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挂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2047阅读:1043来源:国知局
雨伞挂放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体场所使用的置物架,即雨伞挂放架。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201120069987.4(教室雨伞集中挂放架)的构思是:在教室走廊窗台平面或走廊墙立面的适当高度之处,将2枚桩钉的钉身深入墙体内固定(高强度化学锚定);挂框体由相互平行的两只端臂之间垂直连接横杆所结构,横杆上布有供挂伞的系列桩片,端臂为空管体,端臂后端面和/或底面设有略大于桩钉帽的孔洞;当两只端臂(管)上的孔洞套扣于桩钉颈部,桩钉帽扣压着孔洞周边从而阻止了端臂自桩钉脱落,即挂框体在2枚桩钉上的挂接状态稳定;非雨天气雨伞挂放架无需使用时,将挂框体自桩钉取下另处存放。

雨伞挂放架是中小学教室内务用品的基本配置项,由于部分学校教室走廊窗台平面不合适安装,即只能在教室走廊墙立面安装,其2枚或4枚金属桩钉帽突出于墙面之外,存在一定程度的学生人身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任务是提供一种雨伞挂放架,它适合集体场所多人共用,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不使用时便于拆离。

本发明技术方案:雨伞挂放架,其挂框体至少含有1支横杆,横杆上排列有供挂伞的桩头,横杆两端垂直固定端臂管,其特征在于:

1)至少在一只端臂管的侧面开有键口和栓口;

2)具有键口、栓口的端臂管载有导座、压缩弹簧、传柄及栓帽、键帽组成的锁控系统,导座固定于端臂管内壁,压缩弹簧位于导座底板和传柄主头之间,栓帽穿越栓口固定于传柄副尾,键帽穿越键口固定于传柄主头;

3)具有在墙立面固定的2只插座,插座的后延体含有允许端臂管后段插入的中位孔,中位孔侧壁含有可容置栓帽外端部的虚空区。

导座底板含有压缩弹簧端部定位的约束构造。

在挂框体的端臂管、横杆、系列桩头完成装配,或挂框体整体一次成形获得,当端臂管后端口尚未封闭时,本设计雨伞挂放架的后续装配和安装步骤是:

①将压缩弹簧置于传柄主头内侧与导座底板之间;

②令传柄主头靠近导座底板(它们之间的弹簧被压缩),并整体递入端臂管后端口,直至传柄主头外侧位于端臂管侧面的键口中心(此时传柄副尾恰位于栓口中心),固定(如粘接)导座底板于端臂管内壁;

③将栓帽自栓口插入,套合并固定(如粘接)于传柄副尾外侧;

④将键帽自键口插入,套合并固定(如粘接)于传柄主头外侧;

⑤令后封盖封闭端臂管的后端口;

⑥在墙立面等高位置开具恰可容纳插座后延体的左、右盲孔,开具对应插座四角的4只安装孔,(每个安装孔配塑性膨胀管和自攻螺钉)分别将2只插座固定于墙立面。

此时左、右插座等高,左、右中位孔间距适合挂框体左、右端臂管后段同时插接。

至此本设计雨伞挂放架的装配和安装完成。

本设计雨伞挂放架的工作原理:

在操作者平端挂框体、左右端臂管后段插入左右插座中位孔的过程中,栓帽的斜面受中位孔侧壁挤压,栓帽向端臂管内退缩,传柄同向位移,传柄主头挤压弹簧;当端臂管后端触及中位孔底时,栓帽恰指向中位孔侧面虚空区,中位孔侧壁对栓帽的挤压力消失,被压缩的弹簧获得释放,反弹力推动传柄迅速回位,栓帽冲入中位孔侧壁虚空区,直至传柄外侧被键口周围的端臂管壁阻挡为止。此时栓帽直面受虚空区口边阻挡,端臂管后段插入中位孔的状态被锁定。由于中位孔的内高仅略大于端臂管高度,当自重力欲使挂框体在中位孔外坠落,但欲上翘的端臂管后端被中位孔上方顶面阻挡,所以挂框体仍稳定保持端平状态,此时挂框体已适合挂放雨伞。雨伞集中挂放时的较大重力由端臂管传至中位孔口的下沿线、传导于墙体,端臂管后端的上翘压力通过插座后延体外周上侧传导于墙体,则挂框体的平端状态继续稳定。

