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座椅乘坐部的自动弹升与撞击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55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座椅乘坐部的自动弹升与撞击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座椅乘坐部的自动弹升与撞击缓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弹簧伸张力相当于回复力且弹簧较不易弹性变形,能长久保持乘坐部的弹升功能的自动弹升装置,和撞击缓冲装置在乘坐部弹升时,椅框撞击安装在后脚架边框上的缓冲装置,由该缓冲装置可减低撞击噪音及震动。
背景技术
可移动式折叠座椅的椅框与两侧前脚架之间分别设有一组枢接结构,透过该枢接结构使椅垫具有可翻转的特性。传统的可移动式折叠座椅的椅垫收合方式,采用徒手扳动法,将原本展平的椅垫翻转成纵向收合状态。由于徒手扳动的不便性,有人便开发一种椅垫自动弹升结构(如图8所示),在一椅框枢接片A与一后脚架限位片B上分别开设一挂孔 Al、B1,一拉伸弹簧C的第一挂钩Cl及第二挂钩C2分别勾持于两挂孔Al、B1。当座椅展平时,拉伸弹簧C被拉伸形成一股预紧力,当释放座椅压力时,藉由弹簧回复原状的力量将椅垫翻转成纵向收合状态。然而,经过长期使用及观察后发现,此种现有的拉伸弹簧,其弹簧线圈缠绕后往两端延伸而出的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均从弹簧的中心延伸而出,且两挂钩均呈圆弧状,以及两挂钩非排列在同一直线;并且拉伸弹簧线圈缠绕的总长度比弹簧存放空间的长度短许多,所以要安装弹簧时,必须用力拉伸弹簧才能将两端挂钩勾持于挂孔;即便是椅垫呈收合状态时,弹簧仍被拉张着,使得在椅垫受压被展平及释放压力后自动弹升的过程中,因弹簧的伸张力(是由安装弹簧的拉张力加上椅垫展平的拉张力)大于回复力,易造成弹簧弹性疲乏并变形,并且弹簧变形而变长时,弹簧两端呈圆弧状的第一挂钩Cl及第二挂钩C2会因未牢固的勾持,而会顺势滑出挂孔A1、B1,以致于丧失椅垫自动回复的机制。另一方面,弹簧弹升时的加速度力量会使钢质的椅框与后脚架边框在相碰时,发出很大的声响及造成座椅震动。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改良现有可移动式折叠座椅的拉伸弹簧结构,让拉伸弹簧在作用时,其拉张力与回复力趋近平衡,即可解决弹簧因弹性疲乏而变形导致弹簧脱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改良现有拉伸弹簧两端挂钩的形状与结构,且使两挂钩排列在同一直线,能分别适合挂持于不同面向的两挂孔,且能够很容易的安装,完全不会脱钩。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缓冲垫,该缓冲垫安装在后脚架边框上,藉由该缓冲垫的吸震功能,可解决弹簧弹升后,椅框撞击后脚架边框的噪音及震动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座椅乘坐部的自动弹升与撞击缓冲装置。该自动弹升装置包括一拉伸弹簧,其两端具有第一挂钩及第二挂钩,该第一挂钩具有一从弹簧线圈边缘平行于其中心轴线往自由端方向直线延伸的第一延伸段,该第一延伸段的自由端形成一圆弧形弯曲的第一回钩段,该第二挂钩具有一从该弹簧线圈的边缘垂直于其中心轴线延伸的第二延伸段,该第二延伸段的自由端形成垂直于第二延伸段的第二回钩段,所述第一挂钩及第二挂钩分别钩持于一椅框枢接片及一后脚架限位片上的第一挂孔与第二挂孔,该拉伸弹簧的线圈缠绕长度相当于该第一挂孔与该第二挂孔的间距。本实用新型拉伸弹簧的第一挂钩及第二挂钩结构,适合勾持于处在不同面向的第一挂孔及第二挂孔,且第一回钩段及第二回钩段完全受卡掣面阻挡,完全不会脱钩。且以第二挂钩的安装方式而言,只要将本拉伸弹簧的第二挂钩适当弯曲,使第二回钩段对齐第二挂孔,便能容易的穿入。