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3402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清洁用品用品技术领域,涉及拖把,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



背景技术:

平板拖把是一种常见的地面清洁工具,即主要包括板体,在板体上部铰接有拖把杆,下部覆盖有清洁布。现有平板拖把在使用后需要人工将清洁布取下,之后人工进行清洗、拧干然后在重新进行安装,这样不仅使得现有的平板拖把的使用不够方便,而且进行清洗与拧干时需要手工进行操作,劳动强度大,不够卫生,这样无疑对现有的平板拖把的使用造成了极大的限制。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易操控自拧拖把[申请号:201520554512.2],本易操控自拧拖把,包括拖把主板和至少两个活动设置在拖把主板上的拖把侧板,所述的拖把主板上活动连接有套筒,所述的套筒内穿设有拖把杆,且所述的拖把杆与转动设置在拖把主板上的旋转座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座与拖把侧板上通过易安装结构连接有清洁件,所述的套筒与拖把杆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连接,所述的套筒上设有能够相对于套筒摆动的控制件,所述的控制件一侧与拖把杆之间设有用于限定拖把杆单向周向转动方向和/或周向锁止拖把杆的单向锁止结构。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平板拖把使用不便的问题,使其在不取下清洁布的前提下也可以完成清洁布的清洗与拧干,且拧干过程中即使手部脱离拖把杆,拖把杆也不会在复位力的作用下复位,也就是说拖把杆能进行多次旋转,但是该方案中由于拖把杆与旋转座直接传动相连,拧干时旋转拖把杆带动旋转座转动,完成拧干操作时通过控制件解除单向锁止结构,在复位力作用下旋转头带动拖把杆周向转动,这就使得拖把侧板复位过程中拖把杆快速回转,长时间操作易造成拖把单向锁止结构部件磨损,单向锁止结构或拖把杆无法正常复位,这样就使得拖把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拧干拖把的单向止锁和解锁且解除过程拖把杆不会周向回转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包括套筒和穿设于套筒的拖把下杆且套筒与拖把下杆周向双向可转动相连,拖把下杆的下端通过具有至少一个摆动方向的第一摆动连接结构与拧干旋转头相连,套筒的下端通过具有至少一个摆动方向的第二摆动连接结构与拖把主板相连,且第一摆动连接结构和第二摆动连接结构的摆动方向相同,拧干旋转头穿设于拖把主板中,在拖把主板侧部铰接有至少一块拖把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内还穿设有拖把上杆,所述的套筒与拖把上杆或拖把下杆之间设有能使套筒与拖把上杆或拖把下杆周向单向转动相连的周向单向转动机构,所述的拖把下杆与拖把上杆之间设有能使两者相连或分离从而实现拖把下杆和拖把上杆同步转动或分别独立动作的离合机构。

使用时,通过将拧干旋转头与清洁布中部相连,清洁布周向与拖把副板相连,在离合机构作用下拖把下杆与拖把上杆两者相连,拧干时周向转动拖把上杆实现拖把上杆与拖把下杆同步带动拧干旋转头转动实现拧干清洁布,在周向单向转动机构作用下将拖把上杆单向锁止迫使拖把上杆周向单向转动,即使手脱离拖把上杆也不会出现拖把上杆复位现象,这样就实现了拧干时拖把上杆能多圈旋转,拧干效果更好,拧干后,通过离合机构使得拖把下杆与拖把上杆两者分离从而实现拖把下杆和拖把上杆分别独立动作,在清洁布和拖把副板复位力作用下拖把下杆周向复位,拖把上杆周向保持不动,即本拖把拧干解除过程拖把杆不会周向回转。

在上述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中,所述的周向单向转动机构设置在套筒与拖把上杆之间,当离合机构使拖把下杆与拖把上杆相连或分离时所述的周向单向转动机构使套筒与拖把上杆始终保持周向单向转动相连;

