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一种双开电子锁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073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一种双开电子锁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锁的锁头,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双开电子锁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子锁一般多数采用锁体内内置电磁铁或电机方式,实现射频卡开锁,例如ZL200920288303. 2和ZL200920M838. 9两个专利,都采用了改造机械锁体部分结构,实现机械锁到电子锁的转变。部分电子锁同时保留了机械钥匙孔,当电子锁没有供电时,采用机械钥匙开锁。申请号为ZL201020010345.2的专利,提供了一种通用的电子锁头,采用外供电的方式,将原本的机械锁头,替换成了电子锁头。上述申请人早先申请的三项专利,均是从锁体和锁头两个方面将机械锁改变成具有智慧锁芯强开功能的电子锁。由于机械锁造价低廉、电子锁成本偏高,因此在实际生产、 生活中,机械锁被广泛采用;但是机械锁安全性差,而且使用不方便,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若要全部替换成电子锁,其成本势必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电子锁头;该电子锁头为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电子锁头;同时,具备双开功能。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锁体,其结构要点是锁体内依次设置有一锁芯部、一传动部和一电磁离合部;位于所述传动部和所述电磁离合部之间的拨块设置在锁体的豁口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圆柱形衬筒,所述的锁芯部和所述的传动部设置在衬筒内; 锁芯部的锁孔卡接在该衬筒一端,衬筒的另一端具有一夹持部I,夹持部I底部有第一通孔;衬筒柱面的径向上设有槽I,在槽I同夹持部I之间的衬筒柱面轴向上设有槽II。所述的锁芯部的前端为内有触点的锁孔,锁芯部的后端带有一凹部,锁芯部内有电磁线圈I和电路板,电磁线圈I内的第一盲孔中有两个磁柱;其中一磁柱固定在第一盲孔的底部,另一磁柱为活动磁柱,两磁柱在电磁线圈I不通电时的磁性相斥、通电时相吸, 相应于活动磁柱的所述衬筒壁上设置有一孔;锁芯部后端的外壁上设置有铆钉I。所述的传动部为一圆柱件,该圆柱件一端具有同所述锁芯部后端凹部相应的凸部,其另一端的第二盲孔内带有一传动柱;该传动柱末端的销I设置在第二盲孔内,并与圆柱件内的第一弹簧相接触,传动柱的前端与所述夹持部I的第一通孔相应;圆柱件柱面上的铆钉II设置在所述的槽II内。进一步地,所述的凸部是一截面呈等腰梯形的凸起,而所述凹部与之相对应;铆钉 II垂直地固定在凸部的梯形侧面上,铆钉I垂直地固定在凹部底侧的锁芯部外壁上;槽I、 槽II分别将铆钉I和铆钉II限位在其中,当钥匙触头伸入锁孔内,使锁芯部沿槽I转动时,锁芯部的凹部与传动部的凸部不能继续咬合而产生错位,使得传动部及连接的铆钉II在槽 II内向左沿轴向移动,即将传动部向电磁离合部向移动。更进一步地,在所述衬筒的前端还可设置外旋钮,外旋钮上设置有相应于所述锁孔的翻盖;翻盖的作用是防尘、防潮。所述的电磁离合部包括电磁线圈II、一空心圆柱形联动件和一转动轴件,其中联动件两侧分别带有夹持部II和夹持部III,夹持部II设置在电磁线圈II外,且与所述拨块卡接,夹持部III设置在所述电磁线圈II内,且与转动轴件卡接;联动件内有一推动杆,推动杆为顶部带有同所述夹持部I相应的拨片的圆柱体,该拨片与所述传动部的传动柱相应,且其侧方设置有销II,所述销II与所述环道上的第一卡槽相应;所述的转动轴件一侧为与联动件内管相应的销柱,该销柱两侧设置有与夹持部III相应的第二卡槽,销柱中心的第三盲孔内置有第二弹簧以及与所述推动杆相接触的复位杆;转动轴件的另一侧为一转动轴,该转动轴上设置有内旋钮,转动轴件中部带有一卡环。另外,所述的第一弹簧弹力大于第二弹簧,其作用是用电子钥匙开锁时,通过第二弹簧较大的弹力,使得销II能够落入第一卡槽,从而达到开锁的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传动部同夹持部I端的衬筒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作用是使传动部复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锁芯部下方的锁体内竖直地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从上至下依次为滚珠、第四弹簧和顶丝;上述结构的作用是使人手在每转动外旋钮一周时,通过滚珠与衬筒的接触产生的震动、传给手部,使人在开锁时能有感性认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只改变锁头、不改变锁体,即采用原机械锁体,实现具有智慧锁芯强开功能的电子锁;降低了机械锁改造成电子锁的成本。同时,具备双开功能,即可用电子钥匙开锁,亦可用射频卡开锁,使用非常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1的右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衬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1是本实用新型联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2是图4-1的右视图。图4-3是图4-1的左视图。