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折叠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049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折叠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折叠平台,包含一主平台单元,及一副平台单元,该主平台单元包括两个互相枢接的主台板、两个分别与该等主台板枢接的主侧板,及两个分别枢接于该等主侧板的主收折脚组,该副平台单元邻近于且枢接于其中一主侧板且包括至少一副台装置,该副台装置具有一对应于该主侧板的副侧板、一与该副侧板枢接的第一副台板、一与该第一副台板枢接的第二副台板,及两个分别枢接于该副侧板的副收折脚组,该主平台单元与该等副台装置可各自在一展开状态与一收折状态之间变换,藉此,能依照不同用途而产生变换不同使用型态的作用,且具有载重的功能。
【专利说明】多功能折叠平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平台,特别是指一种多功能折叠平台。
【背景技术】
[0002]以往的床或椅子的结构一般为固定的,并无法折叠,也无法视需求改变使用的型态。另外,有人提出一种折叠椅(中国台湾告号第M330795号新型专利公)利用互相枢接的椅脚板、折叠板,及椅垫板,虽然可产生收折的功能,但是,其只有一种展开的使用型态,使用者无法视需求改变为不同的使用型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换不同使用型态且具有载重功能的多功能折叠平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多功能折叠平台,它包括:
[0006]一主平台单元,包括两个互相枢接的主台板、两个分别与该主台板枢接的主侧板,及两个分别枢接于该主侧板之间的主收折脚组,该主台板分别具有一第一内侧边,及一相对于该第一内侧边的第一外侧边,该主台板的第一内侧边沿一纵方向相互枢接,该主侧板分别具有一第一顶边,及两个沿该纵方向间隔设置且沿一高度方向相对的第一侧边,该主侧板的第一顶边分别沿该纵方向与该主台板的第一外侧边枢接,该主收折脚组分别具有两个互相枢接的主脚板,该主脚板分别具有一第二内侧边,及一相对于该第二内侧边的第二外侧边,该主脚板的第二内侧边沿该高度方向相互枢接,每一主收折脚组的主脚板的第二外侧边分别沿该高度方向与该主侧板相对应的第一侧边枢接,该主平台单元可在一展开状态与一收折状态之间变换,在该展开状态时,该主台板分别展开成水平状,该主侧板沿一横方向互相间隔,该主收折脚组的主脚板分别展开在该主侧板之间,在该收折状态时,该主台板沿该高度方向互相迭合,该主侧板沿该高度方向互相邻近,该主收折脚组的主脚板分别互相迭合在该主侧板之间;及
[0007]一副平台单元,邻近于其中一主侧板,该副平台单元沿该高度方向分别与该其中一主侧板的第一侧边枢接,并沿该纵方向与该其中一主侧板的第一顶边枢接,该副平台单元包括至少一副台装置,该副台装置具有一对应于该其中一主侧板的副侧板、一沿该纵方向与该副侧板枢接的第一副台板、一沿该纵方向与该第一副台板枢接且介于该第一副台板与该主平台单元之间的第二副台板,及两个分别枢接于该副侧板并介于该副侧板与该主平台单元之间的副收折脚组,该副收折脚组分别具有一沿该高度方向与该副侧板枢接的第一副脚板,及一沿该高度方向与该第一副脚板枢接且介于该第一副脚板与该主平台单元之间的第二副脚板,该副台装置可在一展开状态与一收折状态之间变换,在该展开状态时,该第一副台板与第二副台板分别展开成水平状,该副侧板与该主平台单元沿该横方向互相间隔,该副收折脚组的第一副脚板与第二副脚板分别展开在该副侧板与该主平台单元之间,在该收折状态时,该第一副台板与第二副台板沿该高度方向互相迭合,该副侧板邻近于该主平台单元,该副收折脚组的第一副脚板与第二副脚板分别互相迭合在该副侧板与该主平台单元之间。
[0008]所述主台板分别还具有两个形成在底面的第一限位槽,每一所述主收折脚组的每一主脚板还具有至少一第一限位块,在所述展开状态时,该主收折脚组相对应的其中一主脚板的第一限位块分别嵌卡于其中一主台板的第一限位槽,该主收折脚组相对应的另一主脚板的第一限位块分别嵌卡于另一主台板的第一限位槽。
[0009]每一所述主台板的第一限位槽分别沿所述横方向朝该主台板的第一内侧边互相倾斜靠近,每一主台板的第一限位槽分别邻近于该主台板的第一内侧边。
