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的闭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3407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锁的闭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锁的闭锁结构,其包括:一外套盘,具有一通孔与一通道连通该通孔;一外驱动管,安装于外套盘的通孔,外驱动管可相对于外套盘转动,外驱动管具有一容室与一通道,容室与通道相连通;一转动件,容置于外驱动管的容室,其具有一凸轮,该凸轮上形成一第一邻靠部与一第二邻靠部;一闭锁组件,局部容置于外驱动管的通道,一端可邻靠于第一邻靠部或第二邻靠部;一弹性组件,安装于外套盘,局部邻靠于闭锁组件的另一端;当转动件的第一邻靠部邻靠于闭锁组件时,闭锁组件缩入该外驱动管的通道,当转动件的第二邻靠部邻靠于闭锁组件时,闭锁组件局部伸入外套盘的通道,并受弹性组件的偏压。
【专利说明】锁的闭锁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的闭锁结构,是指一种安装于锁内部的闭锁构造,其可借由旋钮或操作件的转动做启闭,当闭锁时可限制锁体的内、外把手转动。
【背景技术】
[0002]按一般管形锁习有构造,所揭示的锁体的启闭,主要借一传动杆的旋转,以使装设于一管状元件的管壁开槽中的可滑移组件可以达到伸缩的作用;亦即欲闭锁时,借传动杆的旋转可推动该可滑移组件向该管状元件横向向外伸展,使可滑移组件的卡合部扣入套盘的预定凹槽,以形成锁体之外把手不能被转动形成闭锁状态;欲解锁时,令该传动杆依相反方向旋转以推动该可滑移组件向该管状元件横向向内撤收,使可滑移组件的卡合部脱离套盘的预定凹槽,以形成锁体之外把手可被转动形成启锁状态。然而,当传动杆由内侧的旋钮或由外侧的锁组以钥匙来旋转该传动杆至闭锁的位置时,此时转动把手时容易使可滑移组件对套盘产生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锁的闭锁结构,其具有构造简单,组装容易,整体闭锁强度高。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锁的闭锁结构,其包括:
[0006]一外套盘,具有一通孔与一通道连通通孔;
[0007]一外驱动管,安装于外套盘的通孔,外驱动管可相对于外套盘转动,外驱动管具有一容室与一通道,容室与该通道相连通;
[0008]一转动件,容置于外驱动管的容室,其具有一凸轮,凸轮上形成一第一邻靠部与一第二邻靠部;
[0009]一闭锁组件,局部容置于外驱动管的通道,一端可邻靠于第一邻靠部或第二邻靠部;
[0010]一弹性组件,安装于外套盘,局部邻靠于闭锁组件的另一端;
[0011]当转动件的第一邻靠部邻靠于闭锁组件,此时为开锁状态,闭锁组件缩入外驱动管的通道,当转动件的第二邻靠部邻靠于闭锁组件,此时为闭锁状态,闭锁组件局部伸出外驱动管的通道,而进入该外套盘的通道,并受该弹性组件的偏压。
[0012]进一步,转动件具有一弧状槽与一横向孔,横向孔一端连通弧状槽;外驱动管,具有一穿设孔与一螺丝孔,当转动件位于开锁状态,转动件的横向孔与外驱动管的穿设孔与螺丝孔相对正。
[0013]进一步,一螺丝安装于外驱动管的螺丝孔;一外把手可安装于外驱动管上,外把手具有一通孔,并连通一孔与一凹穴,该孔与该凹穴径向对正,螺丝可从外驱动管的螺丝孔局部螺入外把手的凹穴。[0014]进一步,外驱动管,具有一环状肩部;一环状元件,安装于外驱动管的环状肩部与外套盘之间。
[0015]进一步,:一操作件,具有一弧状槽;外驱动管,具有一第一弧形槽;一第一定位环,具有一凸部,第一定位环可容置于第一弧形槽,而凸部容置于操作件的弧状槽。
[0016]进一步,操作件具有一翼形孔;转动件,具有一翼形部,翼形部可容置于翼形孔。
[0017] 进一步,外套盘,具有一凸柱与一定位块,弹性组件一端支撑于凸柱,另一端支撑于外套盘的定位块。
[0018]进一步,外套盘,具有两隔开设置的螺柱与两隔开设置的支撑柱,每一支撑柱具有一切面;一内套盘,具有两隔开设置的支承柱,每一支承柱具有一安装孔,每一螺柱安装于每一支承柱的安装孔,两支撑柱分别安装于一锁闩上。本实用新型可借由旋钮或操作件的转动做启闭,当闭锁时可限制锁体的内、外把手转动,且构造简单,组装容易,整体闭锁强度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外侧锁体、内侧锁体、锁闩及门板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外侧锁体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内侧锁体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外套盘的立体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外驱动管的立体图;
