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头、清洁器及清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0962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洁头、清洁器及清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清洁头、清洁器及清洁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清洁玻璃或外墙瓷砖等待清洁体表面时可以采用手工和借助工具两种清洁方式。以清洁玻璃为例,手工清洁是由人手拿着棉质、化纤等清洁布在玻璃表面反复擦拭;借助工具清洁时所采用的工具一般为:在长杆的一端设置橡胶刮片,人手持长杆的另一端,通过人手施加给长杆一定的作用力,使长杆端部的橡胶刮片与玻璃表面接触,由橡胶刮片将玻璃表面的尘污刮去。

这两种清洁方式中,直接与玻璃表面接触的均为柔性材料(棉质、化纤或橡胶等)。采用柔性材料擦玻璃时,需要首先用水或清洁液将玻璃润湿,这是由于玻璃上的尘污只有在湿润的情况下,才容易被柔性材料擦去。每次清洁玻璃时都离不开水或清洁液,使得清洁工作操作繁琐,极不方便。而且,采用柔性材料清洁玻璃很难实现机械化,这是由于柔性材料在高速旋转情况下极易破碎,不耐用。而采用手工或借助工具清洁玻璃,主要依靠人力来完成,使得人们的劳动强度较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种清洁头,该清洁头采用了新型的具有硬度的长条片材制作而成,可以克服原有柔性材料在擦待清洁体表面时离不开水或清洁液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就是提供一种清洁器,该清洁器包含了上述清洁头,以解决现有的清洁器在使用时需要水或清洁液、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就提供一种清洁方法,该方法采用了上述清洁头,从而可实现机械化操作,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清洁头,包括盘体、设置在所述盘体上的片材束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盘体旋转的电机;所述片材束由若干拧成麻花状的长条片材集束而成,所述片材束的朝向盘体边缘的端部为自由端。

上述清洁头中,所述盘体为圆盘,所述片材束以由中心向边沿辐射的方式均布于所述盘体上。

上述清洁头中,在所述盘体上开有若干通孔。

本发明中清洁头包括由若干拧成麻花状的长条片材集成的片材束,长条片材例如可以为长条状的金属片,长条片材相比柔性材料而言,具有一定的硬度,一方面其被拧成的麻花状结构不会变化,另一方面还可被电机等驱动进行旋转。使片材束与待清洁体表面接触,由于长条片材被拧成了麻花状,因此其与待清洁体表面的接触点为弧线状的刃部,随着片材束的旋转,长条片材上的弧线状刃部便可将待清洁体表面的尘污刮去,起到清洁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清洁器,包括清洁头以及驱动所述清洁头沿待清洁体表面平移的握持杆或平移驱动机构;所述清洁头包括盘体、设置在所述盘体上的片材束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盘体旋转的电机;所述片材束由若干拧成麻花状的长条片材集束而成,所述片材束的朝向盘体边缘的端部为自由端。

上述清洁器中,所述盘体为圆盘,所述片材束以由中心向边沿辐射的方式均布于所述盘体上。

上述清洁器中,在所述盘体上开有若干通孔。

采用本发明中清洁器清洁待清洁体表面时,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本发明中清洁器清洁待清洁体表面时,无需用水或清洁液,仅凭长条片材自身的硬度和旋转就可轻易地刮去待清洁体表面的尘污,直接操作,简捷方便。

2、本发明无需人手动擦拭待清洁体表面,人们只需手持握持杆或由平移驱动机构来控制片材束在待清洁体表面轻轻移动即可,一般情况下,一遍而过,无需反复,就可达到传统方式反复多次擦拭才能达到的效果,不仅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而且擦拭效果较好。

3、本发明由电机控制片材束旋转,实现了清洁器的机械化,替代了繁琐的人工劳动。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家庭、政府、工商企业等一切建筑玻璃、建筑外墙瓷砖等的清洁,还可以用于城乡客运、城市公交、铁路客运车辆上车窗玻璃的清洁,贴膜玻璃和有机玻璃除外。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清洁方法,使片材束在待清洁体表面旋转,所述片材束由若干拧成麻花状的长条片材集束而成。

