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抱持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38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幼儿抱持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亦可使用在直抱亦可使用在横抱的婴幼儿抱持具。
背景技术
婴儿因出生后不久脖子挺不直而不适合直抱,必须使用横抱的婴幼儿抱持具。当婴儿的脖子挺直时,即可将婴儿直抱。由于上述事由,例如日本特开2004 — 181268号公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婴幼儿抱持具,已知以往有一种直抱与横抱兼用的构成。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婴幼儿抱持具是具备:保持婴儿的片状的婴儿保持构件;及供婴幼儿抱持具的穿戴者穿戴的如背心(vest)之类的使用者穿着构件。婴儿保持构件是以可穿脱的方式连结在使用者穿着构件。使用者穿着构件是具有披挂在婴幼儿抱持具的穿戴者的两肩的I对肩带、及卷挂在穿戴者的腰部的腰带。再者,日本特开2007 - 268074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婴幼儿抱持具是具备:以直抱状态保持婴幼儿用的直抱用片部;及以横抱状态保持婴幼儿的横抱用片部。(背景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 1812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 - 2680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然而,婴幼儿的成长快速,其体重会不断地增加,因此随着婴幼儿的成长而对穿戴婴幼儿抱持具的穿戴者的两肩造成很大负担。因此,可将婴儿的体重适当地分担在穿戴者的肩部及腰部并予以支撑的婴幼儿抱持具较受喜爱。为了将包含婴幼儿的体重的婴幼儿抱持具的荷重确实地传达至穿戴者的腰部,并且使婴幼儿抱持具的荷重分散于穿戴者的腰部的宽广范围而减轻穿戴者的疲労,是可将I对肩带结合在保持婴儿的直抱用片部的左右两侦牝并将腰带结合在该直抱用片部的下侧,以使腰带的厚度尺寸及宽度尺寸增大。然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婴幼儿抱持具并未具有腰带。再者,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婴幼儿抱持具中,如背心之类的使用者穿着构件虽包含腰带,但由于婴儿保持构件是以扣具或拉链以可穿脱的方式连结在使用者穿着构件,因此婴幼儿的支撑会变得不稳定,且在直抱及横抱的两种方式穿脱操作皆不便。因此,可考虑以不能分离的方式将厚度及宽度大的适合直抱的肩带及腰带结合在用以保持婴儿的直抱用片部。然而,如此一来以横抱方式使用比以往更大的腰带结合于片部的婴幼儿抱持具时,无须使用腰带,且大的腰带变得妨碍。然而,若因此就仅使大的腰带可穿脱于片部,则无法适当地将荷重分散于穿戴者的腰部,且有误使用之虞,或遗失之虞。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研创者,其是提供一种可使用在直抱时结合于片部的腰带,且在横抱时可适当地缩小腰带的婴幼儿抱持具的构造。(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婴幼儿抱持具是具备:直抱片,其具有以直抱状态保持婴幼儿的身体的片部、从片部延伸且以直抱状态及横抱状态披挂在穿戴者的肩部的I对肩带、及从片部延伸且以直抱状态绕挂在穿戴者的腰部的腰带;以及横抱片,其具有以横抱状态支撑婴幼儿的头部的头片部、以横抱状态支撑婴幼儿的背部及屁股的背片部、及从背片部竖立且与婴幼儿的胯下相对向的胯部,且以可穿脱方式安装在直抱片。