或者,所述的周向单向转动机构设置在套筒与拖把下杆之间且在周向单向转动机构上设有能使套筒与拖把下杆周向单向转动相连或解除套筒与拖把下杆周向单向转动相连的控制机构,且当离合机构使拖把下杆与拖把上杆相连时所述的周向单向转动机构使套筒与拖把上杆周向单向转动相连,当离合机构使拖把下杆与拖把上杆分离时所述的周向单向转动机构使套筒与拖把上杆周向单向转动相连。

在上述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中,所述的离合机构包括第一凹凸部、第二凹凸部和操控结构,所述的第一凹凸部与拖把上杆周向定位且轴向滑动相连和/或所述的第二凹凸部与拖把下杆周向定位且轴向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凹凸部与第二凹凸部相对置且能相互对接,所述的操控结构设置在套筒上且能带动第一凹凸部和/或第二凹凸部相对于第二凹凸部和/或第一凹凸部轴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相互分离或相互对接。即通过操控结构实现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分离或相互对接。

在上述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中,所述的周向单向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套筒内的内棘轮套和部分活动插接在拖把上杆或拖把下杆上的内定位棘爪,所述的内定位棘爪与拖把上杆或拖把下杆之间设有能使内定位棘爪卡于内棘轮套的棘齿之间的顶压弹簧;

或者,所述的周向单向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拖把上杆或拖把下杆上的外棘轮体和部分活动插接在套筒上的外定位棘爪,所述的外定位棘爪与套筒之间设有能使外定位棘爪卡于外棘轮体的棘齿之间的顶压弹簧。

在上述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中,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与外定位棘爪相连且能带动外定位棘爪脱离外棘轮体的棘齿的控制件。即当这里的周向单向转动机构设置在拖把下杆与套筒之间时,为了实现拖把拧干复位,需要控制件将拖把下杆与套筒的周向定位解除。

在上述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中,所述的第一凹凸部设置在活动头上且活动头与拖把上杆周向定位且轴向滑动,所述的第二凹凸部设置在拖把下杆,所述的操控结构设置在活动头与套筒之间。

在上述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中,所述的活动头与拖把上杆之间还设有能使活动头保持朝向拖把下杆运动趋势从而使得第一凹凸部与第二凹凸部对接的弹性顶压结构。这样保证了周向转动拖把上杆时能带动拖把下杆周向转动,确保拧干操作的正常进行。

在上述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中,所述的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均为端面棘齿且两个端面棘齿能相互对接吻合。显然,第一凹凸部与第二凹凸部采用端面棘齿形式,这样便于操控结构将第一凹凸部与第二凹凸部分离开来。

在上述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中,所述的操控结构包括设置在活动头外围的操控体,所述的操控体至少部分露出套筒,所述的活动头与操控体之间设有当操控体相对于活动头径向向下动作时能带动活动头沿轴向远离第二凹凸部方向移动的联动结构。

在上述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中,所述的联动结构包括设于活动头侧面的第一斜面和设于操控体下部的第二斜面,当操控体相对于活动头径向向下动作时所述的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接触从而推动活动头沿轴向远离第二凹凸部方向移动,所述的操控体与套体之间设有能使操控体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即这里的操控体摆动设置在套筒上,当克服第一复位弹簧弹力按压操控体摆动时,操控体下部的第二斜面推动活动头沿轴向远离第二凹凸部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凹凸部与第二凹凸部的分离,且为了实现活动头在拖把上杆作用下转动,可以将活动头一端设置成锥形体,第一斜面形成于锥形体周向外侧。

在上述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中,所述的操控体与套筒摆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作用在套筒上,另一端作用在操控体上,且当按压操控体时能够带动位于操控体下部的第二斜面径向向下移动。

在上述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中,所述的操控体穿设于套筒且操控体可在套筒中相对于活动头径向移动,所述的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作用在套筒上,另一端作用在操控体上,且当按压操控体时能够带动位于操控体下部的第二斜面径向向下移动。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在上述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中,所述的操控结构包括设置在活动头外围的定位体,所述的活动头与定位体之间设有能使两者轴向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的定位体与能够带动定位体向远离第二凹凸部方向移动的驱动结构相连。优选地,为了便于装配可以将这里的定位体设置成具有开口的卡圈结构,且这里的活动头也可以采用一端呈锥形体的结构,第一斜面形成于锥形体周向外侧,这样可以实现两种不同操控结构零部件的通用,节约了开模成本。