[0010]所述第一副台板具有两个形成在底面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副台板具有两个形成在底面的第三限位槽,每一所述副收折脚组的第一副脚板具有至少一第二限位块,每一副收折脚组的第二副脚板具有至少一第三限位块,在所述展开状态时,该副收折脚组的第一副脚板的第二限位块分别嵌卡于该第一副台板的第二限位槽,该副收折脚组的第二副脚板的第三限位块分别嵌卡于该第二副台板的第三限位槽。
[0011]每一所述第一副台板的第二限位槽分别沿所述横方向朝所述第二副台板互相倾斜靠近,每一第二副台板的第三限位槽分别沿所述横方向朝该第一副台板互相倾斜靠近,每一第一副台板的第二限位槽与每一第二副台板的第三限位槽分别邻近于该第一副台板与该第二副台板互相枢接处。
[0012]所述主平台单元还包括一连接于所述主收折脚组之间的第一连动拉绳,及一连接于该第一连动拉绳与至少其中一主台板之间的第二连动拉绳,该第一连动拉绳两端分别邻近于该主收折脚组的主脚板的第二内侧边,该第二连动拉绳的其中一端可移动地连接于该第一连动拉绳,该第二连动拉绳的另一端邻近于该其中一主台板的第一内侧边。
[0013]所述副台装置还具有一连接于该副收折脚组之间的第三连动拉绳,及一连接于该第一副台板与该第二副台板的至少其中一者及该第三连动拉绳之间的第四连动拉绳,该第三连动拉绳两端分别邻近于该副收折脚组的第一副脚板与第二副脚板互相枢接处,该第四连动拉绳的其中一端可移动地连接于该第三连动拉绳,该第四连动拉绳的另一端邻近于该第一副台板与该第二副台板互相枢接处。
[0014]所述主平台单元还包括一将该主台板的第一内侧边枢接在一起的第一轴杆,及一枢接于该第一轴杆的第一把手,其中一主台板还具有一可容置该第一把手的第一凹槽。
[0015]所述副台装置还具有一将该第一副台板与该第二副台板枢接在一起的第二轴杆,及一枢接于该第二轴杆的第二把手,该第一副台板与该第二副台板的其中一者还具有一可容置该第二把手的第二凹槽。
[0016]所述副收折脚组的第二副脚板分别沿所述高度方向与该其中一主侧板的第一侧边枢接,所述第二副台板沿所述纵方向与该其中一主侧板的第一顶边枢接。
[0017]所述副平台单元包括复数副台装置,每一副侧板具有一第二顶边,及两个沿所述纵方向间隔设置且沿所述高度方向相对的第二侧边,最邻近于该其中一主侧板的副台装置的每一第二副脚板沿该高度方向与该其中一主侧板的其中一第一侧边枢接,该副台装置的第二副台板沿该纵方向与该其中一主侧板的第一顶边枢接,相邻的两副台装置的其中一副台装置的每一第二副脚板沿所述高度方向与另一副台装置的副侧板的其中一第二侧边枢接,该其中一副台装置的第二副台板沿所述纵方向与该另一副台装置的副侧板的第二顶边枢接。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该主平台单元与该副平台单元的副台装置可各自在该展开状态与收折状态之间变换,能让使用者依照不同用途而收折该主平台单元或该副平台的副台装置,进而产生可变换不同使用型态的效果。
[0019]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以参照图式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中清楚地呈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折叠平台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主平台单元与两个副台装置在一展开状态。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立体图。
[0022]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说明该主平台单元的两个主收折脚组相对应的两个主脚板的两个第一限位块分别嵌卡于两个主台板其中一者的一第一限位槽内。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该主平台单元在一收折状态,该等副台装置在该展开状态。
[0024]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说明该其中一副台装置的两个副收折脚组的一第一副脚板的两个第三限位块分别嵌卡于一第一副台板的一第三限位槽内,及该等副收折脚组的一第二副脚板的两个第四限位块分别嵌卡于一第二副台板的一第四限位槽内。
[0025]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其中一副台装置在该收折状态,该主平台单元与另一副台装置在该展开状态。