再者,横抱片还具有在安装于直抱片的状态下,折叠腰带以进行保持的腰带保持部。依据本发明,在可将婴幼儿直抱及横抱的婴幼儿抱持具下,由于直抱片具有肩带及腰带,且能于直抱状态稳定地支撑婴幼儿,而减轻繁琐的穿脱操作。并且,不需要如专利文献I的另外的背心类。此外,以直抱状态将与片部的长度方向另一方端部结合的腰带卷挂在穿戴者的腰部,而可使婴幼儿的体重分散于穿戴者的腰部的宽广范围。再者,能于横抱状态折叠该腰带并予以缩小而不会成为妨碍。而且,由于设置在横抱片的腰带保持部是保持设置在片部的腰带,因此腰带保持部是可发挥将横抱片固定在直抱片的作用。腰带保持部是只要为以婴幼儿抱持具的横抱状态将未使用的腰带保持成折叠状态者即可,其构成、位置、及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就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言,横抱片的背片部是以重叠在直抱片的片部的方式安装,腰带保持部是设置在胯部。依据该实施例,通过腰带保持部保持折叠后的腰带而增加厚度,结果可増大胯部的厚度。就其它实施例而言,腰带保持部是配置在胯部以外。就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而言,腰带保持部是为收纳折叠后的腰带的袋部。依据该实施例,可将折叠后的腰带齐整地收纳。袋部亦可为从片的宽度方向外侧被腰带所覆盖者,亦可为从片的长度方向一方或另一方被腰带所覆盖者,袋部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就其它实施例而言,腰带保持部亦可为将折叠后的腰带卡止的黏扣具或纽扣。就本发明的优选 实施例而言,收纳腰带的袋部是设置在横抱片的下侧面且于横抱片的长度方向进出的口袋。口袋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就更佳实施例而言,口袋的出入口是朝横抱片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口袋的深侧是比口袋出入口更朝宽度方向扩展而形成,且将折叠的腰带收纳在口袋深侧。依据该实施例,可防止腰带从口袋不小心地掉出。就其它实施例而言,口袋的出入口的宽度方向尺寸亦可与口袋深侧的宽度方向尺寸大致相等。就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言,横抱片还具有根部与背片部结合,且前端分别与I对肩带的一端连接的I对连接带。依据该实施例,通过连接连接带与肩带,即可将肩带予以延长,且可使肩带的长度适合在直抱状态及横抱状态的各者。再者,就其它实施例而言,肩带的一端及另一端亦可与直抱片连结。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一实施例者,连接带亦能在横抱状态穿通设置在胯部的带导引部。依据该实施例,由于腰带保持部是在横抱状态沿着用以负担婴幼儿抱持具的荷重的连接带而被保持,因此腰带及腰带保持部不会晃动地摇动。本发明虽非限定于一实施例者,但直抱片亦可复具有在整合折叠的状态下保持直抱片的片部及I对肩带的直抱片保持部。依据该实施例,即使未以婴幼儿抱持具保持婴幼儿的情形时,可将片部及I对肩带整合地折叠。因此,可将腰带卷挂在穿戴者的腰部,且在缩小片部及I对肩带的状态下,穿戴者是可将直抱片穿着在身上。
就一实施例而言,直抱片保持部亦可为其两端与腰带结合且中间区域捆住片部及I对肩带的带部。依据该实施例,可通过带部而保持将片部及I对肩带缩小的状态。就其它实施例而言,带部是贯穿设置在腰带与片部的交界的贯穿孔,且捆住片部及I对肩带。再者,就其它实施例而言,直抱片保持部是为收纳片部及I对肩带的袋部。除了上述的袋或口袋之外,腰带保持部亦可为捆住折叠后的腰带的带部。(发明效果)如此,由于本发明是可将于横抱状态未使用的腰带折叠并予以缩小,因此在横抱状态下腰带不会成为妨碍。而且,在直抱状态下将腰带卷挂在穿戴者的腰部并适当地分担婴幼儿抱持具的荷重,且可使荷重分散在穿戴者的腰部整体。