上述清洁方法中,所述片材束的旋转速度为5000~20000 r/min。

上述清洁方法中,所述片材束设置于一圆形盘体上;所述片材束的朝向盘体边缘的端部为自由端。

上述清洁方法中,所述盘体由平移驱动机构驱动或经握持杆由人力驱动行走于待清洁体表面进行清洁。

按照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清洁,可实现机械化的操作,进而节省人力,还能提高清洁效率;且清洁过程中无需水或清洁液,操作简捷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清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片材束中单个拧成麻花状的长条片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清洁头。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清洁头包括盘体3、设置在盘体3上的片材束4以及用于驱动盘体3旋转的电机2。

片材束4是由若干拧成麻花状的长条片材集束而成。图2中示出了单个拧成麻花状的长条片材的结构示意图。长条片材可以为长条状的金属片材,例如可以为铜金属片、铁金属片、铜合金金属片等。长条片材一般设计为宽度小于3mm,厚度小于0.5mm,效果较佳。

使片材束4与待清洁体表面接触,电机2驱动盘体3旋转,片材束4上的麻花状长条片材也随之旋转,麻花状长条片材与待清洁体表面之间形成弧线状的接触,该弧线状接触即为长条片材上的刃部,随着长条片材的旋转,长条片材上的弧线状刃部便可将待清洁体表面的尘污刮去,起到清洁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盘体3为圆盘结构,片材束4以由盘体3中心向边沿辐射的方式均匀分布在盘体3表面。片材束4呈环状片材层结构,其内环端部通过环形固定片5固定在盘体3上,其外环端部抵达盘体3的边缘处,且为自由端。

盘体3的底部与电机2的输出轴相接,由电机2驱动盘体3旋转,进而带动片材束4旋转。为了使得清洁效率较高,可设置电机2的旋转速度高达几千甚至上万转每分钟。电机2转速高直接使得盘体3及片材束4转速高。而在清洁时,片材束4直接与待清洁体表面接触,当其转速较高时,将会在片材束4与待清洁体表面之间形成类似真空的状态,片材束4会被吸附于待清洁体表面。若吸附力过大,会使得盘体3的转速减慢。盘体3的转速减慢不仅影响清洁效率,而且旋转产生的热量若不能及时排出将会对电机2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在盘体3上均匀地开若干通孔,通过这些通孔可以增大片材束4与待清洁体表面的气压,一定程度上减小吸附力,进而使盘体3的转速加快,提高清洁效率,还能及时散热,避免电机2损坏。

实施例2,一种清洁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清洁器包括清洁头(具体见实施例1中描述)以及用于驱动清洁头沿待清洁体表面平移的握持杆1。其他实施例中,握持杆还可以由平移驱动机构来代替,即由平移驱动机构驱动清洁头沿待清洁体表面平移。

本实施例中,电机2设置在握持杆1的前端,用于给电机2通电的导线自电机2的后端穿过握持杆1内部,导线可由握持杆1的后端伸出,然后与外部电源相接。在握持杆1上可设置用于控制导线导通的开关。

握持杆1包括前端的电机支撑架6及后端的伸缩杆。电机支撑架6的前端呈U型结构,电机2的后半部分伸入U型结构内部,U型结构的两臂与电机2的两侧通过螺栓铰接,即电机2能相对电机支撑架6摆动,进而使得盘体3在待清洁体表面移动时,能保证盘体3上的片材束4始终与待清洁体表面保持平行。

电机支撑架6与伸缩杆之间通过转向调节螺栓7连接,通过转向调节螺栓7可以方便地调整电机支撑架6与伸缩杆之间的角度,进而使盘体3实现任意角度的调整,对于窗外作业需要盘体3转弯形成一定角度的情况,操作很方便,还可消除传统方法需要站在凳子或窗台上对玻璃外面或外墙瓷砖表面进行清洁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伸缩杆包括外套筒13和内套筒8,内套筒8位于前端,外套筒13位于后端,内套筒8的外径略小于外套筒13的内径,内套筒8的后端可插接在外套筒13内,并可在外套筒13内前后移动。在外套筒13和内套筒8相接的部位套接有前手柄11和锁紧螺帽10,前手柄11在锁紧螺帽10的后端,前手柄11的前半部分设有外螺纹,前手柄11的前端伸入锁紧螺帽10内部,当调整好内套筒8插入外套筒13内的深度后,通过旋转锁紧螺帽10,可实现内套筒8和外套筒13之间的锁紧。当需要重新调整伸缩杆的长度时,只需反向旋转锁紧螺帽10,使内套筒8在外套筒13内移动至合适位置,再由锁紧螺帽10锁紧。通过调整伸缩杆的长度,可使其适用于不同高度、不同大小的待清洁体。

