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671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游戏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游戏床(playard) (playpen,游戏围栏),尤有关于横材可上下变位的游戏床。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游戏床(游戏围栏)作为提供婴幼儿游玩的保护空间。游戏床是用以划分婴幼儿游玩的区域的架构,一般而言具备有骨架构造体、及包围此骨架构造体的缝制布。以此种游戏床而言,例如日本特开2008-巧4752(专利文献1)的游戏床,是具有四支纵框(柱)、配置于该些纵框上部的四支上横框、配置于该些纵框下部的四支下横框、 载设于该些下横框的上的底板、及张设于四支纵框的四方的框架罩盖(frame cover),用以封闭四方侧面及底面。藉此,可使收容于游戏床内部的婴幼儿不会不慎跑出至外部。[先前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M7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游戏床方面,会产生以下所说明的问题。也即,由于在展开的使用状态下朝水平延伸的上横框的两端是安装固定于相邻的两支立框的上端,因此在婴幼儿入出于游戏床内时,婴幼儿的保护者须将婴幼儿抱起较上横框还高以使的越过。因此对保护者而言,使婴幼儿入出于游戏床的作业变成了负担。此外,在照顾游戏床内的婴幼儿时,保护者只能从婴幼儿的头上伸出手,所以有改善的余地。有鉴于所述情形,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轻保护者的负担,并且可易于照顾游戏床内的婴幼儿的游戏床。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游戏床是具备框架构造体,以包围收容婴幼儿的空间周围的方式形成,且具有在婴幼儿收容空间外周隔开间隔配置并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柱材、及架设于相邻的柱材并朝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横材,横材中至少一部分是可通过在中间折弯变形来折叠;一对连结构件,将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的两端部,以可在上侧位置及下侧位置变位的方式连结于相邻的柱材;及固定具,将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的端部保持于上侧位置。所谓在中间可折弯变形,是指在包括横材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且除长度方向两端部的长度方向途中的部位,可折弯变形。依据本发明,由于具备将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的两端部,以可在上侧位置及下侧位置变位的方式连结于相邻的两支柱材的一对连结构件,因此可变更横材的高度位置,可通过连结构件先降下横材的高度位置。因此,保护者可越过高度位置经降低的横材而易于抱出抱入婴幼儿于游戏床。此外,在照顾游戏床内婴幼儿时,保护者可从与婴幼儿相同
3的视线伸出手,而实现更佳的育儿关系。再者,在游戏床使用中只要先使横材朝上侧位置移动,则横材即与布状构件一同包围框架构造体的四方,而可将婴幼儿收容于游戏床内。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一实施例,可变更所有横材的高度位置,也可变更一部分横材的高度位置。此外,婴幼儿收容空间的形状,也可为俯视下正五角形或正六角形等的正多角形。此外婴幼儿收容空间也可构成俯视下具有偶数个角部的等角多角形。柱材是分别配置于该些多角形的角部。此外婴幼儿收容空间也可为俯视下正方形或长方形等的矩形。在婴幼儿收容空间于俯视下构成长方形的游戏床中,构成长方形长边的横材是称为前框,保护者是越过此前框而抱出抱入婴幼儿。因此以较佳实施例而言,婴幼儿收容空间是在俯视下构成长方形,连结构件是分别设于俯视下配置于长方形长边的两端的两支柱材。依据本实施例,可降低长方形长边,也即前框的高度位置。因此,婴幼儿可易于越过前框而抱出抱入于游戏床,且保护者可易于越过前框来照顾游戏床内的婴幼儿,使得功能提升。连结构件的构造只要是用以连结柱材与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的两端部者,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为在柱材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分别设置收容横材的端部的孔,且将横材的端部以可装卸的方式插入于该收容孔者。此外例如也可为将朝上下方向延伸的轨道 (rail)设于柱材,用以引导横材的端部不致脱离轨道者。此外例如也可为设于柱材的上端部,以套组方式可朝上方拉出的多个管者。此外例如也可为在柱材途中连结腕的基部,且将横材的端部连结于腕的前端部,且通过使腕转动来变更横材的高度位置者。固定具也可为例如将摩擦构件分别设于横材的端部,且通过摩擦而将横材的端部固定于柱材上端部者。此外也可为例如将爪部及凹部的组合的卡合构件及被卡合构件,设于横材的端部与柱材上端部,且通过卡合作用将横材的端部固定于柱材上端部者。再者,也可为将预定荷重以上的力加在横材的端部而解除卡合并拆下或向下推横材,或将横材的端部沿着轨道拉起至柱材上端部而自动卡合的构成。此外也可为例如将套组方式的管彼此, 在朝上方作最大延伸的状态下通过摩擦或卡合来固定者。以较佳实施例而言,连结构件是包括形成有供柱材插通的贯通孔且沿着柱材滑动的滑动构件;固定具是设于滑动构件,于锁定(on)状态下是限制滑动构件相对于插通于贯通孔的柱材的滑动,而于解除(off)状态下则容许滑动构件相对于插通于贯通孔的柱材的滑动。依据本实施例,由于固定具是在锁定状态下限制滑动构件的滑动,因此可在所希望的高度位置将滑动构件固定于柱材。因此,可将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保持于所希望的高度位置,而可提升功能。此外,只要保护者不操作固定具,滑动构件就会牢牢地固定于柱材上端部。因此,在游戏床使用中,于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不会有不慎下降的情形。在具备安装于框架构造体的下部用以支撑婴幼儿的铺设板(也称底板)的游戏床中,以往的铺设板恒常是位于游戏床的下部,不用调整其高度。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是进一步具备可选择地安装于框架构造体的下部或上下方向中间部而构成婴幼儿收容空间底面的铺设板,而滑动构件是可选择地固定于框架构造体的上部或上下方向中间部。依据本实施例,通过将铺设板安装于框架构造体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且使婴幼儿睡在铺设板上,可利用游戏床也作为使婴幼儿睡觉的床铺,而使功能提升。