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18546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季节能够自动调整U值,提高能源效率,而且降低噪音。本实用新型包括散热装置本体,所述散热装置本体由框体和设置在框体前后两侧上的透明玻璃组成,所述透明玻璃与框体密封连接,当两块透明玻璃与框体连接后,散热装置本体内构成一个腔体,在腔体内设有将腔体划分成前后两个宽度相等的子腔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与框体的两侧内壁连接,隔板的上下两端与框体的上下两侧内壁之间设有间隙,使两个子腔的上下两端分别相互连通,所述腔体内设有导热棒组,导热棒组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散热装置本体外,在子腔内均填充有透明液体。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但降低了U值,也降低了噪音产生。
【专利说明】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特别是一种用于门、窗户和幕墙系统的散热减噪
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屋内26%的热损失是通过窗户散失,窗户的能源效率是用一个U值来衡量,此值越小越好,一般的单程玻璃U值是5,老式双层玻璃约为3,而新式双层及三层玻璃U值是1.6 ;现在对双层及三层玻璃窗降低U值的办法由四种方式,(1)优化窗口腔体的结构;
[2]使用低发射率的涂层;(3)采用在玻璃的夹层中充入惰性气体;(4)在玻璃窗上安装铝垫片。但是由于墙壁的U值是在0.3左右,所以相对于窗户来说,窗户仍然是一个在建筑中能源效率最博瑞的地方,因此如何能够提高窗户的能源效率,仍然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季节能够自动调整U值,提高能源效率,而且降低噪音。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包括散热装置本体,所述散热装置本体由框体和设置在框体前后两侧上的透明玻璃组成,所述透明玻璃与框体密封连接,当两块透明玻璃与框体连接后,散热装置本体内构成一个腔体,在腔体内设有将腔体划分成前后两个宽度相等的子腔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与框体的两侧内壁连接,隔板的上下两端与框体的上下两侧内壁之间设有间隙,使两个子腔的上下两端分别相互连通,所述腔体内设有导热棒组,导热棒组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散热装置本体外,在子腔内均填充有透明液体。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热棒组由设置在腔体内的复数根等间距排列的导热棒组成,导热棒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散热装置本体外。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热棒组设有四组,导热棒组以两组为一个单元分别设置在隔板上端与框体上侧内壁之间的间隙处和隔板下端与框体下侧内壁之间的间隙处。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个单元中的两组导热棒组交错重叠排列。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板的上、下两端和设置在与隔板上、下两端相同一侧的导热棒组之间设有其转轴的轴线与隔板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水轮,水轮的转轴两端插接在框体的两侧。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板由透明玻璃材料制成。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框体的上端设有与腔体连通的入水口,在框体的下端设有与腔体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入水口与出水口上分别设有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帽、第二密封帽。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热棒上设有导热方向调节机构,所述导热方向调节机构包括所述导热棒分别伸出于散热装置本体外的导热棒棒体上的调节柱孔,调节柱孔的直径小于导热棒的直径且大于导热棒的半径;所述调节柱孔设有两个,两个调节柱孔对称设置在导热棒棒体的相对应位置上,在调节柱孔上插接有可沿调节柱孔轴向方向移动的第一金属调节柱、第二金属调节柱,第一金属调节柱、第二金属调节柱的直径与调节柱孔的孔径相等,在第一金属调节柱中部至第一金属调节柱其中一端之间的第一金属调节柱外壁上包覆有第一绝缘层,第二金属调节柱外壁上与第一绝缘层位置相同处包覆有第二绝缘层。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热棒组的两端插接有散热器。
