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洱茶的煮茶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59560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普洱茶的煮茶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煮茶装置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普洱茶的煮茶机。

背景技术:
在中华文明鼎盛的唐宋时期,中国人喝煮茶而不是泡茶!煮茶在唐代叫煎茶,在宋代叫点茶。现代我们常见的冲泡法是在元明时期开始形成的,据说与朱元璋有关。平民出身的朱元璋觉得煮茶过于奢靡,所以下令废弃煮茶而改为推广更为简单的泡茶!煮茶的断代实为中华民族茶文化传播之憾事,以至于每当我谈起煮茶、谈起茶道、茶文化,很多国人都说日本如何如何。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日本的茶道是在宋代点茶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径山茶宴就是日本茶道的雏形!何为煮茶,一般南方地区不多见,多见于西北地区和少数民族;将茶置于壶中用水烹煮,至茶水呈深褐色,入口不涩不苦为佳;相比于泡茶,煮茶能够有效保留茶香。正由于煮茶文化的失落,造成煮茶工具的缺失。普洱茶,又名滇青茶,属于黑茶类,因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名普洱茶;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使用亚发酵青茶制法,从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成品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冲泡五六次后仍有香味。普洱茶是最适合煮茶的茶种之一,而紧压茶有防潮性能好、便于运输和储藏、茶味醇厚、适合减肥等特点,但其取茶困难,市面上还没有方便实用的紧压茶取茶装置,没有针对普洱茶饼的煮茶装置,造成煮茶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普洱茶的煮茶机。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普洱茶的煮茶机,包括横截面积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状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茶饼分离机构和煮茶机构;茶饼分离机构包括用于放置普洱茶饼的茶饼槽,茶饼槽上方设有切刀,切刀固定在气缸一的推杆端部,切刀的刀刃为匚形,气缸一与齿条固定连接,齿条与齿轮齿合传动连接,齿条的横截面宽度大于气缸一的横截面宽度,壳体上设有用于容纳齿条与气缸一的T型挖空,T型挖空包括用于容纳齿条的横向挖空和用于容纳气缸一的纵向挖空,齿轮的转动轴与壳体转动连接,壳体上设有用于为齿条提供移动空间的齿条开窗,所述横向挖空通过齿条开窗与外界连通;茶饼槽上方还设有用于夹持普洱茶饼的夹爪,所述纵向挖空位于夹爪的左侧,夹爪的下端部设有4个尖刺,尖刺上设有倒钩,夹爪的上侧部设有夹爪齿牙,夹爪齿牙与调节轮连接,调节轮具有调节轮轴,调节轮轴与壳体转动连接,夹爪的上端部连接有气缸二,气缸二与壳体固定连接;茶饼槽下方设有茶饼承托盘,茶饼承托盘设有一处镂空槽,镂空槽沿着茶饼承托盘的半径方向设置,镂空槽位于切刀和夹爪正下方,镂空槽的宽度等于切刀的宽度,夹爪横截面为正方形,镂空槽长度的两倍等于茶饼承托盘直径与夹爪横截面正方形边长之和;镂空槽下方设有宽度与镂空槽宽度相等的梯形下落道,梯形下落道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上开口的形状与镂空槽截面的形状相同,上开口的面积大小与镂空槽截面的面积大小相等,下开口与煮茶机构连通;煮茶机构包括与下开口连通的煮茶室、与煮茶室连通的煮水室;煮水室设有烧水铜管,烧水铜管通过铜管座与煮水室底部固定连接,铜管座设有用于提供电线走线布局的留空,留空内设有用于连通烧水铜管与外部电源的电线,煮水室侧壁上部设有煮水室入口,煮水室入口与入口通道连通,入口通道与外部水源连通,煮水室侧壁下部设有煮水室出口,煮水室出口与连通管道连接,连通管道的另一端与煮茶室入口连通,连通管道设有控制连通管道开闭的水流阀;煮茶室由紫砂围闭而成,煮茶室入口位于煮茶室侧壁上部,煮茶室侧壁还设有环形开窗,环形开窗上设有搅动棒,搅动棒通过