再者,通过将滑动构件往下推至框架构造体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保护者可易于照顾就寝中的婴幼儿。在已展开的游戏床的使用状态下朝水平方向延伸的横材是可折弯变形,且通过将横材折弯变形,框架构造体即可折叠。以较佳实施例而言,两端部与一对滑动构件连结的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是具有一方端部与一方的滑动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的一方 棒构件;一方端部与另一方的滑动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的另一方棒构件;与一方棒构 件的另一方端部及另一方棒构件的另一方端部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的中央连结构件使中 央连结构件无法与一方棒构件转动的一方锁固机构;使中央连结构件无法与另一方棒构件 转动的另一方锁固机构;以及同时解除该些双方的锁固机构并保持双方的锁固解除的锁固 动作机构。依据本实施例,由于可在上侧位置及下侧位置变位的可在中间折弯变形的横材具 有同时解除双方的锁固机构并保持双方的锁固解除的锁固动作机构,因此当婴幼儿的保护 者解除锁固动作机构操作时,一方侧锁固机构及另一方侧锁固机构均被确实地解除锁固。 藉此,即可易于进行游戏床的折叠操作。发明的功效如此,本发明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的高度位置为可变更,而通常只要将在中 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设为上侧位置,则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就会被设于充分的高度位 置,而可收容游戏床内的婴幼儿而不致跑出外部。而且,由于本发明是具备将在中间可折弯 变形的横材保持于上侧位置的固定具,因此可在游戏床的使用中,将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 横材保持于柱材的上端部,且可将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保持于与柱材上端部相同的高 度位置而与布状构件一同包围框架构造体四方,而将婴幼儿收容于游戏床内。再者只要将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设于下侧位置,即可将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 横材较通常的位置更为降低。因此,保护者可越过设在较低位置的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 材而易于抱出抱入婴幼儿于游戏床。此外,照顾游戏床内的婴幼儿时,保护者可移动至在中 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的下方而从与婴幼儿相同的视线伸出手,而实现更佳的育儿关系。


图1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游戏床的俯视图。图2为显示该实施例的游戏床的正面图。图3为显示该实施例的游戏床的正面图。图4为显示该实施例的游戏床的正面图。图5为将滑动构件放大显示的正面图。图6为将滑动构件放大显示的正面图。图7为显示该实施例的游戏床的仰视图。图8为显示该实施例的游戏床的折叠状态的正面图。图9为显示该实施例的游戏床的折叠状态的侧面图。图10为显示该实施例的游戏床的折叠状态的仰视图。图11为将该实施例的铺设板及壁板取出而显示的分解斜视图。图12为将被锁固的横材的中央部取出而显示的俯视图。图13为将被锁固的横材的中央部取出而显示的正面图。图14为显示图12的XIV-XIV中的剖面的说明图。图15为显示图12的XV-XV中的剖面的说明图。图16为将中央连结构件取出而显示的正面图。
图17为将被解除锁固的横材的中央部取出而显示的俯视图。图18为将被解除锁固的横材的中央部取出而显示的正面图。图19为显示图17的XIX-XIX中的剖面的说明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游戏床
11框架构造体
12布状构件
13棒构件
14柱材
14B上端部块体
14h孔
15L横材(前框)
15R、16横材
17交叉管
18滑动构件
19固定具
20中央连结构件
20a、20b长孔
20c贯通孔
21车轮
22车轮罩盖
22s车轮罩盖突出部
23中央连结构件
25按钮
27连结销
30中心锁固罩盖
30h中心孔
31,32托架
41铺设板
42布制筒状构件
43弯曲线
51第一壁板
52第二壁板
53第三壁板
54第四壁板
55边界线
56,57筒状构件
58一端开口部
59另一端开口部
61箱状体
71连结轴
72、73h贯通孔
74轴部
75前端部
76复位弹簧
77把持部
73、151、152、161、162、171 管
201,202,203壁部
241一方锁固构件
242另一方锁固构件
243,244贯通孔
245一方支撑销
246另一方支撑销
251,252脚部
251c>252c脚部倾斜面
261,262连结轴
261h,262h贯通孔
281,282倾斜面
283,284平行面
291,292卡合突起
A一端部
C中心线
S游戏床设置地板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至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游戏床的整体概略,且显示游戏床被展开的使用状态。图5及图6是将滑动构件放大显示的正面图。图7为显示游戏床的整体概略的仰视图。图8至图10是显示游戏床的折叠状态。游戏床10是具备构成游戏床10的骨架的框架构造体11 ;安装于框架构造体11,用以包围框架构造体11的外周的布状构件12 ; 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框架构造体11的棒构件13 ;及支撑于棒构件13的铺设板41。本实施例的游戏床10为俯视大致长方形,因此为了便于说明,是将一对长边部分称为游戏床一方侧、游戏床另一方侧、游戏床左侧、游戏床右侧、游戏床侧部、游戏床两侧部、或游戏床左右侧部。此外将一对短边部分称为游戏床一端部、游戏床另一端部、游戏床前端部、游戏床后端部、游戏床端部、游戏床两端部、或游戏床前后端部。游戏床10是可使用作为使婴幼儿游玩的围栏外,尚可如后所述适用作为使婴幼儿睡觉的床铺。首先说明框架构造体11,框架构造体11是包括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四支柱材14、设于游戏床两侧部的一对横材15L、15R、设于游戏床两端部的一对横材16、16、及俯视下呈对角线配置的交叉管(corss pipe) 17。柱材14是配置成俯视下于四个角落站立。在配置于游戏床一端部的两支柱材14、 14间,是架设有横材16。同样地,在配置于游戏床另一端部的两支柱材14、14间,也架设有横材16。同样地,在配置于游戏床一方侧的两支柱材14、14间,是架设有横材15R。具体而言,横材16、15R的端部是与柱材14的上端部块体(block) 14B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且于游戏床折叠时,横材16、15R是可转动成接近柱材14。