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和硬表面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0226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和硬表面清洁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吸走装置、与吸走装置共同作用的吸嘴、用于给吸走装置提供电能的能再充电的电池和与能再充电的电池连接的用于与充电设备连接的第一充电接口的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硬表面清洁系统,其包括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



背景技术:

开头描述的类型的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例如由EP 2 227 126B1公知。其具有第一充电接口,该第一充电接口可以与充电设备,例如充电电源件连接。然而,以该方式充电的能再充电的电池在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日常使用中经常是费事的。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改进在给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能再充电的电池充电时的操纵。

在开头描述的类型的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中,该任务根据本发明以如下方式解决,即,其具有与能再充电的电池连接的用于与充电设备连接的第二充电接口。

第二充电接口尤其能够实现的是,以替选的方式给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能再充电的电池充电。例如,这可以经由第二充电电源件来实现,或者经由部分容纳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充电设备来实现。两个充电接口尤其可以以如下方式布置和构造,即,在任何情况下它们都能够在直立的位置中实现给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充电。因为当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包括在其中收集利用吸走装置吸起的清洁液的、形式为收集容器的液体罐时,于是有利的是,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可以在直立的位置下被充电,从而尽可能地不会使清洁液溢出收集容器。

有利的是,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限定出用于直立地放置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安放面的壳体下侧和至少一个横向于壳体下侧延伸的壳体侧,其中,第一充电接口布置或构造在至少一个壳体侧中。将第一充电接口布置或构造在至少一个壳体侧中的优点尤其在于,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可以以其安放面直立地放置到平坦的或者基本上平坦的底板上,其中,于是使得布置或构造在壳体侧上的第一充电接口是可自由触及到的,例如以便与充电电源件的联接线缆连接。

此外有利的是,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限定出用于直立地放置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安放面的壳体下侧和至少一个横向于壳体下侧延伸的壳体侧的壳体,其中,第二充电接口布置或构造在壳体下侧中。将第二充电接口布置或构造在壳体下侧中的优点尤其在于,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可以直立地安置到相应构成的充电设备中,该充电设备具有与第二充电接口相对应的接口。尤其能够实现的是,将第二充电接口、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在其安放面上放置再充电设备中,从而充电设备的接口接触部可以与第二充电接口机械和电地共同作用,从而在没有对充电设备与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进行附加的手动连接的情况下就可以在两者之间建立起电接触,以便给能再充电的电池充电。

有利的是,第一充电接口以具有至少两个导电的且彼此绝缘的第一充电接口接触部的第一充电接口插孔的形式构成,并且/或者第二充电接口以具有至少两个导电的且彼此绝缘的第二充电接口接触部的第二充电接口插孔的形式构成。第一和第二充电接口因此例如可以利用包括两个连接线路的联接线缆与充电设备连接。尤其地,形式为标准电接口的第一充电接口可以以电插接器的形式构造,以便与标准充电器连接。

有利的是,第一充电接口接触部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安放面凸出地布置或构造。该设计方案能够实现的是,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以其安放面放置到平坦的或基本上平坦的表面上,其中,然后第一充电接口例如在壳体侧是能自由触及到的,并且联接线缆可以以相应的插塞器与第一充电接口嵌接,而不必将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再次抬高。

为了保护充电接口的充电接口接触部而有利的是,第一和/或第二充电接口接触部没有伸出超过壳体下侧和/或并不伸出超过壳体侧。可选地可以设置有遮盖元件,以便当充电接口没有与充电器或充电线缆嵌接时封闭充电接口。

使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电结构是特别简单的是,将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电并联。因此,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能再充电的电池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要么经由第一充电接口要么经由第二充电接口与充电设备连接并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设置的是,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具有用于能再充电的电池的电池匣。电池因此尤其是可以受保护地被布置在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上。例如,电池同时也可以形成电池匣的封闭部。

有利的是,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具有用于封闭电池匣的电池匣盖。以该方式,使在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上的和在能再充电的电池上的接触部可以特别好地受到保护以防弄脏。尤其地,电池匣盖可以流体密封地封闭电池匣地构造。