由于与电机2相接的导线穿过握持杆1内部,也就是穿过内套筒8和外套筒13内部。为了避免内套筒8在外套筒13内自由伸缩时因内套筒8的扭动而影响其内的导线,所以应保证内套筒8伸缩时只前后移动而不左右转动。为此,本实施例在外套筒13的内壁上沿其轴向设有条形凸棱,在内套筒8的外壁上沿其轴向设有与外套筒13内壁的凸棱相对应的条形凹槽,使条形凸棱嵌入条形凹槽内,这样内套筒8移动时就会被外套筒13上的条形凸棱所限制,从而不会发生转动。具体地,可以在内套筒8的外壁上设置沿其轴向内凹的第一条形凹槽12,在外套筒13的外壁上设置沿其轴向内凹的第二条形凹槽9,第一条形凹槽12与第二条形凹槽9相对应,且第一条形凹槽12的宽度大于第二条形凹槽9的宽度。第二条形凹槽9的底部及侧壁即构成外套筒13内壁的条形凸棱。内套筒8插接在外套筒13内后,使外套筒13上的条形凸棱嵌入(或称插入)内套筒8上的第一条形凹槽12内,这样内套筒8移动时,便可沿条形凸棱而移动,不会因扭转而对导线造成影响。可以设置一对相互对应的凹槽和凸棱,也可以设置两对。

在外套筒13的后端设置有后手柄14,人手持握持杆1时,一只手握着前手柄11,另一只手握着后手柄14,两手分开,可以增强对握持杆1的握持力。

在后手柄14的后端部设有防脱套15,该防脱套15可被套在手腕上。当需要进行窗外作业时,将防脱套15套在手腕上,这样可以防止因手滑等原因而导致握持杆脱落情况的发生,增加了一道保险。

实施例3,一种清洁方法。

采用实施例1中清洁头,使片材束4在待清洁体表面旋转,驱动片材束4沿待清洁体表面移动,移动过后的部位即被旋转着的片材束4清洁干净。一般情况下,可由电机2控制片材束4的旋转速度为5000~20000 r/min,优选的,可以为8000~15000 r/min。片材束4可在平移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自行平移,也可在人们手持握持杆的驱动下沿待清洁体表面平移。下面以通过握持杆驱动片材束移动为例,详细介绍本发明中的清洁方法。

清洁时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a、调整握持杆1上伸缩杆的长度,调整伸缩杆与电机支撑架6之间的角度,调整电机支撑架6与电机2之间的铰接角度,以使片材束4能够与待清洁体表面接触。

b、打开控制电机2工作的电源,调整电机2的转速,由电机2驱动与其输出轴相接的盘体3旋转,盘体3带动其上的片材束4旋转。

c、使旋转着的片材束4紧贴在待清洁体表面,由于电机2的转速较高,因此片材束4会受到一定的吸附力,从而被吸附在待清洁体表面。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片材束4因受到吸附力而被吸附在待清洁体表面,但是盘体3仍然会在电机2的驱动下带动片材束4旋转。若吸附力特别大,则盘体3的转速可能会受影响而减慢,进而影响电机2的转速;所以实施例1中也介绍了在盘体3上开设通孔,通过通孔可减小一定的吸附力,进而使得盘体3的转速不会受影响。随着片材束4的旋转,片材束4上的麻花状长条片材即可刮去与其相接触的待清洁体表面的尘污。

d、人手持握持杆1使握持杆1平移,进而通过电机2、盘体3带动片材束4平移,旋转着的片材束4移动至某一位置,即可对某一位置处的待清洁体表面进行清洁,当片材束4沿着待清洁体表面移动一遍后,清洁完毕。之后关闭控制电机2工作的电源。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片材束4会被吸附在待清洁体表面,但是,通过外力驱动电机2移动,再由电机2带动盘体3移动,可克服吸附力使片材束4沿待清洁体表面移动。

本实施例中步骤b和步骤c的顺序也可互换,即:可以先使片材束4紧贴在待清洁体表面,然后再打开控制电机2工作的电源,对此本发明并无特别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