[0026]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主平台单元与该等副台装置在该收折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平台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主平台单元I,及一副平台单元2。
[0028]该主平台单元I包括两个互相枢接的主台板11、两个分别与该等主台板11枢接的主侧板121、1211、两个分别枢接于该等主侧板121、1211之间的主收折脚组13、一连接于该等主收折脚组13之间的第一连动拉绳14、一连接于该第一连动拉绳14与其中一主台板11底面之间的第二连动拉绳15、一将该等主台板11枢接在一起的第一轴组16,及一枢接于该第一轴组16的第一把手17。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轴组16利用该等主台板11之间分别靠接且相互配合的多数个轴棒与轴座而成,能够减少组装所需时间并降低零件数目。
[0029]该等主台板11分别具有一第一内侧边111、一相对于该第一内侧边111的第一外侧边112,及两个形成在底面的第一限位槽113。其中一主台板11还具有一可容置该第一把手17的第一凹槽114。该等主台板11的第一内侧边111通过该第一轴组16沿一纵方向Y相互枢接。每一主台板11的第一限位槽113分别沿一横方向X朝该主台板11的第一内侧边111互相倾斜靠近,且分别邻近于该主台板11的第一内侧边111。
[0030]该等主侧板121、1211分别具有一第一顶边121,及两个沿该纵方向Y间隔设置且沿一高度方向Z相对的第一侧边122。该等主侧板121、1211的第一顶边121分别沿该纵方向Y与该等主台板11的第一外侧边112枢接。
[0031]该等主收折脚组13分别具有两个互相枢接的主脚板131,该等主脚板131分别具有一第二内侧边132、一相对于该第二内侧边132的第二外侧边133,及两个第一限位块134。该等主脚板131的第二内侧边132沿该高度方向Z相互枢接。每一主收折脚组13的主脚板131的第二外侧边133分别沿该高度方向Z与该等主侧板121、1211相对应的第一侧边122枢接。要说明的是,每一主脚板131也可设置一个第一限位块134或两个以上的第一限位块134。
[0032]该第一连动拉绳14两端分别邻近于且连接于该等主收折脚组13的主脚板131的第二内侧边132。该第二连动拉绳15的其中一端可移动地套接于该第一连动拉绳14,该第二连动拉绳15的另一端邻近于且连接于该其中一主台板11的第一内侧边111。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连动拉绳15的另一端也可以同时连接于该等主台板11的第一内侧边111,而达到相同的作用。
[0033]该主平台单元I可在一展开状态(见图1、2)与一收折状态(见图4)之间变换。当使用者将该主平台单元I拉开成该展开状态时,该等主台板11分别展开成水平状,该等主侧板121、1211沿该横方向X互相间隔,该等主收折脚组13的主脚板131分别展开在该等主侧板121、1211之间,该等主收折脚组13相对应的其中一主脚板131的第一限位块134分别嵌卡于其中一主台板11的第一限位槽113 (见图3),该等主收折脚组13相对应的另一主脚板131的第一限位块134分别嵌卡于另一主台板11的第一限位槽113 (见图3)。藉此,能使该等主收折脚组13相对应的主脚板131分别与该等主台板11稳固地结合在一起。
[0034]参阅图3与图4,当使用者欲将该主平台单元I收折成该收折状态时,使用者可拉动该第一把手17使该等主台板11往该高度方向Z移动,在此过程中,其中一主台板11可连动该第二连动拉绳15,使该第一连动拉绳14的两端互相靠近,而带动该等主收折脚组13的主脚板131朝内收折,如此,当该主平台单元I在该收折状态时,该等主台板11沿该高度方向Z互相迭合时,该等主侧板121、1211沿该高度方向Z互相邻近,该等主收折脚组13的主脚板131分别互相迭合在该等主侧板121、1211之间。
[0035]参阅图1、图2与图5,该副平台单元2邻近于该主侧板1211,该副平台单元2沿该高度方向Z分别与该主侧板1211的第一侧边122枢接,并沿该纵方向Y与该主侧板1211的第一顶边121枢接,该副平台单元2包括两个副台装置31、311。