此外,横材16是由设于中央部的中央连结构件20、从中央连结构件20朝长度方向一方延伸的管161、及从中央连结构件20朝长度方向另一方向延伸的管162所构成。管161及管162为相同长度。此外,横材15R是由设于中央部的中央连结构件20、从中央连结构件20朝长度方向一方延伸的管151、及从中央连结构件20朝长度方向另一方向延伸的管152所构成。管 151及管152为相同长度,且较管161、162为长。在游戏床的使用状态下,中央连结构件20是用以锁固从中央连结构件20朝长度方向一方向延伸的管161及朝长度方向另一方延伸的管162,而横材16是如图3所示保持为一直线。然而当解除中央连结构件20的锁固时,横材16即设为可在中央部折弯变形。 因此,当折叠游戏床10时,如后述的图9所示,管161、162即从中央连结构件20朝上方延伸,且横材16被设为V字形。横材15R也同样地设有中央连结构件20,在游戏床的使用状态下是设为一直线,且于游戏床的折叠状态下是在中央部折弯变形。再者,管151、152是从中央连结构件20朝上方延伸,而横材15R是设为V字形。另外,多支横材中仅横材15L,是通过游戏床右侧2部位的滑动(slide)构件18, 以可转动且可滑动的方式连结于柱材14。具体而言,在滑动构件18形成朝上下方向延伸的贯通孔72,而使柱材14贯通于此贯通孔72,且一对滑动构件18则可沿着柱材14而滑动。 通常,滑动构件18是设为通过后述的固定具19而无法滑动,且滑动构件18是分别固定保持于配置于游戏床右侧的一对柱材14的上端部。此外,滑动构件18是与横材15L的端部通过连结轴71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游戏床10折叠时,横材15L是可转动成接近柱材 14。另外,横材15L的长度方向一方的管151,是设为较横材15R的长度方向一方的管151 还短相当于滑动构件18的尺寸。同样地,横材15L的长度方向另一方的管152是设为较横材15R的长度方向另一方的管152还短相当于滑动构件18的尺寸。滑动构件18的上部是形成有越过连结轴71而朝中央连结构件20侧延伸的屋檐状的承接部77。如图5及图6所示,承接部77是用以承接管151,因此管151不会绕着连结轴71转动到较滑动构件18更上方。然而,管151是可绕着连结轴71转动到较滑动构件 18更下方。另外,管152也同样地可转动连结于滑动构件18。同样地,横材15R的管151、 152、横材16的管161、162,均可转动连结于上端部块体14B。横材15L在游戏床的使用状态下,如图2至图4所示,是呈一直线延伸。然而,在游戏床的折叠状态下,是在中央部折弯变形。再者如图8所示,管151、152是从中央连结构件20朝上方延伸,而横材15L是设为V字形。滑动构件18中,于连结轴71与贯通孔72之间,是安装固定有与贯通孔72平行延伸的直线状的管73。管73的上端是设为与连结轴71大致相同位置,且管73的长度为柱材 14的大致一半。在管73中,是设有与管73正交的固定具19。固定具19是具有贯通穿设于管73而朝横越方向延伸的贯通孔73h,且两端从贯通孔7 突出的轴部74 ;固定于轴部74前端的附带凸缘的帽子形状的前端部75 ;以覆盖轴部74外周的方式延伸成螺旋状并且缩设于前端部75的凸缘部与管73外周面之间的复位弹簧(return spring) 76 ;及固定于轴部74后端的把持部77。轴部74是通过复位弹簧76朝柱材14侧弹推,而前端部75是抵接于柱材14。通过以较复位弹簧76的弹推力还大的力来拉动把持部77,前端部75即从柱材14离开。另外,由于把持部77及前端部75的尺寸较贯通孔73h的内径还大,因此轴部74不会从贯通孔7 脱落。滑动构件18位于柱材14的上端部时,固定具19的前端部75是进入卡合在形成于柱材14的孔14h。在此锁定(on)状态下,滑动构件18是设为无法滑动,且无法沿着柱材 14滑动。当婴幼儿的保护者对抗复位弹簧76的弹推力而拉动固定具19时,前端部75即从孔14h脱离而解除卡合。在此解除(off)状态下,滑动构件18是被设为无法滑动,而无法沿着柱材14滑动。当分别拉动各滑动构件18、18的固定具19而使一对滑动构件18可滑动时,如图6箭头所示,横材15L即与一对滑动构件18 —同朝下方移动。然后如图4所示位于上下方向中间部的位置。藉此,即易于越过横材15L将婴幼儿抱出抱入于游戏床10。 此外,保护者可越过横材15L而简单地将手伸至游戏床10内的婴幼儿。另外,从保护者来看,横材15L是位于四支横材中最近的位置,因此也称为前框。如图4所示,横材15L是可下降至与安装于框架构造体11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壁板53的上端缘大致相同高度位置。壁板53的下端缘是与铺设板41连结。安装于框架构造体11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铺设板41,是利用作为使婴幼儿睡觉的床铺。如此,通过将滑动构件18及横材15L朝下推至框架构造体11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保护者就可易于照顾就寝中的婴幼儿。交叉管17为X字形,如图7所示在长方形游戏床10下面,配置成对角线状。交叉管17具体而言是由配置于X字中央的中央连结构件23、及连结中央连结构件23与各柱材 14的四支管171至174所构成。管171至174的一方端是分别与柱材14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此外,管171至174的另一方端是分别与中央连结构件23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中央连结构件23虽容许四支管171至174转动成朝向中央连结构件23的下方,惟会限制朝向中央连结构件23的上方转动。在游戏床的使用状态下,交叉管17是可保持展开成X字的状态。此外,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游戏床的折叠状态下,四支管171至174是集中于中央连结构件23的下方,而交叉管17是折叠为较小。在配置于游戏床另一端的两支柱材14、14的下端,是设有车轮21、与包围车轮21 外周的车轮罩盖22。车轮21是从车轮罩盖22的下端突出并与游戏床设置地板面S接地。 此外参照图2,车轮罩盖22中的游戏床内侧的一部分22s,是较车轮罩盖22中的游戏床外侧的一部分更朝下方突出并与游戏床设置地板面S接地。因此,在使所有柱材14均接地于游戏床设置地板面S的通常的使用状态下,是阻止车轮21在游戏床设置地板面S转动。然而,不使用游戏床10时等,当拿起图2的纸面左侧所示的游戏床10的一端部A 时,车轮罩盖突出部22s即从设置地板面S离开,并且车轮21会接地于设置地板面S。因此,使已展开的状态及折叠状态的游戏床10倾斜,且使游戏床一端部的柱材14从地板面S 离开,仅使游戏床另一端部的柱材14下端的车轮21接地,可易于搬运游戏床10。