当雨伞挂放架无需使用,向端臂管内按下键帽(弹簧被压缩),则栓帽随传柄向端臂管内位移,直至完全脱出中位孔侧臂虚空区(平齐于端臂管外侧面),则左、右端臂管可从插座中位孔抽出(挂框体另处存放)。

本设计雨伞挂放架的使用操作:

①操作者两手端平挂框体,将左、右端臂管后段插入左、右插座中位孔,直至端臂管后端触及插座中位孔底(此时压缩弹簧的反弹力推动栓帽进入中位孔侧壁虚空区);

②将手柄处有软圈带的雨伞挂于桩头,手柄尾部为硬弯钩的雨伞直接挂于横杆。

非雨天气时挂框体的拆离(以左、右端臂管均载有锁控系统为例):

①左、右手(手指)同时按压左、右端臂管侧面的键帽(则左、右侧栓帽自左、右插座中位孔侧壁的虚空区同步撤出,端臂管在中位孔内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②自插座中位孔抽出左、右端臂管(挂框体另处存放)。

若本设计雨伞挂放架在学校教室走廊安装使用,则此时墙面仅余(可以)塑料制作的薄状插座,不影响师生活动的人身安全。

本设计的积极效果:锁控系统部件和相关结构被含于端臂管和插座体内,隐蔽性好、抗拆卸,锁定功效可靠,手动解锁简单。插座结构对应用场所的适应性好,消除了此前同类设计存在的安全隐患。产品外观规整,组装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设计雨伞挂放架的挂框体直观图,图1b是左、右端臂管及后封盖直观图,图1c是(左侧)端臂管的水平剖视图。

图2a和图2c分别是不同视角下的锁控系统爆炸图,图2b和图2d分别是图2a和图2c视角下的锁控系统直观图。

图3a-b分别是不同视角下的(左侧)插座直观图,图3c是图3b插座的中位水平剖视图,图3d是图3c的局部A放大图,图3e-f分别是端臂管插入和抽出中位孔时的示意图。

图4a-b分别是挂框体与插座的待插接状态及已插接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a及图1b:挂框体由两只平行端臂管(1)之间垂直连接横杆(2)所结构,横杆(2)上布有供挂伞的系列桩头(3)(对比图1a和图4a-b可见:系列桩头(3)在横杆(2)上的方向可以有不同安排)。两只端臂管(1)的相对侧面对称开有键口(11)和栓口(12)。端臂管(1)设有后端口(13),待导座(5)、压缩弹簧(6)、传柄(7)各部件装入端臂管(1)后由后封盖(10)封闭,挂框体取得规整外观。

参见图1c和图2a-c:每侧端臂管(1)均载有导座(5)、压缩弹簧(6)、传柄(7)及栓帽(9)、键帽(8)组成的锁控系统,左、右侧的锁控系统装配结构对称。导座(5)由底板(51)、突芯(511)、导管(52)所结构,底板(51)胶粘接固定于端臂管(1)外侧面的内壁,压缩弹簧(6)位于导座底板(51)和传柄主头(71)之间,压缩弹簧(6)一端套扣于突芯(511)(此突芯(511)即为压缩弹簧(6)端部定位的约束构造),另一端被传柄主头(71)内侧套扣,键帽(8)穿越键口(11)固定于传柄主头(71)外侧,栓帽(9)穿越栓口(12)固定于传柄副尾(72)的外侧,被分别限制于键口(11)、栓口(12)内的键帽(8)及栓帽(9)可在压缩弹簧(6)的轴线方向上作微小距离移动,其中导座(5)的导管(52)保证了键帽(8)、栓帽(9)的移动方向完全相同于键口(11)、栓口(12)的开口方向。