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婴幼儿抱持具的直抱片外侧面的图。图2是显示同一实施例的直抱片内侧面的图。图3是显示同一实施例的直抱片以直抱状态保持婴儿的状态的图。图4是显示以直抱状态使用直抱片的外侧面的图。图5是显示以直抱状态使用直抱片的状态的图。图6是放大显示直抱片的外侧面的图。图7是显示将直抱片的片部缩小的状态的图。图8是显示同一实施例的婴幼儿抱持具的横抱片的下侧面的图。图9是显示横抱片的上侧面的图。图10是显示以横抱状态保持婴儿的状态的图。图11是显示将腰带折叠而收纳的过程的图。图12是显示将腰带折叠而收纳的过程的图。图13是显示将横抱片的连接带整合的过程的图。图14是显示将横抱片的连接带整合的过程的图。图15是显示将横抱片与直抱片的连接部位予以放大的图。图16是显示以横抱状态使用婴幼儿抱持具的状态的图。符号说明10直抱片11片部12头罩
13扣带 14纽扣15、16缓冲筒17胯下垫部18、20、25、26、37、38、43、68 扣具19缓冲片21第I肩带22第2肩带
23第I肩带带24第2肩带带27、28纽扣31腰带32腰带中央部33第I延出部34第2延出部35腰带带穿通部36腰带带41、42桥带45缓冲筒51带部60横抱片61板材62口袋 63出入口64带导引部65头片部66背片部67胯下垫部69胯部71、72连接带73、74缓冲筒81扣具穿通部83头保护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依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婴幼儿抱持具的直抱片外侧面的图。图2是显示同一实施例的直抱片内侧面的图。图3是显示同一实施例的直抱片以直抱状态保持婴儿的状态的图。图4是显示以直抱状态所使用直抱片的外侧面的图。图5是显示婴幼儿抱持具的穿戴者以直抱状态使用同一实施例的直抱片的状态的图,且为抱着的图。在本说明中,直抱状态是指将婴幼儿的头向上,将婴幼儿的脚向下地予以保持,用背的或用抱的皆可。又横抱状态是指将婴幼儿的身体保持成大致水平,一般而言,是以使婴幼儿的头部及脚部成为在穿戴者(婴幼儿的保护人)的左右方向的方式,邻接于穿戴者的腹部而支撑者。再者,在本说明中,内侧面是指与婴幼儿接触的面,在直抱状态下为指向婴幼儿抱持具的穿戴者的面。相对于此,外侧面是指与内侧面为相反侧的面,在直抱状态下与婴幼儿抱持具的穿戴者为相反侧的面。
此外,在本说明中,片的宽度方向是指在直抱状态下从婴幼儿及穿戴者观看相等于左右方向,在横抱状态下从婴幼儿观看相等于左右方向,且从穿戴者观看相等于前后方向。片的长度方向是指在直抱状态下从婴幼儿及穿戴者观看相等于上下方向(亦即从头到脚身体的延伸方向),在横抱状态下从婴幼儿观看相等于从头到脚身体的延伸方向,并且从穿戴者观看相等于左右方向。亦即,长度方向是指与宽度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并非限定片的长度方向尺寸及宽度方向尺寸的长短者。再者,在横抱状态下使用的横抱片是以与直抱片的片部重叠的方式安装,因此横抱片的宽度方向是指从婴幼儿观看相等于左右方向。而且,横抱片的长度方向是指从婴幼儿观看相等于从头到脚身体的延伸方向。本实施例的婴幼儿抱持具是具备图1至图5所示的直抱片10及后述的横抱片。直抱片10是具有片部11、第I肩带21、第2肩带22、及腰带31。成为直抱片10的I对肩带的第I肩带21及第2肩带22是分别与片部11的长度方向一方侧的宽度方向两侧结合。腰带31是与片部11的长度方向另一方侧结合且朝宽度方向延伸。片部11是以直抱状态直接保持婴幼儿。再者,片部11是在后述的横抱状态下,直接保持用以支撑婴幼儿的横抱片。因此,片部11是由厚度大的片状的缝制构件所构成,且扩展至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在片部11的长度方向一方端缝设有成为I对肩带的第I肩带21及第2肩带22。在片部11的长度方向另一方端缝设有腰带31。