如先前所说明,由于横材15L、15R、16是可在中央部分别折弯变形,且交叉管17是可在中央部折弯变形,而横材15L、15R、16及交叉管17的端部是与柱材14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所以框架构造体11可变形为图1至图4所示的已展开的使用状态、与图8至第一图 10所示的折叠状态的两个形态。接着说明布状构件12,布状构件12是由数mm左右网眼的网状物(net)、及布料等素材所形成,且分别张设于四支柱材14之间的4面。再者,布状构件12的上端是悬吊于横材15L、15R、16。此外布状构件12的下端是位于与交叉管17大致相同高度位置。藉此,布状构件12可确实地围绕设于较交叉管17更上方的铺设板41。在此附带一提,悬吊于横材15L的布状构件12中,上侧区域的两缘是安装于一对管73、73,而下侧区域的两缘是安装于一对柱材14、14。藉此,当从柱材14的上端部将横材 15L朝下推时,布状构件12也与横材15L —同朝下方移动。接着说明棒构件13,棒构件13为在游戏床两侧部呈直线状延伸的一对棒状体,且设为水平姿势,而两端则安装于柱材14。如图2所示,棒构件13是可安装于柱材14的下端部。此外,如图3所示,棒构件13是可安装于柱材14的中央部。如此,棒构件13即可选择性地安装于柱材14的下端部及中央部。也即,参照图2及图3,在各柱材14中是安装固定有高度位置不同的两个托架 (bracket) 31、32。托架31是位于柱材的下端区域且固定于较交叉管17稍上方。托架32是固定于柱材14的中央部。托架31、32是用以支撑棒构件13的端部。硬质的棒构件13为具有充分的弯曲强度及剪断强度的管,足以承受婴幼儿的荷重的外,还可承受婴幼儿活泼动作时的撞击荷重,而除两端部以外的中央区域是沿着铺设板41下面延伸,且两端部是安装于托架31或托架32。藉此,棒构件13即可稳定地支撑承载于铺设板41上面的婴幼儿。 再者,即使婴幼儿在铺设板上面活泼地活动,也可防止横材15L、15R、16折弯变形。接着说明铺设板41。本实施例的铺设板41为俯视长方形,因此为了便于说明,是将一对长边部分称为一方侧缘、另一方侧缘、或两侧缘。此外将一对短边部分称为一端部、 另一端部、或两端部。如图7所示,铺设板41是具有两端开口的细长的筒状构件42。筒状构件42为布制,且在两侧缘黏贴于铺设板41的下面。在左右一对筒状构件42中,是分别插通有棒构件 13,而棒构件13的两端是从筒状构件42突出。铺设板41是包括具有充分强度的硬质芯材,且表面由相对软质的材料所形成,俾使不会因为婴幼儿的荷重而变形。此外,如图7所示,铺设板41是等间隔地形成有朝游戏床短边方向延伸的3条弯曲线43。铺设板41是可在该些弯曲线43折弯变形,于游戏床折叠时是形成四角筒,且如图7所示用以包围经折叠的框架构造体11。此外,形成四角筒的铺设板41,是汇集已被折叠的框架构造体11、一对棒构件13、及连结于铺设板41的两侧缘的壁板5354。在将铺设板41展开并作平坦伸展且于铺设板41的下面安装棒构件13的状态下, 如图1所示,硬质的棒构件13的中央区域是与3条弯曲线43大致正交交叉来支撑铺设板 41。图11为将铺设板41及壁板取出而显示的分解斜视图。在铺设板41中,于游戏床一端部延设有第一壁板51,于游戏床另一端部则延设有第二壁板52。第一壁板51及第二壁板52均包括具有与铺设板41相同强度的硬质芯材,且表面以相对软质的材料形成。也即,第一壁板51、铺设板41、及第二壁板52为一构件。铺设板41与第一壁板51的边界线55为弯曲线,如图11所示,第一壁板51是在边界线阳折弯变形90度并从水平的铺设板41立起。铺设板41与第二壁板52的边界线 55也为弯曲线,而第二壁板52也从铺设板41立起。如图11所示,在铺设板41的两侧缘是安装固定有两端开口的筒状构件56、57。筒状构件56、57的一端开口部58是安装固定于第一壁板51,而筒状构件56、57的另一端开口部59则安装固定于第二壁板52。此外,筒状构件56是沿着铺设板41的一方侧缘安装固定,而筒状构件57是沿着铺设板41的另一方侧缘安装固定。筒状构件56、57为布制,通过将第一壁板51放倒在铺设板41上并且将第二壁板 52放倒在铺设板41上,沿着铺设板41的上表面而折叠。此外,如图11所示,通过将第一壁板51以相对于铺设板41为90度的角度立起并且将第二壁板52以相对于铺设板41为90 度的角度立起,布制的筒状构件56、57也立起,而铺设板41的四方则被壁板51、52及筒状构件56、57所包围。如图11箭头所示,从另一端开口部59可将第三壁板53插入于筒状构件56,而从另一端开口部59可将第四壁板M插入于筒状构件57。通过在筒状构件56插入第三壁板 53,且于筒状构件57插入第四壁板M,4片壁板51至M即从铺设板41立起而包围四方。 4片壁板51至M的立起高度,是从铺设板41的上表面起15cm以上。藉此,即使在铺设板 41铺设幼儿用被褥,使婴幼儿睡在幼儿用被褥上,也可解除婴幼儿头部被夹在壁板51至M 与幼儿用被褥之间之间隙的担忧。铺设板41及壁板51至M是构成箱状体61。第一壁板51是从铺设板41的一方侧缘扩展至另一方侧缘,而第二壁板52也从铺设板41的一方侧缘扩展至另一方侧缘。此外第三壁板53是从铺设板41的一端部扩展至另一端部,而第四壁板M也从铺设板41的一端部扩展至另一端部。因此,在经组装的箱状体61中,各壁板会与相邻的壁板无间隙地立起。在组装游戏床10时,是将铺设板41展开,且将笔直延伸的一对棒构件13分别穿入铺设板下面的筒状构件42,且从一端开口部58或另一端开口部59插入壁板5354而形成箱状体61。此外,将框架构造体11展开且从经展开的框架构造体11的上方放入箱状体 61,并将棒构件13的端部安装于框架构造体11的托架31或托架32。藉此,游戏床10即成为使用状态。铺设板41的上表面是提供婴幼儿游玩睡觉的场所。在本实施例中,尤其可供保护者选择托架31或托架32来安装棒构件。如此一来,通过选择性地使铺设板41的高度位置变化,可作为游戏床及婴儿床(baby bed)使用。如图2所示,使棒构件13的端部卡合于相对较低的托架31并且将铺设板41安设于相对较低的第一位置。如此,通过将铺设板41安装于框架构造体11的下部,布状构件12 即直立至框架构造体11的上部,而可适用作为使婴幼儿游玩的围栏(游戏床)。如图3所示,使棒构件13的端部卡合于相对较高的托架32并使铺设板41安设于相对较高的第二位置。如此,通过将铺设板41安装于框架构造体11的上下方向中间部,铺设板41即较所述的游戏床的情形更接近框架构造体11的上部,而可适用作为使婴幼儿睡觉的床铺(婴儿床)。在折叠游戏床10时,以与所述相反的程序从框架构造体11取出箱状体61进行分解,且将框架构造体11予以折叠。另外,从另一端开口部59取出放入壁板53、54以外,虽未图标,但也可为从一端开口部58取出放入壁板5354者。接着详细说明具有中央连结构件20及管151、152的游戏床两侧部的横材15L、 15R、及具有中央连结构件20及管161、162的游戏床两端部的横材16、16。另外,该些横材 15L、15R、16仅是管的长度不同,至于中央连结构件20中的折弯变形的机构则均共通,因此以横材16为代表来说明。图12为将横材的中央部取出而显示的俯视图,且将中央连结构件20作成剖面来表示。图13为将横材的中央部取出而显示的正面图,而纸面右侧是以一部分剖面来表示。 图14为显示图12的XIV-XIV中的剖面的说明图。图15为显示图8的XV-XV中的剖面的说明图。该些图12至图15均是显示锁固成无法转动的状态。图16为将中央连结构件取出而显示的正面图。横材16是具有成为长度方向一方构件的管161 ;成为长度方向另一方构件的管 162 ;位于长度方向中央部且与该些管161及管162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的中央连结构件 20 ;使管161与中央连结构件20无法相对转动的作为一方锁固机构的一方锁固构件Ml ; 使管162与中央连结构件20无法相对转动的作为另一方锁固机构的另一方锁固构件M2 ; 及同时解除该些双方的锁固机构并保持双方的锁固解除的作为锁固动作机构的按钮25。