有利的是,在电池匣中布置或构造有用于与能再充电的电池的至少两个电池接触部电接触的至少两个导电的电池匣接触部,并且至少两个电池匣接触部分别经由电连接线路与第一充电接口的两个中的一个的第一充电接口接触部和第二充电接口的两个中的一个的第二充电接口接触部导电连接。因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经由充电设备给布置在电池匣中的能再充电的电池充电,该充电设备要么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要么与第二充电接口连接。

有利地,第一充电接口和第二充电接口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以该方式尤其可以确保的是,第二充电接口不能够与能够同第一充电接口联接的联接线缆嵌接。因此,以该方式,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第一充电接口仅可以在直立位置中例如与充电器的联接线缆连接,而不能与第二充电接口连接。尤其是当第二充电接口布置在壳体下侧中时,为了与联接线缆连接,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必须在非直立位置中摆放。然而在此,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清洁液会从收集容器溢出。

此外,在开头描述的类型的硬表面清洁系统中,开头提到的任务根据本发明以如下方式解决,即,硬表面清洁系统包括其中一个上述的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和至少一个形式为电池充电器的充电设备,该电池充电器具有用于与电网连接的电源接口装置和充电接口装置,充电接口装置被构造成用于与第一和/或第二充电接口机械和电连接。

这样的硬表面清洁系统尤其能够实现的是,经由第一或第二充电接口给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能再充电的电池充电。电池充电器尤其可以包括用于给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或者替选地也可以构造为不具有限定出充电逻辑的充电电路的纯粹的供电源。

有利的是,充电接口装置包括具有第一插塞器装置的联接线缆,并且第一插塞器装置被构造成用于与第一或第二充电接口机械和电连接。尤其地,充电接口装置可以以如下方式构造,即,充电接口装置仅可以与第一充电接口嵌接,也就是例如当第一充电接口布置或构造在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壳体侧中,并且在竖直放置的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情况下是能自由触及到的时如此,以便与充电接口装置连接。

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对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能再充电的电池进行充电的是,充电接口装置包括具有第一插塞器装置的联接线缆并且第一插塞器装置被构造成用于与第一或第二充电接口机械和电连接。尤其地,第一插塞器装置可以被构造成用于仅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因此例如,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可以与充电接口装置的第一插塞器装置联接。

可以特别紧凑地构成电池充电器的是,电池充电器包括转换适配器(Schaltnetzteil)或者以转换适配器的形式构造。

尤其由此可以使对硬表面清洁系统的可操纵性得到进一步改进的是,转换适配器以插塞器转换适配器的形式构成用以与电网连接。例如,插塞器转换适配器可以具有壳体,该壳体包括用于与电网的插座连接的插塞器。附加地,插塞器转换适配器可以具有联接线缆,该联接线缆具有用于尤其是与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第一插塞器装置。

对于特别可靠地操纵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来说有利的是,充电接口装置包括充电护套,充电护套具有用于至少部分容纳在直立位置中的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壳体容纳部。充电护套尤其是可以以如下方式构造,即,当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至少部分嵌入或沉入壳体容纳部中时,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不会倒下。

有利的是,充电护套具有第二插塞器装置,并且第二插塞器装置与第二充电接口相对应地构造。以该方式能够实现的是,当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至少部分嵌入壳体容纳部中时,第二充电接口与第二插塞器装置嵌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设置的是,壳体容纳部具有用于壳体下侧的支撑面,并且第二插塞器装置从支撑面伸出地布置或构造。尤其地,第二插塞器装置可以从支撑面横向地、优选垂直凸出地构造。因此,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被放置到壳体容纳部中,其中在此,第二插塞器装置和第二充电接口自动地达到嵌接状态。因此可以避免就像这在联接线缆的插塞器装置例如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时所必需的那样的用手来进行费事的插入。