[00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器内设有扇叶,所述水轮的转轴两端从框体的两侧伸出并插入散热器中,所述扇叶与水轮同轴设置。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在双层玻璃中加入上下隔板,使两块玻璃之间的腔体内形成两个上下两端均连通的子腔,腔体内填充透明液体,根据室内外温差的变化,使腔体内的液体能够向上或向下流动,能够将室内的热量带到室外,或者将热量带到室内,使得该装置能在夏季耗热、冬季吸热,不但降低了 U值,也降低了噪音的产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图5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
[0021]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图7中沿D-D方向的剖视图。
[0023]图9是本实用新型导热方向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一的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包括散热装置本体22,散热装置本体22设有一个由上板18、下板19、左侧板20和右侧板21相互密封拼接后构成的框体1,在框体I的前后两侧上分别设有密封连接的透明玻璃2,两块透明玻璃2与框体I相互连接后内部构成一个腔体3,在腔体3内设有一块与透明玻璃2平行设置的隔板4,隔板4采用透明玻璃材料制成;隔板4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板20、右侧板21连接,而隔板4的上下两侧则与上板18、下板19不相连,使隔板4的上下两侧与上板18、下板19之间设有间隙,隔板4将腔体3划分成前后两个宽度相等的子腔5,由于隔板4的上下两端与上班18和下板19不相连,所以两个子腔5的上下两端是相互连通的;所述腔体3内设有两组位置相对应的导热棒组32,每组导热棒组32由复数个导热棒34等间距排列组成,在实施例一中,导热棒34分别定义为第一导热棒6和第二导热棒7,第一导热棒6位于隔板4上端与上板18内壁之间,第一导热棒6的两端从前后两块透明玻璃2伸出至透明玻璃2外,所述第一导热棒6设有10个;第二导热棒7位于隔板4下端与下板19内壁之间,第二导热棒7的两端从两块透明玻璃2伸出至透明玻璃2外,所述第二导热棒7也设有10 ;两个第一导热棒6之间的间距与两个第二导热棒7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一导热棒6、第二导热棒7的轴线与透明玻璃2垂直;第一导热棒6、第二导热棒7与透明玻璃2的连接处为密封连接。在上板18的中部设有与腔体3连通的入水口 10,下板19上与入水口 10位置相对应处设有出水口11,在入水口 10上设有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帽12,出水口 11上设有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帽17,在子腔5内填充有透明液体9。透明液体9可以是水,油,防结冰剂或酒精。
[0026]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时,室内侧的子腔5中的透明液体温度升高,透明液体向上流动,从而将室内的热量带到室外,而室外侧的子腔中的液体从下端流入室内侧的子腔,达到透明液体在两个子腔中循环,而导热棒则可以将透明液体的热量吸收并传导到大气中,提高换热效果;若冬季,室内温度低,则透明液体可通过阳光的照射而升温,透明液体从室外侧的子腔的上端流入室内侧子腔,再从室内侧的子腔的下端流入室外侧的子腔。达到透明液体在两个子腔中循环,从而将室外的热量传导至室内,从而使室内温度升高。