因此比现有两端呈圆弧钩状的拉伸弹簧容易安装及牢固。此外,本实用新型拉伸弹簧的线圈缠绕长度相当于弹簧安装空间的长度,弹簧两端挂钩挂持于挂孔后,在乘坐部被掀起的情况下,弹簧张力会比线圈缠绕长度短的拉伸弹簧来得小,弹簧作用过程中便能避免产生伸张力大于回复力的情形,弹簧较不易弹性变形,因而不会造成弹簧两端脱钩。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座椅乘坐部的自动弹升与撞击缓冲装置,其中的缓冲撞击装置包括一缓冲垫,其具有呈一体结构的一套合部、一嵌入部、一缓冲部,该套合部一侧开放,以利于套合,该缓冲部为两端开通的空心结构体,叠接于该套合部上方,该套合部包覆于后脚架一边框的表面,该嵌入部嵌合于后脚架一槽道,可将缓冲垫牢固于后脚架。当乘坐部受所述拉伸弹簧回复力影响自动弹升,椅框撞击该缓冲部时,该缓冲部因受压而泄气,提供一种吸震功能,可避免椅框直接撞击后脚架边框,解决了噪音及振动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座椅展开状态的后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座椅乘坐部收合状态前视图。图2A至图2D为折叠座椅的拉伸弹簧的安装步骤图。图3A至图;3B为拉伸弹簧两端卡掣状态剖面图。图4是表现乘坐部展平时拉伸弹簧伸张的状态图。图5为主要显示缓冲装置的立体外观图。图6A至图6C为将缓冲垫安装于后脚架的步骤图。图7是表现乘坐部自动弹升后,椅框撞击缓冲垫的状态图。图8为折叠座椅现有的拉伸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说明书附图及组件符号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请参阅图1,为可移动式折叠座椅后视示意图,折叠座椅大致上的构造是由一组附有背垫4的前脚架1与一组后脚架2相互枢接形成折叠功能,该前脚架1内侧以枢接方式枢接一乘坐部3,使该乘坐部3亦具有可折叠功能,以便将整张折叠座椅折叠成平面状态以利收藏。针对可移动式折叠座椅,本实用新型有两个设计重点,一是折叠座椅乘坐部3的自动弹升装置,另一是可避免乘坐部3弹升后撞击后脚架2产生噪音及震动的缓冲装置。有关弹升装置,主要是在椅框31底部及前脚架1之间设置一拉伸弹簧5,当展平乘坐部3时,该拉伸弹簧5会形成一股预紧力,当释放给予乘坐部3的压力时,藉由该拉伸弹簧5回复原状的力量可带动乘坐部3弹升(即掀起成纵向收合状态)。请参考图2,为折叠座椅的前视图,进一步而言,拉伸弹簧5是安装在一椅框枢接片32与一后脚架限位片21 之间的空间,该椅框枢接片32及该后脚架限位片21是位于不同的面向,椅框枢接片32的设置方向为平行于前脚架1,椅框枢接片32呈三角形,其上设置两个中心线皆垂直于前脚架1的第一挂孔321,该两第一挂孔分别邻近三角形的两边;该后脚架限位片21从前脚架 1内侧面垂直延伸出,后脚架限位片21上设置一中心线平行于前脚架1的第二挂孔211,也就是,第一挂孔321与第二挂孔211的方向不同。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拉伸弹簧5,弹簧线圈缠绕的长度相当于安装弹簧空间的长度,拉伸弹簧5具有第一挂钩51及第二挂钩52,该第一挂钩51具有一从拉伸弹簧5的线圈边缘平行于其中心轴线往自由端方向直线延伸的第一延伸段511,该第一延伸段511的自由端形成一圆弧形弯曲的第一回钩段512,该第二挂钩52具有一从该拉伸弹簧5的线圈边缘垂直于其中心轴线延伸的第二延伸段521,该第二延伸段521的自由端形成垂直于第二延伸段521的第二回钩段522,拉伸弹簧的第一挂钩 51可选择性的勾持于其中一所述第一挂孔321,拉伸弹簧的第二挂钩52勾持于所述第二挂孔 211。