为了便于说明,从中央连结构件20观看,将管161设为左方、管162设为右方,以下称为左右方向。如图12及图13所示,中央连结构件20是就通过左右方向中央的中心线 C形成为左右对称,且就管161及管162中心线C配置成左右对称。如图13所示,管161的两端中,长度方向中央侧的端部是通过连结轴与中央连结构件20的一方端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此外,管162的两端的中,长度方向中央侧的端部是通过连结轴262而与中央连结构件20的另一方端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中央连结构件20是具有隔开间隔相对向的一对壁部201、202。在该些壁部201、202中,是架设有连结轴沈1、沈2。另外图13中未显示的管161、162的另一方端部,是与柱材14的上端部块体 14B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中央连结构件20还具有中间壁部203,而中间壁部203是与一对壁部201、202的上端分别结合。如图14及图15的剖面图所示,壁部201至203是配置成剖面视π字形。由于朝水平方向延伸的管161是在较连结轴261偏靠端部侧与壁部203抵接,因此会较中央连结构件20被限制朝下方的转动。相对于此,管161是容许较中央连结构件20 更朝上方的转动。然而管161是在与一方锁固构件241卡合期间也较连结轴261偏靠端部侧被限制朝上方的转动,藉此,管161即被锁固成相对于中央连结构件20无法转动。由于朝水平方向延伸的管162也在较连结轴262偏靠端部侧与壁部203抵接,因此会较中央连结构件20被限制朝下方的转动。相对于此,管162是容许较中央连结构件20 更朝上方的转动。然而管162是在与另一方锁固构件242卡合期间也较连结轴262偏靠端部侧被限制朝上方的转动,藉此,管162即被锁固成相对于中央连结构件20无法转动。如图13所示,中央连结构件20从彼此平行延伸的连结轴261、262观看,是朝下方伸出,在较包含该些连结轴沈1、沈2的虚拟平面更靠下方,安装有锁固构件M1、242。
在此附带一提,彼此平行延伸的连结轴沈1、262是就通过中央连结构件20的中央的虚拟中心面成为左右对称形状且左右对称配置。此中心面在图12、图13、图16、及后述的图17、图18中以中心线C来表示。以被四支横材15L、16、15R、16包围四方的婴幼儿收容区域设为游戏床内侧、婴幼儿收容区域的外设为游戏床外侧,而壁部202是配置于游戏床内侧,壁部201则配置于游戏床外侧。在壁部201的内外两面中距壁部202较远侧的外侧面,是安装固定有中心锁固罩盖(center lock COVer)30。如图13所示,中心锁固罩盖30从正面观看时为椭圆形状,且如图12、图14、图15所示,其是呈从外缘朝向中央向外侧鼓出的立体形状。在中心锁固罩盖30的中央是形成有中心孔30h。中心孔30h是朝壁部201的垂直方向延伸,用以收容按钮25。在游戏床10的使用状态下,按钮25通常如图12、图14、图15所示设于远离壁部201 的原位置。在按钮25是设有朝向壁部202突出的脚部251、252。如图12所示,脚部251、 252是就通过左右方向中央的中心线C配置成左右对称,且脚部251、252前端是分别贯通穿设于壁部201的一对贯通孔20c。如12及图13所示以通过左右方向中央的中心线C为边界,包含于一方锁固机构的一方锁固构件241是配置于左侧,而包含于另一方锁固机构的另一方锁固构件242则配置于右侧,两者Ml、242的形状是就通过中央连结构件20的中央的虚拟中心面成为左右对称形状且左右对称配置。因此为了避免重复的说明,以下主要就另一方锁固构件242进行说明。如所示,另一方锁固构件242是介设于一对壁部201、202之间。再者,对准左右方向中央的中心线C上而形成圆形剖面的贯通孔M4。贯通孔244是与同样形成的一方锁固构件M2的贯通孔243整齐排列,且由共通的一支连结销27贯通该些贯通孔M3J44。如图13所示,在壁部201、202中是于左右方向中央的中心线C上穿设有一对长孔 20a。如于图13所示的正面观看时一对长孔20a是相同形状、相同尺寸、位于相同位置,且朝上下方向延伸,与连结销27的两端分别卡合。藉此,连结销27即被长孔20a所引导而可朝上下方向移动。另外,由于长孔20a是延伸向与连结销27的延伸方向为呈直角方向,因此连结销27是沿着中心线C而与销延伸方向呈直角移动。在另一方锁固构件M2中距中心线C最远的下端部,是固定有剖面圆形的另一方支撑销246的中央区域。再者,另一方支撑销246的两端是朝向壁部201、202分别突出,且与在较中心线C靠右侧分别穿设于壁部201、202而朝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长孔20b卡合。 于如图13所示的正面观看下一对长孔20b是相同形状、相同尺寸、位于相同位置,因此另一方支撑销246会被右侧的长孔20b引导而可朝左右方向移动。同样地壁部201、202中在较中心线C靠左侧,也穿设有一对长孔20b。此外,与另一方支撑销246同样地,在一方锁固构件241固定有一方支撑销M5,而一方支撑销245是被较中心线C靠左侧的长孔20b所引导而可朝左右方向移动。如图16所示,在壁部201、202是沿着中心线C穿设有一对长孔20a,且就中心线C 左右对称地穿设有二对长孔20b。此外,在壁部201是就中心线C穿设有左右对称配置的一对贯通孔20c。除此的外,在壁部201、202中是穿设有供连结轴插通固定的一对贯通孔 ^lh、及供连结轴262插通固定的一对贯通孔^2h。贯通孔^lh与贯通孔是就中心线C配置成左右对称。在另一方锁固构件M2中远离另一方支撑销246及连结销27的双方的位置是形成有倾斜面观2。倾斜面282是配置于另一方锁固构件242的上端部而相对于连结销27及另一方支撑销M6的延伸方向倾斜,且如图14所示指向靠近壁部201。倾斜面观2的倾斜是在最靠近壁部201的部位位于最下侧,且随着接近壁部202而逐渐朝向上方。倾斜面282是形成于另一方锁固构件242中靠近壁部201。相对于此,在另一方锁固构件242中靠近壁部202处,是形成有与连结销27及另一方支撑销246的轴线平行的面 284.平行面284及倾斜面282是朝连结销27及另一方支撑销M6的轴线方向连续形成。此外,倾斜面282是与从按钮25突出而朝壁部202延伸的脚部252的前端接近。 在脚部252的前端的下端侧,是以与倾斜面观两对应的方式形成有以缺口而形成的脚部倾斜面252c。同样地,在一方锁固构件Ml中是形成有倾斜面281及平行面观3,而倾斜面 281是与形成于脚部251的前端的脚部倾斜面251c接近。在另一方锁固构件M2中距另一方支撑销246及连结销27的双方最远的位置是形成有朝上突出的卡合突起四2。卡合突起292是位于另一方锁固构件M2的上缘中距中心线C最远的位置,也即管162附近。再者,如图15所示,卡合突起四2的前端是设为与管 162的外周面对应的圆弧状凹曲面。因此,卡合突起292的前端形状是靠近壁部201的部位及靠近壁部202的部位较壁部201、202的中间的部位更朝上突出。在另一方锁固构件M2的锁固位置,连结销27是设于长孔20a上端,而另一方支撑销246是设于长孔20b中接近中心线C的一端,另一方锁固构件M2的卡合突起292是从下方卡合支撑管162的外周面。藉此,管162即无法绕着连结轴262转动。同样地,一方锁固构件Ml的卡合突起四1,是以从下方支撑管161的外周面的方式卡合。藉此,管161即无法绕着连结轴261相对转动。