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架结构以及晾晒用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3163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衣架结构以及晾晒用衣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衣架结构以及晾晒用衣架。

本申请基于2016年3月31日提交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073563号要求优先权,并将该申请的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为了使所洗衣物干燥而使用的晾晒用衣架,已知有一种晾晒用衣架,其具有方形或圆形的框体和安装于框体的多个夹子(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14-64862号公报)。

但是,在现有的晾晒用衣架中,在从晾晒用衣架取下所洗衣物的情况下,必须个别地打开分别夹着所洗衣物的夹子,因此,费工夫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架结构及晾晒用衣架,其能减少从夹子取下所洗衣物的工夫和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衣架结构包括:棒状体,该棒状体沿轴向延伸;多个夹子,该多个夹子具有供所述棒状体插通的贯通孔,且沿所述轴向配置于所述棒状体;隔板,该隔板形成为筒状而被所述棒状体插通,且配置于相邻的所述夹子之间。所述夹子具有:一对夹持部,该一对夹持部形成为从前端部朝后端部延伸,且以所述前端部配置于所述后端部的下方的状态沿所述轴向配置;连接部,该连接部设于所述一对夹持部的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后端部之间,且以使所述前端部能互相靠近或互相分离的方式将所述一对夹持部连接成能转动;以及施力部,该施力部朝使所述一对夹持部的所述前端部互相靠近的方向施力。所述夹持部具有:所述贯通孔,该贯通孔设于所述后端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且形成为沿所述轴向贯通所述夹持部;以及抵接部,该抵接部在所述夹持部的与所述隔板相对的面上以沿所述轴向朝所述隔板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贯通孔的周缘。当所述夹子处于自然的状态时,所述抵接部的与所述隔板抵接的第一抵接面和所述隔板的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的第二抵接面中,一方具有与所述轴向正交的第一平面,另一方具有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其中,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所述第三平面从所述第二平面朝下方且朝离开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延伸。

根据这样的衣架结构,在相邻的夹子之间配置有隔板,因此,通过沿轴向按压一个夹子,一次就能打开隔着隔板沿轴向配置的多个夹子。因此,能减少从夹子取下所洗衣物时的工夫和时间。

此外,夹子的抵接部的第一抵接面就隔板的第二抵接面中,一方具有与轴向正交的第一平面,另一方具有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其中,所述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平行,所述第三平面从第二平面朝下方且朝离开第一平面的方向延伸,因此,当抵接部与隔板抵接时,首先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抵接,接着,通过夹子的夹持部转动,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抵接。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是与轴向正交且互相平行的平面,因此,在沿轴向按压的情况下,能防止夹子相对于隔板朝上方等相对移动,在夹子与隔板之间能可靠地传递按压力。因此,能更高效得打开多个夹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也可以在上述第一方面的衣架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如下结构:所述贯通孔形成为在与所述轴向交叉且连接所述夹持部的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后端部的第一轴的方向上的尺寸比与包含所述轴向和所述第一轴的平面正交的第二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的长圆形。所述贯通孔在所述第二轴的方向上的尺寸也可以与所述棒状体在所述第二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同

根据这样的衣架结构,贯通孔在第二轴的方向上的尺寸与棒状体在第二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同,因此,当打开夹子时,能防止夹子相对于棒状体沿第二轴的方向移动。因此,在第二轴的方向上夹子不会松动,能更高效得打开夹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晾晒用衣架包括:中央框体,该中央框体具有能安装于安装对象物的钩部;以及一对侧部框体,该一对侧部框体在俯视时设于所述中央框体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且沿与所述延伸方向正交的横向延伸。所述侧部框体具有一对转动部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衣架结构,其中,所述一对转动部在俯视时从所述中央框体的所述端部分别朝所述横向的两侧延伸,且在所述钩部一侧能转动地与所述中央框体的所述端部连接。所述棒状体的所述轴向的端部连接于所述转动部的在所述横向上位于与所述转动部的第一端部相反一侧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连接于所述中央框体的所述端部。所述转动部的第二端部具有能与相邻的所述夹子的所述抵接部的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的尺寸。所述一对转动部中,从一方的所述第一端部至所述第二端部的尺寸与从另一方的所述第一端部至所述第二端部的尺寸不同。