此外可以有利的是,充电护套具有第三充电接口,其与第二插塞器装置导电连接。因此例如,第三充电接口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与充电器的插塞器装置连接。因此,该充电器可以要么直接经由第一充电接口要么间接地经由第二充电接口与位于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中的电池连接。尤其有利的是,第三充电接口和第二插塞器装置构造或布置在共同的构件上。例如,该构件能够被固定、尤其是卡接在充电护套上地构成。该共同的构件尤其是可以以如下方式构建,即,使第三充电接口和第二插塞器装置相对彼此有角度地构造或布置。尤其地,它们可以彼此垂直地布置或构造。此外,优选能够被置入到充电护套的相应的缺口中的共同的构件也可以具有或承载有环绕的密封元件,因此实现了对充电护套上的缺口的密封。例如,密封元件可以以凸起的、凸缘状的密封轮廓的形式构成,该密封轮廓尤其是与构件一体式地构造。

优选地,第三充电接口和第一充电接口相同地或者基本上相同地构造。这尤其能够实现的是,使用具有联接线缆的充电器,以便将该充电器选择性地与充电护套的第三充电接口或者直接与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第一充电接口连接。因此,充电护套不必本身强制性地装备有电源件或类似部件。对于硬表面清洁系统来说提供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充电护套和唯一的充电器就足够了,从而使用者可以选择性地利用充电护套或者直接与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第一充电接口连接地利用充电器。

以简单的方式可以使具有联接线缆和第一插塞器装置的电池充电器与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连接的是,第三充电接口与第一插塞器装置相对应地构造。

可以使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在对其能再充电的电池进行再充电时特别稳定地放置的是,充电护套具有充电护套下侧,充电护套下侧限定出离开壳体容纳部指向的充电护套安放面。

有利的是,充电护套下侧具有至少一个充电接口凹部,并且第三充电接口布置或构造在至少一个充电接口凹部中。因此,电池充电器的第一插塞器装置例如可以与第三充电接口联接,而第一插塞器装置并不从充电护套伸出。更确切地说,当第一插塞器装置与第三充电接口嵌接时,因此第一插塞器装置可以受保护地布置在充电接口凹部中。

有利的是,第三充电接口具有两个第三充电接口接触部,其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充电护套安放面凸出地布置或构造。因此可以实现充电护套的特别简单的结构形式,这是因为当第一插塞器装置与第三充电接口嵌接时,第一插塞器装置没有横向于或垂直于充电护套安放面地凸出,而是平行于充电护套安放面地凸出。

此外有利的是,充电护套具有至少一个联接线缆留空部,联接线缆引导通过联接线缆留空部。联接线缆留空部尤其能够实现的是,在不影响充电护套的稳固性的情况下,将第一插塞器装置导入到充电护套的充电接口凹部中,并且将联接线缆引导通过至少一个联接线缆留空部。

有利的是,充电护套具有充电护套侧壁,并且联接线缆留空部布置或构造在充电护套侧壁中。尤其有利的是,联接线缆留空部布置或构造在充电护套侧壁与充电护套下侧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因此,联接线缆可以简单且可靠地穿引过联接线缆留空部,而不会使充电护套下侧被平放在联接线缆上,并且由此当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为了给能再充电的电池充电而在直立位置中位于充电护套中时不会威胁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稳固性。

有利的是,充电护套具有用于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能再充电的电池的电池充电匣。因此,在充电护套中,不仅能够对布置在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中的能再充电的电池进行充电,而且例如也可以对备用电池进行充电。尤其地,当能再充电的电池没电时,可以将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能再充电的电池从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中取出,并且通过备用电池来代替。然后在使用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期间,可以将没电的电池在充电护套的电池充电匣中再次充电。因此,不必中断用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进行的清洁,直到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中的电池要再次充电,而是在通过备用电池更换没电的电池后可以立即继续进行清洁。尤其是可以设置有控制装置,其以如下方式构造,即,在将电池放入到电池充电匣中的情况下,并且在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同时被置入到壳体容纳部中的情况下,首先,对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电池进行充电,并且然后才对位于电池充电匣中的电池进行充电。