在上述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中,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活动头侧面的第一斜面和设于定位体下部的第三斜面,所述的第一斜面和第三斜面相互贴合。为了实现活动头在拖把上杆作用下正常周向转动,这里的活动头与定位体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相连。

在上述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中,所述的驱动结构包括与定位体固连的活动套筒段且该活动套筒段为所述套筒的组成部分,所述的活动套筒段与连接在第二摆动连接结构上的固定套筒段相抵靠,所述的活动套筒段与拖把上杆轴向活动连接且活动套筒段能带动定位体向远离第二凹凸部方向移动。即这里的定位体周向外侧与活动套筒端周向内侧相互抵靠,当轴向驱动活动套筒端移动时能带动定位体移动,且由于定位体与活动头轴向定位从而实现活动套筒段移动时第一凹凸部与第二凹凸部的分离。

在上述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中,所述的驱动结构包括与套筒轴向活动相连的推动钮,所述的推动钮与定位体相连且推动钮穿设于套筒中,所述的推动钮与套筒之间设有能使推动钮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的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作用在套筒上,另一端作用在推动钮上。也是说,在套筒上设有轴向延伸的条形槽,推动钮滑动设置在条形槽内且由于推动钮与定位体相连,这样在轴向滑动推动钮时能带动定位体轴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凹凸部与第二凹凸部的分离。

在上述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中,所述的拖把上杆与拖把下杆之间设有轴向贯穿于活动头内的连杆,所述的连杆一端穿设于第二凹凸部中心且与拖把下杆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拖把上杆一端且与拖把上杆相连,在拖把上杆端部设有供连杆穿过且周向具有若干导向凸条的导向柱,且每一根导向凸条均沿导向柱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的活动头内设有若干与导向凸条一一对应的导向槽,且所述的导向凸条和导向槽滑动相连。该结构保持了拖把上杆与拖把下杆保持相连状态,保证了活动头移动的行程在一定范围内,且采用导向凸条与导向槽这种结构能保证拖把上杆与活动头之间的轴向滑动相连且周向定位。