图5-1是本实用新型转动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2是图5-1的右视图。图5-3是图5-1的左视图。图6-1是本实用新型推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2是图6-1的右视图。其中,1为外旋钮、2为翻盖、3为锁孔、4为锁芯部、5为衬筒、6为电磁线圈I、7为磁柱、8为第一盲孔、9为铆钉I、10为凹部、11为凸部、12为铆钉II、13为传动部、14为第一弹簧、15为第二盲孔、16为销I、17为第一通孔、18为传动柱、19为卡块、20为销11、21为环道、22为第一卡槽、23为推动杆、24为复位杆、25为销柱、26为第二弹簧、27为第三盲孔、 28为卡环、29为转动轴、30为内旋钮、31为转动轴件、32为电磁线圈11、33为电磁离合部、 34为联动件、35为锁体、36为拨片、37为夹持部II、38为拨块、39为夹持部I、40为第三弹簧、41为滚珠、42为第四弹簧、43为顶丝、44为夹持部III、45为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1、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锁体35,锁体35的截面呈倒葫芦形。 上部的圆柱形通孔内依次设置有一锁芯部4、一传动部13和一电磁离合部33 ;位于所述传动部13和所述电磁离合部33之间的拨块38设置在锁体35的豁口处。拨块38上部与通孔的截面相应,拨块38上部的中心有一圆孔;拨块38下部带有一拨销,用于拨动现有机械锁的相关部件;所述圆孔与拨销连线的圆孔外缘对称地开有两个槽,该槽可同夹持部II 37 对接,使联动件34始终能与拨块38同时运动;所述的豁口与拨块38的形状相应。又如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衬筒5,衬筒5的一端露出锁体35,并与锁体35外的外旋钮1固定连接;衬筒5的另一端与拨块38内侧的挡圈相应(挡圈中心即为所述圆孔), 并在其底部中心设置有夹持部I 39;所述的夹持部I 39为一圆柱体,且其底部开有一长方形槽,使之呈钳口状;该夹持部I 39刚好能穿过拨块38上部中心的圆孔,并进入到夹持部 II 37的内侧,底部的长方形槽始终与推动杆23的拨片36做间隙卡接;所述的第一通孔17 位于上述圆柱体底部长方形槽的中心。又如图4-1、图4-2、图4-3所示,所述联动件34为一圆柱管,该圆柱管的半径与电磁线圈II 32的内径相同;圆柱管的端部设置有夹持部II 37,圆柱管的后部为夹持部III 44。 所述的夹持部II 37即为一内部与圆柱管相通的圆柱体,该圆柱体外缘与拨块38内侧的挡圈相应,在圆柱体不与圆柱管相连的一侧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销片,该销片与拨块38上部中心圆孔外缘对称开地的两个槽对应。圆柱体内的中部、由圆柱体内径和圆柱管内径形成所述的环道21,环道21上、垂直于两销片连线处设置有所述的第一卡槽22 (见图4-2)。 所述的夹持部III44为两位置对称的销片II (见图4-3),其中一销片II与第一卡槽22位于同一直线上;圆柱管连同销片II的长度同电磁线圈II 32内管的长度相同。又如图6-1、图6-2所示,推动杆23为顶部带有同所述夹持部I 39相应的拨片36 的圆柱体(该圆柱体半径与上述圆柱管内径相应),该拨片36与所述传动部13的传动柱18 相应,并始终与夹持部I 39底部的长方形槽做间隙卡接。且其侧方设置有销II 20;所述销 II 20与所述环道21上的第一卡槽22相应。在销II 20相对的拨片36 —侧还可设置有一卡块19,所述的卡块19同夹持部II 37内中部的环道21相应。再如图5-1、图5-2、图5-3所示,所述的转动轴件31 —侧为与联动件34内管相应的销柱25,该销柱25两侧设置有与夹持部III 44相应的第二卡槽45(见图5_2),销柱25中心的第三盲孔27内置有第二弹簧26以及与所述推动杆23相接触的复位杆24 ;转动轴件 31的另一侧为一转动轴29,该转动轴29上设置有内旋钮30,转动轴件31中部带有一卡环 28。所述推动杆23和销柱25的长度可以是当销II 20落入第一卡槽22时,能够使推动杆 23和联动件34相互卡接,从而达到射频卡和电子钥匙开锁的目的。所述电磁线圈I 6和电磁线圈II 32的电源采用外接电源。[0036]以下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具体动作过程。使用电子钥匙开锁时有权限的电子钥匙使电磁线圈I 6通电,两磁柱7从原先相斥变为吸合状态,活动磁柱7从衬筒5外壁上的孔中完全进入到第一盲孔8内;此时,锁芯部4能够在衬筒5内旋转,而锁芯部4同时将传动部13向左推动;由于传动部13内的第一弹簧14强度高于转动轴件31内第二弹簧26,因此,推动杆23被向左推动;并且,衬筒5前端的夹持部I 39夹持推动杆23的拨片36,随衬筒5 —同旋转,以致推动杆23的销II 20落入联动件34的第一卡槽22内,使推动杆23与联动件34相对固定;而穿过拨块38的夹持部I 39夹持推动杆23上的拨片36,又使联动件34与衬筒5能够同步转动,又因联动件34 的夹持部II 37同拨块38卡接,使之联动,所以可带动拨块38同时转动。使用射频卡开锁时刷卡后,电磁线圈II 32通电,使推动杆23向左推动;而由于衬筒5同外旋钮1为固定连接,因此,通过转动外旋钮1使推动杆23的拨片36落入第一卡槽22内,又因联动件34的夹持部II 37同拨块38卡接,外旋钮1即可通过联动件34带动拨块38转动开锁。