为了保护电池充电匣中的电池免被弄脏,并且必要时也保护充电护套的布置在那里的接触部而有利的是,充电护套具有电池充电匣盖,用以封闭电池充电匣。

有利的是,在电池充电匣中布置或构造有至少两个能导电的电池充电匣接触部,用以与能再充电的电池的至少两个电池接触部电接触。因此,为了充电可以将能再充电的电池,例如备用电池置入到电池充电匣中,其中于是,电池充电匣接触部触碰到电池接触部,并且因此在它们之间构成能导电的连接。

优选地,至少两个电池充电匣接触部分别经由电连接线路与第三充电接口的两个中的一个第三充电接口接触导电连接。这能够实现的是,将充电电压施加到至少两个电池充电匣接触部上,也就是通过将电池充电器联接到第三充电接口上来实现。

此外有利的是,充电护套具有用于第一充电接口的充电接口遮盖部,并且充电接口遮盖部在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充电位置中至少部分覆盖了第一充电接口,在充电位置中,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以其壳体下侧嵌入到壳体容纳部中并且第二充电接口机械和电地与第二插塞器装置作用连接。尤其地,充电接口遮盖部也可以完全覆盖第一充电接口。以该方式尤其确保的是,当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为了给其能再充电的电池充电而位于充电护套中时,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并不附加地经由第一充电接口与第二充电器连接。此外,在给充电护套中的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电池充电时,充电接口遮盖部保护第一充电接口免被弄脏。

附图说明

对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下面的描述结合附图用于详细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示意性的立体视图,其第一充电接口与电池充电器连接;

图2:示出第一充电接口和电池充电器的第一插塞器装置在彼此嵌接之前的示意性的放大视图;

图3:示出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和其第二充电接口的示意性的立体的放大的局部视图;

图4:示出硬表面清洁系统的示意性的立体的整体视图,硬表面清洁系统包括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具有充电护套和电池充电器的充电接口装置;

图5:示出充电护套的壳体凹部的示意性的放大的立体的局部视图,充电护套具有布置在充电护套的壳体容纳部中的第二插塞器装置;

图6:示出在给充电护套中的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的电池充电并且充电护套的附加的电池充电匣的电池充电匣盖翻起的情况下的硬表面清洁系统的示意性的立体的整体视图;

图7:示出来自图6的在将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从充电护套中取出后的布置的示意性的立体视图;

图8:示出具有在接触前的第三充电接口和第一插塞器装置的充电护套下侧的示意性的立体的局部视图;

图9:示出具有翻起的电池充电匣盖和取出的电池的充电护套的示意性的局部视图;

图10:从侧面示出来自图9的布置的示意性的立体视图;并且

图11:示出来自图6的具有闭合的电池充电匣盖的布置的示意性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10中示例性地示出了总体上用附图标记10标注的硬表面清洁系统。其尤其包括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12,该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具有壳体14、布置在该壳体中的、在图中未示出的、与吸嘴16共同作用的吸走装置和用于给吸走装置提供电能的能再充电的电池。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12的详细的结构例如在EP 2 227 126B1中描述。

为了给置入到壳体14的电池匣20中的电池18再次充电,尤其将两个在图中未示出的、能导电的电池匣接触部用于与电池18的相对应的电池接触部22电接触。电池接触部22分别经由在图中未示出的电连接线路与第一充电接口26的两个第一充电接口接触部24导电连接。第一充电接口26构造在后方的壳体侧28中,该后方的壳体侧横向于,基本上垂直于壳体14的壳体下侧30延伸。壳体下侧30限定出用于直立地放置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12的安放面32,如示例性地在图1中示出的那样。

在壳体下侧30中布置有第二充电接口34,其具有两个第二充电接口接触部36。第二充电接口34和第一充电接口26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从而仅可以与不同的、分别相对应地构造的形式为插接器的插塞器装置嵌接。

