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材构件及采用该型材构件的窗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051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型材构件及采用该型材构件的窗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用型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型材构件及采用该型材构件的窗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家庭、办公室等各种场合的门窗边框都是由各种型材构件制成。而这种型材构件多采用价格便宜、重量轻的铝合金制成。在北方地区,因室外气温较低,室内需要供暖,采用这种铝合金的门窗边框传热快,室内保温效果差,且不利于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隔热效果好的型材构件及采用该型材构件的窗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型材构件,包括本体及设于本体一侧的前壁,所述前壁通过隔热件固定于所述本体上。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前壁具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隔热件的两端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远离所述第一卡槽的边缘处设有第一卡钩组,所述前壁具有与所述第二侧壁平行的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向一端延伸形成一第一延伸壁,所述第一延伸壁与所述第一卡钩组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延伸壁的边缘内侧设有第二卡钩组。进一步地,所述前壁具有与所述第二侧壁相邻的第五侧壁,所述第五侧壁靠近所述第二卡槽的一端边缘处、以及所述本体的第三侧壁上靠近所述第一卡槽的一端边缘处设
有第三卡钩组。更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三侧壁平行的第六侧壁,所述前壁具有与所述第五侧壁平行的第七侧壁,所述第六侧壁上远离所述第一卡槽的一端边缘处、所述第七侧壁上远离所述第二卡槽的一端边缘处设有第四卡钩组。更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三侧壁平行的第六侧壁,所述前壁具有与所述第五侧壁平行的第七侧壁,所述第六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钩组对称的第五卡钩组, 所述前壁的第四侧壁向另一端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延伸壁对称的第二延伸壁,所述第二延伸壁的边缘内侧设有第六卡钩组,所述本体的第六侧壁上及所述前壁的第七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卡钩组对应的第七卡钩组。更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的第八侧壁,所述第八侧壁向一侧凸伸一第三延伸壁,所述第三延伸壁边缘内侧设有第八卡钩组。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壁于所述第二卡钩组所处的外侧边缘具有一弧形倒[00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窗户,具有窗框及安装于窗框上的玻璃,所述窗框的各条边分别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作为窗框边沿的前壁,所述前壁通过隔热件固定于所述本体上。其中,所述本体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前壁具有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隔热件的两端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内。本实用新型中,将型材构件的本体与前壁通过隔热件来连接,利用隔热件的隔热性来阻断本体与前壁之间的热量传递,当利用上述型材来制作门、窗边框时可减少由边框向室外传递的热量,从而起到室内保温、节能环保的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型材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型材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型材构件的第三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型材构件安装时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型材构件安装时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窗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型材构件,包括本体及设于本体一侧的前壁,所述前壁通过隔热件固定于所述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中,将型材构件的本体与前壁通过隔热件来连接,利用隔热件的隔热性来阻断本体与前壁之间的热量传递,当利用上述型材来制作窗边框时可减少由边框向室外传递的热量,从而起到室内保温、节能环保的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进一步详述。