[0027]如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导热棒组32设有四组,每组导热棒组32由复数个导热棒34等间距排列组成,而四组导热棒组32中的导热棒34分别定义为第一导热棒6、第二导热棒7、第三导热棒13和第四导热棒14,第一导热棒6位于隔板4上端与上板18内壁之间,第一导热棒6的两端从前后两块透明玻璃2伸出至透明玻璃2外;第三导热棒13位于第一导热棒6的下方与隔板4上端之间,使由第一导热棒6组成的导热棒组32与由第三导热棒13组成的导热棒组交错重叠排列,这两组导热棒组32组成一个单元;第三导热棒13的轴线与透明玻璃2平行,使得第三导热棒13的轴线与第一导热棒6的轴线垂直,第三导热棒13的两端从左侧板20、右侧板21伸出至左侧板20、右侧板21外;第二导热棒7位于隔板4下端与下板19内壁之间,第二导热棒7的两端从前后两块透明玻璃2伸出至透明玻璃2外;第四导热棒14位于第二导热棒6的上方与隔板4下端之间,使由第二导热棒7组成的导热棒组32与由第四导热棒14组成的导热棒组32交错重叠排列,这两组导热棒组32组成另一个单元;第四导热棒14的轴线与透明玻璃2平行,使得第四导热棒14的轴线与第二导热棒7的轴线垂直,第四导热棒14的两端从左侧板20、右侧板21伸出至左侧板20、右侧板21外。第一导热棒6、第二导热棒7与两块透明玻璃2的连接处为密封连接;第三导热棒13、第四导热棒14与左侧板20、右侧板21的连接处为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棒6、第二导热棒7设有10个;第三导热棒13和第四导热棒14均设有3个。所述第一导热棒6的间距与第二导热棒7的间距相等,第三导热棒13的间距与第四导热棒14的间距相等,因此使上下两个单元的导热棒组32对称设置。
[0028]如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3的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包括散热装置本体22,散热装置本体22设有一个由上板18、下板19、左侧板20和右侧板21相互密封拼接后构成的框体1,在框体I的前后两侧上分别设有密封连接的透明玻璃2,两块透明玻璃2与框体I相互连接后内部构成一个腔体3,在腔体3内设有一块与透明玻璃2平行设置的隔板4,隔板4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板20、右侧板21连接,而隔板4的上下两端则与上板18、下板19不相连,因此使隔板4的上下两端与上板18内壁、下板19内壁之间设有间隙,隔板4将腔体3划分成前后两个宽度相等的子腔5,由于隔板4的上下两端与上班18和下板19不相连,所以两个子腔5的上下两端是相互连通的;子腔5内填充有透明液体9,透明液体9可以是水,油,防结冰剂或酒精。所述腔体3内设有两组导热棒组32,每组导热棒组32由复数个导热棒34等间距排列组成,而两组导热棒组32中的导热棒34分别定义为第一导热棒6、第二导热棒7,第一导热棒6、第二导热棒7均设有3个,在第一导热棒6位于隔板4上端与上板18内壁之间,第一导热棒6的两端从左侧板20、右侧板21中伸出左侧板20和右侧板21外;第一导热棒6的轴线与透明玻璃2平行;第二导热棒7位于隔板4下端与下板19内壁之间,第二导热棒7的两端从左侧板20、右侧板21中伸出左侧板20和右侧板21外;第二导热棒7的轴线与透明玻璃2平行;所述第一导热棒6和第二导热棒7均设有3根。在上板18的中部设有与腔体3连通的入水口 10,下板19上与入水口 10位置相对应处设有出水口11,在入水口 10上设有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帽12,出水口 11上设有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帽17,在子腔5内填充有透明液体9,在伸出至左右侧板外的该部分第一导热棒6、第二导热棒7的两端上插接有散热器33,散热器3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片状、板状或多片状散热片。安装在第一导热棒6上的散热器33为第一散热器8,安装在第二导热棒7上的散热器33为第二散热器37 ;隔板4上、下两端与第一导热棒6、第二导热棒7之间设有其转轴的设置方向与隔板4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水轮16,水轮16设置有多个,其中设置在隔板4上端与第一导热棒6之间的水轮16定义为第一水轮36,第一水轮36的转轴为转轴A15 ;转轴A15的两端从左侧板20、右侧板21中伸出并插入第一散热器8中,在第一散热器8内设有与第一水轮36同轴设置的扇叶35 ;第一水轮36设有如图5中所示的7个,均同轴设置在同一根转轴A15上;隔板4下端与第二导热棒7之间设有其转轴B23的设置方向与隔板4的长度方向相同的第二水轮17,此处,第二水轮17的设置个数根据第一水轮16的设置个数而定,这些第二水轮17也是同轴设置在同一根转轴B23上,第二水轮17的转轴B23两端从左侧板20、右侧板21中伸出并插入第二散热器37中,在第二散热器37内设有与第二水轮17同轴设置的扇叶35。
[0029]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时,室内侧的子腔中的液体温度升高,透明液体向上流动,推动隔板4上端的第一水轮36转动,通过第一水轮36将透明液体导流引向室外侧的子腔中,从而将室内的热量带到室外,而室外侧的子腔中的液体从下端流入室内侧的子腔,途中经过隔板下端的第二水轮17转动,引导透明液体循环回流到室内侧的子腔中,达到透明液体在两个子腔5中循环,而第一、第二导热棒则可以将透明液体的热量吸收并传导到大气中,提高换热效果;若冬季,室内温度低,则透明液体可通过阳光的照射而升温,透明液体从室外侧的子腔的上端流入室内侧的子腔,再从室内侧的子腔的下端流入室外侧的子腔。达到透明液体在两个子腔中循环,从而将室外的热量传导至室内,从而使室内温度升高,导热棒把腔体内液体热量快速地导出腔体外。散热器中的扇叶由水轮带动,则可以快速将热量传导,提高导热效果。