再者,在片部11的长度方向一方端部,头罩12是利用纽扣或拉链等以可穿脱方式安装。头罩12是由厚度小的布所构成,且从片部11的长度方向一方端延伸。在头罩12的宽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I对扣带13。扣带13的根部是缝设在头罩12的长·度方向一方端的角部,且在扣带13的前端侧,多个纽扣14、14是隔着间隔而设置。在片部11的宽度方向一方侧缘及宽度方向另一方侧缘,缝设有I对缓冲筒15、16而结合。缓冲筒15、16是由缓冲性的缝制构件所构成的前端开口的筒,该等缓冲筒是在内部收纳扣具。缓冲筒15、16内的扣具是分别缝设在片部11,且位于片部11的靠近长度方向一方。包含缓冲筒15、16、后述的缓冲片、及其它缓冲筒等,包围扣具的缓冲构件是防止扣具与婴幼儿抵接。在片部11的宽度方向一方侧缘及宽度方向另一方侧缘,缝设有由通气性佳的薄布所构成的I对胯下布11M。胯下布IIM是从缓冲筒15、16朝片部1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腰带31,且与婴幼儿的鼠蹊部接触。如图2所示,在片部11的内侧面设置有由通气性佳的薄布所构成的胯下垫部17。胯下垫部17是为T字的形状,胯下垫部17的下端缘是缝设在片部11的长度方向另一方端。胯下垫部17的上端缘是设为自由端。再者,在胯下垫部17的上端缘中的宽度方向一方及另一方,是分别设置有I对扣具18。第I肩带21的根部是缝设在片部11的长度方向一方侧而结合。具体而言,第I肩带21是从片部11的宽度方向一方侧朝长度方向一方延出。在第I肩带21的前端固定有连接具21C,且在连接具21C安装有第I肩带带23。第I肩带带23是从第I肩带21的前端延出者,且在第I肩带带23的前端侧安装有扣具
25。通过使第I肩带带23沿着连接具21C滑动,即可调整从连接具21C至扣具25的长度。
第I肩带21是以直抱状态披挂在穿戴者的一方肩部。因此,第I肩带21是由带宽度及带厚度比一般的带大的缝制构件所构成,且使婴幼儿抱持具的荷重分散在穿戴者的肩部的广范围。在第I肩带21的长度方向中央安装有桥带41。桥带41是为从第I肩带21延伸的带,且在其前端侧具有扣具43。扣具43是可沿着桥带41调整位置。再者,在第I肩带21的长度方向中间,隔着间隔设置有与所述头罩12的扣带13的纽扣14卡合的多个纽扣27。第2肩带22是以片部11的宽度方向中央以朝长度方向延伸的虚拟线为对称轴,与第I肩带相对称而构成,具体而言是从片部11的长度方向一方端中的宽度方向另一方延伸出。因此,在图1中,仅显示第2肩带22、连接具22C、第2肩带带24、扣具26、纽扣28、桥带42、及由缓冲素材所构成的缓冲筒45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前端开口的缓冲筒45是包围设置在桥带42的前端的扣具。因此,桥带42的前端的扣具并未露出至外部。如图2所示,在第I肩带21的根部,沿着内侧面设置有缓冲片19。缓冲片19与第I肩带21的内侧面的间隙是作成为可朝第I肩带21的延伸方向进出的开口。再者,在缓冲片19与第I肩带的内侧面的间收容有扣具。位在缓冲片19的内侧的扣具20是缝设在第I肩带21,且未露出于外部。同样地,在第2肩带22的根部设置有缓冲片19及扣具20 (图15)。腰带31是缝设在片部11的长度方向另一方端而结合。再者,具备有:与片部11的长度方向另一方端接连的腰带中央部32 ;朝宽度方向一方延出的第I延出部33 ;及朝宽度方向另一方延出的第2延出部34。在第I延出部33的前端设置有橡胶带所构成的腰带带穿通部35及扣具37。腰带带穿通部35是朝腰带31的长度方向贯穿的环部。从第2延出部34的前端是有腰带带36延出。在腰带带36安装有扣具38。扣具38是可沿着腰带带36调整位置。通过彼此地连结扣具37、38,腰带31是以直抱状态卷挂在穿戴者的腰部。因此,腰带31是由带宽度及带厚度比一般的带大的缝制构件所构成,且使婴幼儿抱持具的荷重分散在穿戴者的腰部的宽广范围。