[0036]每一副台装置31、311具有一对应于该主侧板1211的副侧板31、一沿该纵方向Y与该副侧板31枢接的第一副台板32、一沿该纵方向Y与该第一副台板32枢接且介于该第一副台板32与该主平台单元I之间的第二副台板33、两个分别枢接于该副侧板31并介于该副侧板31与该主平台单元I之间的副收折脚组34、一连接于该等副收折脚组34之间的第三连动拉绳35、一连接于该第一副台板32底面及该第三连动拉绳35之间的第四连动拉绳36、一将该第一副台板32与该第二副台板33枢接在一起的第二轴组37,及一枢接于该第二轴组37的第二把手38。在本实施例中,该等第二轴组37利用每一组第一、二副台板
32、33之间分别靠接且相互配合的多数个轴棒与轴座而成,能够减少组装所需时间并降低零件数目。
[0037]该副侧板31具有一第二顶边311,及两个沿该纵方向Y间隔设置且沿该高度方向Z相对的第二侧边312。
[0038]该第一副台板32具有两个形成在底面的第二限位槽321,及一可容置该第二把手38的第二凹槽322。该第一副台板32的第二限位槽321分别沿该横方向X朝该第二副台板33互相倾斜靠近。该第二副台板33具有两个形成在底面的第三限位槽331。该第二副台板33的第三限位槽331分别沿该横方向X朝该第一副台板32互相倾斜靠近。该第一副台板32的第二限位槽321与该第二副台板33的第三限位槽331分别邻近于该第一副台板32与该第二副台板33互相枢接处332。
[0039]该等副收折脚组34分别具有一沿该高度方向Z与该副侧板31枢接的第一副脚板341,及一沿该高度方向Z与该第一副脚板341枢接且介于该第一副脚板341与该主平台单元I之间的第二副脚板342。每一副收折脚组34的第一副脚板341具有两个第二限位块343。每一副收折脚组34的第二副脚板342具有两个第三限位块344。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副脚板341也可设置一个第二限位块343或两个以上的第二限位块343,该第二副脚板342也可设置一个第三限位块344或两个以上的第二限位块344。
[0040]每一第三连动拉绳35两端邻近于且连接于每一副台装置31、311的该等副收折脚组34的第一副脚板341与第二副脚板342互相枢接处345。该第四连动拉绳36的其中一端可移动地套接于该第三连动拉绳35,该第四连动拉绳36的另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副台板32底面,且邻近于该第一副台板32与该第二副台板33互相枢接处332。可以理解的是,该第四连动拉绳36的另一端也可以同时连接于该第一副台板32与该第二副台板33底面,而达到相同的作用。
[0041]最邻近于该主侧板1211的副台装置31的每一第二副脚板342沿该高度方向Z与该主侧板1211的其中一第一侧边122枢接,该副台装置31的第二副台板33沿该纵方向Y与该主侧板1211的第一顶边121枢接,该副台装置311的每一第二副脚板342沿该高度方向Z与该副台装置31的副侧板31的其中一第二侧边312枢接,该副台装置311的第二副台板33沿该纵方向Y与该副台装置31的副侧板31的第二顶边311枢接。
[0042]每一副台装置31、311可在一展开状态(见图1、2)与一收折状态(见图6)之间变换。当使用者将每一副台装置31、311拉开成该展开状态时,每一副台装置31、311的第一副台板32与第二副台板33分别展开成水平状,每一副台装置31、311的副侧板31与该主平台单元I沿该横方向X互相间隔,每一副台装置31、311的副收折脚组34的第一副脚板341与第二副脚板342分别展开在每一副台装置31、311的副侧板31与该主平台单元I之间,该等副收折脚组34相对应的第一副脚板341的第二限位块343分别嵌卡于该第一副台板32的第二限位槽321 (见图5),该等副收折脚组34相对应的第二副脚板342的第三限位块344分别嵌卡于该第二副台板33的第三限位槽331 (见图5)。藉此,能使每一副台装置31、311的该等副收折脚组34的第一副脚板341及第二副脚板342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副台板32及第二副台板33稳固地结合在一起。
[0043]参阅图6,当使用者欲将该副台装置31或该副台装置311收折成该收折状态时,使用者可依上述收折该主平台单元I的方式操作。以该副台装置31的收折为例,当该副台装置31在该收折状态时,该副台装置31的第一副台板32与第二副台板33沿该高度方向Z互相迭合时,该副台装置31的副侧板31邻近于该主平台单元1,该副台装置31的该等副收折脚组34的第一副脚板341与第二副脚板342分别互相迭合在该副侧板31与该主平台单元I之间。
