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折叠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52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立式折叠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折叠支架,特点是包括二根以上水平排列的水平承托杆、四根以上的支撑脚、二根以上的第一下折杆、二根以上的第二下折杆、二根以上的第一上折杆及二根以上的第二上折杆;其中每二根支撑脚支撑一根水平承托杆的两端,二根支撑脚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及第二连接结构可翻转的设置在水平承托杆的两端;第一下折杆的上端与第一上折杆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二下折杆的上端与第二上折杆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下折杆的下端及第二上折杆的上端分别转动的连接在一根支撑脚的下端及上端,第二下折杆的下端及第一上折杆的上端分别转动的连接在另一根支撑脚的下端及上端,第一下折杆与第二下折杆转动连接并可定位。其优点为:支撑力大,可以放置较重的东西,稳定性好,结构简单,容易折叠及展开。
【专利说明】立式折叠支架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折叠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地摊折叠支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地摊折叠支架包括二根以上水平承托杆及二组以上交叉设置的支撑脚,支撑脚的上端与水平承托杆转动连接。使用时,可以将整个支架民开,在水平承托杆摆放物件,不使用时,可以将支架折叠,达到收藏的目的。但该地摊折叠支架的支撑脚的支撑力小,因此现有的地摊折叠支架稳定性不好。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支撑力大,可以放置较重的东西,稳定性好,结构简单的立式折叠支架。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立式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5]二根以上水平排列的水平承托杆;
[0006]四根以上的支撑脚,其中每二根所述支撑脚支撑一根水平承托杆的两端,二根支撑脚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及第二连接结构可翻转的设置在水平承托杆的两端;以及
[0007]二根以上的第一下折杆、二根以上的第二下折杆、二根以上的第一上折杆及二根以上的第二上折杆;其中所述第一下折杆的上端与第一上折杆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二下折杆的上端与第二上折杆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下折杆的下端及第二上折杆的上端分别转动的连接在一根支撑脚的下端及上端,第二下折杆的下端及第一上折杆的上端分别转动的连接在另一根支撑脚的下端及上端,第一下折杆与第二下折杆转动连接并可定位。
[0008]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呈倒“L”形,第一连接结构的横臂与水平承托杆的一端部转动连接,第一连接结构的纵壁与一根支撑脚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呈倒“L”形,第二连接结构的横臂与水平承托杆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结构的纵壁与另一根支撑脚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结构的横臂长度大于第一连接结构的横臂的长度。
[0009]所述水平承托杆包括外杆及内杆,所述内杆的一端插在外杆的一端中并可水平移动及定位,外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一根支撑脚连接,内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另一根支撑脚连接。
[0010]在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使支撑脚与水平承托杆垂直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卡座及碰珠,所述定位卡座安装在水平承托杆上,所述碰珠安装在支撑脚上,或所述定位卡座安装在支撑脚上,所述碰珠安装在水平承托杆上。
[0011]在所述第一下折杆上设有第一凹陷位,在所述第二下折杆上设有第二凹陷位,所述第一凹陷位与第二凹陷位通过螺栓转动连接,第一凹陷位与第二凹陷位配合限制第一下折杆与第二下折杆的转动角度。[001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立式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3]二组以上水平排列的水平承托杆结构,每组水平承托杆结构包括二根水平承托杆,二根水平承托杆通过第三连接结构转动连接并可折叠;
[0014]六根以上的支撑脚,其中每二根所述支撑脚支撑一组水平承托杆结构的二根水平承托杆的端部,二根支撑脚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及第二连接结构可翻转的设置在二根水平承托杆的端部,又一根支撑脚的上端与第三连接结构转动连接;以及