如图3所示,为了使穿戴者将婴幼儿直抱是首先使婴幼儿B的头部朝长度方向一方,使婴幼儿B的脚部朝长度方向另一方,且使婴幼儿B躺在片部11的内侧面,利用胯下垫部17覆盖婴幼儿B的胯下,并将宽度方向一方的扣具18连结在宽度方向一方的扣具20,并将宽度方向另一方的扣具18连结在宽度方向另一方的扣具20。借此,婴幼儿B是被拘束于片部11。再者,将第I肩带21的扣具25连结在缓冲筒15中的扣具,将第2肩带22的扣具26连结在缓冲筒16中的扣具,且分别形成供穿戴者的肩穿通的环部。接着,穿戴者分别将两手臂插入至一方环部及另一方环部,并分别将第I肩带21及第2肩带22披挂在肩部,婴幼儿B是被穿戴者直抱。此外,直抱可为用背的,亦可为用抱的。接着,穿戴者是分别将腰带31的第I延出部33及第2延出部34披挂在腰部的两侦牝且将扣具38插入于腰带带穿通部35后连结在扣具37。借此,包含婴幼儿B的体重的婴幼儿抱持具的荷重是除了分担在穿戴者的肩部以外,亦分担在穿戴者的腰部。再者,第I肩带21及第2肩带22是由宽度尺寸及厚度尺寸比只不过为布制带的第I肩带带23及第2肩带带24大的构件所构成,因此可将婴幼儿抱持具的荷重柔和地分散在穿戴者的两肩的宽广范围。再者, 腰带31亦由宽度尺寸及厚度尺寸比只不过为布制带的腰带36大的构件所构成,因此可将婴幼儿抱持具的荷重柔和地分散在穿戴者的腰部的宽广范围。接着,如图4所示将桥带41的扣具43插入于缓冲筒45的开口,且连结在桥带42的前端的扣具(缓冲筒45内)。借此,第I肩带21及第2肩带22彼此接近,且如图5所示深深地披挂在穿戴者M的两肩。本实施例的婴幼儿抱持具是除了可将图5所示的小婴幼儿B直抱,亦可将未图标的成长为较大的婴幼儿直抱。此外,穿戴者M是可依需要将头罩12披挂在婴幼儿B的头部。头罩12侧的纽扣14是由于选择性卡合肩带侧的多个纽扣27、28,因而可调整头罩12的高度位置。万一,因穿戴者的不注意而解除腰带的扣具37、38的连结时,扣具38是卡止在腰带带穿通部35。借此,腰带31并不会从穿戴者腰部不经意地脱落。未以婴幼儿抱持具将婴幼儿直抱或横抱时,穿戴者是可将本实施例的婴幼儿抱持具中的片部11、第I肩带21、及第2肩带22收拾折叠。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婴幼儿抱持具是于腰带31的外侧面设置有带51。具体而言,带51是以其根部与腰带中央部32结合。再者,在带51的前端设置有纽扣52。此外,在腰带31的外侧面,设置有可沿着腰带31朝片部11的长度方向出入的口袋53,通常是将带51收纳在口袋53。从图2所示的状态,以使第I肩带21及第2肩带22重叠于片部11的内侧面的方式折叠,将片部11从长度方向一方侧卷绕至另一方侧时,片部11是缩小至与腰带31邻接的位置。接着,将带51卷挂在被卷绕的片部11,且将带51前端的纽扣52卡合于设置在腰带中央部32的内侧面,且通过口袋以不露出于外部的方式所设的纽扣54(图2)。借此,如图7所示,在收拾折叠的状态下保持片部11、第I肩带21、及第2肩带22。因此,穿戴者是在使未使用的片部11等缩小的状态下,将腰带31卷挂在穿戴者的腰部,借此即可在小巧的状态下将直抱片10穿着在身上。
·
以下,针对将婴幼儿横抱的情形加以说明。图8是显示本实施例的婴幼儿抱持具的横抱片的下侧面的图。图9是显示横抱片的上侧面的图。图10是显示以横抱状态保持婴儿的状态的图。横抱片60是具有头片部65、背片部66、及胯(crotch)部69。头片部65是从下面将婴儿的头部予以支撑。在头片部65的长度方向另一方端连接有背片部66。背片部66是从下面将婴儿的背部及屁股予以支撑。头片部65及背片部66是接连而形成,且在该等的内部包含硬质的板材61。以虚线所示的板材61是不容易变形,且以横抱状态稳定地支撑婴儿。在背片部66的长度方向另一方端连接有胯部69。胯部69是布制且可弯曲,从背片部66竖立而与婴儿的胯下相对向。再者,在胯部69的下侧面设置有口袋62,胯部69是形成为袋状。口袋62的出入口 63是位于横抱片60的下侧面,且朝横抱片60的宽度方向延伸。借此,口袋62是如后述可使折叠的腰带31朝横抱片60的长度方向出入。如图8所示,口袋62是为大致梯形状,且将口袋62的深侧以比口袋62的出入口63更朝宽度方向扩展的方式形成为宽度较宽广。