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厨具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7593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厨具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具架,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厨具架。



背景技术:

现有厨具架只是简单的对收纳于其内的各厨具进行吹风干燥杀菌,存在的不足:①每次使用都需要手动操作,不够智能;②各储存区域都是联通的,不能单独针对指定存储区域进行工作,易造成重复干燥,能量浪费,且效率低。③没有对厨具进行保温的功能,尤其冬天接触冰凉的厨具产生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智能厨具架,将现有技术的手动操作方式改为智能控制方式,提高了智能控制化。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智能厨具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容纳厨具的存储区,所述主体内部设有空气流动通道、控制板以及风扇,所述存储区设有与所述空气流动通道流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风扇为所述空气流动通道提供风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还设有自动检测装置,所述自动检测装置检测存储区内厨具后,所述控制板控制风扇启动或停止出风。通过自动检测装置检测厨具是否进入厨具架,当厨具进入厨具架时,自动检测装置感应到厨具进入而形成信号,使控制板根据自动检测装置的信号控制风扇启动。当厨具离开厨具架时,自动检测装置感应到厨具离开而形成信号,使控制板根据自动检测装置的信号控制风扇停止工作。无需人为操作控制板,更为便捷、人性化,提高了智能化程度。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主体的内部还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空气流动通道内。通过加热装置的加热,使空气流动通道内的空气为热空气,当厨具进入厨具架时,通过风扇使热空气吹向厨具。一方面,加快风干厨具,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另一方面,当气温较低时,能够加热厨具,减少厨具因冰冷而给人带来的不适感。

作为优选,所述存储区至少为两个,每个存储区的出风口处相应的设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控制板控制驱动电机打开或关闭相应的出风口。通过挡风板的设置,能够将各个存储区内的空气流动通道分隔。当相应的存储区中放入厨具时,控制板控制驱动电机带动相应的挡风板打开,向该存储区吹风,避免某一存储区放入厨具而对全部存储区吹风产生的能耗浪费。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主动轮,挡风板上设有传动条,主动轮与传动条配合,电机驱动挡风板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挡风板上设有摆臂,摆臂的一端伸出挡风板并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驱动挡风板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存储区的红外线光电开关,红外线光电开关检测存储区内厨具。

作为优选,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存储区的微动开关和重力感应活动件,重力感应活动件感应厨具重力后触发微动开关。

作为优选,所述空气流动通道中设有所述光触媒装置,所述光触媒装置包括光触媒和光触媒灯,所述光触媒灯设置成使得所述光触媒灯发出的光线能够照射到所述光触媒。光触媒装置起到对存储于厨具架内的厨具起到消毒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所述控制板根据环境温度控制风扇启动或停止出风。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查环境温度,当温度低时,风扇吹送热风对厨具进行加热,避免冰凉的不适感,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板上设有时间记录装置,所述时间记录装置记录有时间点,所述控制板根据时间点控制风扇启动或停止出风。在温度过低时,实现每天固定时间定时加热,冬天使用前厨具不会冰手,用户体验效果更佳。当然,也可以认为操作控制板,在需要使用厨具前提前加热。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1、设有自动检测装置,智能检测厨具架内是否进入厨具进行存储或从厨具架内取出厨具,根据自动检测装置信号,控制板自动控制风扇启动或停止送风,无须人工操作,更加便捷,更智能化。

2、各个存储区内对应的空气流动通道,由挡板风隔成各自独立的空气流动通道,智能开启相对应的空气流动通道,风量集中作业,效率高,且不会对其他存储区进行重复干燥或空干燥(无厨具放入),造成能量浪费和厨具的寿命衰减。

3、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在温度过低时,能对厨具进行加热吹风,提高用户体验效果,减少冰凉的不适感。