[0044]藉此,如图1所示,当该主平台单元I与该等副台装置31、311在该展开状态时,可形成一和室桌或一平台。如图4所示,当该主平台单元I在该收折状态,而该等副台装置31、311在该展开状态时,可形成一供人员躺卧的床。如图6所示,当该副台装置31在该收折状态,而该主平台单元I与该副台装置311在该展开状态时,可形成一背对背的双拼椅子。如图7所示,当该主平台单元I与该等副台装置31、311在该收折状态时,可用于收纳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平台。
[0045]值得一提的是,该副平台单元2也可只包括该副台装置31,或包括该副台装置31及两个以上且沿该横方向Y依序组接的副台装置311。
[0046]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平台可获致下述功效及优点,故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0047]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该主平台单元I与该副平台单元2的副台装置31、3II可各自在该展开状态与收折状态之间变换,能让使用者的依照不同用途而收折该主平台单元I或该副平台2的副台装置31、311,进而产生变换不同使用型态的作用,也可将该主平台单元I与该等副台装置31、311全部收折在该收折状态,而产生减少占用空间的效果。
[0048]二、本实用新型可随生产需要或使用型态的需要,而增加该副台装置311的数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可扩充的作用。
[0049]三、本实用新型的主平台单元1,其主台板11通过主侧板121、1211及主收折脚组13的支撑,而在使用时具有载重的功能,在副平台单元2的部分也一样。因此,本实用新型除可变换不同使用型态以外,也可达到良好的载重功效。
[0050]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折叠平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主平台单元,包括两个互相枢接的主台板、两个分别与该主台板枢接的主侧板,及两个分别枢接于该主侧板之间的主收折脚组,该主台板分别具有一第一内侧边,及一相对于该第一内侧边的第一外侧边,该主台板的第一内侧边沿一纵方向相互枢接,该主侧板分别具有一第一顶边,及两个沿该纵方向间隔设置且沿一高度方向相对的第一侧边,该主侧板的第一顶边分别沿该纵方向与该主台板的第一外侧边枢接,该主收折脚组分别具有两个互相枢接的主脚板,该主脚板分别具有一第二内侧边,及一相对于该第二内侧边的第二外侧边,该主脚板的第二内侧边沿该高度方向相互枢接,每一主收折脚组的主脚板的第二外侧边分别沿该高度方向与该主侧板相对应的第一侧边枢接,该主平台单元可在一展开状态与一收折状态之间变换,在该展开状态时,该主台板分别展开成水平状,该主侧板沿一横方向互相间隔,该主收折脚组的主脚板分别展开在该主侧板之间,在该收折状态时,该主台板沿该高度方向互相迭合,该主侧板沿该高度方向互相邻近,该主收折脚组的主脚板分别互相迭合在该主侧板之间 '及 一副平台单元,邻近于其中一主侧板,该副平台单元沿该高度方向分别与该其中一主侧板的第一侧边枢接,并沿该纵方向与该其中一主侧板的第一顶边枢接,该副平台单元包括至少一副台装置,该副台装置具有一对应于该其中一主侧板的副侧板、一沿该纵方向与该副侧板枢接的第一副台板、一沿该纵方向与该第一副台板枢接且介于该第一副台板与该主平台单元之间的第二副台板,及两个分别枢接于该副侧板并介于该副侧板与该主平台单元之间的副收折脚组,该副收折脚组分别具有一沿该高度方向与该副侧板枢接的第一副脚板,及一沿该高度方向与该第一副脚板枢接且介于该第一副脚板与该主平台单元之间的第二副脚板,该副台装置可在一展开状态与一收折状态之间变换,在该展开状态时,该第一副台板与第二副台板分别展开成水平状,该副侧板与该主平台单元沿该横方向互相间隔,该副收折脚组的第一副脚板与第二副脚板分别展开在该副侧板与该主平台单元之间,在该收折状态时,该 