此外,出入口 63是包含橡胶丝,且当施加力时大幅地开口。在胯部69的下侧面、亦即口袋6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设置有带导引部64。带导引部64是朝横抱片60的长度方向贯穿的布制的环部,且如后述将带予以导引。在背片部66的长度方向另一方端,设置有从下侧面延伸的I对连接带71、72。具体而言,连接带71的根部是缝设在背片部66的宽度方向一方侧,连接带72的根部是缝设在背片部66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在连接带71、72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缓冲筒73、74。缓冲筒73、74是由缓冲性的缝制构件所构成的前端开口的筒,该等的缓冲筒73、74是在内部收容扣具。缓冲筒73、74内的扣具是分别缝设在连接带71、72的前端。在横抱片60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I对的扣具穿通部81。扣具穿通部81是为布制的环部,且配置在横抱片60的靠近长度方向一方。头片部65是与板材61 —同被作成为半圆状,且沿着该半圆弧状的长度方向一方边缘连接有头保护部83。头保护部83是从头片部65的上侧面竖立,以保护由头片部65的上侧面所支撑的婴儿的头部。在背片部66的上侧面设置有由通气性佳的薄布所构成的胯下垫部67。胯下垫部67是为T字的形状,且胯下垫部67的下端缘是缝设在背片部66的长度方向另一方端部。胯下垫部67的上端缘是设为自由端。胯下垫部67的下端缘是设于与板材61的长度方向另一方端缘大致相同的位置。再者,在胯下垫部67的上端缘中的宽度方向一方及另一方,分别设置有I对扣具68。为了使穿戴者将婴幼儿横抱,如图10所示安装成:使横抱片60的下侧面面接触于片部11的内侧面,且以长度方向另一方侧及宽度方向两侧将直抱片10与横抱片60予以彼此连结,且使横抱片60重叠于直抱片10而安装。接着,使婴儿C横躺在横抱片60的上侧面,且以胯下垫部67来固定婴幼儿C。针对使直抱片10与横抱片60彼此连结的顺序加以具体说明。在使横抱片60重叠载置于片部11的内侧面的状态下,首先如图11所示,将腰带31折叠成与口袋62的深侧的宽度方向尺寸大致相同。在此,在腰带中央部32的内侧面,可折叠成使第I延出部33、第2延出部34、腰带带36重叠。接着,如图12所示,以使折叠的腰带31靠近片部11的内侧面的方式立起,使口袋62朝向下方(片部11侧),并将折叠的腰带31插入口袋62的出入口 63。借此,如图13所示,被折叠的腰带31是收纳于口袋 62。口袋62是如图8等所示,由于形成为深侧的宽度比出入口 63更宽广的大致梯形的形状,因此被折叠的腰带31不会从口袋62容易地跑出。接着,如图14所示,使连接带71、72通过带导引部64。图14是详细显示图10的XIV所示的部位的图。此外,连接带71、72是从长度方向一方侧通过另一方侧,且分别披挂在口袋62的宽度方向一方侧及宽度方向另一方侧。通过以上述方式使连接带71、72通过带导引部64,连接带71、72是沿着口袋62朝倾斜方向延伸。借此,口袋62的宽度方向一方端越过一方的连接带71而朝宽度方向一方突出,且口袋62的宽度方向另一方端越过另一方的连接带72朝宽度方向另一方突出,连接带71、72是一边使包含口袋62的胯部69朝上方竖立,一边可稳定地予以支撑。接着,使第I肩带带23的扣具25插入缓冲筒73的开口,且连结在连接带71前端的扣具(缓冲筒73内)。同样地,使第2肩带带24的扣具26插入缓冲筒74的开口,并连结在连接带72前端的扣具(缓冲筒74内)。借此,第I肩带21及连接带71会相连而作成为适合横抱的长度的环部(图10)。同样地,第2肩带22及连接带72会相连而作成为适合横抱的长度的环部。接着,如图15所示,使片部11侧的胯下垫部17的I对扣具18分别穿通相同宽度方向侧的扣具穿通部81,且分别插入相同宽度方向侧的缓冲片19与肩带之间,且分别连结在相同宽度方向侧的扣具20。此外,扣具20是被缓冲片19所覆盖而未露出于外部。