环形开窗由煮茶室外贯穿煮茶室侧壁伸入煮茶室内,环形开窗上还连接有防水片,搅动棒固定在搅动盘上,搅动棒上盘绕有电热丝,搅动盘的端面设有搅动盘齿牙,搅动盘通过搅动盘齿牙与电机动力传动连接,电机输出轴上套有与搅动盘齿牙齿合连接的输出轴齿轮,电机与壳体固定连接,搅动盘通过搅动盘轴、轴承与壳体转动连接,搅动棒内设有搅动棒挖空,搅动盘内设有搅动盘挖空,搅动盘挖空延伸至搅动盘轴端部,搅动棒挖空与搅动盘挖空连通,电热丝通过电线路与外部电源连通,所述电线路包括埋设在搅动棒挖空与搅动盘挖空中的线路一和埋设在壳体内且与外部电源连通的线路二,线路一与线路二通过旋转电接头连接,旋转电接头包括铜球和外套在铜球外表面的铜环,铜球与线路一端部连接,铜环与线路二端部连接,煮茶室侧壁下部设有出茶口,出茶口与出茶通道连通,出茶通道上设有出茶阀;煮水室下方设有与煮水室完全隔断、用于存放茶杯的杯藏室;所述调节轮、齿轮、转动轴、齿条和夹爪的表面均涂覆有耐热层,耐热层包括耐热油墨,所述耐热油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β-丙烯酸羟乙酯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2~24份;超支化树脂20~35份;活性稀释剂10~30份;无机填料5~25份;颜料0~15份;功能助剂0~6份;溶剂5~15份;固化剂1~3份;所述超支化树脂按照如下步骤合成:(1)在惰性气氛的保护和搅拌下,按摩尔比,将1份的3-甲基戊烷-2,4-二醇和1份的3,5-二羟基苯甲酸加入至密闭容器中,然后加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在160~180℃下搅拌1~2小时发生缩合反应后得到超支化树脂的基体G1;(2)然后在上述超支化树脂的基体G1继续加入1份3,5-二羟基苯甲酸和浓硫酸,160~180℃下搅拌1~2小时,再将此步骤重复6次,得到超支化树脂的基体G7;(3)然后将步骤(2)的反应温度降至80℃,加入过量的环氧氯丙烷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3小时后洗涤、抽滤,得到所述的超支化树脂。所述杯藏室设有开闭门,开闭门通过铰链与壳体连接。所述普洱茶的煮茶机的使用方法,首先将煮茶装置与外部电源、外部水源接通,将水源送至煮水室内并以水填满煮水室空间的三分之二,启动煮水室的烧水铜管,对煮水室中的水进行加热,直至煮水室中的水接近沸腾;此时保持煮水室烧水铜管对水的持续加热,将完整的普洱茶饼置入茶饼槽内,齿轮驱动齿条移动到最左端,则此时切刀位于普洱茶饼边缘上方;气缸一推杆向下移动,驱动切刀下移,切刀在普洱茶饼边缘处切下一块形为正方形的普洱茶块,切下的普洱茶块沿着梯形下落道落入煮茶室内;待煮水室内的水沸腾后,开启水流阀使得连通管道处于通畅状态,煮水室内的沸水沿着连通管道流入煮茶室直至沸水水量充足,沸水水量充足后关闭水流阀进行静置洗茶,静置三十秒钟后,开启出茶阀并将洗茶水流弃;待洗茶水流弃完毕后,关闭出茶阀后开启水流阀,再次将沸水引入煮茶室进行煮茶;此时电机启动,带动搅拌棒转动,同时盘绕在搅拌棒上的电热丝通电发热,即煮茶室内的茶水混合物在热煮的同时进行搅拌,将普洱茶的茶味与茶香充分释放,最终煮得香醇可口的普洱茶;开启出茶阀并将香醇可口的普洱茶置入茶杯中,至此完成一次煮茶;由于普洱茶饼的茶味浓郁耐泡,完成一次煮茶后,仍可对留存在煮茶室内的普洱茶叶进行多次煮茶,直至普洱茶叶味淡后丢弃;当普洱茶饼再次需要取茶时,通过齿轮与调节轮,改变切刀和普洱茶饼的位置以保证切刀能够下移切下一块普洱茶饼。进一步的,所述超支化树脂合成步骤(2)中得到的超支化树脂的基体G7含有100~118个端羟基。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稀释剂为六氢邻苯二甲酸双缩水甘油酯,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的混合物。进一步的,所述无机填料为碳酸钙、氢氧化铝、高岭土、滑石粉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功能助剂为消泡剂、流平剂、抗氧化剂、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所述溶剂为醇类溶剂、酯类溶剂、酮类溶剂、醚酯类溶剂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固化剂为胺类固化剂。