4、设置时间记录装置,在温度过低时,实现每天固定时间定时加热,冬天使用厨具不会冰手,用户体验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存储区的剖视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结构中放入厨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存储区的剖视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结构中放入厨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再一种存储区的剖视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8是图2中B-B向结构局部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中空气流动通道中设置挡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挡风板平移打开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挡风板翻转打开出风口的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8中挡风板翻转打开出风口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8中挡风板摆动打开出风口的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8中挡风板摆动打开出风口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智能厨具架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上设有容纳厨具的存储区2,所述主体内部设有空气流动通道3、控制板4以及风扇5。存储区设有与所述空气流动通道流体连通的出风口。风扇为所述空气流动通道提供风源,所述主体1内还设有自动检测装置,所述自动检测装置检测存储区内厨具后,所述控制板4控制风扇5启动或停止出风。现有技术采用手动方式启动风扇通风。本文涉及的技术方案:采用自动检测装置触发风扇启动或停止出风。将现有技术的手动操作方式改为智能控制方式,提高了智能控制化。图中所标示的控制板、风扇的位置不仅仅局限于图中所示位置,只要设置在厨具架内,且控制板又能方便手动即可。

本文涉及的厨具13包括筷子、勺子、厨房用刀具、砧板等等。

使用时,自动检测装置检测厨具进入存储区或从存储区取出,控制板根据自动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信息而做出相应的动作,当厨具进入存储区时,风扇启动送风。当厨具离开存储区时,风扇停止送风。

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为了使吹向厨具的风为热风,所述主体的内部还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空气流动通道内。空气流动通道内受加热装置加热,通过风扇送风将热风吹向厨具,不仅能加快吹干厨具,还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而且,在冬季,气温较低时,热风还能加热厨具,避免冰凉,提高使用舒适度。

实施例3:如图1和图8所示,所述存储区至少为两个,每个存储区的出风口处相应的设有挡风板6,所述挡风板6与驱动电机7连接,所述控制板控制驱动电机打开或关闭相应的出风口。通过挡风板的设置,使每个存储区内的空气流动通道隔离成各自独立的通道。当仅仅某一存储区或某些存储区存放厨具,而不是所有存储区都存放厨具时,挡风板打开存放厨具的存储区的出风口。未放置厨具的存储区的出风口仍然被挡风板挡住。图7中仅仅示出了,挡风板设置位置的一种情形。挡风板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只要能够使各某存储区的送风、某存储区不送风都是可行的方案。

实施例4:如图2所示,所述主体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8,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所述控制板根据环境温度控制风扇启动或停止出风。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查环境温度,当温度低时,风扇吹送热风对厨具进行加热,避免冰凉的不适感,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5: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板上设有时间记录装置9,所述时间记录装置记录有时间点,所述控制板根据时间点控制风扇启动或停止出风。在温度过低时,实现每天固定时间定时加热,冬天使用前厨具不会冰手,用户体验效果更佳。当然,也可以认为操作控制板,在需要使用厨具前提前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8和图9所示,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主动轮,挡风板上设有传动条,主动轮与传动条配合,电机驱动挡风板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3和图14所示,优选地,所述挡风板上设有摆臂,摆臂的一端伸出挡风板并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驱动挡风板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1和图12所示,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挡风板以其上某一轴线转动而打开出风口或关闭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存储区的红外线光电开关10,红外线光电开关检测存储区内厨具。使用时,如图4所示,厨具进入存储区入口处时,截断红外线,会自动感应触发开关启动,进而控制板控制风扇送风。当拿掉厨具以后,红外线光电开关自动关闭,控制板根据红外线光电开关使风扇停止送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存储区的微动开关11和重力感应活动件12,重力感应活动件感应厨具重力后触发微动开关,重力感应活动件12和主体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如图7所示,重力感应活动件12可以是单纯的感应部件,也可以是筷子笼或刀座盖等等。使用时,如图6所示,厨具进入存储区入口处时,重力感应活动件感应重力触发微动开关,进而控制板控制风扇送风。当拿掉厨具以后,重力感应活动件失去重力,微动开关自动关闭,控制板根据微动开关使风扇停止送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为了提高杀菌效果,所述空气流动通道中设有所述光触媒装置,所述光触媒装置包括光触媒和光触媒灯,所述光触媒灯设置成使得所述光触媒灯发出的光线能够照射到所述光触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