[0030]如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导热棒和散热器的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棒组32设有四组,每组导热棒组32由复数个导热棒34等间距排列组成,而四组导热棒组32中的导热棒34分别定义为第一导热棒6、第二导热棒7、第三导热棒13和第四导热棒14,第一导热棒6位于隔板4上端与上板18内壁之间,第一导热棒6的两端从前后两块透明玻璃2伸出至透明玻璃2外;第三导热棒13位于第一导热棒6的下方与隔板4上端之间,使由第一导热棒6组成的导热棒组32与由第三导热棒13组成的导热棒组交错重叠排列,这两组导热棒组32组成一个单元;第一导热棒6的轴线与隔板4垂直,第三导热棒13的轴线与透明玻璃2平行,使得第三导热棒13的轴线与第一导热棒6的轴线垂直,第三导热棒13的两端从左侧板20、右侧板21伸出至左侧板20、右侧板21外;第二导热棒7位于隔板4下端与下板19内壁之间,第二导热棒7的两端从前后两块透明玻璃2伸出至透明玻璃2外;第四导热棒14位于第二导热棒6的上方与隔板4下端之间,使由第二导热棒7组成的导热棒组32与由第四导热棒14组成的导热棒组32交错重叠排列,这两组导热棒组32组成另一个单元;第二导热棒7的轴线与隔板4垂直,第四导热棒14的轴线与透明玻璃2平行,使得第四导热棒14的轴线与第二导热棒7的轴线垂直,第四导热棒14的两端从左侧板20、右侧板21伸出至左侧板20、右侧板21外,在第一导热棒6和第二导热棒7的两端插接散热器33,其中安装在第一导热棒6上的散热器33为第一散热器8,安装在第二导热棒7上的散热器33为第二散热器37。
[0031]所述第一导热棒6和第二导热棒7均设有17个,第三导热棒13和第四导热棒14均设有5个。所述第一导热棒6、第二导热棒7与透明玻璃的连接处为密封连接;第三导热棒13和第四导热棒14与左侧板20和右侧板21的连接处为密封连接。
[0032]隔板4上、下两端与第一导热棒6、第二导热棒7之间设有其转轴的设置方向与隔板4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水轮16,水轮16设置有多个,其中设置在隔板4上端与第一导热棒6之间的水轮16定义为第一水轮36,第一水轮36的转轴为转轴A15 ;转轴A15的两端轴接在左侧板20、右侧板21中上,第一水轮36设有如图7中所示的7个,均同轴设置在同一根转轴A15上;隔板4下端与第二导热棒7之间设有其转轴B23的设置方向与隔板4的长度方向相同的为第二水轮17,此处,第二水轮17的设置个数根据第一水轮16的设置个数而定,这些第二水轮17也是同轴设置在同一根转轴B23上,第二水轮17的转轴B23两端轴接在左侧板20、右侧板21上。
[0033]如图9所示,为了解决能够控制导热棒34的导热方向,在导热棒34上设有能够控制导热方向的导热方向调节机构,导热方向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导热棒34伸出与散热装置本体22外的导热棒34棒体上的的调节柱孔27,调节柱孔27竖向设置,调节柱孔27贯穿导热棒34的上端外壁和下端外壁,所述调节柱孔27设有两个,调节柱孔27的直径大于导热棒34的半径并且小于导热棒34的直径;两个调节柱孔27对称设置在导热棒34棒体的相对应位置上,在两个调节柱孔27上插接有可沿调节柱孔27轴向方向移动的第一金属调节柱25、第二金属调节柱26,第一金属调节柱25、第二金属调节柱26的直径与调节柱孔27的孔径相等,在第一金属调节柱25的中部至第一金属调节柱25的底部之间的第一金属调节柱25外壁上包覆有第一绝缘层28,第二金属调节柱26外壁上与第一绝缘层28位置相同处包覆有第二绝缘层29,在第一金属调节柱25的两端分别这有直径大于第一金属调节柱25直径的第一调节柱帽30,第二金属调节柱26的两端分别设有直径大于第二金属调节柱26直径的第二调节柱帽31 ;
[0034]通过将第一金属调节柱25或第二金属调节柱26上的绝缘层推入调节柱孔27内,使导热棒的其中一端隔热,使热量向另外一端传导,从而调节导热的方向。
[0035]本实用新型中,透明玻璃2和隔板4均采用有机或无机玻璃;导热棒34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透明液体可以是水,油,防结冰剂或酒精,所述导热方向调节机构设置在伸出与散热装置本体22外的导热棒34棒体上,当导热棒34两端设有散热器时,导热方向调节机构设置在伸出于散热装置本体22外与散热器之间的导热棒34棒体上。