进一步的,所述耐热油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β-丙烯酸羟乙酯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2~24份;超支化树脂20~35份;六氢邻苯二甲酸双缩水甘油酯3~8份;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4~7份;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8~15份;无机填料5~25份;颜料0~15份;功能助剂0~6份;溶剂5~15份;固化剂1~3份。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普洱茶的煮茶机由茶饼分离机构和煮茶机构构成,茶饼分离机构,能够利用齿条、齿轮、调节轮而将切刀对准普洱茶饼的指定位置,在利用气缸一的推力,推动切刀对普洱茶饼进行局部切割取茶,取茶后置入煮茶室进行煮茶,方便实用,既避免了传统茶具烫手的问题,不再需要准备大量茶具以完成煮茶工作,降低了煮茶的难度,有助于现代人重新掌握煮茶的失传茶文化,煮茶人对整个煮茶工作游刃有余,能够留存将更多的心思放在煮茶的时间和火候的把握上,能够轻松地煮得好茶。本发明通过合成特定的不对称超支化树脂,然后配合β-丙烯酸羟乙酯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为主体树脂,使得本发明的主体树脂不仅具有良好的固化性能,固化温度低,而且对大多数底材具有优异的附着力,而且还具有极强的耐热性,优异的耐候性,同时该树脂还能形成致密的聚合物膜,其形成的涂层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高温性以及极佳的耐酸碱性。进一步为了解决不对称超支化树脂和β-丙烯酸羟乙酯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相容性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选择六氢邻苯二甲酸双缩水甘油酯,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的混合物作为活性稀释剂,能够巧妙的解决2者相容性不好的问题,进一步降低树脂的固化温度。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发明的普洱茶的煮茶机的截面图。图2是本发明的普洱茶的煮茶机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一种普洱茶的煮茶机,包括横截面积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状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茶饼分离机构和煮茶机构;茶饼分离机构包括用于放置普洱茶饼的茶饼槽5,茶饼槽5上方设有切刀4,切刀4固定在气缸一38的推杆3端部,切刀4的刀刃为匚形,气缸一38与齿条34固定连接,齿条34与齿轮31齿合传动连接,齿条34的横截面宽度大于气缸一38的横截面宽度,壳体1上设有用于容纳齿条34与气缸一38的T型挖空,T型挖空包括用于容纳齿条34的横向挖空39和用于容纳气缸一38的纵向挖空2,齿轮31的转动轴32与壳体1转动连接,壳体1上设有用于为齿条34提供移动空间的齿条开窗33,横向挖空39通过齿条开窗33与外界连通;茶饼槽5上方还设有用于夹持普洱茶饼的夹爪37,纵向挖空2位于夹爪37的左侧,夹爪37的下端部设有4个尖刺29,尖刺29上设有倒钩,夹爪37的上侧部设有夹爪齿牙,夹爪齿牙与调节轮30连接,调节轮30具有调节轮轴,调节轮轴与壳体1转动连接,夹爪37的上端部连接有气缸二35,气缸二35的推杆36与夹爪37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气缸二35与壳体1固定连接;茶饼槽5下方设有茶饼承托盘6,茶饼承托盘6设有一处镂空槽,镂空槽沿着茶饼承托盘6的半径方向设置,镂空槽位于切刀4和夹爪37正下方,镂空槽的宽度等于切刀4的宽度,夹爪37横截面为正方形,镂空槽长度的两倍等于茶饼承托盘6直径与夹爪37横截面正方形边长之和;镂空槽下方设有宽度与镂空槽宽度相等的梯形下落道7,梯形下落道7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上开口的形状与镂空槽截面的形状相同,上开口的面积大小与镂空槽截面的面积大小相等,下开口与煮茶机构连通;煮茶机构包括与下开口连通的煮茶室12、与煮茶室12连通的煮水室27;煮水室27设有烧水铜管26,烧水铜管26通过铜管座25与煮水室27底部固定连接,铜管座25设有用于提供电线走线布局的留空,留空内设有用于连通烧水铜管26与外部电源的电线,煮水室27侧壁上部设有煮水室入口,煮水室入口与入口通道28连通,入口通道28与外部水源连通,煮水室27侧壁下部设有煮水