第一副台板与第二副台板沿该高度方向互相迭合,该副侧板邻近于该主平台单元,该副收折脚组的第一副脚板与第二副脚板分别互相迭合在该副侧板与该主平台单元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台板分别还具有两个形成在底面的第一限位槽,每一所述主收折脚组的每一主脚板还具有至少一第一限位块,在所述展开状态时,该主收折脚组相对应的其中一主脚板的第一限位块分别嵌卡于其中一主台板的第一限位槽,该主收折脚组相对应的另一主脚板的第一限位块分别嵌卡于另一主台板的第一限位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平台,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主台板的第一限位槽分别沿所述横方向朝该主台板的第一内侧边互相倾斜靠近,每一主台板的第一限位槽分别邻近于该主台板的第一内侧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台板具有两个形成在底面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副台板具有两个形成在底面的第三限位槽,每一所述副收折脚组的第一副脚板具有至少一第二限位块,每一副收折脚组的第二副脚板具有至少一第三限位块,在所述展开状态时,该副收折脚组的第一副脚板的第二限位块分别嵌卡于该第一副台板的第二限位槽,该副收折脚组的第二副脚板的第三限位块分别嵌卡于该第二副台板的第三限位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平台,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副台板的第二限位槽分别沿所述横方向朝所述第二副台板互相倾斜靠近,每一第二副台板的第三限位槽分别沿所述横方向朝该第一副台板互相倾斜靠近,每一第一副台板的第二限位槽与每一第二副台板的第三限位槽分别邻近于该第一副台板与该第二副台板互相枢接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平台单元还包括一连接于所述主收折脚组之间的第一连动拉绳,及一连接于该第一连动拉绳与至少其中一主台板之间的第二连动拉绳,该第一连动拉绳两端分别邻近于该主收折脚组的主脚板的第二内侧边,该第二连动拉绳的其中一端可移动地连接于该第一连动拉绳,该第二连动拉绳的另一端邻近于该其中一主台板的第一内侧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台装置还具有一连接于该副收折脚组之间的第三连动拉绳,及一连接于该第一副台板与该第二副台板的至少其中一者及该第三连动拉绳之间的第四连动拉绳,该第三连动拉绳两端分别邻近于该副收折脚组的第一副脚板与第二副脚板互相枢接处,该第四连动拉绳的其中一端可移动地连接于该第三连动拉绳,该第四连动拉绳的另一端邻近于该第一副台板与该第二副台板互相枢接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平台单元还包括一将该主台板的第一内侧边枢接在一起的第一轴杆,及一枢接于该第一轴杆的第一把手,其中一主台板还具有一可容置该第 一把手的第一凹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台装置还具有一将该第一副台板与该第二副台板枢接在一起的第二轴杆,及一枢接于该第二轴杆的第二把手,该第一副台板与该第二副台板的其中一者还具有一可容置该第二把手的第二凹槽。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收折脚组的第二副脚板分别沿所述高度方向与该其中一主侧板的第一侧边枢接,所述第二副台板沿所述纵方向与该其中一主侧板的第一顶边枢接。
11.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平台单元包括复数副台装置,每一副侧板具有一第二顶边,及两个沿所述纵方向间隔设置且沿所述高度方向相对的第二侧边,最邻近于该其中一主侧板的副台装置的每一第二副脚板沿该高度方向与该其中一主侧板的其中一第一侧边枢接,该副台装置的第二副台板沿该纵方向与该其中一主侧板的第一顶边枢接,相邻的两副台装置的其中一副台装置的每一第二副脚板沿所述高度方向与另一副台装置的副侧板的其中一第二侧边枢接,该其中一副台装置的第二副台板沿所述纵方向与该另一副台装置的副侧板的第二顶边枢接。
【文档编号】A47C4/10GK203524212SQ201320532819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发明者】蔡昇伦 申请人:静思人文志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