根据这样的晾晒用衣架,一对转动部中,从一方的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的尺寸与从另一方的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的尺寸不同,因此,在使一对转动部朝钩部一侧转动来折叠晾晒用衣架的状态下,与一方的转动部的第二端部抵接的夹子的位置相对于与另一方的转动部的第二端部抵接的夹子的位置发生错位。因此,当折叠晾晒用衣架时,这些夹子不易干涉,因此,能更顺畅地折叠晾晒用衣架。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衣架结构以及晾晒用衣架,能减少从夹子取下所洗衣物的工夫及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衣架结构的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晾晒用衣架的俯视图。

图4是上述晾晒用衣架的主视图。

图5是上述晾晒用衣架的侧视图。

图6是上述晾晒用衣架的折叠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上述晾晒用衣架的折叠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上述晾晒用衣架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及图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衣架结构1的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衣架结构1包括棒状体10、夹子20和隔板30。

棒状体10被设为沿轴向da延伸。本实施方式中,棒状体10形成为以沿轴向da的轴o1为中心轴的圆筒状。棒状体10是例如由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或硬质树脂形成的。

夹子20具有供棒状体10插通的贯通孔24,且沿轴向da在棒状体10上配置有多个。夹子20是为了夹着悬挂所洗衣物等而使用的。

各夹子20具有一对夹持部21、21、连接部22和施力部23。一对夹持部21、21形成为从前端部21f朝后端部21r延伸,并以前端部21f配置于后端部21r的下方的状态沿轴向da配置。连接部22设于一对夹持部21、21的前端部21f、21f与后端部21r、21r之间,且以前端部21f、21f可互相靠近或互相分离的方式将一对夹持部21、21连接成能旋转。施力部23朝向使一对夹持部21、21的前端部21f、21f互相靠近的方向施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2将一对夹持部21、21连接成使一对夹持部21、21能以与包含轴o1和各夹持部21的延伸方向的平面正交的支点轴o2为中心互相转动。此外,施力部23由作为弹性体的弹簧构成。施力部23是例如通过折弯金属线材而形成的。在没有对夹子20施加外力的状态下,由于施力部23的作用,一对夹持部21、21的前端部21f、21f互相抵接,并且,一对夹持部21、21的后端部21r、21r互相分离。此外,通过在一对夹持部21、21的后端部侧朝向使一对夹持部21、21的后端部互相靠近的方向施力,能抵抗施力部23的施力使前端部21f、21f互相分离。藉此,夹子20会打开。

各夹持部21具有贯通孔24,该贯通孔24设于后端部21r与连接部22之间,且形成为沿轴向da贯通夹持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24形成为长圆形。具体而言,在以与轴向da交叉且连接夹持部21的前端部21f与后端部21r的轴作为第一轴o3,且以与包含轴向da和第一轴o3的平面垂直的轴作为第二轴o4的情况下,贯通孔24在第一轴o3的方向上的尺寸比贯通孔24在第二轴o4的方向上的尺寸要大。

在一对夹持部21、21的贯通孔24、24中插通有棒状体10。贯通孔24在第一轴o3的方向上的尺寸设定得比棒状体10的外径大,以避免棒状体10在打开夹子20时妨碍一对夹持部21、21的转动动作。

此外,贯通孔24在第二轴o4的方向上的尺寸与棒状体10在第二轴o4的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同(包括贯通孔24在第二轴o4的方向上的尺寸比棒状体10在第二轴o4的方向上的尺寸稍大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棒状体10具有圆形的外形,因此,贯通孔24在第二轴o4的方向上的尺寸与棒状体10的外径大致相同。

藉此,在打开夹子20时,能防止夹子20相对于棒状体10沿第二轴o4的方向移动。

隔板30形成为筒状且插通有棒状体10,且配置于相邻的夹子2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板30配合棒状体10的形状形成为圆筒状。隔板30的内径比棒状体10的外径设定得稍大,因此,隔板30能相对于棒状体10沿轴向da移动。因此,隔板30能沿轴向da与相邻的夹子20抵接。隔板30的轴向da的尺寸被设定为能使相邻的夹子20以互相不干涉的方式分开的程度。