室出口,煮水室出口与连通管道9连接,连通管道9的另一端与煮茶室入口10连通,连通管道9设有控制连通管道9开闭的水流阀8;煮茶室12由紫砂围闭而成,煮茶室入口10位于煮茶室12侧壁上部,煮茶室12侧壁还设有环形开窗,环形开窗上设有搅动棒13,搅动棒13通过环形开窗由煮茶室12外贯穿煮茶室12侧壁伸入煮茶室12内,环形开窗上还连接有防水片14,搅动棒13固定在搅动盘18上,搅动棒13上盘绕有电热丝,搅动盘18的端面设有搅动盘齿牙,搅动盘通过搅动盘齿牙与电机21动力传动连接,电机21输出轴上套有与搅动盘齿牙齿合连接的输出轴齿轮11,电机21与壳体1固定连接,搅动盘18通过搅动盘轴19、轴承20与壳体1转动连接,搅动棒13内设有搅动棒挖空,搅动盘18内设有搅动盘挖空,搅动盘挖空延伸至搅动盘轴19端部,搅动棒挖空与搅动盘挖空连通,电热丝通过电线路与外部电源连通,电线路包括埋设在搅动棒挖空与搅动盘挖空中的线路一和埋设在壳体1内且与外部电源连通的线路二,线路一与线路二通过旋转电接头连接,旋转电接头包括铜球和外套在铜球外表面的铜环,铜球与线路一端部连接,铜环与线路二端部连接,煮茶室12侧壁下部设有出茶口17,出茶口17与出茶通道16连通,出茶通道16上设有出茶阀15;煮水室27下方设有与煮水室27完全隔断、用于存放茶杯的杯藏室22;调节轮30、齿轮31、转动轴32、齿条34和夹爪37的表面均涂覆有耐热层,耐热层包括耐热油墨。杯藏室22设有开闭门23,开闭门23通过铰链24与壳体1连接。普洱茶的煮茶机的使用方法,首先将煮茶装置与外部电源、外部水源接通,将水源送至煮水室27内并以水填满煮水室27空间的三分之二,启动煮水室27的烧水铜管26,对煮水室27中的水进行加热,直至煮水室27中的水接近沸腾;此时保持煮水室27内的烧水铜管26对水的持续加热,将完整的普洱茶饼置入茶饼槽6内,齿轮31驱动齿条34移动到最左端,则此时切刀4位于普洱茶饼边缘上方;气缸一38推杆向下移动,驱动切刀4下移,切刀4在普洱茶饼边缘处切下一块形为正方形的普洱茶块,切下的普洱茶块沿着梯形下落道7落入煮茶室12内;待煮水室27内的水沸腾后,开启水流阀8使得连通管道9处于通畅状态,煮水室27内的沸水沿着连通管道9流入煮茶室12直至沸水水量充足,沸水水量充足后关闭水流阀8进行静置洗茶,静置三十秒钟后,开启出茶阀15并将洗茶水流弃;待洗茶水流弃完毕后,关闭出茶阀15后开启水流阀8,再次将沸水引入煮茶室12进行煮茶;此时电机21启动,带动搅拌棒13转动,同时盘绕在搅拌棒13上的电热丝通电发热,即煮茶室12内的茶水混合物在热煮的同时进行搅拌,将普洱茶的茶味与茶香充分释放,最终煮得香醇可口的普洱茶;开启出茶阀15并将香醇可口的普洱茶置入茶杯中,至此完成一次煮茶;由于普洱茶饼的茶味浓郁耐泡,完成一次煮茶后,仍可对留存在煮茶室内的普洱茶叶进行多次煮茶,直至普洱茶叶味淡后丢弃;当普洱茶饼再次需要取茶时,通过齿轮31与调节轮30,改变切刀4和普洱茶饼的位置以保证切刀能够下移切下一块普洱茶饼。普洱茶的煮茶机由茶饼分离机构和煮茶机构构成,茶饼分离机构,能够利用齿条、齿轮、调节轮而将切刀对准普洱茶饼的指定位置,在利用气缸一的推力,推动切刀对普洱茶饼进行局部切割取茶,取茶后置入煮茶室进行煮茶,方便实用,既避免了传统茶具烫手的问题,不再需要准备大量茶具以完成煮茶工作,降低了煮茶的难度,有助于现代人重新掌握煮茶的失传茶文化,煮茶人对整个煮茶工作游刃有余,能够留存将更多的心思放在煮茶的时间和火候的把握上,能够轻松地煮得好茶。本发明所用的超支化树脂按照如下步骤合成:(1)在惰性气氛的保护和搅拌下,按摩尔比,将1份的3-甲基戊烷-2,4-二醇和1份的3,5-二羟基苯甲酸加入至密闭容器中,然后加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在160~180℃下搅拌1~2小时发生缩合反应后得到超支化树脂的基体G1;(2)然后在上述超支化树脂的基体G1继续加入1份3,5-二羟基苯甲酸和浓硫酸,160~180℃下搅拌1~2小时,再将此步骤重复6次,得到超支化树脂的基体G7;(3)然后将步骤(2)的反应温度降至80℃,加入过量的环氧氯丙烷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3小时后洗涤、抽滤,得到所述的超支化树脂。本发明的耐热油墨的制备方法为油墨制造技术领域的常用方法,在此不再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耐热油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β-丙烯酸羟乙酯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9份;超支化树脂30份;六氢邻苯二甲酸双缩水甘油酯4份;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4份;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12份;滑石粉10份;高岭土10份;炭黑10份;消泡剂1份;流平剂1份;抗氧化剂1份;分散剂1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14份;三乙烯四胺2份。