此外,在图13所示的另一方锁固构件M2的锁固位置,连结销27是位于长孔20a的上端,而另一方支撑销246是位于长孔 20b中最接近中心线C的端。再者,脚部252是位于距壁部202最远的位置。此外,在图12 及图14所示的一方锁固构件Ml及另一方锁固构件242的锁固位置,使两个锁固构件Ml、 242同时动作的属于操作器的按钮25,是设于距壁部201最远的位置。再者,脚部倾斜面 252c是与倾斜面282中最靠近壁部201的部位接触。如先前所说明,一方锁固构件241及另一方锁固构件242是分别支撑于中央连结构件20,且如图12至图15所示设于使管161、162无法转动的锁固位置。此外,一方锁固构件241及另一方锁固构件242是如图17至图19所示选择性地设于容许管161、162的转动的自由位置。图17为将已解除锁固的横材的中央部取出而显示的平面图,且以中央连结构件 20作成剖面来表示。图18为将已解除锁固的横材的中央部取出而显示的正面图,纸面右侧是以一部分剖面来表示。图19为显示图17的XIX-XIX中的剖面的说明图。如所述的图12、图14及图15所示当按钮25位于离开壁部201的原位置时,脚部 251的前端是与倾斜面281的最靠近壁部201的部位接触,并且脚部252的前端是与倾斜面 282的最靠近壁部201的部位接触。使两个锁固构件M1J42同时动作的属于共通的操作器的按钮25,是可在中心孔 30h内滑动,且可朝壁部201的垂直方向移动。当推入按钮25时,按钮25即前进直到抵接
14壁部201,且通过一对脚部251、252而使一方锁固构件241及另一方锁固构件242同时从锁固位置成为自由位置。图17至图19是显示该些锁固构件M1J42的自由位置。一方锁固构件241是容许管161在自由位置相对于中央连结构件20的转动。另一方锁固构件242 也容许管162在自由位置相对于中央连结构件20的转动。具体而言,当按钮25被推入操作而朝向壁部201前进时,脚部251、252即朝销 245,246,27的轴线方向前进而分别同时推入倾斜面观1、观2。如此一来锁固构件241、242 即接受推入力而朝下方移动。此时连结销27是沿着长孔20a朝下方移动,而支撑销M5、 246是沿着长孔20b而朝从中心线C离开的方向移动。藉此,锁固构件241、242即移动而改
变姿势。当按钮25前进至与壁部201邻接的操作位置时,脚部251、252是将倾斜面观1、 282分别朝下方推开,而使脚部251、252的前端到达壁部202。藉此,锁固构件M2即位于图13至图15所示的自由位置,且锁固构件Ml也就中心线C以左右对称的姿势位于自由位置。如此一来按钮25即通过从原位置操作成操作位置而使一方锁固构件241及另一方锁固构件242从锁固位置动作成自由位置。在另一方锁固构件M2的自由位置,连结销27是位于长孔20a下端,而另一方支撑销246是位于长孔20b中距中心线C较远方的端,且卡合突起292是以从管162离开而接近中心线C的方式被拉入。藉此,管162即可绕着连结轴262转动自如。同样地,一方锁固构件Ml的卡合突起四1,是以从管161离开而接近中心线C的方式被拉入。藉此,管161即可绕着连结轴261而转动自如。如图19所示,在另一方锁固构件M2的自由位置,脚部252不会与倾斜面282接触。再者,脚部252是与平行面284平行延伸,且从平行面观4中的壁部201侧至壁部202 侧连续接触。因此,即使另一方锁固构件242受到某种力将脚部252朝上方推时,脚部252 不会被另一方锁固构件242移动,而保持另一方锁固构件M2的自由位置。同样地,脚部 251是保持一方锁固构件Ml的自由位置。藉此,按钮25即保持锁固解除。另外,锁固动作机构是可包含使属于操作器的按钮25恢复为原位置的复位弹簧。 此种复位弹簧是介插于壁部201与按钮25之间,将按钮25弹推以离开壁部201。然而,本实施例的游戏床10是具备框架构造体11,具有在婴幼儿收容空间外周隔开间隔配置并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柱材14、及架设于相邻的柱材14、14并朝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横材15L、15R、16,横材15L、15R、16可通过在中间折弯变形来折叠;作为一对连结构件的滑动构件18,将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15L的两端部,以可在图5所示的上侧位置及图6所示的下侧位置变位的方式连结于相邻的柱材14、14 ;及固定具19,将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15L的端部保持于上侧位置。藉此,横材15L的高度位置即可变更,只要使一对滑动构件18朝下方移动,即可降低横材15L的高度位置。因此,保护者可越过高度位置被降低的横材15L而易于抱出抱入婴幼儿于游戏床,或从与游戏床内的婴幼儿相同的视线伸出手。此外,依据本实施例,婴幼儿收容空间是在俯视下构成长方形,滑动构件18是分别设于俯视下配置于成为长方形长边的横材15L的两端的两支柱材14、14。藉此,保护者即可越过被称为前框的长方形长边的横材15L而抱出抱入婴幼儿。此外,依据本实施例,连结横材15L与柱材14的作为连结构件的滑动构件18,是形成供柱材14插通的贯通孔72沿着柱材14滑动。再者,固定具19是设于滑动构件18,且在开状态下限制滑动构件相对于插通于贯通孔72的柱材14的滑动,而在关状态下则容许滑动构件相对于插通于贯通孔的柱材的滑动。藉此,即可在所希望的高度位置将滑动构件牢牢地固定于柱材。此外,本实施例的游戏床10,还具备可选择地安装于框架构造体11的下部或上下方向中间部而构成婴幼儿收容空间的底面的铺设板,滑动构件19是可选择地固定于框架构造体11的上部或上下方向中间部。藉此,通过将铺设板41安装于框架构造体11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且使婴幼儿睡在铺设板41的上,即可利用游戏床10也作为使婴幼儿睡觉的床铺,而使功能提升。再者,通过将滑动构件18朝下推至框架构造体11的上下方向中间部, 保护者即可易于照顾就寝中的婴幼儿。此外,依据本实施例,两端部与一对滑动构件18连结的横材15L是具有一方端部与一方的滑动构件18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的管151 ;—方端部与另一方的滑动构件18 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的管152 ;与管151的另一方端部及管152的另一方端部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的中央连结构件20 使管151与中央连结构件20无法转动的作为一方锁固构件 241 ;使管152与中央连结构件20无法转动的作为另一方锁固构件M2 ;同时解除该些双方的锁固构件241、242并保持双方的锁固解除的按钮25。藉此,可易于进行游戏床10的折叠操作。又依据本实施例,横材16是具有朝长度方向一方延伸的管161 ;朝长度方向另一方延伸的管162 ;位于长度方向中央部且与该些管161及管162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的中央连结构件20 ;使管161与中央连结构件20无法转动的作为一方锁固机构的一方锁固构件Ml ;使管162与中央连结构件20无法转动的作为另一方锁固机构的另一方锁固构件 M2;及同时解除该些双方的锁固机构并保持双方的锁固解除的作为锁固动作机构的按钮 25。