[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图5的A-A剖面的剖面图;
[0025]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转动件的立体图;
[0026]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转动件的另一方向立体图;
[0027]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环状元件的立体图;
[00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图9的B-B剖面线的立体图;
[00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图9的C-C剖面线的立体图;
[0030]图1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外侧锁体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0031]图1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外侧锁体、内侧锁体、锁闩及门板位于解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0032]图1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外侧锁体、内侧锁体、锁闩及门板位于闭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0033]图1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图14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4]【符号说明】
[0035]I 外侧锁体10 外饰盖
[0036]101底板102环状侧板
[0037]103 中心孔104卡合部
[0038]105导引部106凸缘
[0039]11 外套盘111底板
[0040]1111螺柱1112支撑柱[0041]1113切面1114凸柱
[0042]1115定位块112环状侧板
[0043]1121凸块1122导槽
[0044]113容室114通孔
[0045]115第一凸缘116第二凸缘
[0046]117通道118弹性组件
[0047]1181支撑部1182支承部
[0048]12外驱动管120螺丝
[0049]121第一部份1211通道
[0050]1212凹槽1213第一扣环槽
[0051]122第二部份1221螺丝孔
[0052]1222穿设孔1223第一弧形槽
[0053]123方形孔 124第一容室
[0054]125第二容室1251长槽
[0055]1252环状槽126环状肩部
[0056]127闭锁组件128环状元件
[0057]1281第一面1282第二面
[0058]1283第一凹槽1284第一凸部
[0059]1285卡合部1286第二凹槽
[0060]1287第二凸部1288突出面
[0061]129第一定位环1291凸部
[0062]13转动件131第一部份
[0063]1311凸轮1312第一邻靠部
[0064]1313第二邻靠部1314长条孔
[0065]132第二部份1321弧状槽
[0066]1322横向孔133翼形部
[0067]14操作件141圆柱体
[0068]142凸缘143肩部
[0069]144弧状槽145翼形孔
[0070]146定位件1461凸部
[0071]15外把手151轴管部
[0072]152通孔153孔
[0073]154凹穴155握持部
[0074]16外回复机构161转动座
[0075]1611延伸部1612凸块
[0076]1613孔1614凸部
[0077]162扭力弹簧1621弯折部
[0078]163第一扣环17固定件
[0079]171孔172中心孔[0080]18管状元件182环
[0081]19传动杆191突起
[0082]2内侧锁体20 内饰盖
[0083]201底板202环状侧板
[0084]203中心孔204卡合部
[0085]205导引部206凸缘
[0086]21内套盘211底板
[0087]212环状侧板213通孔
[0088]214凸缘215突出部
[0089]216支承柱2161安装孔
[0090]2121 凸块2122 导槽
[0091]22内驱动管221第一部份
[0092]2211第二扣环槽2212凹槽
[0093]222第二部份2221螺丝孔
[0094]2223第二弧形槽223环状肩部
[0095]224方形孔225旋钮容室
[0096]227环状元件2271第一面
[0097]2272第二面2273 第一凹槽