经过测试可知本实施例的固化温度为90℃。使用时在90-100℃内快干固化2分钟。干膜厚度控制在25-30μm。然后在鼓风烘箱中100℃熟化60分钟。性能测试方法及结果如下:预烘烤(75℃):25分钟。预烘烤后,油墨不黏手。后烘烤(180℃):60分钟。后烘烤后,油墨不黄变。附着力(GB/T9286-1998):1级。硬度(GB/T6739-2006):6H。光泽度(GB/T1743-1979):83。阻焊性能(288℃焊锡炉浸渍10s,三次):油墨无黄变、无爆裂、无脱落、无焊锡进入现象。经过热重测试,本实施例的耐热油墨的耐热温度大于400℃。实施例2一种耐热油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β-丙烯酸羟乙酯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3份;超支化树脂31份;六氢邻苯二甲酸双缩水甘油酯6份;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5份;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10份;碳酸钙5份;氢氧化铝13份;炭黑13份;消泡剂1份;流平剂1份;抗氧化剂1份;分散剂1份;丙酮6份;三乙烯四胺3份。经过测试可知本实施例的固化温度为90℃。使用时在90-100℃内快干固化2分钟。干膜厚度控制在25-30μm。然后在鼓风烘箱中100℃熟化60分钟。性能测试方法及结果如下:预烘烤(75℃):25分钟。预烘烤后,油墨不黏手。后烘烤(180℃):60分钟。后烘烤后,油墨不黄变。附着力(GB/T9286-1998):1级。硬度(GB/T6739-2006):6H。光泽度(GB/T1743-1979):81。阻焊性能(288℃焊锡炉浸渍10s,三次):油墨无黄变、无爆裂、无脱落、无焊锡进入现象。经过热重测试,本实施例的耐热油墨的耐热温度大于400℃。实施例3一种耐热油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β-丙烯酸羟乙酯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22份;超支化树脂25份;六氢邻苯二甲酸双缩水甘油酯5份;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7份;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13份;碳酸钙10份;滑石粉8份;炭黑13份;消泡剂1份;流平剂1份;抗氧化剂1份;分散剂1份;乙二醇乙醚11份;三乙烯四胺3份。经过测试可知本实施例的固化温度为90℃。使用时在90-100℃内快干固化2分钟。干膜厚度控制在25-30μm。然后在鼓风烘箱中100℃熟化60分钟。性能测试方法及结果如下:预烘烤(75℃):25分钟。预烘烤后,油墨不黏手。后烘烤(180℃):60分钟。后烘烤后,油墨不黄变。附着力(GB/T9286-1998):1级。硬度(GB/T6739-2006):6H。光泽度(GB/T1743-1979):82。阻焊性能(288℃焊锡炉浸渍10s,三次):油墨无黄变、无爆裂、无脱落、无焊锡进入现象。经过热重测试,本实施例的耐热油墨的耐热温度大于400℃。对比例1一种耐热油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β-丙烯酸羟乙酯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9份;六氢邻苯二甲酸双缩水甘油酯4份;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4份;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12份;滑石粉10份;高岭土10份;炭黑10份;消泡剂1份;流平剂1份;抗氧化剂1份;分散剂1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14份;三乙烯四胺2份。经过测试可知本实施例的固化温度为120℃。使用时在120-140℃内快干固化2分钟。干膜厚度控制在25-30μm。然后在鼓风烘箱中120℃熟化60分钟。性能测试方法及结果如下:预烘烤(75℃):25分钟。