拉伸弹簧5的安装方式可参考图2A至图2D,首先定位弹簧第一端,本实施例中第一回钩段512穿过下方的第一挂孔321,使弹簧悬吊于该第一挂孔321,再利用一根棒子6, 伸入拉伸弹簧5内部并将弹簧第二挂钩52的一端适当弯曲,直到第二回钩段522的端面对齐第二挂孔211后,利用棒子6将拉伸弹簧5向前推进使第二回钩段522穿过第二挂孔 211,将棒子6脱离拉伸弹簧5后,弹簧回复原状,便完成第二挂钩52的勾持动作;这样的设计,比现有的两端呈圆弧钩状的拉伸弹簧(参见图8)方便对位及安装。请参阅图3A图及图3B,当拉伸弹簧的第一挂钩51勾持于第一挂孔321后,第一回钩段512与卡掣面322相互平行,拉伸弹簧的第二挂钩52勾持于第二挂孔211后,第二回钩段522与卡掣面212相互平行,第一回钩段512与第二回钩段522分别受卡掣面322、212阻挡,如此可确保在进行乘坐部自动弹升动作时,拉伸弹簧的两端皆不会滑出挂孔;比现有的两端呈圆弧钩状的拉伸弹簧(参见图8)牢固。请参阅图2及图4表现乘坐部3的弹升动作,当人坐在乘坐部3,配合椅框枢接片 32的旋转可展平乘坐部3,随着椅框枢接片32旋转,且拉伸弹簧5的第一挂钩51勾持着第一挂孔321,第二挂钩52勾持着第二挂孔211,因此造成拉伸弹簧5朝两侧伸张;并且如前所述,弹簧线圈缠绕的长度相当于安装弹簧空间的长度,所以安装时不需将弹簧拉伸太长即可使弹簧两端勾持于挂孔;于是,在乘坐部3展平过程中,弹簧不会过度伸张,当人离开乘坐部3,弹簧回复力相当于伸张力,不会因伸张力过大造成弹簧弹性疲乏并变形,可避免乘坐部3自动弹升时,拉伸弹簧5的第一挂钩51及第二挂钩52因弹簧变长而滑脱出挂孔, 比现有折叠座椅所使用的拉伸弹簧(参见图8)寿命高。请参阅图5,有关缓冲装置,主要是设置在折叠椅后脚架2表面,并且对应于椅框 31自动弹升后,撞击后脚架2的位置来设置。缓冲装置为一缓冲垫7,该缓冲垫7的材质选自具弹性回复力的材质,例如PVC。缓冲垫7的结构包括呈一体结构的一套合部71、一嵌入部72、一缓冲部73,所述的结构是配合后脚架2的形状来设计,例如该套合部71是用来包覆在后脚架2 —卷型边框22上,便将套合部71设计成类似圆形的套体,套合部71 一侧开放,以利于套合;嵌入部72则是用来嵌合于后脚架2 —槽道23内,该槽道23呈鸠尾型,故嵌入部72便设计成鸠尾型;为了达到缓冲效果,该缓冲部73设计为两端开通的空心结构体, 叠接于套合部71上方。所述套合部71、嵌入部72及缓冲部73长度相等,形成适当长度供椅框31撞击,发挥缓冲功能。请参阅图6A至图6C,为缓冲垫7安装于后脚架2的方式。首先将嵌入部72对应嵌入槽道23内,再从套合部71开放侧将套合部71包覆于后脚架边框22表面,缓冲部73 位于套合部71上方。请参阅图7,是表现乘坐部3自动弹升后,椅框31撞击后脚架2上的缓冲部73的情形。当椅框31撞击缓冲部73时,缓冲部73被压扁且气体从两端泄气,提供一种吸震功能,使椅框31撞击后脚架2时不会产生反作用力可避免折叠椅弹跳、震动,另一方面,可避免钢质的椅框31直接与后脚架2相撞,以及避免相撞后所产生的噪音。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座椅乘坐部的自动弹升与撞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拉伸弹簧,其具有第一挂钩及第二挂钩,该第一挂钩具有从弹簧线圈边缘平行于其中心轴线往自由端方向直线延伸的第一延伸段,该第一延伸段的自由端形成一圆弧形弯曲的第一回钩段,该第二挂钩具有一从该弹簧线圈的边缘垂直于其中心轴线延伸的第二延伸段,该第二延伸段的自由端形成垂直于第二延伸段的第二回钩段,所述拉伸弹簧安装于一座椅的椅框枢接片与一后脚架限位片之间的空间,该拉伸弹簧的线圈缠绕长度相当于安装弹簧的所述空间的长度;一缓冲垫,其具有呈一体结构的一套合部、一嵌入部、一缓冲部,该套合部一侧开放,以利于套合,该缓冲部为两端开通的空心结构体,叠接于该套合部上方,该套合部包覆于座椅的后脚架一边框的表面,该嵌入部嵌合于后脚架的一槽道,当乘坐部受所述拉伸弹簧回复力影响自动弹升,椅框撞击该缓冲部时,可减少噪音及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座椅乘坐部的自动弹升与撞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椅框枢接片及该后脚架限位片是不同面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座椅乘坐部的自动弹升与撞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椅框枢接片上具有一中心线垂直于一前脚架的第一挂孔,所述后脚架限位片上具有一中心线平行于该前脚架的第二挂孔,分别供所述拉伸弹簧的第一挂钩及第二挂钩勾持。