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式火锅捞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7846发布日期:2018-11-13 19:5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杆式火锅捞料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连杆式火锅捞料器。



背景技术:

吃火锅是中国传统的美食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现有火锅的结构一般都是仅仅包括一个锅体,锅体内放置食物和火锅汤料,在人们吃火锅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筷子或是漏勺等工具将食物取出来吃的,这样夹取食物的方式不仅操作麻烦,容易烫伤,而且小颗粒的食物很难取出食用,造成食物的浪费。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201520616211.8)公开了一种火锅,该火锅包括底座、火锅本体、过滤锅、升降板、丝杠和电机,该火锅通过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使得升降板、过滤锅也上下升降,该火锅的过滤锅是可以在火锅本体内升降,使食物露出液面,从而方便人们夹取食物。但是,该火锅还是存在以下不足:1、该火锅为了实现过滤板的升降,设置了电机、丝杠等结构,而且还需要配备用于固定电机的底座,结构比较复杂,成本高;2、该火锅需要装门设置用于固定电机的底座,导致其无法直接运用到现有的火锅上,需要对现有的火锅结构、桌子结构进行改进,导致其实用性较差,难以被推广运用。

为此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610015020.5)公开了一种带升降过滤托盘的火锅,包括火锅本体、过滤板托盘和升降机构,过滤托盘的直径小于火锅本体的直径,升降机构与火锅本体的底板支撑配合,过滤机构与升降机构连接,该火锅能够通过手动升降过滤板托盘,相比电动调节的方式成本有所降低,但是该火锅的升降机构与火锅本体是固连在一起的,整个火锅是成套使用的,消费者需要整套产品一起购买,因此成本高,导致该火锅难以被推广运用,且在操作滤板托盘升降时,操作者的手需要伸到火锅上部,这样容易被热蒸汽或火锅飞溅出的汤料烫伤,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连杆式火锅捞料器,该连杆式火锅捞料器操作安全,且无需改进现有火锅锅体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连杆式火锅捞料器,包括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上调节杆、下调节杆、支撑杆和水平设置的连接轴,所述上调节杆的上端与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滤板之间通过条形的连接件相固连,所述上调节杆的下端与下调节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下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杆相固连,所述下调节杆能够相对上调节杆折叠或者展开并在折叠或者展开时定位住。

使用时将两支撑组件放置与火锅锅体两侧,连接件具有一定的长度,能够使滤板潜入火锅锅体内,而支撑组件对称设置,使得滤板保持水平稳定,上调节杆通过连接轴与连接件相连接,能够相对连接件摆动,具体的,当下调节杆向上折叠时,滤板下降并潜入火锅锅体内,而下调节杆向上展开时则能够向上提升滤板,使得食物露出液面,方便夹食食物,其中由于本火锅捞料器通过摆动下调节杆实现滤板的升降,因此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且下调节杆位于火锅锅体的外侧侧部,操作更加安全,而用于操作和支撑滤板的支撑组件仅仅包括上调节杆、下调节杆以及支撑杆,相互之间为简单的铰接关系或者固连关系,因此结构简单,只需要架设在火锅锅体两侧即可,无需改变火锅锅体结构,降低使用成本。

在上述的连杆式火锅捞料器中,所述上调节杆上的下端设有抵靠件,当下调节杆向下摆动至与抵靠件相抵靠并将上调节杆支撑固定住时,下调节杆位于上调节杆的下方且支撑杆保持水平,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支撑件,当下调节杆向上摆动至支撑件与上调节杆的侧部边沿相抵靠并对上调节杆进行支撑时,下调节杆位于上调节杆的侧部且支撑杆的另一端与上调节杆的下端端部在同一水平面上。当下调节杆向上摆动时能够摆动至上调节杆的侧部,此时上调节杆的下端与桌面等载体抵靠,而下调节杆上的支撑杆则倾斜,其一端的支撑件抵靠在上调节杆的侧部边沿,另一端倾斜朝下,同时支撑杆朝下的一端端部也能够抵靠在桌面等载体上,从而与上调节杆的下端形成两个支撑点,对滤板进行稳定的支撑,此时的滤板下降至火锅锅体的底部处,当下调节杆向下摆动至上调节杆的下方时,支撑杆保持水平,支撑杆的下边沿与桌面等载体相抵靠,对下调节杆进行稳定的支撑,而上调节杆与下调节杆之间的铰接点、以及上调节杆上的抵靠件同时作用在下调节杆上,从而形成两个抵靠点,即下调节杆对上调节杆进行稳定的支撑,最终实现对滤板的稳定支撑,此时滤板的高度为下调节杆与上调节杆的高度之和,因此滤板被提升,使食材露出汤底液面,方便夹取食物,