在隔板30的轴向da的两端部形成有与相邻的夹子20抵接的隔板侧抵接面(第二抵接面、第一平面)31。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板侧抵接面31是与轴向da正交的平面。

夹子20的各夹持部21具有与隔板30抵接的抵接部25。抵接部25在夹持部21的与隔板30相对的面21s上以沿轴向da朝隔板30突出的方式形成于贯通孔24的周缘。

在抵接部25中,形成有与隔板30抵接的夹子侧抵接面(第一抵接面)26。在夹子20与隔板30互相抵接的情况下,夹子侧抵接面26与隔板侧抵接面31互相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夹子侧抵接面26具有上部抵接面(第二平面)26a和下部抵接面(第三平面)26b。当夹子20处于自然状态(没有对夹子20施加外力的状态)时,上部抵接面26a是与隔板侧抵接面31平行的平面。当夹子20处于自然状态时,下部抵接面26b是从上部抵接面26a朝下方且朝离开隔板侧抵接面31的方向延伸的平面。

在夹子侧抵接面26中,下部抵接面26b设定得比上部抵接面26a面积要大。更具体而言,投影至包含第一轴o3及第二轴o4的平面的下部抵接面26b的面积比投影至包含第一轴o3及第二轴o4的平面的上部抵接面26a的面积大。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隔板30沿轴向da与夹子20抵接后按压于夹子20,能打开夹子20。当在夹子20的一方的抵接部25抵接于以限制夹子20沿轴向da移动的方式设于棒状体10的限制部11的端面11s的状态下使隔板30抵接于夹子20的另一方的抵接部25时,隔板侧抵接面31首先与夹子侧抵接面26的上部抵接面26a抵接。在这种状态下使隔板30按压于夹子20的抵接部25时,由于与轴向da正交的隔板侧抵接面31与上部抵接面26a互相平行,因此夹子20相对于隔板30不会错位,可将隔板30的轴向的按压力适当地传递至抵接部25。

藉此,一对夹持部21、21以支点轴o2为中心转动,以使前端部21f、21f互相分离,且使后端部21r、21r互相靠近。

若一对夹持部21、21转动规定量,则隔板侧抵接面31会与夹子侧抵接面26的下部抵接面26b抵接。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将隔板30进一步朝夹子20的抵接部25按压,能使一对夹持部21、21以支点轴o2为中心转动至后端部21r、21r互相抵接。藉此,夹子20会完全打开。

此外,如图1所示,当夹子20a、20b、20c在彼此之间设置隔板30a、30b后配置于棒状体10时,若将夹子20c的与隔板30b相反一侧的夹持部21的后端部21r朝限制部11按压,则该按压力会经由隔板30b朝夹子20b传递,继而经由隔板30a朝夹子20a传递。因此,仅按压夹子20c的后端部21r,就能一次打开夹子20c、夹子20b及夹子20a中的每个。

夹子20除了上述施力部23之外例如由树脂形成。同样地,隔板30例如由树脂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衣架结构1包括:棒状体10,该棒状体10沿轴向da延伸;多个夹子20,该夹子20具有供棒状体10插通的贯通孔24,且沿轴向da配置于棒状体10;以及隔板30,该隔板30形成为筒状而供棒状体10插通,且配置于相邻的夹子20之间。夹子20具有:一对夹持部21、21,该一对夹持部21、21形成为从前端部21f、21f朝后端部21r、21r延伸,且以前端部21f、21f配置于后端部21r、21r的下方的状态沿轴向da配置;连接部22,该连接部22设于一对夹持部21、21的前端部21f、21f与后端部21r、21r之间,且以使前端部21f、21f能互相靠近或互相分离的方式将一对夹持部21、21连接成能转动;以及施力部23,该施力部23朝使一对夹持部21、21的前端部21f、21f互相靠近的方向施力。夹持部21具有:贯通孔24,该贯通孔24设于后端部21r与连接部22之间,且形成为沿轴向da贯通夹持部21;以及抵接部25,该抵接部25在夹持部21的与隔板30相对的面21s上以沿轴向da朝隔板30突出的方式形成于贯通孔24的周缘。当夹子20处于自然状态时,抵接面25的与隔板30抵接的夹子侧抵接面26和隔板30的与夹子侧抵接面26抵接的隔板侧抵接面31中,隔板侧抵接面31具有与轴向da正交的平面,夹子侧抵接面26具有上部抵接面26a和下部抵接面26b,其中,上部抵接面26a与隔板侧抵接面31平行,下部抵接面26b从上部抵接面26a朝下方且朝离开隔板侧抵接面31的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结构,相邻的夹子20之间配置有隔板30,因此,通过沿轴向da按压一个夹子20,能一次打开隔着隔板30沿轴向da配置的多个夹子20。因此,能减少从夹子20取下所洗衣物时的工夫和时间。