在上述的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中,所述的弹性顶压结构包括设置在导向柱与活动头之间且套设在连杆上的支撑弹簧,且所述的支撑弹簧一端作用于导向柱一端,另一端作用于活动头内。即在支撑弹簧作用下迫使活动头朝向拖把下杆一端运动使得第一凹凸部与第二凹凸部能相互扣合。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的优点在于:能够轻松实现自拧干拖把的单向止锁和解锁,且能通过多种形式的离合机构来克服拖把拧干解锁过程中拖把杆回转现象,确保解锁时拖把杆保持周向不动状态,不易出现由于拖把侧板复位过程中拖把杆快速回转造成的拖把单向锁止结构部件磨损,拖把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省略套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省略部分套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省略拖把下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省略活动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另一种周向单向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省略部分套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套筒1、拖把下杆2、第一摆动连接结构3、活动接头31、拧干旋转头4、第二摆动连接结构5、转接头51、拖把主板6、拖把副板61、拖把上杆7、连杆71、导向柱72、导向凸条721、支撑弹簧73、周向单向转动机构8、内棘轮套81、内定位棘爪82、顶压弹簧83、外棘轮体84、外定位棘爪85、控制件86、离合机构9、第一凹凸部91、第二凹凸部92、操控结构93、活动头94、第一斜面941、操控体95、第二斜面951、第一复位弹簧96、定位体97、第三斜面971、活动套筒段98、固定套筒9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离合式单向自拧拖把,包括套筒1和穿设于套筒1的拖把下杆2且套筒1与拖把下杆2周向双向可转动相连,拖把下杆2的下端通过具有至少一个摆动方向的第一摆动连接结构3与拧干旋转头4相连,套筒1的下端通过具有至少一个摆动方向的第二摆动连接结构5与拖把主板6相连,且第一摆动连接结构3和第二摆动连接结构5的摆动方向相同,为了实现使用时拖把下杆2与拖把主板6之间万向摆动,提高操作便捷性,这里的第一摆动连接结构3可以包括设置在拖把下杆2端部且穿设于套筒1内的活动接头31,活动接头31的一端与拖把下杆2活动相连,活动接头31的另一端与拧干旋转头4活动相连,且拖把下杆2与活动接头31转动连接的转动方向与拧干旋转头4与活动接头31转动连接的转动方向不同;第二摆动连接结构5包括包括设置在拖把主板6与套筒1之间的转接头51,套筒1与转接头51的一端活动相连,转接头51的另一端与拖把主板6活动相连,且拖把下杆2与活动接头31转动连接的转动方向和套筒1与转接头51转动连接的转动方向相同,活动接头31与拧干旋转头4转动连接的转动方向和拖把主板6与转接头51转动连接的转动方向相同,这里的拧干旋转头4穿设于拖把主板6中且位于拖把主板6底部并固定在清洁布中部,在拖把主板6侧部铰接有至少一块拖把副板61,其中,拖把主板6和拖把副板61之间设有复位扭簧结构,套筒1内还穿设有拖把上杆7,为了便于运输和存放,拖把上杆7采用分段式,套筒1与拖把上杆7或拖把下杆2之间设有能使套筒1与拖把上杆7或拖把下杆2周向单向转动相连的周向单向转动机构8,拖把下杆2与拖把上杆7之间设有能使两者相连或分离从而实现拖把下杆2和拖把上杆7同步转动或分别独立动作的离合机构9。

具体地,如图1-2所示,这里的周向单向转动机构8设置在套筒1与拖把上杆7之间,当离合机构9使拖把下杆2与拖把上杆7相连或分离时周向单向转动机构8使套筒1与拖把上杆7始终保持周向单向转动相连;或者,周向单向转动机构8设置在套筒1与拖把下杆2之间且在周向单向转动机构8上设有能使套筒1与拖把下杆2周向单向转动相连或解除套筒1与拖把下杆2周向单向转动相连的控制机构,且当离合机构9使拖把下杆2与拖把上杆7相连时周向单向转动机构8使套筒1与拖把上杆7周向单向转动相连,当离合机构9使拖把下杆2与拖把上杆7分离时周向单向转动机构8使套筒1与拖把上杆7周向单向转动相连。

其中,如图1以及图3-8所示,这里的离合机构9包括第一凹凸部91、第二凹凸部92和操控结构93,第一凹凸部91与拖把上杆7周向定位且轴向滑动相连和/或第二凹凸部92与拖把下杆2周向定位且轴向滑动相连,第一凹凸部91与第二凹凸部92相对置且能相互对接,操控结构93设置在套筒1上且能带动第一凹凸部91和/或第二凹凸部92相对于第二凹凸部92和/或第一凹凸部91轴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凹凸部91和第二凹凸部92相互分离或相互对接,即通过操控结构93实现第一凹凸部91和第二凹凸部92分离或相互对接,也就是说,第一凹凸部91设置在活动头94上且活动头94与拖把上杆7周向定位且轴向滑动,第二凹凸部92设置在拖把下杆2,操控结构93设置在活动头94与套筒1之间。为了便于操控结构将第一凹凸部91与第二凹凸部92分离开来,第一凹凸部91和第二凹凸部92均为端面棘齿且两个端面棘齿能相互对接吻合。