[0098]2274第一凸部2275卡合部
[0099]2276第二凹槽2277第二凸部
[0100]2278突出面228第二定位环
[0101]2281凸部229 螺丝
[0102]24旋钮241圆柱体
[0103]242操作部243肩部
[0104]244环状槽245长条孔
[0105]25内把手251轴管部
[0106]252通孔253 孔
[0107]255握持部26 内回复机构
[0108]261转动座2611延伸部
[0109]2612凸块2613 孔
[0110]2614凸部262扭力弹簧
[0111]2621弯折部263第二扣环
[0112]3锁闩31 管状元件置入孔
[0113]32支撑柱置入孔34 锁闩头
[0114]341塑料片4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115]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0116]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一种锁的闭锁结构安装于锁体中,该锁体安装于门板4上,其主要包括:一外侧锁体1、一内侧锁体2及一锁闩3,其中外侧锁体1,包括:一外饰盖10、外套盘11、一弹性组件118、一环状元件128、一外驱动管12、一转动件13、一定位件146、一操作件14 (本实用新型亦可为一转钮或锁组)、一外把手15、一外回复机构16、一固定件17、一管状元件18及一传动杆19。
[0117]如图2与图4所示,该外套盘11,为一盘状体,具有一底板111与一环状侧板112,该环状侧板112与该底板111相连接,并围成一容室113,该底板111的中央具有一通孔114,该通孔114的周围轴向形成一第一凸缘115,该第一凸缘115与该底板111连接处形成一第二凸缘116,该第一凸缘115与该第二凸缘116形成一通道117,该通道117与该通孔114相连通,该底板111具有两隔开轴向设置的螺柱1111与两隔开轴向设置的支撑柱1112,该每一螺柱1111与该每一支撑柱1112相距约90度,而该每一支撑柱1112具有一切面1113,且该底板111邻近该通道117处具有一凸柱1114与一定位块1115,进一步该环状侧板112的外壁具有四组隔开设置的两凸块1121,该两凸块1121之间形成一导槽1122。
[0118]如图2与图4所示,该弹性组件118,一端具有一支撑部1181,该支撑部1181套于该外套盘11的凸柱1114上,另一端支撑于该环状侧板112的内壁与该定位块1115,而中央段具有一支承部1182容置于该外套盘11的通道117。
[0119]如图2、图5与图6所示,该外驱动管12具有一第一部份121与一第二部份122,该第一部份121与该第二部份122连接处具有一环状肩部126,该外驱动管12的轴向中央位具有一方形孔123连通一第一容室124与一第二容室125,该第一部份121 —端外圆周具有两径向隔开设置的凹槽1212与一第一扣环槽1213,该第一扣环槽1213与该两凹槽1212相连通,该第一部份121邻近该环状肩部126处具有一通道1211,该通道1211与该第一容室124相连通,该第二部份122邻近该环状肩部126处具有径向相对正的一螺丝孔1221与一穿设孔1222,与该第一容室124相连通,且该第二部份122具有一第一弧形槽1223,该第一弧形槽1223与该第二容室125相连通,该第二容室125的内圆周末端形成一环状槽1252,并连通径向两隔开设置的长槽1251 ;该闭锁组件127,可容置于该外驱动管12的通道1211。
[0120]如图2、图5与图6所示,该管状元件18为一方形管,该管状元件18的一端可固结于该外驱动管12的方形孔123 传动杆19 一端具有两隔开设置的突起191,该传动杆19的另一端可穿设一环182与该管状元件18。
[0121]如图2、图5至图8所示,该转动件13,具有一第一部份131、与一第二部份132,该第一部份131具有一凸轮1331,并沿轴向中央位具有一长条孔1314,该凸轮1311周围形成一第一邻靠部1312与一第二邻靠部1313,该第一邻靠部1312与该第二邻靠部1313大约相距90度,该第二部份132大致为一圆柱体,于外圆周形成一弧状槽1321,该第二部份132具有一横向孔1322,该横向孔1322 —端连通该弧状槽1321,该第二部份132的轴向位形成一翼形部133。其中该转动件13可容置于该外驱动管12的第一容室124与该第二容室125中,该传动杆19的一端可插置于该转动件13的长条孔1314,并可转动使该转动件13的横向孔1322对正该外驱动管12的螺丝孔1221与穿设孔1222,一螺丝120可安装于该外驱动管12的螺丝孔1221局部容置于该转动件13的弧状槽1321。
[0122]如图2、图5至图8所示,该操作件14,具有一圆柱体141与一凸缘142,该凸缘142与该圆柱体141的连接处形成一肩部143,该操作件14的一端于该圆柱体141上具有一弧状槽144,而轴向位具有一与该转动件13的翼形部133相配合的翼形孔145 ;该定位件146具有两组径向隔开设置的两凸部1461,该定位件146可容置于该外驱动管12的环状槽1252中,该两组凸部1461可分别容置于该外驱动管12的两长槽1251,该操作件14可穿设该定位件146,使该操作件14局部容置于该外驱动管12的第二容室125,而该翼形孔145可套设于该转动件13的翼形部133。
