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收纳式两用爬行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收纳式两用爬行垫。本发明提通过热压印工艺在普通爬行垫表面附加折痕浅槽,按照提示方法折叠,既解决垫子自身的收纳问题,又可以存放其他物品,且不影响原有爬行垫的长度及使用目的。不仅解决婴幼儿爬行时地面的过硬过凉等问题,同时兼具玩具收纳箱功能,更可以当做家庭春游的野餐垫与储物盒。
【专利说明】折叠收纳式两用爬行垫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日用品,特别涉及一种折叠收纳式两用爬行垫。
【背景技术】
[0002]婴儿爬行垫源于日韩,现在中国市场的认知度也逐渐形成,使用普遍。婴儿爬行垫也被成为婴儿爬爬垫、宝宝游戏垫、宝宝活动垫、亲子游戏垫,是供宝宝爬行的有利地点,考虑宝宝在地面爬行时,过硬过凉,减小阻力。
[0003]普通爬行垫的用完后的收纳方式为:相对薄的垫子横着竖着折几下;然后放进收纳袋,相对厚的垫子则是卷起来放到一边。玩具玩完后则是四处乱放,使整个房间很乱,让家长们收起来很头疼。
[0004]普通爬行垫针对的群体较窄,只针对于学习爬行阶段的宝宝,或者是稍大点孩子的游戏空间。
[0005]可以看出,市面上的普通爬行垫使用率较低,且不易存放,占用空间的同时,影响房间的整洁。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背景技术】使用和收纳方式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收纳式爬行垫,采用折纸的原理,在普通爬行垫表面附加折痕浅槽,用户可以按照提示的方法进行折叠,可以使平面的爬行垫折叠成盒子形态。既解决了爬行垫自身的收纳问题,又解决了家中其他物品的存放问题,且不影响原有爬行垫的外观及使用功能。
[0007]本实用新型不仅具备婴幼儿爬行垫的功能,同时可以当做玩具收纳箱使用,更可以当做家庭出游的野餐垫与储物盒。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折叠收纳式两用爬行垫,包括长方形爬行垫主体、尼龙搭扣和折痕;
[0010]所述的爬行垫主体分为使用面和触地面;
[0011]所述的使用面四个角分别设有尼龙搭扣;
[0012]所述的触地面上设有两条与爬行垫主体长边平行的纵向折痕,以及六条与爬行垫主体长边垂直的横向折痕;
[0013]所述的折痕的深度为爬行垫厚度的一半;
[0014]所述的两条纵向折痕的间距为2a,两条纵向折痕与爬行垫主体长边的间距分别为a ;
[0015]所述的六条纵向折痕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横向折痕、第二横向折痕、第三横向折痕、第四横向折痕、第五横向折痕和第六横向折痕;
[0016]所述的第一横向折痕与左宽边的间距为a,第一横向折痕和第二横向折痕的间距为爬行垫主体厚度的三倍,第二横向折痕和第三横向折痕的间距为a ;对称地,所述的第六横向折痕与右宽边的间距为a,第六横向折痕和第五横向折痕的间距为爬行垫主体厚度的三倍,第五横向折痕和第四横向折痕的间距为a ;
[0017]所述的第三横向折痕和第四横向折痕的距离为任意值,优选值为a。
[0018]所述的第三横向折痕和第四横向折痕,与两条纵向折痕垂直交叉成一个长方形A;所述的第二横向折痕和第五横向折痕分别与两个长边有两个交点;所述的长方形A的四个顶点和第二横向折痕或第五横向折痕和长边的交点间设有四条对角折痕;
[0019]所述的第三折痕左侧中间位置、第四折痕右侧中间位置分别设有两个尼龙搭扣与四角的尼龙搭扣相匹配。
[0020]所述的爬行垫包括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在所述的使用状态下,所述的爬行垫主体呈展开状态,所述的折痕位于爬行垫接触地面的一面,在所述的收纳状态下,所述的爬行垫主体按折痕折成方盒状态,用尼龙搭扣固定。
[0021]所述的折痕为一次性热压折痕浅槽。
[00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时,不影响原有爬行垫功能;折叠后,达到收纳爬行垫目的,同时附加了新的功能。
[0024]2.折痕浅槽为固定的,使爬行垫可以依据折痕浅槽折叠成固定的形状,简单明了,操作方便。
[0025]3.尼龙搭扣做折叠后收纳盒的最后固定,使爬行垫折叠而来的收纳盒更加稳定,不易散架。
[0026]4.爬行垫采用压印技术,一次性热压折痕浅槽,压纹PE膜,纹路清晰,方便收纳折叠,防滑,防渗漏。
[0027]5.爬行垫单面进行热压折叠痕,使用未被压印面,一面保持平整,避免使用时折痕凹凸感给宝宝带来的不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展开图(反面);
[002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展开图(正面);
[003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003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方法示意图;
[003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尼龙搭扣使用图。
[0033]其中,图中标记的说明:I一折痕浅槽,2—尼龙搭扣,a、b—比例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5]如图1所示,一种折叠收纳式两用爬行垫,包括长方形爬行垫主体、尼龙搭扣和折痕;所述的爬行垫主体分为使用面和触地面;