在上述的连杆式火锅捞料器中,所述连接件呈杆状或者长条形的板状,所述连接件的下端与滤板相固连,连接件的的上端与连接轴的端部相固连,且连接件与上调节杆之间具有用于火锅锅体侧壁插入的空隙。连接件使得滤板能够潜入火锅锅体底部,其中火锅锅体的侧壁则插入连接件与上调节杆之间的空隙,使得滤板下降时上调节杆的下端能够与桌面等载体相抵靠。

在上述的连杆式火锅捞料器中,所述抵靠件为上调节杆下端边沿上的抵靠凸部,当所述下调节杆向下摆动至上调节杆的下方且支撑杆水平时,下调节杆的上端向一侧倾斜、上调节杆的上端向另一侧倾斜,且抵靠凸部支撑抵靠在下调节杆上端的边沿上。抵靠凸部与上调节杆一体结构,向下调节杆的一侧凸出,滤板上升时需要上调节杆的上端向一侧倾斜,此时抵靠件才能够与下调节杆的边沿相抵靠,为此下调节杆的上端也需要向另一侧倾斜,而上调节杆的倾斜角度无需过大,设定合适的范围即可,因为上调节杆倾斜的角度过大时上调节杆与下调节杆的高度之和变小,导致滤板的升降行程变短,而上调节杆的倾斜角度过小时抵靠件与下调节杆的抵靠位置与上调节杆和下调节杆之间的铰接点位置太近,导致支撑不稳定,为此本上调节杆的倾斜角度a为15°~45°。

在上述的连杆式火锅捞料器中,所述抵靠件包括抵靠螺栓,所述上调节杆下端边沿上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螺孔,上述抵靠螺栓螺接在螺孔内,且抵靠螺旋的端部伸出螺孔,当所述下调节杆向下摆动至上调节杆的下方且支撑杆水平时,下调节杆的上端向一侧倾斜、上调节杆的上端向另一侧倾斜,且抵靠螺栓的端部支撑抵靠在下调节杆上端的边沿上。该抵靠件采用抵靠螺栓,即直接将抵靠螺栓螺接在连接部上,也具有凸出的部分用于抵靠下调节杆,且抵靠螺栓方便拆卸。

在上述的连杆式火锅捞料器中,所述支撑件包括垂直固连在支撑杆一端侧面上的定位销,当下调节杆向上摆动至上调节杆的侧部且支撑杆的另一端端部与上调节杆的下端端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时,定位销支撑抵靠在上调节杆的边沿上。支撑杆一端抵靠在桌面等载体上,另一端通过定位销抵靠在上调节杆侧部边沿,从而对上调节杆进行支撑,支撑杆的端部与上调节杆的下端形成两个距离较大的支撑点,使得对滤板的支撑更加稳定。

在上述的连杆式火锅捞料器中,所述支撑件包括位于支撑杆一端侧面上的支撑凸部,所述支撑凸部上开设有定位槽,当下调节杆向上摆动至上调节杆的侧部且支撑杆的另一端端部与上调节杆的下端端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时,上调节杆的边沿潜入定位槽内且支撑凸部支撑抵靠在上调节杆上。即支撑杆抵靠支撑在上调节杆上时上调节杆的边沿能够潜入定位槽内,使得支撑杆与上调节杆之间的抵靠更加稳定。