预烘烤后,油墨不黏手。后烘烤(180℃):60分钟。后烘烤后,油墨开始黄变。附着力(GB/T9286-1998):3级。硬度(GB/T6739-2006):4H。光泽度(GB/T1743-1979):68。阻焊性能(288℃焊锡炉浸渍10s,三次):开始脱落、发现焊锡进入现象。经过热重测试,本实施例的耐热油墨的耐热温度为270℃。对比例2一种耐热油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超支化树脂30份;六氢邻苯二甲酸双缩水甘油酯4份;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4份;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12份;滑石粉10份;高岭土10份;炭黑10份;消泡剂1份;流平剂1份;抗氧化剂1份;分散剂1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14份;三乙烯四胺2份。经过测试可知本实施例的固化温度在130℃。使用时在130-150℃内快干固化2分钟。干膜厚度控制在25-30μm。然后在鼓风烘箱中130℃熟化60分钟。性能测试方法及结果如下:预烘烤(75℃):25分钟。预烘烤后,油墨不黏手。后烘烤(180℃):60分钟。后烘烤后,油墨不黄变。附着力(GB/T9286-1998):3级。硬度(GB/T6739-2006):5H。光泽度(GB/T1743-1979):43。阻焊性能(288℃焊锡炉浸渍10s,三次):开始脱落、发现焊锡进入现象。经过热重测试,本实施例的耐热油墨的耐热温度为300℃。对比例3一种耐热油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β-丙烯酸羟乙酯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9份;超支化树脂30份;六氢邻苯二甲酸双缩水甘油酯4份;滑石粉10份;高岭土10份;炭黑10份;消泡剂1份;流平剂1份;抗氧化剂1份;分散剂1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14份;三乙烯四胺2份。经过测试可知本实施例的固化温度在130℃。使用时在130-150℃内快干固化2分钟。干膜厚度控制在25-30μm。然后在鼓风烘箱中140℃熟化60分钟。性能测试方法及结果如下:预烘烤(75℃):25分钟。预烘烤后,油墨不黏手。后烘烤(180℃):60分钟。后烘烤后,油墨不黄变。附着力(GB/T9286-1998):4级。硬度(GB/T6739-2006):4H。光泽度(GB/T1743-1979):53。阻焊性能(288℃焊锡炉浸渍10s,三次):开始脱落、发现焊锡进入现象。经过热重测试,本实施例的耐热油墨的耐热温度为350℃。对比例4一种耐热油墨,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β-丙烯酸羟乙酯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9份;超支化树脂30份;六氢邻苯二甲酸双缩水甘油酯4份;滑石粉10份;高岭土10份;炭黑10份;消泡剂1份;流平剂1份;抗氧化剂1份;分散剂1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14份;三乙烯四胺2份。经过测试可知本实施例的固化温度在160℃。使用时在160-170℃内快干固化2分钟。干膜厚度控制在25-30μm。然后在鼓风烘箱中160℃熟化60分钟。性能测试方法及结果如下:预烘烤(75℃):25分钟。预烘烤后,油墨不黏手。后烘烤(180℃):60分钟。后烘烤后,油墨不黄变。附着力(GB/T9286-1998):4级。硬度(GB/T6739-2006):4H。光泽度(GB/T1743-1979):44。阻焊性能(288℃焊锡炉浸渍10s,三次):开始脱落、发现焊锡进入现象。经过热重测试,本实施例的耐热油墨的耐热温度为350℃。通过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测试数据可知,本发明的耐热油墨在特定的β-丙烯酸羟乙酯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超支化树脂和活性稀释剂的协同作用下,所成耐热层具有固化速度快、固化温度、优异的耐热性、耐焊性、耐黄变性等特点;故而,被该耐热层覆盖的所述调节轮、齿轮、转动轴、齿条和夹爪能够完全适应机械传动中产生的高热温度,确保机械构件的运转稳定可靠,保证了煮茶机具有足够好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