实施例一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型材构件为一框型材构件1,安装时,其直接安装于窗户的边沿。如图1中所示,框型材构件1包括一本体11及设于本体11 一侧的前壁12。本体 11为一长方管,方管具有第一侧壁111,第一侧壁111上设有第一卡槽1111。前壁12也为一长方管,其中,前壁12具有第二侧壁121,第二侧壁121上设有与第一卡槽1111对应的第二卡槽1211,于第一卡槽1111与第二卡槽1211之间卡设有一隔热件13。本实施例中,对应设置的第一卡槽1111及第二卡槽1211为两组,故隔热件13也为两个,且两隔热件13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将框型材构件1的本体11与前壁12通过隔热件13来连接,利用隔热件13的隔热性来阻断本体11与前壁12之间的热量传递,从而减少由边框向室外传递的热量,起到室内保温、节能环保的作用。而且,将隔热件13间隔设置,有利于提高隔热效果,且可降低材料成本。框型材构件1的本体11具有与第一侧壁111相邻的第三侧壁112,第三侧壁112上且远离第一卡槽1111的边缘处设有第一卡钩组1121。第一卡钩组1121包含两个卡钩,所述两个卡钩相对设置形成一容纳钩槽。前壁12具有与第二侧壁121平行的第四侧壁122, 第四侧壁122向一端延伸形成一第一延伸壁1221,第一延伸壁1221与第一卡钩组1121位于同一侧,第一延伸壁1221的边缘内侧处设有第二卡钩组12211。框型材构件1在应用于窗户安装时,于第一卡钩组1121形成的容纳钩槽内可卡设一压块,因为第一延伸壁1221与第一卡钩组1121位于同一侧,即压块与第一延伸壁1221位于同一侧,此时可将窗户上的玻璃夹设于压块与第一延伸壁1221之间。其中,第一延伸壁1221内侧的第二卡钩组12211 处还可夹设塑胶条,相应地,压块与玻璃之间也可夹设塑胶条,这样,玻璃通过具有柔性的塑胶条固定,可避免第一延伸壁1221或压块与玻璃的刚性接触而对玻璃造成损伤。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本体11具有的第三侧壁112上靠近第一卡槽1111的一端边缘处设有一卡钩(图中未标号),前壁12具有与第二侧壁121相邻的第五侧壁123,第五侧壁123上且靠近第二卡槽1211的一端边缘处设有另一卡钩,此两个卡钩相对设置形成第三卡钩组1122。第三卡钩组1122位于本体11与前壁12之间的连接处,且作为一预留容纳钩槽可于其内卡设一挡水胶条,当框型材构件1在应用于窗户安装时,可避免雨水由此处流进窗边框内。更具体地,本体11具有与所述第三侧壁112平行的第六侧壁113,第六侧壁113上远离第一卡槽1111的一端边缘处设有一卡钩,前壁12具有与第五侧壁123平行的第七侧壁124,第七侧壁IM上且远离第二卡槽1211的一端边缘处设有另一卡钩,此两个卡钩分别位于本体11及前壁12的边缘,且二者相对设置形成第四卡钩组1123。故通过此两个卡钩形成的第四卡钩组1123与建筑物预留窗的边沿卡接,从而可将框型材构件1卡设于窗的边沿内。实施例二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型材构件为一中工型材构件2,安装时,其可横向或竖向安装于窗户的固定玻璃与开启玻璃之间。如图2中所示,中工型材构件2包括一本体21及设于本体21 —侧的前壁22。本体21为一长方管,方管具有第一侧壁211,第一侧壁211上设有第一卡槽2111。前壁22也为一长方管,其中,前壁22具有第二侧壁221,第二侧壁221上设有与第一卡槽2111对应的第二卡槽2211,于第一卡槽2111与第二卡槽2211之间卡设有一隔热件23。本实施例中, 对应设置的第一卡槽2111及第二卡槽2211为两组,故隔热件23也为两个,且两个隔热件 23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将中工型材构件2的本体21与前壁22通过隔热件23来连接, 利用隔热件23的隔热性来阻断本体21与前壁22之间的热量传递,从而减少由边框向室外传递的热量,起到室内保温、节能环保的作用。而且,将隔热件13间隔设置,有利于提高隔热效果,且可降低材料成本。中工型材构件2的本体21具有与第一侧壁211相邻的第三侧壁212,第三侧壁 212上且远离第一卡槽2111的边缘处设有第一卡钩组2121。第一卡钩组2121包含两个卡钩,所述两个卡钩相对设置形成一容纳钩槽。前壁22具有与第二侧壁221平行的第四侧壁222,第四侧壁222向一端延伸形成一第一延伸壁2221,第一延伸壁2221与第一卡钩组2121位于同一侧,第一延伸壁2221的边缘内侧处设有第二卡钩组22211。中工型材构件2 在应用于窗户安装时,于第一卡钩组2121形成的容纳钩槽内卡设一压块,因为第一延伸壁 2221与第一卡钩组2121位于同一侧,即压块与第一延伸壁2221位于同一侧,此时可将窗户上的玻璃夹设于压块与第一延伸壁2221之间。其中,第一延伸壁2221内侧的第二卡钩组 22211处还可夹设塑胶条,相应地,压块与玻璃之间也可夹设塑胶条,这样,玻璃通过具有柔性的塑胶条固定,避免第一延伸壁2221或压块与玻璃的刚性接触而对玻璃造成损伤。