[0015]三根以上的第一下折杆、三根以上的第二下折杆、三根以上的第一上折杆及三根以上的第二上折杆;其中所述第一下折杆的上端与第一上折杆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二下折杆的上端与第二上折杆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下折杆的下端及第二上折杆的上端分别转动的连接在一根支撑脚的下端及上端,第二下折杆的下端及第一上折杆的上端分别转动的连接在另一根支撑脚的下端及上端,第一下折杆与第二下折杆转动连接并可定位。
[0016]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呈倒“L”形,第一连接结构的横臂与水平承托杆的一端部转动连接,第一连接结构的纵壁与一根支撑脚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呈倒“L”形,第二连接结构的横臂与水平承托杆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结构的纵壁与另一根支撑脚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呈“T”形,第三连接结构的横臂两端分别与二根水平承托杆转动连接,第三连接结构的纵臂与一根支撑脚的上端转动连接。
[0017]所述水平承托杆包括外杆及内杆,所述内杆的一端插在外杆的一端中并可水平移动及定位,外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一根支撑脚连接,内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另一根支撑脚连接。
[0018]在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使支撑脚与水平承托杆垂直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卡座及碰珠,所述定位卡座安装在水平承托杆上,所述碰珠安装在支撑脚上,或所述定位卡座安装在支撑脚上,所述碰珠安装在水平承托杆上。
[0019]在所述第一下折杆上设有第一凹陷位,在所述第二下折杆上设有第二凹陷位,所述第一凹陷位与第二凹陷位通过螺栓转动连接,第一凹陷位与第二凹陷位配合限制第一下折杆与第二下折杆的转动角度。
[002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支撑力大,可以放置较重的东西,稳定性好,结构简单,容易折叠及展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0022]图2是图1是局部A的放大图;
[0023]图3是图1的局部B的放大图;
[0024]图4是图1的局部C的放大图;
[00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折叠状态图;
[0026]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0027]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0028]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俯视图;
[0029]图9是图7的D-D断面放大图;[00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立体图;
[0031]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折叠状态图;
[0032]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立体图;
[0033]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立体图;
[0034]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夕卜,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0036]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上”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及“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8]实施例一
[0039]如图1至5所示,其是一种立式折叠支架,包括:
[0040]二根水平排列的水平承托杆2 ;
[0041]四根支撑脚4,支撑脚4的数量是水平承托杆2的二倍,其中每二根所述支撑脚4支撑一根水平承托杆2的两端,二根支撑脚4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结构I及第二连接结构3可翻转的设置在水平承托杆2的两端,这样二根支撑脚可以翻转后折叠在一根水平承托杆2上;当展开时,支撑脚4垂直的支撑水平承托杆2,提高了整个支架的支撑能力;以及
[0042]二根第一下折杆7、二根第二下折杆8、二根第一上折杆9及二根第二上折杆5,第一下折杆7、二根第二下折杆8、二根第一上折杆9及二根第二上折杆5的数量应与水平承托杆2的数量相同;第一下折杆7的上端与第一上折杆9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二下折杆8的上端与第二上折杆5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下折杆7的下端及第二上折杆5的上端分别转动的连接在一根支撑脚4的下端及上端,即一根水平承托杆2下方的支撑脚;第二下折杆8的下端及第一上折杆9的上端分别转动的连接在另一根支撑脚4的下端及上端,另一根支撑脚4位于另一根水平承托杆2的下方,两根支撑脚在一个平面上并互相平行;第一下折杆7与第二下折杆8转动连接并可定位,这样二根支撑脚通过第一下折杆7、第二下折杆8、第一上折杆9及第二上折杆5的连接,即可以合并在一下,又可以展开定位。