此外横材15L、15R也同样地构成。藉此,当在折叠游戏床10的际由婴幼儿的保护者操作锁固动作机构时,一方锁固机构及另一方锁固机构均被确实地解除锁固。结果,在游戏床的折叠作业中,一方的管161 虽转动自如,但另一方的管162则维持无法转动,可解除折叠作业变得繁杂的缺失。因此, 保护者可容易进行游戏床10的折叠操作。此外,依据本实施例,由于包含使一方锁固构件241及另一方锁固构件242同时从锁固位置成为自由位置的作为共通的操作器的按钮25作为锁固动作机构,因此通过简单的按钮操作,两个锁固构件M1J42即被确实地解除锁固。因此可适当地实现锁固动作机构。此外,依据作为操作器的按钮25通过从原位置操作成操作位置,使一方锁固构件 241及另一方锁固构件242从锁固位置动作成自由位置的本实施例,锁固动作机构复可包括使按钮25恢复为原位置的复位弹簧。结果,只要不推入按钮25,锁固构件M1J42即被设于锁固位置。因此,管161、162的锁固不会有不慎被解除的情形。此外依据本实施例,一方锁固构件241及另一方锁固构件242是分别形成有贯通孔M3J44,其是供共通的一支连结销27贯通该些贯通孔M3J44,而中央连结构件20是形成有长孔20a作为与连结销27的两端卡合的中央引导部,而连结销27是沿着长孔20a 移动。藉此,一方锁固构件241及另一方锁固构件M2即由销27所连结而连动。因此,可适当地实现同时解除双方的锁固机构的构造作为锁固动作机构。此外,依据本实施例,一方锁固构件241是配置于中央连结构件20的左方,而另一方锁固构件242是配置于中央连结构件20的右方,而该些一方锁固构件241及另一方锁固构件242是就通过中央连结构件20的中央的虚拟中心面(中心线C)作对称形状且对称配置,而连结销27是沿着中心线C而与销延伸方向呈直角上下移动,藉此,双方的锁固构件 241,242即就中心线C作对称动作,可适当地实现同时解除双方的锁固构件M1J42的构造。此外依据本实施例,一方锁固构件241是设有与连结销27平行延伸的一方支撑销 245及相对于一方支撑销M5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观1。同样地,另一方锁固构件M2 是设有与连结销27平行延伸的另一方支撑销246及相对于另一方支撑销M6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观2。中央连结构件20是形成有就中心面(中心线C)对称配置于左方及右方的对称形状的成为左方引导部及右方引导部的长孔20b。左方的长孔20b是与一方支撑销245的两端卡合,并将一方支撑销245朝与销延伸方向呈直角引导,而右方的长孔20b是与另一方支撑销对6的两端卡合,并将另一方支撑销246朝与销延伸方向呈直角引导。按钮25是具有分别抵接于倾斜面观1、观2的一对脚部251、252,且通过操作按钮25,使脚部 251,252朝支撑销M5J46的延伸方向前进而同时推入倾斜面281、282来使一方锁固构件 241及另一方锁固构件242动作。藉此,由于双方的锁固构件M1J42即就中心面(中心线C)对称动作,因此可适当地实现同时解除双方的锁固机构的构造。而且按钮的脚部是朝支撑销245、246的延伸方向前进而同时推入一方锁固构件的倾斜面281及另一方锁固构件的倾斜面观2。因此,可将按钮25的销延伸方向的前进转换为锁固构件Ml、242的销直角方向的动作,因此可通过按钮25的操作而确实解除锁固。此外依据本实施例,一方锁固构件241及另一方锁固构件242是分别设有与倾斜面281、282邻接而与连结销27平行的面观3、观4,而将倾斜面281、282推入的脚部251、 252,是进一步前进而与该些平行面观3、观4平行延伸而接触。藉此,即使锁固构件M1J42 受到某力而将脚部251、252朝上方推时,脚部251、252也会因锁固构件241、242而不会被移动,而可保持锁固构件M1J42的自由位置。此外依据本实施例,框架构造体11是在俯视下构成矩形,且柱材14是分别配置于该矩形角部,而横材15L、15R是在俯视下形成框架构造体11的轮廓,且配置成彼此平行。同样地,两支横材16也配置成构成彼此平行。藉此,于折叠时可以良好效率使横材15L、15R 折弯变形。或可以良好效率使两支横材16折弯变形。换言的,在矩形的框架构造体11中短边的横材16、16是配置成彼此平行,因此可使短边彼此折弯变形,且可使框架构造体11朝短边方向缩小。或是长边的横材15L、15R是配置成彼此平行,因此可使长边彼此折弯变形,且可使框架构造体朝长边方向缩小。或是可使短边及长边均折弯变形,且可使框架构造体11朝短边方向及长边方向缩小。此外,依据本实施例,由于游戏床10是具备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分别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框架构造体11,且中央区域以与弯曲线43交叉的方式安装于铺设板41的下面而支撑铺设板41的硬质棒构件13,因此铺设板41不会因为婴幼儿的荷重而在弯曲线43折弯变形,再者即使婴幼儿在铺设板41上活泼地活动,铺设板41也不会折弯变形,而可稳定地支撑婴幼儿。此外,由于仅四支柱材14支撑铺设板41,因此不需如习知的游戏床再进一步设置从铺设板朝下方延伸而与设置地板面接地的短脚。因此,可使铺设板41与设置地板面 S之间之间隙较为简洁。此外,依据本实施例,框架构造体11是包括沿着婴幼儿收容空间周围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柱材14、及将相邻的柱材彼此予以相互连结的多个横材15L、15R、16,且至少横材 15LU5R是可在中间折弯变形,而棒构件13是设为直线棒状体,在俯视下,是与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15L、15R平行配置。藉此,可使棒构件为直线状圆管、方管、或角形构件的棒状体,而可增大弯曲强度。因此,在可折弯变形的游戏床中,可通过简单的构成提升框架构造体的刚性。此外,依据本实施例,婴幼儿收容空间在俯视下为矩形,而柱材14是配置于矩形的四个角落,横材15L、15R、16是构成矩形的四边,且该些横材中平行地延伸的两边一对横材15L、15R是可在中间折弯变形,而棒构件13是设为两支一对,且其两端部是分别安装于配置于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15L、横材15R的两端的两支柱材14,而铺设板41是以与婴幼儿收容空间的矩形的4边对应的第一边至第四边为轮廓线,且该些中的第一边及第二边是彼此平行延伸,而该些中的第三边及第四边则是与第一边及第二边正交延伸而分别由棒构件13所支撑,而弯曲线43是与第一边及第二边平行延伸。藉此,在矩形游戏床10中, 可稳定地支撑婴幼儿。此外,依据本实施例,铺设板41是具有固定于铺设板41下面而供棒构件13插通的由布或柔软的片材(sheet)制的筒状构件42。藉此,即使婴幼儿在铺设板41上活泼地动作,铺设板41也不会前后左右摇晃,而可稳定地支撑婴幼儿。此外,依据本实施例,由于柱材14是具有在相对较低的第一位置安装棒构件13的端部而将该棒构件在相对较低的位置水平支撑的第一托架31,且具有在相对较高的第二位置安装棒构件13的端部而将该棒构件在相对较高的位置水平支撑的第二托架32,因此棒构件13及铺设板41是可选择地安装于相对较低的第一位置及相对较高的第二位置。如此, 通过安装于相对较低的框架构造体的第一位置,即可将铺设板的高度设为游戏床的下部, 婴幼儿即不会越过框架构造体而跑出游戏床外。