[0123]如图2、图5至图8所示,一第一定位环129具有一凸部1291,该第一定位环129可扣合于该外驱动管12的第一弧形槽1223,并使该第一定位环129的凸部1291容置于该操作件14的弧状槽144,以限制该操作件14的转动角度与轴向移位。
[0124]如图2、图9至图15所示,该环状元件128,为一环,其有一第一面1281与一第二面1282,该第一面1281具有四个隔开设置的第一凹槽1283,该每一第一凹槽1283中形成一第一凸部1284,该每一第一凸部1284的径向方向形成一^^合部1285,其中该径向两卡合部1285的直径R大于 该环状元件128的外圆周直径r,该环状元件128具有四个隔开设置的第二凹槽1286贯穿该第一面1281与该第二面1282,该每一第二凹槽1286具有一第二凸部1287,该每一第二凸部1287的轴向位邻近该第二面1282具有一突出面1288,该突出面1288与该第一面1281的轴向距离H大于该第一面1281与该第二面1282的轴向距离h,该外驱动管12可穿设该环状元件128,而安装于该外套盘11的通孔114,使该环状元件128位于该外套盘11的底板111与该外驱动管12的环状肩部126之间,该环状元件128的突出面1288邻靠于该外套盘11的底板111,如此该外驱动管12旋转时,可减少相对于该外套盘11的摩擦力。
[0125]如图2与图4所示,该固定件17具有一孔171与一中心孔172,该固定件17安装该外套盘11的容室113,使该中心孔172套设于该外套盘11的第一凸缘115,而邻靠于该第二凸缘116上,该孔171套设于该外套盘11的凸柱1114,并固结一起。
[0126]如图2、图4至图6所不,该外回复机构16,包括:一扭力弹簧162与一转动座161,该扭力弹簧162可套设于该外套盘11的第一凸缘115,该转动座161可安装于该外驱动管12的第一部份121,该扭力弹簧162具有两隔开设置的弯折部1621 ;该转动座161具有一孔1613,该孔1613的内圆周形成两隔开向内的凸部1614,该转动座161的外圆周具有一轴向延伸的延伸部1611与一径向延伸的凸块1612,该转动座161的两凸部1614分别容置于该外驱动管12的两凹槽1212,该扭力弹簧162的两弯折部1621分别支承于该延伸部1611的两侧与该外套盘11的两支撑柱1112之一的两侧,一第一扣环163扣合于该外驱动管12的第一扣环槽1213,使该外驱动管12安装于该外套盘11上。
[0127]如图2、图4至图6所示,该外饰盖10,具有一底板101与一环状侧板102,该底板101与该环状侧板102的周围相连接,该底板101的中央具有一中心孔103,该中心孔103的周围径向向内形成一凸缘106 (如图15),该凸缘106的一端径向向内形成 ^合部104(本实用新型为一唇边),该环状侧板102的内壁末端具有两隔开设置的导引部105,该外饰盖10可套设于该外套盘11,使该外饰盖10的环状侧板102的导引部105可滑入该外套盘
11的环状侧板112的导槽1122,而该外饰盖10的卡合部204可卡合于该环状元件128的卡合部1285 (如图15)。
[0128]如图2、图5至图8所示,该外把手15,具有一轴管部151连接一握持部155,该轴管部151轴向具有一通孔152,该轴管部151径向具有一孔153与一凹穴154,两者相对正,该孔153、该凹穴154与该通孔152相连通,该外把手15可套设于该外驱动管12,且当该操作件14位于开锁位置时,用户可以一六角板手(图中未示)穿过该外把手15的孔153、该外驱动管12的穿设孔1222与该转动件13的横向孔1322,将该螺丝120从位于局部容置于该转动件13的弧状槽1321与该外驱动管12的螺丝孔1221的位置,局部螺入该外把手15的凹穴154,使该外驱动管12与该外把手15结合一起,上述即结合成外侧锁体I。
[0129]如图1与图3所示,该内侧锁体2,其包括:一内饰盖20、一内套盘21、一内驱动管22、一环状兀件227、一旋钮24、一内把手25及一内回复机构26。其中该内套盘21,为一盘状体,具有一底板211与一环状侧板212,该环状侧板212与该底板211的周围相连接,该底板211的中央具有一通孔213,该通孔213的周围轴向形成一凸缘214,该内套盘21的底板211具有一突出部215与两间隔设置支承柱216,该支承柱216的轴向中央具有一安装孔2161,该两支承柱216与突出部215间隔约90度,进一步该环状侧板212的外壁具有四组隔开设置的两凸块2121,该两凸块2121之间具有一导槽2122。