此外,夹子20的抵接部25的夹子侧抵接面26和隔板30的隔板侧抵接面31中,隔板侧抵接面31具有与轴向da正交的平面,夹子侧抵接面26具有上部抵接面26a和下部抵接面26b,其中,上部抵接面26a与隔板侧抵接面31平行,下部抵接面26b从上部抵接面26a朝下方且朝离开隔板侧抵接面31的方向延伸,因此,当抵接部25与隔板30抵接时,首先隔板侧抵接面31与上部抵接面26a抵接,接着,通过夹子20的夹持部21转动,隔板侧抵接面31与下部抵接面26b抵接。隔板侧抵接面31及上部抵接面26a是与轴向da正交且互相平行的平面,因此,在沿轴向da按压的情况下,能防止夹子20相对于隔板30朝上方等相对移动,在夹子20与隔板30之间能更可靠地传递按压力。因此,能更高效地打开多个夹子20。

此外,在夹子20中,在设于夹持部21的后端部21r与连接部22之间的贯通孔24中插通有棒状体10,因此,后端部21r配置于棒状体10的上方。因此,在打开夹子20时,使用者能从上方容易地夹起夹子20的后端部21r、21r,因而能提高作业性。

此外,相邻的夹子20之间配置有隔板30,因此,能使相邻的夹子20的间隔变宽。因此,能对应夹子20的间隔,隔着间隔晾晒所洗衣物,因此,能使所洗衣物容易晾干。

此外,贯通孔24形成为与轴向da交叉且连接夹持部21的前端部21f与后端部21r的第一轴o3的方向上的尺寸比与包含轴向da和第一轴o3的平面正交的第二轴o4的方向上的尺寸要大的长圆形。贯通孔24在第二轴o4的方向上的尺寸与棒状体10在第二轴o4的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同。

根据上述结构,贯通孔24在第二轴o4的方向上的尺寸与棒状体10在第二轴o4的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同,因此,当打开夹子20时,能防止夹子20相对于棒状体10沿第二轴o4的方向移动。因此,在第二轴o4的方向上夹子20不会松动,能更高效地打开夹子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夹子20的抵接部25的夹子侧抵接面26和隔板30的隔板侧抵接面31中,隔板侧抵接面31具有与轴向da正交的平面,夹子侧抵接面26具有上部抵接面26a和下部抵接面26b,其中,上部抵接面26a与隔板侧抵接面31平行,下部抵接面26b从上部抵接面26a朝下方且朝离开隔板侧抵接面31的方向延伸,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夹子侧抵接面26具有垂直于轴向da的第一平面,隔板侧抵接面31具有与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和从第二平面朝下方且朝离开第一平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平面。

在后者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以下可能性:隔板30相对于棒状体10绕轴向da旋转,使隔板侧抵接面26与隔板侧抵接面31不能适当抵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通过使棒状体10形成为方筒状,并且使隔板30形成为方筒状,就能防止隔板30相对于棒状体10绕轴向da旋转。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3至图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晾晒用衣架的俯视图。图4是晾晒用衣架40的主视图。图5是晾晒用衣架40的侧视图。图6是晾晒用衣架40的折叠状态的俯视图。图7是晾晒用衣架40的折叠状态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晾晒用衣架40构成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衣架结构1。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衣架结构1结构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3至图5所示,晾晒用衣架40包括中央框体50和一对侧部框体60、60。