因此,可适当地作为游戏床使用。此外,通过将铺设板及棒构件安装于相对较高支框架构造体的第二位置,即可将铺设板的高度设于游戏床的中央部乃至上部,而可适当使用作为供婴幼儿睡眠的婴儿床。再者,保护者可易于将手伸至婴幼儿来进行照顾。如此一来,保护者即可将本实施例的游戏床10,适当地兼用作为供婴幼儿游玩的游戏床、或供婴幼儿睡眠的婴儿床。此外,依据本实施例,还具备从铺设板41的上面立起15cm以上而包围四方的壁板 51至M。藉此,铺设板41即被硬质壁板51至M所包围而非被柔软且变形自如的布状构件12所包围。因此,可解除在将幼儿用被褥铺设于铺设板41上而使婴幼儿在幼儿用被褥上睡眠中,婴幼儿头部被夹在布状构件12与婴儿用被褥之间的担忧。此外,依据本实施例,壁板是包括安装于铺设板41的第一边的属于板片的第一壁板51、安装于铺设板41的第二边的属于板片的第二壁板52、安装于铺设板41的第三边的属于板片的第三壁板53、安装于铺设板41的第四边的属于板片的第四壁板M。通过该些铺设板41及壁板51至M所构成的箱状体61为立体构造,且强度较仅有铺设板的平板构造还大,因此可将铺设板41的强度较习知的游戏床的铺设板更为增大。
此外,依据本实施例,第一壁板51是以铺设板41的第一边为可折弯变形的边界线 55而与铺设板41连接,而第二壁板52是以铺设板41的第二边为可折弯变形的边界线55 而与铺设板41连接。如此,铺设板与壁板即相连接,因此可顺畅地进行游戏床10的折叠作业及组装作业。此外,依据本实施例,铺设板是具有固定于第三边且与该边平行延伸的由布或柔软片材制的筒状构件56、及固定于第四边且与该边平行延伸的由布或柔软片材制的筒状构件57,而第三壁板53是以可拆除的方式插通于第三边的筒状构件56,第四壁板M是以可拆除的方式插通于第四边的筒状构件57。藉此,筒状构件56、57即在未插通壁板53、54的状态下追随弯曲线43而易于被折叠。因此,可易于折叠铺设板41。此外在游戏床10的使用状态下,由于壁板5354是与弯曲线43正交而与铺设板41连结,因此可更进一步防止铺设板41的弯曲变形。此外,依据本实施例,铺设板41是具有固定于第三边并与该边平行延伸并且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壁板51及第二壁板52的由布或柔软片材制的筒状构件56、及固定于第四边并与该边平行延伸并且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壁板51及第二壁板52的由布或柔软片材制的筒状构件57。因此铺设板41及壁板51至M可构成不具上面的5面箱状体61,而可适当支撑收容婴幼儿。以上虽参照图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惟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标的实施例。对于图标的实施例,只要在与本发明相同范围内,或均等的范围内,均可作各种修正或变更。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游戏床是可适用于育儿用家具乃至育儿用器具。
权利要求
1.一种游戏床,具备框架构造体,以包围收容婴幼儿的空间周围的方式形成,且具有在所述婴幼儿收容空间外周隔开间隔配置并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柱材、及架设于相邻的所述柱材并朝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横材,所述横材中至少一部分可通过在中间折弯变形来折叠;一对连结构件,将所述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的两端部,以可在上侧位置及下侧位置变位的方式连结于相邻的所述柱材;及固定具,将所述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的端部保持于所述上侧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幼儿收容空间在俯视下构成长方形;及所述连结构件分别设于在俯视下配置于所述长方形长边的两端的两支柱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构件包括形成有供柱材插通的贯通孔且沿着柱材滑动的滑动构件;及所述固定具设于所述滑动构件,于锁定状态下限制滑动构件相对于插通于所述贯通孔的柱材的滑动,而于解除状态下则容许滑动构件相对于插通于所述贯通孔的柱材的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游戏床,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可选择地安装于所述框架构造体的下部或上下方向中间部而构成所述婴幼儿收容空间的底面的铺设板;及所述滑动构件可选择地固定于所述框架构造体的上部或上下方向中间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游戏床,其特征在于,两端部与所述一对滑动构件连结的所述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具有一方端部与一方的所述滑动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的一方棒构件;一方端部与另一方的所述滑动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的另一方棒构件;与所述一方棒构件的另一方端部及所述另一方棒构件的另一方端部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的中央连结构件使所述中央连结构件无法与一方棒构件转动的一方锁固机构;使所述中央连结构件无法与所述另一方棒构件转动的另一方锁固机构;以及同时解除该些双方的锁固机构并保持双方的锁固解除的锁固动作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可易于进行婴幼儿的取出放入的游戏床。该游戏床(10)具备框架构造体(11),以包围收容婴幼儿的空间周围的方式形成,且具有在婴幼儿收容空间外周隔开间隔配置并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柱材(14)、及架设于相邻的柱材(14、14)并朝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横材(15L、15R、16),横材(15L、15R、16)是可通过在中间折弯变形来折叠;一对连结构件(18、18),将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15L)的两端部,以可在上侧位置及下侧位置变位的方式连结于相邻的柱材(14、14);及固定具(19),将在中间可折弯变形的横材(15L)的端部保持于上侧位置。
文档编号A47D7/00GK102551414SQ20111041812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4日
发明者大西伊知朗 申请人:爱普力卡幼儿产品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