进一步地,这里的操控结构93包括设置在活动头94外围的操控体95,操控体95至少部分露出套筒1,活动头94与操控体95之间设有当操控体95相对于活动头94径向向下动作时能带动活动头94沿轴向远离第二凹凸部92方向移动的联动结构,优选地,这里的联动结构包括设于活动头94侧面的第一斜面941和设于操控体95下部的第二斜面951,当操控体95相对于活动头94径向向下动作时第二斜面951与第一斜面941接触从而推动活动头94沿轴向远离第二凹凸部92方向移动,操控体95与套体之间设有能使操控体95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96,操控体95与套筒1摆动连接,第一复位弹簧96的一端作用在套筒1上,另一端作用在操控体95上,且当按压操控体95时能够带动位于操控体95下部的第二斜面951径向向下移动;这里的操控体95穿设于套筒1且操控体95可在套筒1中相对于活动头94径向移动,第一复位弹簧96的一端作用在套筒1上,另一端作用在操控体95上,且当按压操控体95时能够带动位于操控体95下部的第二斜面951径向向下移动。也就是说,这里的操控体95摆动设置在套筒1上,当克服第一复位弹簧96弹力按压操控体95摆动时,操控体95下部的第二斜面951推动活动头94沿轴向远离第二凹凸部92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凹凸部91与第二凹凸部92的分离,且为了实现活动头94在拖把上杆7作用下转动,可以将活动头94一端设置成锥形体,第一斜面941形成于锥形体周向外侧。

为了保证了周向转动拖把上杆7时能带动拖把下杆2周向转动,确保拧干操作的正常进行,活动头94与拖把上杆7之间还设有能使活动头94保持朝向拖把下杆2运动趋势从而使得第一凹凸部91与第二凹凸部92对接的弹性顶压结构,拖把上杆7与拖把下杆2之间设有轴向贯穿于活动头94内的连杆71,连杆71一端穿设于第二凹凸部92中心且与拖把下杆2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拖把上杆7一端且与拖把上杆7相连,在拖把上杆7端部设有供连杆71穿过且周向具有若干导向凸条721的导向柱72,且每一根导向凸条721均沿导向柱72轴向延伸设置,活动头94内设有若干与导向凸条721一一对应的导向槽,且导向凸条721和导向槽滑动相连,该结构保持了拖把上杆7与拖把下杆2保持相连状态,保证了活动头94移动的行程在一定范围内,且采用导向凸条721与导向槽这种结构能保证拖把上杆7与活动头94之间的轴向滑动相连且周向定位,且这里的弹性顶压结构包括设置在导向柱72与活动头94之间且套设在连杆71上的支撑弹簧73,且支撑弹簧73一端作用于导向柱72一端,另一端作用于活动头94内,即在支撑弹簧73作用下迫使活动头94朝向拖把下杆2一端运动使得第一凹凸部91与第二凹凸部92能相互扣合。

这里的周向单向转动机构8包括固定在套筒1内的内棘轮套81和部分活动插接在拖把上杆7或拖把下杆2上的内定位棘爪82,内定位棘爪82与拖把上杆7或拖把下杆2之间设有能使内定位棘爪82卡于内棘轮套81的棘齿之间的顶压弹簧83;或者,如图9所示,这里的周向单向转动机构8包括固定在拖把上杆7或拖把下杆2上的外棘轮体84和部分活动插接在套筒1上的外定位棘爪85,外定位棘爪85与套筒1之间设有能使外定位棘爪85卡于外棘轮体84的棘齿之间的顶压弹簧83。其中,这里的控制机构包括与外定位棘爪85相连且能带动外定位棘爪85脱离外棘轮体84的棘齿的控制件86,即当这里的周向单向转动机构8设置在拖把下杆2与套筒1之间时,为了实现拖把拧干复位,需要控制件86将拖把下杆2与套筒1的周向定位解除。