中央框体50具有能安装于晾晒杆等安装对象物的钩部52。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框体50俯视沿纵向dv延伸。因此,俯视时中央框体50的延伸方向为纵向dv。此外,中央框体50侧视时呈朝上方凸的圆弧状。钩部52能旋转地安装于中央框架50的纵向dv的中间部50m。钩部52具有第一钩部52a和第二钩部52b,所述第二钩52b设于第一钩52a的上方。在第二钩部52b安装有保持构件52c,该保持构件52与第二钩部52b一起夹着安装对象物进行保持。

一对侧部框体60、60在俯视时分别设于中央框体50的纵向(延伸方向)dv的两端部50a、50b,且沿着与纵向dv正交的横向dh延伸。

在一对侧部框体60、60的横向dh的两端部60a、60b设有一对端部框体70、70,以在纵向dv上使一对侧部框体60、60互相连接。此外,在一对端部框体70、70的内侧设有一对中间框体80、80,以在纵向dv上使一对侧部框体60、60互相连接。

相邻的端部框体70与中间框体80由两个辅助框体90在横向dh上互相连接在一起。

各侧部框体60具有一对转动部62、62和第一实施方式的衣架结构1。即,侧部框体60具有棒状体10、夹子20和隔板30。

一对转动部62、62在俯视时从中央框体50的端部50a(或50b)分别朝横向dh的两侧延伸。此外,一对转动部62、62在钩部52一侧能转动地分别连接于中央框体50的端部50a(或50b)。各转动部62的第一端部62a连接有中央框体50的端部50a(或50b)。各转动部62的与第一端部62a在横向dh上相反一侧的第二端部62b连接有棒状体10的轴向da的端部。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以使第二端部62b、62b互相靠近的方式使一对转动部62、62朝钩部52一侧转动,如图6及图7所示,能折叠晾晒用衣架40。

转动部62的第二端部62b具有能与相邻的夹子20的抵接部25的夹子侧抵接面26抵接的尺寸。此外,一对转动部62、62中,从一方的第一端部62a至第二端部62b的尺寸l1与从另一方的第一端部62a至第二端部62b的尺寸l2不同。因此,如图7所示,在折叠晾晒用衣架40的状态下,一对转动部62、62中,抵接于一方的第二端部62b的夹子20的位置与抵接于另一方的第二端部62b的夹子20的位置会发生错位。因此,当折叠晾晒用衣架40时,这些夹子20不易干涉,因此,能更顺畅地折叠晾晒用衣架40。另外,一对转动部62、62的从第一端部62a至第二端部62b的尺寸l1、l2能根据夹子20的形状进行适当设定。

棒状体10将转动部62的第二端部62b与设于端部框体70的纵向dv的两端的连接部71连接。在棒状体10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交替配置有多个夹子20及隔板3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最接近转动部62的夹子20和与该夹子20相邻的夹子20之间,设有连接中间框体80与侧部框体60的连接部81。因此,在侧部框体60中,由配置在连接部71与连接部81之间的棒状体10、夹子20及隔板30构成上述的衣架结构1。

各端部框体70在俯视时沿纵向dv延伸。在端部框体70设有多个夹子20。在端部框体70的纵向dv的两端部设有将端部框体70与侧部框体60连接的连接部71。此外,在端部框体70的纵向dv的中间部70m能旋转地设有辅助钩部74。通过将钩部52以及辅助钩部74安装于在安装对象物,能使晾晒用衣架40整体的平衡更稳定。在中间部70m与各连接部71之间,分别设有连接端部框体70与辅助框体90的连接部72。

各中间框体80在俯视时沿纵向dv延伸。此外,中间框体80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衣架结构1。在中间框体80的纵向dv的两端部设有将中间框体80与侧部框体60连接的连接部81。在中间框体80的与各连接部72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将中间框体80与辅助框体90连接的连接部82。由配置在两个连接部82、82之间的棒状体10、夹子20及隔板30构成上述的衣架结构1。