可以理解地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一种双开电子锁头,包括锁体(35),其特征在于锁体(35) 内依次设置有一锁芯部(4)、一传动部(13)和一电磁离合部(33);位于所述传动部(13)和所述电磁离合部(33)之间的拨块(38)设置在锁体(35)的豁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一种双开电子锁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圆柱形衬筒(5),所述的锁芯部(4)和所述的传动部(13)设置在衬筒(5)内;锁芯部 (4)的锁孔(3)卡接在该衬筒(5) —端,衬筒(5)的另一端具有一夹持部I (39),夹持部I (39)底部有第一通孔(17);衬筒(5)柱面的径向上设有槽I,在槽I同夹持部I (39)之间的衬筒(5 )柱面轴向上设有槽I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一种双开电子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部(13)同夹持部I (39)端的衬筒(5)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一种双开电子锁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筒(5)的前端还可设置外旋钮(1),外旋钮(1)上设置有相应于所述锁孔(3)的翻盖 (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一种双开电子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芯部(4)的前端为内有触点的锁孔(3),锁芯部(4)的后端带有一凹部(10),锁芯部 (4)内有电磁线圈I (6)和电路板,电磁线圈I (6)内的第一盲孔(8)中有两个磁柱(7);其中一磁柱(7 )固定在第一盲孔(8 )的底部,另一磁柱(7 )为活动磁柱(7 ),两磁柱(7 )在电磁线圈I (6)不通电时的磁性相斥、通电时相吸,相应于活动磁柱(7)的所述衬筒(5)壁上设置有一孔;锁芯部(4)后端的外壁上设置有铆钉I (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一种双开电子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部(13)为一圆柱件,该圆柱件一端具有同所述锁芯部(4)后端凹部(10)相应的凸部(11),其另一端的第二盲孔(15)内带有一传动柱(18);该传动柱(18)末端的销I (16) 设置在第二盲孔(15)内,并与圆柱件内的第一弹簧(14)相接触,传动柱(18)的前端与所述夹持部I (39)的第一通孔(17)相应;圆柱件柱面上的铆钉II (12)设置在所述的槽II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一种双开电子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部(11)是一截面呈等腰梯形的凸起,而所述凹部(10)与之相对应;铆钉II (12)垂直地固定在凸部(11)的梯形侧面上,铆钉I (9 )垂直地固定在凹部(10 )底侧的锁芯部(4)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一种双开电子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离合部(33)包括电磁线圈II (32)、一空心圆柱形联动件(34)和一转动轴件(31), 其中联动件(34)两侧分别带有夹持部II (37)和夹持部111(44),夹持部II (37)设置在电磁线圈II (32 )外,且与所述拨块(38 )卡接,夹持部III (44 )设置在所述电磁线圈II (32 )内,且与转动轴件(31)卡接;联动件(34)内有一推动杆(23),推动杆(23)为顶部带有同所述夹持部I (39)相应的拨片(36)的圆柱体,该拨片(36)与所述传动部(13)的传动柱(18)相应,且其侧方设置有销II (20),所述销II (20)与所述环道(21)上的第一卡槽(22)相应;所述的转动轴件(31) —侧为与联动件(34)内管相应的销柱(25),该销柱(25)两侧设置有与夹持部111(44)相应的第二卡槽(45),销柱(25)中心的第三盲孔(27)内置有第二弹簧(26) 以及与所述推动杆(23)相接触的复位杆(24);转动轴件(31)的另一侧为一转动轴(29),该转动轴(29 )上设置有内旋钮(30 ),转动轴件(31)中部带有一卡环(28 )。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一种双开电子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弹簧(14)强度高于第二弹簧(2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一种双开电子锁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锁芯部(4)下方的锁体(35)内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从上至下依次为滚珠 (41)、第四弹簧(42)和顶丝(43)。
专利摘要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一种双开电子锁头涉及一种电子锁的锁头,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双开电子锁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锁头;该电子锁头为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电子锁头;同时,具备双开功能。本实用新型包括锁体,其结构要点是锁体内依次设置有一锁芯部、一传动部和一电磁离合部;位于所述传动部和所述电磁离合部之间的拨块设置在锁体的豁口处。
文档编号E05B47/06GK202064717SQ20112010055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万守荣, 侯勇, 宁安民, 李福林 申请人:美迪特科技(沈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