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本体21具有的第三侧壁212上靠近第一卡槽2111的一端边缘处设有一卡钩(图中未标号),前壁22具有与第二侧壁221相邻的第五侧壁223,第五侧壁223上且靠近第二卡槽2211的一端边缘处设有另一卡钩,此两个卡钩相对设置形成第三卡钩组2122。第三卡钩组2122位于本体21与前壁22之间的连接处,且作为一预留容纳钩槽可于其内卡设一挡水胶条,当中工型材构件2在应用于窗户安装时,可避免雨水由此处流进窗边框内。由于中工型材构件2横向或竖向安装于窗户的固定玻璃与开启玻璃之间,故本体 21与前壁22的两端为对称设置的。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本体21具有与第三侧壁212平行的第六侧壁213,第六侧壁213上设有与第一卡钩组2121对称的第五卡钩组2131,前壁 22的第四侧壁222向另一端延伸形成与第一延伸壁2221对称的第二延伸壁2222,第二延伸壁2222的边缘内侧设有第六卡钩组22221。其中,第一卡钩组2121与第一延伸壁2221 之间夹设一固定玻璃,而第五卡钩组2131与第二延伸壁2222之间与其它的型材构件配合后用于安装开启玻璃。前壁22具有的与第五侧壁223平行的第七侧壁224,本体21的第六侧壁213上设有与所第三卡钩组2122对应的第七卡钩组2132。通过于第七卡钩组2132 内设置挡水胶条,也有效避免雨水由此处流进窗边框内。
实施例三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型材构件为一扇型材构件3,安装时,此扇形材构件3 与中工型材构件2配合后用来安装开启玻璃。具体地,如图3中所示,扇型材构件3包括一本体31及设于本体31 —侧的前壁32。 本体31为一长方管,方管具有的第一侧壁311,第一侧壁311上设有第一卡槽3111。前壁 32也为一长方管,其中,前壁32具有第二侧壁321,第三侧壁321上设有与第一卡槽3111 对应的第二卡槽3211,于第一卡槽3111与第二卡槽3211之间卡设有一隔热件33。本实施例中,对应设置的第一卡槽3111及第二卡槽3211为两组,故隔热件33也为两个,且两个隔热件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将扇型材构件3的本体31与前壁32通过隔热件33来连接, 利用隔热件33的隔热性来阻断本体31与前壁32之间的热量传递,从而减少由边框向室外传递的热量,起到室内保温、节能环保的作用。而且,将隔热件33间隔设置,有利于提高隔热效果,且可降低材料成本。扇型材构件3的本体31具有与第一侧壁311相邻的第三侧壁312,第三侧壁312上且远离第一卡槽3111的边缘处设有第一卡钩组3121。第一卡钩组3121包含两个卡钩,所述两个卡钩相对设置形成一容纳钩槽。前壁32具有与第二侧壁321平行的第四侧壁322, 第四侧壁322向一端延伸形成一第一延伸壁3221,第一延伸壁3221与第一卡钩组3121位于同一侧,第一延伸壁3221的边缘内侧处设有第二卡钩组32211。扇型材构件3在应用于窗户安装时,于第一卡钩组3121形成的容纳钩槽内卡设一压块,因为第一延伸壁3221与第一卡钩组3121位于同一侧,即压块与第一延伸壁3221位于同一侧,此时可将窗户上的玻璃夹设于压块与第一延伸壁3221之间。其中,第一延伸壁3221内侧的第二卡钩组32211处还可夹设塑胶条,相应地,压块与玻璃之间也可夹设塑胶条,这样,玻璃通过具有柔性的塑胶条固定,避免第一延伸壁3221或压块与玻璃的刚性接触而对玻璃造成损伤。具体地,本体31具有与第一侧壁311平行的第八侧壁313,第八侧壁313向一侧凸伸一第三延伸壁3131,第三延伸壁3131与本体31的第一侧壁311平行,第三延伸壁3131 边缘内侧设有第八卡钩组31311。扇型材构件3安装时与中工型材构件2配合,此突伸的第三延伸壁3131抵顶中工型材构件2的第五卡钩组2131的左侧,且前壁32的第一侧壁321 向一侧延伸抵顶中工型材构件2的第一延伸壁222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扇型材构件3的第一延伸壁3221于所述第二卡钩组32211 处的外侧边缘 具有一弧形倒角32212。此处设置一弧形倒角32212,不仅加强了美感,且使得扇型材构件3在安装后与框型材构件1搭接处的外装饰面为同一平面,这样使固定玻璃与开启玻璃于外侧面观看时位于同一平面,从而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窗户4,其具有窗框41及安装于窗框41上的玻璃42,窗框41的各条边分别为上述的框型材构件1、中工型材构件2及扇型材构件3。具体地,参照图4,窗户4的上部设有固定玻璃42,下部设有两开启玻璃43。参照图5,固定玻璃42的上边沿夹设于一框型材构件1及一压块5之间,同时,框型材构件1、压块5与固定玻璃42卡接处还分别设有塑胶条6,通过塑胶条6避免框型材构件1、压块5与固定玻璃42的刚性接触而损伤固定玻璃42。固定玻璃42的下边沿通过一中工型材构件 2及另一压块5固定。而开启玻璃43的上、下边沿分别通过两组扇型材构件3与压块5固定,且这两组扇型材构件3及压块5分别对称设置于开启玻璃43的上、下边沿。其中位于开启玻璃43上边沿的扇型材构件3的上侧与中工型材构件2配合,且于中工型材构件2的第七卡钩组2132内设置挡水胶条7,也有效避免雨水由此处流进窗边框内。位于开启玻璃 43下边沿的扇型材构件3的下侧与另一框型材构件1配合。且框型材构件1的第三卡钩组 1122内也设置一挡水胶条7。由图5所示,用于固定开启玻璃43的两组扇型材构件3及压块5分别位于与其配合的中工型材构件2及框型材构件1的内侧,故本实施例中,开启玻璃 43的打开方式为向室内打开,如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上述各型材安装而成的窗户4为向室内打开的,这种窗户, 较现有技术中向室外打开的窗户,避免雨雪天气在窗台时堆积较厚的雪而阻挡窗户向室外打开。