[0036]所述第一密封帽和第二密封帽采用金属或橡胶材料制成,以栓塞或螺纹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0037]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建筑中的门、窗和幕墙中,通过与其常规件连接后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室内冬暖夏凉的效果,利用室内与室外温度差异,使透明液体形成对流,以使温度得以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包括散热装置本体(2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本体(22)由框体(I)和设置在框体(I)前后两侧上的透明玻璃(2)组成,所述透明玻璃(2)与框体(I)密封连接,当两块透明玻璃(2 )与框体(I)连接后,散热装置本体(22 )内构成一个腔体(3),在腔体(3)内设有将腔体(3)划分成前后两个宽度相等的子腔(5)的隔板(4),所述隔板(4)的两侧与框体(I)的两侧内壁连接,隔板(4)的上下两端与框体(I)的上下两侧内壁之间设有间隙,使两个子腔(5)的上下两端分别相互连通,所述腔体(3)内设有导热棒组(32 ),导热棒组(32 )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散热装置本体(22 )外,在子腔(5 )内均填充有透明液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棒组(32)由设置在腔体(3)内的复数根等间距排列的导热棒(34)组成,导热棒(34)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散热装置本体(22 )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棒组(32)设有四组,导热棒组(32)以两组为一个单元分别设置在隔板(4)上端与框体(I)上侧内壁之间的间隙处和隔板(4 )下端与框体(I)下侧内壁之间的间隙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单元中的两组导热棒组(32)交错重叠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的上、下两端和设置在与隔板(4)上、下两端相同一侧的导热棒组(32)之间设有其转轴的轴线与隔板(4)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水轮(16),水轮(16)的转轴两端插接在框体(I)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由透明玻璃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I)的上端设有与腔体(3 )连通的入水口( 10 ),在框体(I)的下端设有与腔体(3 )连通的出水口( 11),所述入水口(10)与出水口(11)上分别设有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帽(12)、第二密封帽(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棒(34)上设有导热方向调节机构,所述导热方向调节机构包括所述导热棒(34 )分别伸出于散热装置本体(22)外的导热棒(34)棒体上的调节柱孔(27),调节柱孔(27)的直径小于导热棒(34)的直径且大于导热棒(34)的半径;所述调节柱孔(27)设有两个,两个调节柱孔(27)对称设置在导热棒34棒体的相对应位置上,在调节柱孔(27)上插接有可沿调节柱孔(27)轴向方向移动的第一金属调节柱(25)、第二金属调节柱(26),第一金属调节柱(25)、第二金属调节柱(26)的直径与调节柱孔(27)的孔径相等,在第一金属调节柱(25)中部至第一金属调节柱(25)其中一端之间的第一金属调节柱(25)外壁上包覆有第一绝缘层(28),第二金属调节柱(26)外壁上与第一绝缘层(28)位置相同处包覆有第二绝缘层(2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棒组(32)的两端插接有散热器(3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用散热减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3)内设有扇叶(35),所述水轮(16)的转轴两端从框体(I)的两侧伸出并插入散热器(33)中,所述扇叶(35)与水轮(16)同轴设置。
【文档编号】E06B3/663GK203584201SQ201320779649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日
【发明者】梁以德 申请人:社会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