[0130]如图1、图3与图13所示,一内驱动管22安装于该内套盘21的通孔213,该内驱动管22具有一第一部份221与一第二部份222,该第一部份221与该第二部份222连接处具有一环状肩部223,该内驱动管22的轴向中央位具有一方形孔224连通一旋钮容室225,该第一部份221 —端具有两径向隔开设置的凹槽2212与一第二扣环槽2211,该第二部份222邻近该环状肩部223处具有一螺丝孔2221,且该第二部份222的外圆周具有一第二弧形槽2223,该第二弧形槽2223与该旋钮容置孔225相连通,该内驱动管22可穿设该环状元件227与该内套盘21的通孔213,一螺丝229安装于该内驱动管22的螺丝孔2221中。
[0131]如图1与图3所示,该旋钮24,具有一圆柱体241,该旋钮24—端具有一操作部242,该操作部242与该圆柱体241的连接处形成一肩部243,该旋钮24的圆柱体241的另一端具有一环状槽244,且轴向中央位具有一长条孔245,该旋钮24的圆柱体241可容置于该内驱动管22的旋钮容室225。
[0132]如图1与图3所示,一第二定位环228具有一凸部2281,该第二定位环228可容置于该内驱动管22的第二弧形槽2223,并使该第二定位环228的凸部2281容置于该旋钮24的环状槽244,以限制该旋钮24轴向移位。
[0133]如图3、图9至图11所示,该环状元件227相同于该环状元件128,其具有一第一面2271与一第二面2272,该第一面2271具有四个隔开设置的第一凹槽2273,该每一第一凹槽2273中形成一第一凸部2274,该每一第一凸部2274径向具有一卡合部2275,其中该径向两卡合部2275的直径R大于该环状元件227的外圆周直径r,该环状元件227具有四个个隔开设置的第二凹槽2276贯穿该第一面2271与该第二面2272,该每一第二凹槽2276具有一第二凸部2277,该每一第二凸部2277的轴向位邻近该第二面2272具有一突出面2278,该突出面2278与该第一面2271的轴向距离H大于该第一面2271与该第二面2272的轴向距离h,该内驱动管22可穿设该环状元件227,而安装于该内套盘21的通孔213,使该环状元件227位于该内套盘21的底板211与该内驱动管22的环状肩部223之间,该环状元件227的第二面2272的突出面2278邻靠于该内套盘21的底板211,可减少摩擦力。
[0134]如图1与图3所不,该内回复机构26,包括一扭力弹簧262与一转动座261,该扭力弹簧262安装于该内套盘21的凸缘214,该转动座261安装于该内驱动管22的第一部份221,该扭力弹簧262具有两隔开设置的弯折部2621 ;该转动座261具有一孔2613,该孔2613的内圆周形成两隔开向内的凸部2614,该转动座261的外圆周具有一轴向延伸的延伸部2611与一径向延伸的凸块2612,该转动座261的两凸部2614分别容置于该内驱动管22的两凹槽2212,该扭力弹簧262的两弯折部2621分别支承于该延伸部2611的两侧与该内套盘21的突出部215的两侧,一第二扣环263扣合于该内驱动管22的第二扣环槽2211,使该内驱动管22安装于该内套盘21上。
[0135]如图1、图3与图9至图11所示,该内饰盖20,具有一底板201与一环状侧板202,该底板201与该环状侧板202的周围相连接,该底板201的中央具有一中心孔203,该中心孔203的周围形成一凸缘206,该凸缘206形成一^^合部204 (本实用新型为一唇边),该环状侧板202的内壁末端具有两隔开设置的导引部205,该内饰盖20可套设于该内套盘21,使该内饰盖20的环状侧板202的内壁的导引部205可滑入该内套盘21的环状侧板212的导槽1122,而该内饰盖20的卡合部204可卡合于该环状元件227的卡合部2275。
[0136]如图1与图3所示,该内把手25,具有一轴管部251连接一握持部255,该轴管部251轴向具有一通孔252,该轴管部251径向具有一孔253,该孔253与该通孔252相连通,该内把手25可套设于该内驱动管22,用户可以一六角板手穿过该内把手25的孔253将该螺丝229从位于该内驱动管22的螺丝孔2221的位置局部螺入该内把手25的孔253,使该内驱动管22与该内把手25结合一起。 [0137]如图1至图3所示,该锁闩3可被螺丝(图中未示出)锁固于该门板4侧边,该锁闩3具有一管状元件置入孔31及两支撑柱置入孔32,安装于该外侧锁体I的该管状元件18可穿设该管状元件置入孔31再连接内侧锁体2的内驱动管22的方形孔224(如图3),可用以驱动该锁闩3内部的驱动装置以连动一锁闩头34,该外套盘11的两支撑柱1112可分别穿设两支撑柱置入孔32,由于该每一支撑柱1112具有一切面1113,该两支撑柱1112相对于该锁闩3的两支撑柱置入孔32有较大的调整范围,而该外套盘11的两螺柱1111分别穿设该内侧锁体2的两支承柱216的安装孔2161,并接受两螺丝(图中未示出)的锁固,其中该锁闩头34的斜面可安装一塑料片341 (如图1与图9),可降低开关门的声音。