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座椅乘坐部的自动弹升与撞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椅框枢接片呈三角形,其上具有两个中心线皆垂直于一前脚架的第一挂孔,且分别邻近该三角形的两边,使所述拉伸弹簧的第一挂钩可选择性的勾持于其中的第一挂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座椅乘坐部的自动弹升与撞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挂钩勾持于所述第一挂孔后,弯折所述第二挂钩的一端,可使第二回钩段的端面对齐并穿过所述第二挂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座椅乘坐部的自动弹升与撞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回钩段勾持于所述第一挂孔后,与其所卡掣的卡掣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回钩段勾持于所述第二挂孔后,与其所卡掣的卡掣面相互平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座椅乘坐部的自动弹升与撞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框呈卷边,所述槽道呈鸠尾型,所述套合部及所述嵌入部的形状分别与该边框及该槽道相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座椅乘坐部的自动弹升与撞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垫的材质选自具弹性回复力的材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座椅乘坐部的自动弹升与撞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垫的材质为PVC。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座椅乘坐部的自动弹升与撞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合部、所述嵌入部、所述缓冲部的长度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折叠座椅乘坐部的自动弹升与撞击缓冲装置,主要是在一椅框枢接片及一后脚架限位片之间设置一拉伸弹簧,由该拉伸弹簧的作用可达到乘坐部自动弹升的目的,在后脚架的一部份包覆有一缓冲垫,当椅垫自动弹升时可避免椅框撞击后脚架。所述缓冲垫具有呈一体结构的一套合部、一嵌入部、一缓冲部,该套合部包覆于后脚架一边框的表面,该嵌入部嵌合于后脚架一槽道,该缓冲部为两端开通之空心结构体,迭接于该套合部上方。当乘坐部自动弹升,椅框会撞击并压掣缓冲部,缓冲部泄气提供一种吸震功能,解决了噪音及振动的问题。
文档编号A47C4/00GK201958253SQ20112001105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4日
发明者凌美全, 王资媚 申请人:凌美全, 王资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