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22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震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居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可以防震的床。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防震床大多数是将仿古的架子床由木材换成钢材,然后再进行一些加固,但是,现代人用床一般是床头靠墙,三面起居,而架子床有四根立柱支撑顶篷,生活起居容易碰撞到立柱,非常不便。有些防震床采用的方法是加固床体,发生地震时,人员转移至床底下,但是地震是突发事件,从地震的预知到地震发生只有几秒钟,而且目前地震预测技术并不成熟,因此一旦发生地震,人们可能没有时间转移,若是在睡梦中发生地震,这种防震床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再有的防震床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来检测振动,然后自动将床面翻转或伸出一个防护罩,这种防震床技术含量高,但是可执行性要求较高,包括可伸缩的保护罩强度要求是否达到,还有长期处于待机状态的机电设备是否出现线路老化等安全隐患,灵敏度是否达到要求,尤其是这种对于依赖电力执行的设备在地震引起停电后如何操作,都使人们对此类防震床的实用性产生怀疑。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用且起居方便的防震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防震床,包括床体和床头立柱, 所述防震床还包括防护顶篷,所述防护顶篷安装在所述床体的上方,所述防护顶篷包括顶篷主体和支撑顶篷主体的顶篷立柱,所述顶篷立柱与所述床头立柱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在顶篷主体受压时使顶篷立柱相对床头立柱产生转动的连接机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顶篷立柱设为一体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床头立柱设为一体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铰接且两者之间设有限位装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在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一齿条和安装在第二连接部内部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啮合。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一连接部之间连接有高度调节螺杆;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齿条之间连接有弹簧。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顶篷立柱设为一体的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床头立柱设为一体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紧定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表面设有第一端面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侧表面设有第二端面齿, 所述第一端面齿与第二端面齿啮合。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顶篷立柱设为一体的中空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床头立柱设为一体的中空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两端分别插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内的连接杆。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顶篷主体的边部和所述床体的边部之间设有限位机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顶篷主体上设有用于与天花板连接的安全绳。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顶篷主体上方设有防护顶。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床体包括床架和安装在所述床架上的挡板,所述挡板围成的空间构成储物仓。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由顶篷立柱支撑顶篷,方便三面起居;地震时,防护顶篷受到重压后可以由连接机构翻转,形成三角支撑空间,保护人员安全;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动力,不需要人员操作,保证了在地震时使用且不影响其功能,即使待救人员处于睡眠或昏迷状态,也可以保证待救人员的生命安全;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储备仓,可以满足待救人员基本的生命需求,为待救人员的救援行动争取宝贵时间。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2中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在使用状态的参考图;图中10-床体;11-床架;12-挡板;13-门体;14-豁口 ;20-床头立柱;201-第二连接部;21-第二连接板;211-第二安装孔;212-第二端面齿;30-防护顶篷;31-顶篷主体;32-顶篷立柱;321-第一连接部;33-防护网;34-加强筋;35-防护顶;36-第一连接板; 361-第一安装孔;362-第一端面齿;37-安全绳;41-第一齿条;42-第二齿条;43-高度调节螺杆;431-套筒;44-弹簧;4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
图1所示,防震床,包括床体10和床头立柱20,床体10包括床架11和安装在床架11上的挡板12,挡板12围成的空间构成储物仓,储物仓上设有门体13。防震床还包括防护顶篷,防护顶篷30安装在床体10的上方,防护顶篷30包括顶篷主体31和支撑顶篷主体31的顶篷立柱32,床头立柱20与顶篷立柱32连接,且二者之间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与顶篷立柱32设为一体的第一连接部321,与床头立柱20设为一体的第二连接部201,第一连接部321与第二连接部201铰接且两者之间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第一连接部321上的第一齿条41和安装在第二连接部 201内部的第二齿条42,第一齿条41与第二齿条42啮合。 第一齿条41和顶篷立柱32之间连接有高度调节螺杆43,高度调节螺杆43的一端与第一齿条41螺纹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在第一连接部321上套筒431螺纹连接,高度调节螺杆43可以对顶篷立柱32的高度进行微调,防止两侧的立柱高低不齐,防护顶篷歪斜;第二连接部201与第二齿条42之间连接有弹簧44,使第一齿条41与第二齿条42啮合紧密, 增强整个限位装置的稳定性。限位装置可以防止防护顶篷30围绕铰接部翻转,使顶篷立柱32垂直设置在床头立柱20上,以利于正常起居。若顶篷主体31受到重压时 ,当压力大于限位装置的支撑力,第一齿条41下压,与第二齿条42脱离,床头立柱20与顶篷立柱32的铰接部由于失去支撑力而翻转下来,卡在床体10的相应位置,在床体10上方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安全框架。为更好保证人员安全,顶篷主体31设有用于与天花板连接的安全绳37,防止顶篷倒塌,增强防震床的安装可靠性。顶篷主体31与顶篷立柱32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34,顶篷主体31上设有防护网 33,顶篷立柱32之间也设有防护网33,可阻挡地震时,天花板上掉落的砂石。