参见图4a-b和图3a-c:本设计雨伞挂放架还具有在墙立面等高固定的2只插座(4),插座(4)载有后延体(41),后延体(41)内含有中位孔(411),中位孔(411)的口形与端臂管(1)截面对应相似,中位孔(411)允许端臂管(1)的后段插入,左、右插座的中位孔(411)相对侧面的内壁含有可容置栓帽(9)外端部的虚空区(412)。

参见图4a-b、图2a-c、图3b-d及参照图1c:水平挂框体的左、右端臂管(1)后段插入左、右插座(4)中位孔(411)的初始过程中,栓帽(9)的斜面(91)受中位孔(411)侧壁挤压(此时还可以用手指按于键帽(8),使键帽(8)与栓帽(9)同等受压),栓帽(9)向端臂管(1)内退缩(参见图3e),传柄(7)同向位移,传柄主头(71)挤压压缩弹簧(6);当端臂管(1)后端触及中位孔(411)底时(撤去手指对键帽(8)的压力),栓帽(9)正指向中位孔(411)侧壁的虚空区(412),中位孔(411)侧壁对栓帽(9)的挤压力消失,压缩弹簧(6)的反弹力获得释放,推动传柄(7)迅速回位,栓帽(9)外侧冲入中位孔(411)侧面的虚空区(412),直至传柄(7)外侧被键口(11)周围的端臂管(1)壁阻挡为止。此时栓帽(9)的直面(92)受虚空区(412)口边阻挡,使左、右端臂管(1)后段对左、右中位孔(411)的插入状态被锁定。由于中位孔(411)的内高仅略大于端臂管(1)高度,当自重力欲使挂框体在中位孔(411)外坠落,欲上翘的端臂管(1)后端被中位孔(411)上方顶面阻挡,所以挂框体仍稳定保持端平状态,此时挂框体已适合挂放雨伞。此后若向端臂管(1)内按下键帽(8),则栓帽(9)随传柄(7)向端臂管(1)内位移(参见图3f),当栓帽(9)外侧完全脱出中位孔(411)侧壁虚空区(412)(即平齐于端臂管(1)外侧面),则左、右端臂管(1)可从插座中位孔(411)抽出(挂框体另处存放)。

依上述可见,本设计装置可完成集体场所环境下的雨伞集中挂放任务。本例结构产品的操作受力对称,不使用时挂框体自左、右插座(4)拆下另处挂放,避免了对插座(4)固定处附近的空间占用。

本例为较佳实施例。

实施例2。仅单侧端臂管(1)含有键口(11)、栓口(12)及载有键帽(8)、传柄(7)、压缩弹簧(6)、导座(5)、栓帽(9)组成的手动锁控系统。与实施例1相比,虽受力操作不对称,但仍可完成挂框体在左、右插座(4)中位孔(411)内的可靠插接。

在本例中,虽然锁控系统可以只在一侧端臂管(1)存在,并仍可完成集体场所环境下的雨伞集中挂放任务,但以左、右端臂管(1)上对称存在锁控系统为佳。

下面继续说明本设计:

①键口(11)和栓口(12)不限于在左、右端臂管(1)的相对面,但以在左、右端臂管(1)的相对面最为适宜。

②显然,导座(5)底板(51)中心的突芯(511)结构可被相同位置的圆口替代,即压缩弹簧(6)的端部可以被圆口(有底或无底)套扣,而且应用效果相同,其圆口无底时,即导管(52)在导座(5)底板(51)上有完全洞开口。

此时导座(5)底板(51)上的(有底或无底)圆口即为压缩弹簧(6)端部定位的约束构造。

③在导管(52)内空适当小、可保证压缩弹簧(6)端部位移量微小的前提下,可以取消突芯(511)或(有底或无底)圆口结构,即非接触传柄主头(71)的压缩弹簧(6)一端无端部定位约束构造。

④在满足栓帽(9)位于插座(4)中位孔(411)的虚空区(412)内、键帽(8)在插座(4)中位孔(411)的口面外并利于操作的前提下,传柄(7)部件自主头(71)至副尾(72)的长度以短为佳。

⑤在不超出本设计方案保护范围的前提下,附图所示及实施例所述的多部件均可以并允许有等效、近等效的结构变形和变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