图15是详细显示以图10的XV所示的部位的图。通过上述的I对扣具18、20的连结操作、将腰带31收纳于口袋62的操作、使连接带71、72穿通带导引部64的操作,横抱片60是确实地安装在直抱片10 (图10)。返回图10进行说明时,为了使穿戴者将婴幼儿横抱。是使婴儿C的头部朝向长度方向一方,并使婴儿C的两脚朝向长度方向另一方,且使婴儿C朝上横躺在头片部65及背片部66的上侧面。胯部69是位在婴儿C的两脚之间。接着,以胯下垫部67从上方覆盖婴儿C的胯下部,并使宽度方向一方的扣具68连结在宽度方向一方的缓冲筒15内的扣具,使宽度方向另一方的扣具68连结在宽度方向另一方的缓冲筒16内的扣具。借此,婴儿C是固定在横抱片60。接着,穿戴者使自己的一方手臂插入至第I肩带21及连接带71的环部、第2肩带22及连接带72的环部,且分别使第I肩带21及第2肩带22斜挂在自己的一方肩部,借此婴儿C是如图16所示被穿戴者M横抱。优选为,此时桥带41前端的扣具43与桥带42前端的扣具(缓冲筒45内)是彼此连结。此外,由于在连接带71、72施加有婴幼儿抱持具的荷重而朝上下方向延伸,因此收纳被折叠的腰带31的口袋62及胯部69亦相对背片部66立起。胯部69及口袋62是形成为使出入口 63侧的宽度方向尺寸比口袋深侧的宽度方向尺寸狭窄,故如图16所示可使婴儿C的两脚容易地朝胯部69宽度方向外侧绕出。借此,婴儿C是以不会朝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被保持在胯部69与头保护部83之间。然而,依据本实施例的婴幼儿抱持具,在将横抱片60安装在直抱片10的状态下,胯部69是具有将腰带31折叠而保持的口袋62,因此可缩小成使在横抱状态下未使用的腰带31不会成为妨碍。再者,依据本实施例的婴幼儿抱持具,口袋62的出入口 63会朝横抱片60的宽度方向延伸,口袋62的深 侧会比口袋62的出入口 63更朝宽度方向扩展而形成口袋62,且将被折叠的腰带31收纳在口袋深侧,因此腰带31不会容易地从口袋62掉出。再者,依据本实施例的婴幼儿抱持具,I对连接带71、72的根部会与背片部66结合,连接带71、72的前端会分别与第I肩带21及第2肩带22连接,因而可将第I肩带21及第2肩带22变更为适合于横抱的长度。再者,依据本实施例的婴幼儿抱持具,由于连接带71、72是以横抱状态穿通于带导引部64,因此连接带71、72会挂在口袋部62。因此,胯部69不会在横抱状态下摇晃地摇动。而且,胯部69会相对于背片部66的上侧面竖立,且保护躺在背片部66的上侧面的婴儿C的胯下,以防止婴儿C朝长度方向一方的滑落。再者,依据本实施例的婴幼儿抱持具,由于复具备在整合折叠的状态下保持片部
11、第I肩带21、第2肩带22的带51,因此即使在婴幼儿抱持具未保持婴幼儿的情形时,亦可如图7所示整合折叠片部11、第I肩带21、及第2肩带22。因此,可将腰带31卷挂在穿戴者的腰部,且在将片部11、第I肩带21、及第2肩带22缩小的状态下,穿戴者可将直抱片10穿着在身上。以上,虽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标的实施例者。对于图标的实施例,在与本发明同一的范围内、或均等的范围内,可施加各种的修正或变形。(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婴 幼儿抱持具是可有效地利用在育儿器具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幼儿抱持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直抱片,其具有以直抱状态保持婴幼儿的身体的片部、从所述片部延伸且以直抱状态及横抱状态披挂在穿戴者的肩部的I对肩带、及从所述片部延伸且以直抱状态绕挂在穿戴者的腰部的腰带;以及 横抱片,其具有以横抱状态支撑婴幼儿的头部的头片部、以横抱状态支撑婴幼儿的背部及屁股的背片部、及从所述背片部竖立而与婴幼儿的胯下相对向的胯部,且以可穿脱方式安装在所述直抱片; 所述横抱片还具有在安装于所述直抱片的状态下,折叠所述腰带以进行保持的腰带保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抱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抱片的背片部是以重叠于所述直抱片的片部的方式安装,所述腰带保持部是设置在所述胯部。