[0138]如图1至图3、图13与图14所示,操作者欲将该锁体设定为闭锁状态时,可借由该旋钮24或该操作件14驱动该传动杆19转动,该传动杆19会带动该转动件13转动进而驱动该凸轮1311 (如图7),由该转动件13的第一邻靠部1312邻靠于该闭锁组件127的位置转动90度,进而使该转动件13的第二邻靠部1313邻靠于该闭锁组件127的位置,而该闭锁组件127则被推动到局部容置于该外套盘11的通道117,此时该闭锁组件127会推动该弹性组件118,使该弹性组件118产生一偏压该闭锁组件127的偏压力,由于该闭锁组件127位于该外套盘11的通道117与该外驱动管12的通道1211,使得该外驱动管12受到该闭锁组件127的阻挡即无法转动,相对该外把手15亦无法转动,即形成闭锁状态。
[0139]如图1至图3、图13与图14所示,操作者欲将该锁体设定为解锁状态时,可借由该旋钮24或该操作件14驱动该传动杆19转动,该传动杆19会带动该转动件13转动进而驱动该凸轮1311 (如图7),由该转动件13的第二邻靠部1313邻靠于该闭锁组件127的位置转动90度,进而使该转动件13第一邻靠部1312邻靠于该闭锁组件127的位置,而该闭锁组件127则受到该弹性组件118的偏压力,使该闭锁组件127缩入到该外驱动管12的通道1211内,使得该闭锁组件127脱离该外套盘11的通道117 (如图4),而不会阻挡该外驱动管12的转动,相对该外把手15亦可以转动,即形成解锁状态。
[0140]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锁的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套盘,具有一通孔与一通道连通通孔; 一外驱动管,安装于外套盘的通孔,外驱动管相对于外套盘转动,外驱动管具有一容室与一通道,容室与该通道相连通; 一转动件,容置于外驱动管的容室,其具有一凸轮,凸轮上形成一第一邻靠部与一第二邻靠部; 一闭锁组件,局部容置于外驱动管的通道,一端邻靠于第一邻靠部或第二邻靠部; 一弹性组件,安装于外套盘,局部邻靠于闭锁组件的另一端; 当转动件的第一邻靠部邻靠于闭锁组件,此时为开锁状态,闭锁组件缩入外驱动管的通道,当转动件的第二邻靠部邻靠于闭锁组件,此时为闭锁状态,闭锁组件局部伸出外驱动管的通道,而进入该外套盘的通道,并受该弹性组件的偏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的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动件具有一弧状槽与一横向孔,横向孔一端连通弧状槽;外驱动管,具有一穿设孔与一螺丝孔,当转动件位于开锁状态,转动件的横向孔与外驱动管的穿设孔与螺丝孔相对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的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一螺丝安装于外驱动管的螺丝孔;一外把手安装于外驱动管上,外把手具有一通孔,并连通一孔与一凹穴,该孔与该凹穴径向对正,螺丝从外驱动管的螺丝孔局部螺入外把手的凹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的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外驱动管,具有一环状肩部;一环状元件,安装于外驱动管的环状肩部与外套盘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的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一操作件,具有一弧状槽;外驱动管,具有一第一弧形槽;一第一定位环,具有一凸部,第一定位环容置于第一弧形槽,而凸部容置于操作件的弧状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的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操作件,具有一翼形孔;转动件,具有一翼形部,翼形部容置于翼形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的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套盘,具有一凸柱与一定位块,弹性组件一端支撑于凸柱,另一端支撑于外套盘的定位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的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套盘,具有两隔开设置的螺柱与两隔开设置的支撑柱,每一支撑柱具有一切面;一内套盘,具有两隔开设置的支承柱,每一支承柱具有一安装孔,每一螺柱安装于每一支承柱的安装孔,两支撑柱分别安装于一锁闩上。
【文档编号】E05B15/00GK203769437SQ201420008391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7日
【发明者】邱铭祥, 林煜, 孙嘉敏 申请人: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