[0043]—根第一下折杆7、一根第二下折杆8、一根第一上折杆9及一根第二上折杆5将两根支撑脚连接,该两根支撑脚的上端分别与二根水平承托杆2的一端连接,另一根第一下折杆7、另一根第二下折杆8、另一根第一上折杆9及另一根第二上折杆5将另两根支撑脚连接,另两根支撑脚的上端分别与二根水平承托杆2的另一端连接,从而构成可折叠的立式支架
[00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I呈倒“L”形,第一连接结构I的横臂与水平承托杆2的一端部转动连接,第一连接结构I的纵壁与一根支撑脚4的上端转动连接,这样支撑脚可以翻转并折叠在水平承托杆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呈倒“L”形,第二连接结构3的横臂与水平承托杆2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结构3的纵壁与另一根支撑脚4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结构3的横臂长度大于第一连接结构I的横臂的长度,这样与第二连接结构3连接的支撑脚可以翻转后折叠放在与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的支撑脚上。
[0045]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使支撑脚4与水平承托杆2垂直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卡座11及碰珠10,所述定位卡座11安装在水平承托杆2上,所述碰珠10安装在支撑脚4上,或所述定位卡座11安装在支撑脚4上,所述碰珠10安装在水平承托杆2上。当支撑脚4垂直支撑水平承托杆2时,定位卡座11的端头插入碰珠10中,如图2所示,这样支撑脚4与水平承托杆2可以垂直定位;当折叠时,定位卡座11与碰珠10分离,如图5所示;在折叠时为了使支撑脚4定位,在每根支撑脚4上设有磁铁6。
[0046]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下折杆7上设有第一凹陷位71,在所述第二下折杆8上设有第二凹陷位81,所述第一凹陷位71与第二凹陷位81通过螺栓转动连接,第一凹陷位71与第二凹陷位81配合限制第一下折杆7与第二下折杆8的转动角度,从而可以使支撑脚4稳定的支撑水平承托杆2。
[0047]实施例二
[0048]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有三根水平承托杆2、六根支撑杆4、四根第一下折杆7、四根第二下折杆8、四根第一上折杆9、四根第二上折杆5、三个倒“L”形的第一连接结构1、三个倒“L”形的第二连接结构3及磁铁6,它们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重述。
[0049]实施例三
[0050]如图7至9所示,本实施例中有二根水平承托杆2、四根支撑杆4、二根第一下折杆
7、二根第二下折杆8、二根第一上折杆9、二根第二上折杆5、二个倒“L”形的第一连接结构
1、二个倒“L”形的第二连接结构3及磁铁6,四根支撑杆4、二根第一下折杆7、二根第二下折杆8、二根第一上折杆9、二根第二上折杆5、二个倒“L”形的第一连接结构1、二个倒“L”形的第二连接结构3及磁铁6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水平承托杆2可以伸缩,水平承托杆2包括外杆21及内杆22,所述内杆22的一端插在外杆21的一端中并可水平移动,在外杆21上设有二个以上的定位孔211,在内杆22内设有弹片13及两弹珠12,两弹珠12分别固定在弹片13的两端,弹珠12的一部分伸出内杆22外并可伸入到定位孔211中,这样内杆22与外杆21定位,外杆2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I与一根支撑脚4连接,内杆2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2与另一根支撑脚4连接。
[0051]实施例四
[0052]如图10、11所示,其是一种立式折叠支架,包括:
[0053]二组水平排列的水平承托杆结构,每组水平承托杆结构包括二根水平承托杆2,二根水平承托杆2通过第三连接结构14转动连接并可折叠;
[0054]六根支撑脚4,其中每二根所述支撑脚4分别支撑二根水平承托杆2的端部,二根支撑脚4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结构I及第二连接结构3可翻转的设置在二根水平承托杆2的端部,又一根支撑脚4的上端与第三连接结构14转动连接;以及
[0055]三根第一下折杆7、三根第二下折杆8、三根第一上折杆9及三根第二上折杆5 ;其中所述第一下折杆7的上端与第一上折杆9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二下折杆8的上端与第二上折杆5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下折杆7的下端及第二上折杆5的上端分别转动的连接在一根支撑脚4的下端及上端,第二下折杆8的下端及第一上折杆9的上端分别转动的连接在另一根支撑脚4的下端及上端,另一根支撑脚4位于另一根水平承托杆2的下方,两根支撑脚在一个平面上并互相平行;第一下折杆7与第二下折杆8转动连接并可定位,这样二根支撑脚通过第一下折杆7、第二下折杆8、第一上折杆9及第二上折杆5的连接,即可以合并在一下,又可以展开定位。