第一充电接口26以第一充电接口插孔38的形式构造,其中,第一充电接口接触部24导电地并且彼此绝缘地以及平行于或者基本上平行于安放面32凸出地布置或构造。

第二充电接口34以第二充电接口插孔40的形式构造,其中,第二充电接口接触部36导电地并且彼此绝缘地构造。第二充电接口插孔40离开壳体下侧30指向地开放,并且第二充电接口接触部36从第二充电接口插孔40的内壁面42伸出地构造。

第一和第二充电接口接触部24和36既不伸出超过壳体下侧30,也不伸出超过壳体侧28。

在第一充电接口插孔38中,在第一充电接口接触部24之间布置有呈L形的、形成卡锁体44的凸起部,该凸起部与形成两芯的联接线缆48的第一端部的第一插塞器装置46上的相应的凹部相对应地构造,从而第一插塞器装置46可以以明确限定的方式机械且导电地与第一充电接口26嵌接,如这示例性地在图1中示出。

联接线缆48与形成充电设备100的电池充电器50导电地连接,该电池充电器尤其可以是硬表面清洁系统10的组成部分。电池充电器50包括例如形式为欧标插塞器54或保护式接触插塞器的电源接口装置52,用以与电网连接。具有第一插塞器装置46的联接线缆48形成电池充电器50的充电接口装置56的一部分。

电池充电器50例如包括布置在壳体58中的转换适配器或者以转换适配器的形式构造。像示例性地在图中示出地,转换适配器可以以插塞器转换适配器60的形式构造,用以与电网直接连接。

第一充电接口26和第二充电接口34电并联。这尤其意味着的是,两个第一充电接口接触部24中的每个与两个中的一个第二充电接口接触部36导电连接。

电池匣20也可以可选地具有用以封闭电池匣的电池匣盖。该电池匣盖可以完全能去除地或例如能移动地和/或能枢转地布置或构造在壳体14上。

硬表面清洁系统10还包括具有用于至少部分容纳在直立位置中的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12的壳体容纳部64的充电护套62。壳体容纳部64的底部形成用于壳体下侧30的支撑面66。

在壳体容纳部64中布置或构造有第二插塞器装置68,其横向于,尤其是垂直于支撑面66地从支撑面伸出地构造。第二插塞器装置68与第二充电接口34相对应地构造。

第二插塞器装置68具有两个第二插塞器接触部70,它们在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12被置入到充电护套62中的情况下触碰到两个第二充电接口接触部36,并且建立起能导电的连接。

如示例性地在图11中看到地,第一充电接口26几乎完全位于壳体容纳部64内部,并且因此基本上被壳体容纳部64的内壁面72覆盖。该内壁面因此形成用于覆盖或遮盖第一充电接口的充电接口遮盖部98。因此阻止的是,当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12被安置进充电护套62中时,第一充电接口26同时还会与第一插塞器装置46连接。

充电护套62具有充电护套下侧74。该充电护套下侧朝与壳体容纳部64反方向地指向,并且限定出充电护套安放面76。充电护套下侧74还具有至少一个充电接口凹部78,再充电接口凹部中布置或构造有第三充电接口80。

第三充电接口80与第一插塞器装置46相对应地构造,并且具有两个第三充电接口接触部82,其以导电的方式与第二插塞器装置68的第二插塞器接触部70导电地连接。尤其地,第三充电接口80可以与第二插塞器装置68一起以唯一的能够固定在,尤其是能够卡接在充电护套62上的构件的形式构造。该构件尤其是可以以如下方式构建,即,第三充电接口接触部82和第二插塞器接触部70彼此横向地,尤其是彼此垂直地凸出。第三充电接口接触部82与第二插塞器接触部70之间的能导电的连接尤其可以经由扁平的金属板条或导体迹线来实现,扁平的金属板条或导体迹线被整合,例如封入或包塑到构件中。此外,在优选能够被置入到充电护套62的相应的缺口中的该构件上也可以构造或保持有环绕的密封元件,以便也同时利用该构件密封缺口。例如,这可以是凸起的、凸缘状的密封轮廓,该密封轮廓与构件一体式地构造。