各辅助框体90在俯视时沿纵向dh延伸。此外,辅助框体90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衣架结构1。辅助框体90的横向dh的两端部分别与连接部72以及连接部82连接。由配置在连接部72与连接部82之间的棒状体10、夹子20及隔板30构成上述的衣架结构1。

本实施方式的晾晒用衣架40具有中央框体50和一对侧部框体60、60,其中,中央框体50具有能安装于安装对象物的钩部52,一对侧部框体60、60俯视时设于中央框体50的纵向dv的两端部50a、50b,且沿与纵向dv正交的横向dh延伸。侧部框体60具有一对转动部62、62和衣架结构1,所述一对转动部62、62在俯视时分别从中央框体50的端部50a(或50b)朝横向dh的两侧延伸,且在钩部52一侧能转动地与中央框体50的端部50a(或50b)连接。棒状体10的轴向da的端部连接于第二端部62b,该第二端部62b在横向dh上位于与转动部62的连接于中央框体50的端部50a(或50b)的第一端部62a相反的一侧。转动部62的第二端部62b具有能与相邻的夹子20的抵接部25的夹子侧抵接面26抵接的尺寸。一对转动部62、62中,从一方的第一端部62a至第二端部62b的尺寸l1与从另一方的第一端部62a至第二端部62b的尺寸l2不同。

即便是这样构成的晾晒用衣架40,也能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衣架结构1相同的效果。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在一对转动部62、62中,从一方的第一端部62a至第二端部62b的尺寸l1与从另一方的第一端部62a至第二端部62b的尺寸l2不同,因此,在使一对转动部62、62朝钩部52一侧转动而折叠晾晒用衣架40的状态下,与一方的转动部62的第二端部62b抵接的夹子20的位置相对于与另一方的转动部62的第二端部62b抵接的夹子20的位置是错位的。因此,当折叠晾晒用衣架40时,这些夹子20不易干涉,因此,能更顺畅地折叠晾晒用衣架40。

此外,侧部框体60具有上述的衣架结构1,因此,在侧部框体60中,夹子20是以在贯通孔24中插通有棒状体10的状态配置于棒状体10的。因此,虽在夹子经由悬挂构件悬挂于棒状体的现有结构中,在折叠晾晒用衣架时夹子彼此容易缠绕,但在上述结构中,由于棒状体10插通贯通孔24,而导致相比于现有的结构,夹子20的运动被限制,因此当折叠晾晒用衣架40时夹子20彼此不缠绕。

(变形例)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晾晒用衣架的变形例的图。变形例的晾晒用衣架41在一对中间框体80、80俯视时相对于中央框体50呈非对称配置这一点上与上述晾晒用衣架40不同。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晾晒用衣架41构成为:在一对中间框体80a、80b中,俯视时配置于左侧的中间框体80a与中央框体50的横向dh的间隔比俯视时配置于右侧的中间框体80b与中央框体50的横向dh的间隔大。另外,在图8中,中间框体80a与中央框体50之间的横向dh的间隔比晾晒用衣架40的情况大,且中间框体80b与中央框体50之间的横向dh的间隔与晾晒用衣架40的情况相同。此外,随着中间框体80a的位置比晾晒用衣架40的中间框体80的位置朝横向dh的外侧移动,与晾晒用衣架40的情况相比,将端部框体70与中间框体80a连接的辅助框体90的横向dh的尺寸构成得要小。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折叠晾晒用衣架41的状态下,中间框体80a的连接部81的位置相对于中间框体80b的连接部81的位置是错位的。由此,配置于中间框体80a侧的连接部81与连接部71之间的夹子20的位置相对于配置于中间框体80b侧的连接部81与连接部71之间的夹子20的位置分别是错位的。因此,当折叠晾晒用衣架41时,这所有的夹子20都不易干涉,从而能更顺畅地折叠晾晒用衣架41。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追加、省略、替换及其他变更。

例如,也可以在大致三角形的衣架上设置上述衣架结构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