顶篷主体的上方设有防护顶35,防护顶35为拱形结构,防护顶35与顶篷主体31 之间安装有支撑架,防止砂石掉落将顶篷主体砸坏,伤到避难人员。顶篷主体31的侧边部与床体10的侧边部结合部设有限位机构,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在顶篷主体31的侧边部的突出部和安装在床体10的侧边部的豁口 14,当顶篷主体31向下翻转时,突出部卡入豁口 14内部,防护顶篷30形成的三角形可增强稳固性,保证人员安全。为增强防震床在日常使用时的舒适性和实用性,顶篷主体31的下侧安装有帐幔拉绳,可以安装蚊帐;由于顶篷主体31上设有防护网33和防护顶35,顶篷主体31的透光性较差,为了不影响使用者的正常起居,顶篷主体31下侧安装有照明装置,照明装置不局限于安装在顶篷主体下侧,可安装在顶篷立柱、床头立柱或床头上任意便于安装照明装置的位置,以弥补防震床上光线不足的问题。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机构包括与顶篷立柱32设为一体的第一连接板36,与床头立柱20设为一体的第二连接板21。如图3至图6共同所示,第一连接板36为叉形的连接板,第一连接板36上设有第一安装孔361,第一连接板361的侧表面上分别设有围绕第一安装孔361均布的第一端面齿 362 ;第二连接板21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361直径大小一致的第二安装孔211 ;第二连接板 21的侧表面上设有围绕第二安装孔211均布的第二端面齿212。第一连接板36与第二连接板21之间设有紧定件,紧定件穿过第一安装孔361和第二安装孔211将第一连接板36与第二连接板21固定,第一端面齿362与第二端面齿212 啮合。使用时,由于第一连接板36的齿部与安装板21上的齿部啮合,第一连接板36和第二连接板21在锁紧后可使顶篷立柱32与床头立柱20维持在竖直方向上,啮合的齿部防止防护顶篷30翻转;若顶篷主体31受到重压时,相互啮合的齿部被破坏,防护顶篷30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0045]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为防震床在地震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比,连接机构包括与顶篷立柱32设为一体的中空的第一连接部321,与床头立柱 20设为一体的中空的第二连接部201,以及两端分别插接于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 201内的连接杆45。本实施例中,连接杆45优选为空心钢管,本实用新型采用空心钢管作连接杆的好处在于,空心钢管受力易变形,韧性强不易折断,可以避免连接杆折断,防护顶篷倒塌或翻转错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在顶篷主体31受到重压时,连接杆45受力弯曲变形,防护顶篷30翻转在床体10 上方构成三角形防护空间,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在翻转后的状态图可参考本实施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由顶篷立柱支撑顶篷,方便三面起居;地震时,防护顶篷受到重压后可以由连接机构翻转,形成三角支撑空间,保护人员安全;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动力,不需要人员操作,只要顶篷主体受到连接机构无法承受的重压后,自动发生翻转,保证了在地震发生时使用且不影响其功能,即使待救人员处于睡眠或昏迷状态,也可以保证待救人员的生命安全;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储备仓,可以满足待救人员基本的生命需求,为待救人员的救援行动争取宝贵时间。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防震床,包括床体和床头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床还包括防护顶篷,所述防护顶篷安装在所述床体的上方,所述防护顶篷包括顶篷主体和支撑顶篷主体的顶篷立柱,所述顶篷立柱与所述床头立柱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在顶篷主体受压时使顶篷立柱相对床头立柱产生转动的连接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顶篷立柱设为一体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床头立柱设为一体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铰接且两者之间设有限位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在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一齿条和安装在第二连接部内部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一连接部之间连接有高度调节螺杆;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齿条之间连接有弹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顶篷立柱设为一体的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床头立柱设为一体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紧定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表面设有第一端面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侧表面设有第二端面齿,所述第一端面齿与第二端面齿啮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顶篷立柱设为一体的中空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床头立柱设为一体的中空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两端分别插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内的连接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篷主体的边部和所述床体的边部之间设有限位机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篷主体上设有用于与天花板连接的安全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篷主体上方设有防护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包括床架和安装在所述床架上的挡板,所述挡板围成的空间构成储物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震床,包括床体和床头立柱,防震床还包括防护顶篷,防护顶篷安装在床体的上方,防护顶篷包括顶篷主体和顶篷立柱,顶篷立柱与床头立柱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在顶篷主体受压时使顶篷立柱相对床头立柱产生转动的连接机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由顶篷立柱支撑顶篷,方便三面起居;地震时,防护顶篷受到重压后可以由连接机构翻转,形成三角支撑空间,保护人员安全;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动力,不需要人员操作,保证了在地震时使用且不影响其功能,即使待救人员处于睡眠或昏迷状态,也可以保证待救人员的生命安全;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储备仓,可以满足待救人员基本的生命需求,为待救人员的救援行动争取宝贵时间。
文档编号A47C19/22GK202060351SQ201120145049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0日
发明者孙树飞 申请人:孙树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