第三充电接口80的该特别的设计方案能够实现的是,电池充电器50的第一插塞器装置46不仅与第一充电接口26连接,而且选择性地也如例如在图7中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与第三充电接口80连接。

第三充电接口接触部82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充电护套安放面76凸出布置或构造,从而当第一插塞器装置与第三充电接口80嵌接时,第一插塞器装置46也基本上平行于充电护套安放面76取向。

在充电护套62上总共构造有三个联接线缆留空部84,其能够实现的是,使联接线缆48穿引过充电护套62的充电护套侧壁86。如例如在图7和8中很好地看到地,联接线缆留空部84分别布置或者构造在充电护套侧壁86与充电护套下侧74之间的过渡区域中。

为了能够实现对充电护套62的基本上任意的定向,三个联接线缆留空部84构造在基本上呈长方体形的充电护套壳体88的不同的侧面上。

充电护套62还具有电池充电匣90,用以容纳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12的能再充电的电池18。电池充电匣90与电池18相对应地成形,从而该电池可以基本上形状锁合地(formschlüssig)被置入到电池充电匣90中。

在图6中示意性地示出的是,电池18如何被置入到电池充电匣90中,在图9中示出在置入到电池充电匣90中之前的电池18。

可绕摆动轴线94枢转地支承在充电护套62上的电池充电匣盖92被用于封闭电池充电匣90。在图9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打开的电池充电匣盖92的电池充电匣90,在图10中示意性地示出具有关闭的电池充电匣盖92的电池充电匣。

在电池充电匣90中布置有用于电接触电池接触部22的能导电的电池充电匣接触部96,以便当电池18被置入到电池充电匣90中时建立电连接。电池充电匣接触部96的设计方案和布置方案相应于壳体14的电池匣20中的在图中未示出的电池匣接触部的设计方案和布置方案。这能够实现的是,将电池18从壳体14的电池匣20中取出,并且为了充电置入到充电护套62的电池充电匣90中。

基于电池18以及电池匣20和电池充电匣90的非旋转对称的设计方案确保了电池接触部22与电池匣20的电池匣接触部或者与电池充电匣90的电池充电匣接触部96的明确的接触。

第三充电接口接触部82并联地与电池充电匣接触部96并且与第二插塞器接触部70导电连接。

硬表面清洁系统10可选地包括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可以选择性地布置在电池充电器50中、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12中或充电护套62中,并且尤其确保的是,在同时将电池18置入到电池充电匣90中并且将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12置入到壳体容纳部64中的情况下,首先,对布置在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12的电池匣20中的电池18进行充电,并且布置在电池充电匣90中的电池18要么只有在被置入在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12中的电池18被完全充电时才被充电,要么在将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12从充电护套62中取出时才被充电。

附图标记列表

10 硬表面清洁系统

12 手持式硬表面清洁器

14 壳体

16 吸嘴

18 电池

20 电池匣

22 电池接触部

24 第一充电接口接触部

26 第一充电接口

28 壳体侧

30 壳体下侧

32 安放面

34 第二充电接口

36 第二充电接口接触部

38 第一充电接口插孔

40 第二充电接口插孔

42 壁面

44 卡锁体

46 第一插塞器装置

48 联接线缆

50 电池充电器

52 电源接口装置

54 欧标插塞器

56 充电接口装置

58 壳体

60 插塞器转换适配器

62 充电护套

64 壳体容纳部

66 支撑面

68 第二插塞器装置

70 第二插塞器接触部

72 壁面

74 充电护套下侧

76 充电护套安放面

78 充电接口凹部

80 第三充电接口

82 第三充电接口接触部

84 接口线缆留空部

86 充电护套侧壁

88 充电护套壳体

90 电池充电匣

92 电池充电匣盖

94 摆动轴线

96 电池充电匣接触部

98 充电接口遮盖部

100 充电设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