[005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I呈倒“L”形,第一连接结构I的横臂与水平承托杆2的一端部转动连接,第一连接结构I的纵壁与一根支撑脚4的上端转动连接,这样支撑脚可以翻转并折叠在一根水平承托杆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呈倒“L”形,第二连接结构3的横臂与水平承托杆2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结构3的纵壁与另一根支撑脚4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结构14呈“T”形,这样另一根支撑脚4可以翻转并折叠在另一根水平承托杆上;第三连接结构14的横臂两端分别与二根水平承托杆2转动连接,第三连接结构14的纵臂与一根支撑脚4的上端转动连接,这样互相连接的二根水平承托及支撑脚可以互相折叠。
[0057]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使支撑脚4与水平承托杆2垂直定位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定位结构相同,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卡座11及碰珠10,所述定位卡座11安装在水平承托杆2上,所述碰珠10安装在支撑脚4上,或所述定位卡座11安装在支撑脚4上,所述碰珠10安装在水平承托杆2上。当支撑脚4垂直支撑水平承托杆2时,定位卡座11的端头插入碰珠10中,如图2所示,这样支撑脚4与水平承托杆2可以垂直定位;当折叠时,定位卡座11与碰珠10分离,如图5所示;在折叠时为了使支撑脚4定位,在每根支撑脚4上设有磁铁6。
[005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折杆7及第二下折杆8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如图3、4所示,在第一下折杆7上设有第一凹陷位71,在第二下折杆8上设有第二凹陷位81,所述第一凹陷位71与第二凹陷位81通过螺栓转动连接,第一凹陷位71与第二凹陷位81配合限制第一下折杆7与第二下折杆8的转动角度,从而可以使支撑脚4稳定的支撑水平承托杆2。
[0059]实施例五
[0060]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有六根水平承托杆2、九根支撑杆4、六根第一下折杆7、六根第二下折杆8、六根第一上折杆9、六根第二上折杆5、三个倒“L”形的第一连接结构1、三个倒“L”形的第二连接结构3、三个“T”形的第三连接结构14及磁铁6,它们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实施例四相同,不再重述。
[0061]实施例六
[0062]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有四根水平承托杆2、六根支撑杆4、三根第一下折杆7、三根第二下折杆8、三根第一上折杆9、三根第二上折杆5、三个倒“L”形的第一连接结构1、三个倒“L”形的第二连接结构3、三个“T”形第三连接结构14及磁铁6,六根支撑杆4、三根第一下折杆7、三根第二下折杆8、三根第一上折杆9、三根第二上折杆5、三个倒“L”形的第一连接结构1、三个倒“L”形的第二连接结构3、三个“T”形第三连接结构14及磁铁6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实施例四相同;与实施例四不同的是水平承托杆2可以伸缩,水平承托杆2的伸缩结构与实施例四相同,如图9所示,水平承托杆2包括外杆21及内杆22,所述内杆22的一端插在外杆21的一端中并可水平移动,在外杆21上设有二个以上的定位孔211,在内杆22内设有弹片13及两弹珠12,两弹珠12分别固定在弹片13的两端,弹珠12的一部分伸出内杆22外并可伸入到定位孔211中,这样内杆22与外杆21定位,外杆2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I与一根支撑脚4连接,内杆2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2与另一根支撑脚4连接。
[0063]实施例七
[0064]如图14所示,其与实施例五的结构基本上相同,所不同的是水平承托杆2是可伸缩的,水平承托杆2的伸缩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
[0065]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立式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二根以上水平排列的水平承托杆(2); 四根以上的支撑脚(4),其中每二根所述支撑脚(4)支撑一根水平承托杆(2)的两端,二根支撑脚(4)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结构(I)及第二连接结构(3)可翻转的设置在水平承托杆(2)的两端;以及 二根以上的第一下折杆(7)、二根以上的第二下折杆(8)、二根以上的第一上折杆(9)及二根以上的第二上折杆(5);其中所述第一下折杆(7)的上端与第一上折杆(9)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二下折杆(8)的上端与第二上折杆(5)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下折杆(7)的下端及第二上折杆(5)的上端分别转动的连接在一根支撑脚(4)的下端及上端,第二下折杆(8)的下端及第一上折杆(9)的上端分别转动的连接在另一根支撑脚(4)的下端及上端,第一下折杆(7 )与第二下折杆(8 )转动连接并可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I)呈倒“L”形,第一连接结构(I)的横臂与水平承托杆(2)的一端部转动连接,第一连接结构(I)的纵壁与一根支撑脚(4)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呈倒“L”形,第二连接结构(3)的横臂与水平承托杆(2)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结构(3)的纵壁与另一根支撑脚(4)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结构(3)的横臂长度大于第一连接结构(I)的横臂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承托杆(2)包括外杆(21)及内杆(22),所述内杆(22)的一端插在外杆(21)的一端中并可水平移动及定位,外杆(2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I)与一根支撑脚(4)连接,内杆(2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2)与另一根支撑脚(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支撑脚(4)与水平承托杆(2)垂直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卡座(11)及碰珠(10),所述定位卡座(11)安装在水平承托杆(2 )上,所述碰珠(10 )安装在支撑脚(4 )上,或所述定位卡座(11)安装在支撑脚(4)上,所述碰珠(10)安装在水平承托杆(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下折杆(7)上设有第一凹陷位(71),在所述第二下折杆(8)上设有第二凹陷位(81),所述第一凹陷位(71)与第二凹陷位(81)通过螺栓转动连接,第一凹陷位(71)与第二凹陷位(81)配合限制第一下折杆(7)与第二下折杆(8)的转动角度。
6.一种立式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二组以上水平排列的水平承托杆结构,每组水平承托杆结构包括二根水平承托杆(2),二根水平承托杆(2)通过第三连接结构(14)转动连接并可翻转折叠; 六根以上的支撑脚(4),其中每二根所述支撑脚(4)支撑一组水平承托杆结构的端部即二根水平承托杆(2)的端部,二根支撑脚(4)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结构(I)及第二连接结构(3)可翻转的设置在二根水平承托杆(2)的端部,又一根支撑脚(4)的上端与第三连接结构(14)转动连接;以及 三根以上的第一下折杆(7)、三根以上的第二下折杆(8)、三根以上的第一上折杆(9)及三根以上的第二上折杆(5);其中所述第一下折杆(7)的上端与第一上折杆(9)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二下折杆(8)的上端与第二上折杆(5)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下折杆(7)的下端及第二上折杆(5)的上端分别转动的连接在一根支撑脚(4)的下端及上端,第二下折杆(8)的下端及第一上折杆(9)的上端分别转动的连接在另一根支撑脚(4)的下端及上端,第一下折杆(7)与第二下折杆(8)转动连接并可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I)呈倒“L”形,第一连接结构(I)的横臂与水平承托杆(2)的一端部转动连接,第一连接结构(I)的纵壁与一根支撑脚(4)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呈倒“L”形,第二连接结构(3)的横臂与水平承托杆(2)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结构(3)的纵壁与另一根支撑脚(4)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结构(14)呈“T”形,第三连接结构(14)的横臂两端分别与二根水平承托杆(2)转动连接,第三连接结构(14)的纵臂与又一根支撑脚(4)的上端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立式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承托杆(2)包括外杆(21)及内杆(22),所述内杆(22)的一端插在外杆(21)的一端中并可水平移动及定位,外杆(2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I)与一根支撑脚(4)连接,内杆(2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2)与另一根支撑脚(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支撑脚(4)与水平承托杆(2)垂直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卡座(11)及碰珠(10),所述定位卡座(11)安装在水平承托杆(2 )上,所述碰珠(10 )安装在支撑脚(4 )上,或所述定位卡座(11)安装在支撑脚(4)上,所述碰珠(10)安装在水平承托杆(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下折杆(7)上设有第一凹陷位(71),在所述第二下折杆(8)上设有第二凹陷位(81),所述第一凹陷位(71)与第二凹陷位(81)通过螺栓转动连接,第一凹陷位(71)与第二凹陷位(81)配合限制第一下折杆(7)与第二下折杆(8)的转动角度。
【文档编号】A47F5/10GK203735872SQ201420102276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7日
【发明者】曹海平 申请人:曹海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