在上述的连杆式火锅捞料器中,所述上调节杆的下端与下调节杆的上端通过连接螺栓转动连接,所述上调节杆的下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支撑脚一,所述下调节杆的上端固连有支撑脚二,当下调节杆向上摆动至上调节杆的侧部且支撑杆的另一端端部与上调节杆的下端端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时,支撑脚一的下侧面与支撑脚二的下侧面相齐平并呈水平状态。下调节杆向上摆动至上调节杆的侧部时,支撑架一与支撑脚二的侧面齐平,用于抵靠支撑在桌面等载体上,使得上调节杆白痴稳定。

在上述的连杆式火锅捞料器中,所述支撑杆两侧面的中部均具有支撑脚三,当支撑杆水平时支撑脚三的下侧面与支撑杆的下边沿齐平。同样当支撑杆的边沿与桌面等载体相抵靠时支撑脚三也能够使支撑杆更加平稳。

在上述的连杆式火锅捞料器中,所述连接件的侧面上垂直固连有限位套,上述连接轴的一端固定插接在限位套内,所述上调节杆的上端开设有连接孔,上述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孔,且伸出的端部螺接有定位螺母,所述上调节杆位于限位套端面与定位螺母之间。定位螺母与限位套能够对上调节杆进行限位,放置上调节杆晃动,从而使得滤板更加稳定。

在上述的连杆式火锅捞料器中,所述滤板上侧面的边沿周向具有翻边。翻边能够在滤板上升时将滤板上方的食物围住,避免食物从滤板与火锅锅体内壁之间的缝隙掉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连杆式火锅捞料器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火锅捞料器通过翻转下调节杆实现滤板的升降,因此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且下调节杆位于火锅锅体的外侧侧部,操作更加安全。

2、由于用于操作和支撑滤板的支撑组件仅仅包括上调节杆、下调节杆以及支撑杆,相互之间为简单的铰接关系或者固连关系,因此结构简单,只需要架设在火锅锅体两侧即可,无需改变火锅锅体结构,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火锅捞料器的滤板提升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3是火锅捞料器的滤板下降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7是火锅捞料器的滤板由下向上提升过程的示意图。

图8是火锅捞料器使用在火锅锅体上且滤板下降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火锅捞料器使用在火锅锅体上且滤板上升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二中抵靠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三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滤板;11、翻边;2、支撑组件;21、上调节杆;211、抵靠凸部;212、连接部;213、抵靠螺栓;214、支撑脚一;22、下调节杆;221、支撑脚二;23、支撑杆;231、定位销;232、支撑凸部;233、定位槽;234、支撑脚三;3、连接件;31、限位套;32、连接轴;33、定位螺母;4、连接螺栓;5、空隙;6、锅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连杆式火锅捞料器,包括滤板1,滤板1呈圆形并潜入火锅锅体6内滤板1上侧面的边沿周向具有翻边11。滤板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均包括上调节杆21、下调节杆22、支撑杆23和连接轴32,连接件3呈长条形的板状,连接件3的下端与滤板1相固连,连接件3的的上端侧面上垂直固连有限位套31,连接轴32的一端固定插接在限位套31内,上调节杆21的上端开设有连接孔,连接轴32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孔,且伸出的端部螺接有定位螺母33,上调节杆21位于限位套31端面与定位螺母33之间,上调节杆21能够在连接轴32上摆动,连接件3与上调节杆21之间具有空隙5,用于火锅锅体6的侧壁插入,当然连接件3也可以采用杆状。上调节杆21的下端与下调节杆22的一端通过连接螺栓4转动连接,下调节杆22的另一端与支撑杆23相固连,上调节杆21的下端向一侧弯折形成支撑脚一214,下调节杆22的上端固连有支撑脚二221,支撑杆23两侧面的中部均具有支撑脚三234。上调节杆21上的下端设有抵靠件,当下调节杆22向下摆动至与抵靠件相抵靠并将上调节杆21支撑固定住时,下调节杆22位于上调节杆21的下方且支撑杆23保持水平,支撑脚三234的下侧面与支撑杆23的下边沿齐平。支撑杆23的一端设有支撑件,当下调节杆22向上摆动至支撑件与上调节杆21的侧部边沿相抵靠并对上调节杆21进行支撑时,下调节杆22位于上调节杆21的侧部且支撑杆23的另一端与上调节杆21的下端端部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支撑脚一214的下侧面与支撑脚二221的下侧面相齐平并呈水平状态。