同时,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各型材结构,而各型材构件的本体与前壁通过隔热件来连接,故利用隔热件的隔热性来阻断本体与前壁之间的热量传递,从而减少由边框向室外传递的热量,起到室内保温、节能环保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于扇型材构件3内还设有一智能开启器8,故开启玻璃43的打开和关闭可采用遥控方式,使用方便。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型材构件,包括本体及设于本体一侧的前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通过隔热件固定于所述本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前壁具有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隔热件的两端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材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远离所述第一卡槽的边缘处设有第一卡钩组,所述前壁具有与所述第二侧壁平行的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向一端延伸形成一第一延伸壁,所述第一延伸壁与所述第一卡钩组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延伸壁的边缘内侧设有第二卡钩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型材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具有与所述第二侧壁相邻的第五侧壁,所述第五侧壁靠近所述第二卡槽的一端边缘处、以及所述本体的第三侧壁上靠近所述第一卡槽的一端边缘处设有第三卡钩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型材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三侧壁平行的第六侧壁,所述前壁具有与所述第五侧壁平行的第七侧壁,所述第六侧壁上远离所述第一卡槽的一端边缘处、所述第七侧壁上远离所述第二卡槽的一端边缘处设有第四卡钩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型材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三侧壁平行的第六侧壁,所述前壁具有与所述第五侧壁平行的第七侧壁,所述第六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钩组对称的第五卡钩组,所述前壁的第四侧壁向另一端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延伸壁对称的第二延伸壁,所述第二延伸壁的边缘内侧设有第六卡钩组,所述本体的第六侧壁上及所述前壁的第七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卡钩组对应的第七卡钩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型材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的第八侧壁,所述第八侧壁向一侧凸伸一第三延伸壁,所述第三延伸壁边缘内侧设有第八卡钩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型材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壁于所述第二卡钩组所处的外侧边缘具有一弧形倒角。
9.一种窗户,具有窗框及安装于窗框上的玻璃,所述窗框的各条边分别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作为窗框边沿的前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通过隔热件固定于所述本体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前壁具有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隔热件的两端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型材构件及采用该型材构件的窗户,所述型材构件包括本体及设于本体一侧的前壁,所述前壁通过隔热件固定于所述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中,将型材构件的本体与前壁通过隔热件来连接,利用隔热件的隔热性来阻断本体与前壁之间的热量传递,当利用上述型材来制作门、窗边框时可减少由边框向室外传递的热量,从而起到室内保温、节能环保的作用。
文档编号E06B3/263GK201972518SQ201020656280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3日
发明者凌艺, 翁鹏 申请人:深圳市中锋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