本实施例的原理在于:即通过将拧干旋转头4与清洁布中部相连,清洁布周向与拖把副板61相连,在支撑弹簧73作用下迫使活动头94朝向拖把下杆2一端运动使得第一凹凸部91与第二凹凸部92能相互扣合,拖把下杆2与拖把上杆7两者相连,拧干时周向转动拖把上杆7实现拖把上杆7与拖把下杆2同步带动拧干旋转头4转动实现拧干清洁布,内棘轮套81和部分活动插接在拖把上杆7上的内定位棘爪82将拖把上杆7单向锁止迫使拖把上杆7周向单向转动,即使手脱离拖把上杆7也不会出现拖把上杆7复位现象,这样就实现了拧干时拖把上杆7能多圈旋转,拧干效果更好,拧干后,按压操控体95克服第一复位弹簧96弹力使其摆动,操控体95下部的第二斜面951推动活动头94沿轴向远离第二凹凸部92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凹凸部91与第二凹凸部92的分离,实现拖把下杆2和拖把上杆7分别独立动作,在清洁布和拖把副板61复位力作用下拖把下杆2周向复位,拖把上杆7周向保持不动,即本拖把拧干解除过程拖把杆不会周向回转。

实施例二

如图10-12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以及实施步骤与实施例一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操控结构93包括设置在活动头94外围的定位体97,所述的活动头94与定位体97之间设有能使两者轴向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的定位体97与能够带动定位体97向远离第二凹凸部92方向移动的驱动结构相连,优选地,为了便于装配可以将这里的定位体97设置成具有开口的卡圈结构,且这里的活动头94也可以采用一端呈锥形体的结构,第一斜面941形成于锥形体周向外侧,这样可以实现两种不同操控结构零部件的通用,节约了开模成本,其中,这里的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活动头94侧面的第一斜面941和设于定位体97下部的第三斜面971,所述的第一斜面941和第三斜面971相互贴合,即为了实现活动头94在拖把上杆7作用下正常周向转动,这里的活动头94与定位体97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相连。

这里的驱动结构包括与定位体97固连的活动套筒段98且该活动套筒段98为所述套筒1的组成部分,所述的活动套筒段98与连接在第二摆动连接结构5上的固定套筒99段相抵靠,所述的活动套筒段98与拖把上杆7轴向活动连接且活动套筒段98能带动定位体97向远离第二凹凸部92方向移动,即这里的定位体97周向外侧与活动套筒端98周向内侧相互抵靠,当轴向驱动活动套筒端98移动时能带动定位体97移动,且由于定位体97与活动头94轴向定位从而实现活动套筒段98移动时第一凹凸部91与第二凹凸部92的分离。

当然,这里的驱动结构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形式,即驱动结构包括与套筒1轴向活动相连的推动钮,所述的推动钮与定位体97相连且推动钮穿设于套筒1中,所述的推动钮与套筒1之间设有能使推动钮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的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作用在套筒1上,另一端作用在推动钮上,也是说,在套筒1上设有轴向延伸的条形槽,推动钮滑动设置在条形槽内且由于推动钮与定位体97相连,这样在轴向滑动推动钮时能带动定位体97轴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凹凸部91与第二凹凸部92的分离。

本实施例的原理在于:与实施例一不同的实施步骤在于,当进行复位时,轴向驱动活动套筒端98移动时能带动定位体97移动,从而实现活动套筒段98移动时第一凹凸部91与第二凹凸部92的分离;或者,轴向滑动推动钮时能带动定位体97轴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凹凸部91与第二凹凸部92的分离,实现拖把下杆2和拖把上杆7分别独立动作,在清洁布和拖把副板61复位力作用下拖把下杆2周向复位,拖把上杆7周向保持不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套筒1、拖把下杆2、第一摆动连接结构3、活动接头31、拧干旋转头4、第二摆动连接结构5、转接头51、拖把主板6、拖把副板61、拖把上杆7、连杆71、导向柱72、导向凸条721、支撑弹簧73、周向单向转动机构8、内棘轮套81、内定位棘爪82、顶压弹簧83、外棘轮体84、外定位棘爪85、控制件86、离合机构9、第一凹凸部91、第二凹凸部92、操控结构93、活动头94、第一斜面941、操控体95、第二斜面951、第一复位弹簧96、定位体97、第三斜面971、活动套筒段98、固定套筒9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