具体来说,抵靠件为上调节杆21下端边沿上的抵靠凸部211,抵靠凸部211与上调节杆21一体结构,向下调节杆22的一侧凸出,当下调节杆22向下摆动至上调节杆21的下方且支撑杆23水平时,下调节杆22的上端向一侧倾斜、上调节杆21的上端向另一侧倾斜,且抵靠凸部211支撑抵靠在下调节杆22上端的边沿上。滤板1上升时需要上调节杆21的上端向一侧倾斜,此时抵靠件才能够与下调节杆22的边沿相抵靠,为此下调节杆22的上端也需要向另一侧倾斜,而上调节杆21的倾斜角度无需过大,设定合适的范围即可,因为上调节杆21倾斜的角度过大时上调节杆21与下调节杆22的高度之和变小,导致滤板1的升降行程变短,而上调节杆21的倾斜角度过小时抵靠件与下调节杆22的抵靠位置与上调节杆21和下调节杆22之间的铰接点位置太近,导致支撑不稳定,为此本上调节杆21的倾斜角度a为15°~45°,在本实施例中上调节杆21的倾斜角度a为30°。

支撑件包括垂直固连在支撑杆23一端侧面上的定位销231,当下调节杆22向上摆动至上调节杆21的侧部且支撑杆23的另一端端部与上调节杆21的下端端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时,定位销231支撑抵靠在上调节杆21的边沿上,支撑杆23一端抵靠在桌面等载体上,另一端通过定位销231抵靠在上调节杆21侧部边沿,从而对上调节杆21进行支撑,支撑杆23的端部与上调节杆21的下端形成两个距离较大的支撑点,使得对滤板1的支撑更加稳定。

结合图4至9所示,使用时将两支撑组件2放置与火锅锅体6两侧,连接件3具有一定的长度,能够使滤板1潜入火锅锅体6内,当下调节杆22向上摆动时能够摆动至上调节杆21的侧部,此时上调节杆21的下端与桌面等载体抵靠,而下调节杆22上的支撑杆23则倾斜,其一端的支撑件抵靠在上调节杆21的侧部边沿,另一端倾斜朝下,同时支撑杆23朝下的一端端部也能够抵靠在桌面等载体上,从而与上调节杆21的下端形成两个支撑点,对滤板1进行稳定的支撑,此时的滤板1下降至火锅锅体6的底部处,当下调节杆22向下摆动至上调节杆21的下方时,支撑杆23保持水平,支撑杆23的下边沿与桌面等载体相抵靠,对下调节杆22进行稳定的支撑,而上调节杆21与下调节杆22之间的铰接点、以及上调节杆21上的抵靠件同时作用在下调节杆22上,从而形成两个抵靠点,即下调节杆22对上调节杆21进行稳定的支撑,最终实现对滤板1的稳定支撑,此时滤板1的高度为下调节杆22与上调节杆21的高度之和,因此滤板1被提升,使食材露出汤底液面,方便夹取食物。

实施例二:

该连杆式火锅捞料器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如图10所示,抵靠件包括抵靠螺栓213,上调节杆21下端边沿上具有连接部212,连接部212上开设有螺孔,抵靠螺栓213螺接在螺孔内,且抵靠螺旋的端部伸出螺孔,当下调节杆22向下摆动至上调节杆21的下方且支撑杆23水平时,下调节杆22的上端向一侧倾斜、上调节杆21的上端向另一侧倾斜,且抵靠螺栓213的端部支撑抵靠在下调节杆22上端的边沿上。

实施例三:

该连杆式火锅捞料器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如图11所示,支撑件包括位于支撑杆23一端侧面上的支撑凸部232,支撑凸部232上开设有定位槽233,当下调节杆22向上摆动至上调节杆21的侧部且支撑杆23的另一端端部与上调节杆21的下端端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时,上调节杆21的边沿嵌入定位槽233内且支撑凸部232支撑抵靠在上调节杆21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滤板1、翻边11、支撑组件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