[0036]所述的使用面四个角分别设有尼龙搭扣;
[0037]所述的触地面上设有两条与爬行垫主体长边平行的纵向折痕,以及六条与爬行垫主体长边垂直的横向折痕;
[0038]所述的折痕的深度为爬行垫厚度的一半;
[0039]所述的两条纵向折痕的间距为2a,两条纵向折痕与爬行垫主体长边的间距分别为a ;
[0040]所述的六条纵向折痕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横向折痕、第二横向折痕、第三横向折痕、第四横向折痕、第五横向折痕和第六横向折痕;
[0041]所述的第一横向折痕与左宽边的间距为a,第一横向折痕和第二横向折痕的间距为爬行垫主体厚度的三倍,第二横向折痕和第三横向折痕的间距为a ;
[0042]对称地,所述的第六横向折痕与右宽边的间距为a,第六横向折痕和第五横向折痕的间距为爬行垫主体厚度的三倍,第五横向折痕和第四横向折痕的间距为a ;
[0043]所述的第三横向折痕和第四横向折痕的距离为任意值;
[0044]所述的第三横向折痕和第四横向折痕,与两条纵向折痕垂直交叉成一个长方形A ;所述的第二横向折痕和第五横向折痕分别与两个长边有两个交点;所述的长方形A的四个顶点和第二横向折痕或第五横向折痕和长边的交点间设有四条对角折痕;
[0045]所述的第三折痕左侧中间位置、第四折痕右侧中间位置分别设有两个尼龙搭扣与四角的尼龙搭扣相匹配;
[0046]所述的爬行垫包括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在所述的使用状态下,所述的爬行垫主体呈展开状态,所述的折痕位于爬行垫接触地面的一面,在所述的收纳状态下,所述的爬行垫主体按折痕折成方盒状态,用尼龙搭扣固定。
[0047]所述的折痕为一次性热压折痕浅槽。
[0048]如图1所示,折痕浅槽I为预先设计好的纹路,折痕浅槽I长度之间有特定比例关系O
[0049]如图3所示,爬行垫厚度b与折痕浅槽I有特定比例关系。
[0050]如图4所示,用户爬行垫可以按照特定方式进行折叠,最后用尼龙搭扣2做固定。
[0051]这些比例使爬行垫更好成形,达到折成方盒状的目的,使折叠后的外形更加简洁明朗。
[0052]如图1和图3所示,尼龙搭扣(2)在反面(图1)和正面(图2)有各自特定的位置,这样的位置使每对尼龙搭扣在爬行垫折叠后都能对应使用,如图5的粘贴效果达到固定形状的目的。
[0053]本实施例的爬行垫材料可以继续沿用普通爬行垫的双面PE (聚乙烯)彩印膜和中间EPE棉(珍珠棉),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压印技术,对爬行垫单面,进行一次性热压折叠痕,使用时用未被压印面。本实用新型不会给制造商增加过多成本,又达到了为人服务,方便生活的目的,符合现代社会提倡的提高物品使用率,绿色环保的理念。
[005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步骤简单易懂,无论年轻人、老人、稍大的孩子都可以完成,且兼具多种功能。
[005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收纳式两用爬行垫,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形爬行垫主体、尼龙搭扣和折痕; 所述的爬行垫主体分为使用面和触地面; 所述的使用面四个角分别设有尼龙搭扣; 所述的触地面上设有两条与爬行垫主体长边平行的纵向折痕,以及六条与爬行垫主体长边垂直的横向折痕; 所述的折痕的深度为爬行垫厚度的1/2 ; 所述的两条纵向折痕的间距为2a,两条纵向折痕与爬行垫主体长边的间距分别为a ;所述的六条纵向折痕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横向折痕、第二横向折痕、第三横向折痕、第四横向折痕、第五横向折痕和第六横向折痕; 所述的第一横向折痕与左宽边的间距为a,第一横向折痕和第二横向折痕的间距为爬行垫主体厚度的三倍,第二横向折痕和第三横向折痕的间距为a ;对称地,所述的第六横向折痕与右宽边的间距为a,第六横向折痕和第五横向折痕的间距为爬行垫主体厚度的三倍,第五横向折痕和第四横向折痕的间距为a ; 所述的第三横向折痕和第四横向折痕,与两条纵向折痕垂直交叉成一个长方形A ;所述的第二横向折痕和第五横向折痕分别与两个长边有两个交点;所述的长方形A的四个顶点和第二横向折痕或第五横向折痕和长边的交点间设有四条对角折痕; 所述的第三折痕左侧中间位置、第四折痕右侧中间位置分别设有两个尼龙搭扣与四角的尼龙搭扣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横向折痕和第四横向折痕的距离为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爬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爬行垫包括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在所述的使用状态下,所述的爬行垫主体呈展开状态,所述的折痕位于爬行垫接触地面的一面,在所述的收纳状态下,所述的爬行垫主体按折痕折成方盒状态,用尼龙搭扣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爬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痕为一次性热压折痕浅槽。
【文档编号】A47D11/00GK203852102SQ201420274920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7日
【发明者】李敏, 初雪晶 申请人:湖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