3.根据权 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抱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保持部是为收纳折叠后的所述腰带的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幼儿抱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袋部是设置在所述横抱片的下侧面且于横抱片的长度方向进出的口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幼儿抱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袋的出入口是朝所述横抱片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口袋的深侧是比口袋出入口更朝宽度方向扩展而形成,且将折叠后的所述腰带收纳在口袋深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抱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抱片还具有根部与所述背片部结合,且前端分别与所述I对肩带的一端连接的I对连接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幼儿抱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是于横抱状态穿通设置在所述胯部的带导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抱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抱片还具有在整合折叠的状态下保持所述直抱片的片部及I对肩带的直抱片保持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幼儿抱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抱片保持部是其两端与所述腰带结合且中间区域捆住所述片部及所述I对肩带的带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抱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保持部为捆住折叠后的所述腰带的带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幼儿抱持具,在横抱时可适当地缩小不需要的腰带的婴幼儿抱持具的构造。本发明的婴幼儿抱持具是具备直抱片(10),其具有以直抱状态保持婴幼儿的身体的片部(11)、及从片部(11)延伸且以直抱状态绕挂在穿戴者的腰部的腰带(31);以及横抱片(60),其具有以横抱状态支撑婴幼儿的头部、背部及屁股的片部(65、66)、及从片部(66)竖立且与婴幼儿的胯下相对向的胯部(69),且以可穿脱方式安装在直抱片(10)。再者,横抱片(60)还具有在安装于直抱片(10)的状态下,折叠腰带(31)以进行保持的腰带保持部(62)。
文档编号A47D13/02GK103239062SQ201310034248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3日
发明者西藏深雪 申请人:爱普力卡幼儿产品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