习走路的恐惧感,且不会限 制幼儿的动作,能够培养幼儿学习走路的兴趣。具体的变形结构是所述底盘包括一个U字形结构和封闭U字形结构开口、可在U 字形结构上滑动的横杆;横杆向后滑动至U字形结构开口处,封闭U字形结构,使底盘形成 环形结构,向前滑动使底盘形成半开口结构。所述横杆通过设置在U字形结构两内侧的导 管与U字形结构滑动配合。上盘由一半环形结构、可拆卸的座圈和绕半环形结构转动的弧形把手组成,弧形 把手向后转动与半环形结构形成安装座圈的环形结构,向前转动使上盘形成半开口结构。上述变形机构在上盘、底盘呈环形结构与内凹空间的定形位置上通过定位机构锁 定。定位机构为弹性按钮和卡点配合的结构。为了便于收纳和携带,本实用新型将连接上盘、底盘的前侧支脚下端可拆卸与底 盘前端周边的插接口插接,上端可相对上盘转动与上盘转动连接,后侧支脚两端分别与上、 底盘转动连接。上、底盘之间设有一个前侧支脚和两个后侧支脚,后侧支脚分别设于内凹空间的两侧。前侧支脚上端连接于上盘前端下侧,下端插接于底盘前端中部;两个后侧支脚上端连接于上盘后端外侧,下端连接于底盘后端内侧,前侧和后侧支脚的下端与底盘之间设 有锁定机构。所述底盘内环开口面积大于上盘,且在折叠之后可容纳上盘。当需要携带的时候,先将前侧支脚下端与底盘分离,并转动折叠到上盘下侧,然后 整体绕后侧支脚转动,再一并折叠入底盘内。折叠之后的学步车占用的空间相对于使用状 态大大减小,便于携带。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两种学步功能,能够适用于幼儿学步初期和后期。合理 的内凹空间设计,有助于提高幼儿后期学步的兴趣和消除其恐惧感。巧妙的折叠和变形设 计大大简化了学步车的结构,各种定位机构和锁定机构的设置,大大提高的结构的稳定性 和使用的安全性。折叠之后占用空间大大减小,便于收纳和外出携带。由此可见本专利相 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部分折叠过程示意图;图7为图1中A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B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中C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6中D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接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两用婴儿学步车,包括上盘1、底盘2以及连接上盘1和底盘2 的前支脚31和后支脚32,底盘2底部设有滑轮6。在这种使用状态中所述上盘1、底盘2均 呈环形结构。接合图4可以更为详细的了解其结构,所述上盘1由一半环形结构14、可拆卸 的座圈11及靠背13和绕半环形结构14转动的弧形把手12组成。所述底盘2包括一个U 字形结构26和封闭U字形结构26开口的横杆21,横杆21通过设置在U字形结构26内侧 的导管22与U字形结构26滑动配合。上述上盘1和底盘2的特殊结构设计是为了使全包围的学步车结构可以变形成为 半包围的学步车结构,如图2所示,变形的过程可以接合图5和图7的所示的结构进行理 解。首先拆下座圈11及靠背13,然后按住上盘1两侧旋钮5,使弧形把手12脱离扣点51, 转动旋钮5带动把手12转动至扣点52处再次卡扣。弧形把手12向前转动使上盘形成半 开口结构。底盘2的变形是先按下解锁按钮71,使横杆21脱离卡点25,推动横杆21沿导 管22向前滑动至卡点24再次卡扣,使底盘2形成半开口结构。变形后的结构如图2所示, 上盘1和下盘2的一侧形成一个可以容纳且支撑幼儿站立的内凹空间,后侧支脚32分别位 于内凹空间的两侧。[0031]幼儿站在上述内凹空间中能够手扶弧形把手12推动学步车进行学习走路。由内凹空间可以半包围的保护幼儿,降低了幼儿学习走路的恐惧感,且能够推动学步车到处走 动,提高了其学习走路的积极性,能够促进幼儿学会走路的速度。家长还可以在两种不同的学步车之间进行变形切换,在图2所示状态,先横杆21 向后滑动至U字形结构26开口处,封闭U字形结构26,使底盘形成环形结构。再将弧形把 手12向后转动与半环形结构14形成安装座圈11的环形结构,装上座圈11和靠背13即为 图1所示全包围的学步车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点是能够折叠为占用更小空间的状体,如图3所示,便于 收纳和携带。折叠的过程可以结合图6、图8、图9和图10进行理解。如图2所示前侧支脚 31下端可拆卸与底盘2前端周边的插接口 23插接,上端通过转轴82与上盘转动连接,如 图10所示。后侧支脚32两端分别通过转轴83、81与上盘1、底盘2转动连接,如图5和图 9所示。当需要折叠的时候,首先按下前侧支脚31下端的解锁按钮72,如图8所示,将前 侧支脚31从插接口 23内拔出,并向内绕转轴82转动折叠到上盘1的下方,如图6上图所 示。然后将上盘1绕转轴83向后侧支脚32折叠至如图6下图所示状态。最后按下后侧支 脚32下端的解锁按钮73,使得后侧支脚32能够绕转轴81转动,如图6所示,将后侧支脚 32向底盘2折叠,最后形成如图3所示的状态。图3所示状态相对于图1和图2所示的使用状态,体积大大减小,大大方便了学步 车的收纳和携带。
权利要求一种两用婴儿学步车,包括上盘、底盘和连接上盘、底盘的支脚,底盘底部设有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底盘均呈环形结构,且在其一侧设有变形机构;所述变形机构向前折叠或滑动形成一个可以容纳且支撑幼儿站立的内凹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一个U字形结构 和封闭U字形结构开口、可在U字形结构上滑动的横杆;横杆向后滑动至U字形结构开口 处,封闭U字形结构,使底盘形成环形结构,向前滑动使底盘形成半开口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通过设置在U字形结 构两内侧的导管与U字形结构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由一半环形结构、可 拆卸的座圈和绕半环形结构转动的弧形把手组成,弧形把手向后转动与半环形结构形成安 装座圈的环形结构,向前转动使上盘形成半开口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机构在上盘、底盘呈 环形结构与内凹空间的定形位置上通过定位机构锁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用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为弹性按钮和卡 点配合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两用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连接上盘、底盘的前 侧支脚下端可拆卸与底盘前端周边的插接口插接,上端可相对上盘转动与上盘转动连接, 后侧支脚两端分别与上、底盘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两用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上、底盘之间设有一个 前侧支脚和两个后侧支脚,后侧支脚分别设于内凹空间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两用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前侧支脚上端连接于上 盘前端下侧,下端插接于底盘前端中部;两个后侧支脚上端连接于上盘后端外侧,下端连接 于底盘后端内侧,前侧和后侧支脚的下端与底盘之间设有锁定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两用婴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内环开口面 积大于上盘,且可容纳上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幼儿学习走路辅助用品领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一种两用婴儿学步车,具有普通学步车功能外还能够辅助幼儿脱离对学步车的依赖,增强其学习走路的信心和兴趣,有利于促进幼儿学习走路的过程。其结构包括上盘、底盘和连接上盘、底盘的支脚,底盘底部设有滑轮,所述上盘、底盘均呈环形结构,且在其一侧设有变形机构;所述变形机构向前折叠或滑动形成一个可以容纳且支撑幼儿站立的内凹空间。本实用新型具有两种学步功能,能够适用于幼儿学步初期和后期。合理的内凹空间设计,有助于提高幼儿后期学步的兴趣和消除其恐惧感。
文档编号A47D13/04GK201595522SQ200920057099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2日
发明者谢明伦, 谢明轩 申请人:谢明轩;谢明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