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餐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780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用餐家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餐家具。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对餐饮生活也越来越讲究。例如,人们的早餐一般需要在餐厅里面解决。但是,经常会有一些餐后残留物留下在餐桌上,例如小孩丢弃的饭菜等,这就需要清洁员人工利用抹布去擦洗,使得餐桌的清理较为麻烦。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粘性的残留物,更是难以清除。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清除餐后残留物的用餐家具。

一种用餐家具,包括餐桌以及围绕所述餐桌设置的多个座椅,所述餐桌上开设有收容腔并邻近所述收容腔设置有冲洗组件,所述冲洗组件包括冲洗管、冲洗头以及控制阀门,所述冲洗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餐桌上,所述冲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冲洗头连接,所述控制阀门设置于所述冲洗头上;其中,所述冲洗管中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过滤片与第二过滤片,所述第一过滤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一过滤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孔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过滤孔及所述第二过滤孔均为圆形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过滤孔的直径为第二过滤孔的直径的1.5-2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冲洗管上还开设有两个排出孔,所述两个排出孔分别邻近所述第一过滤片的上游及所述第二过滤片的上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排出孔上均转动设置有封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出孔为圆形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封盖为圆形片,且所述封盖的直径大于所述排出孔的直径。

由于餐桌上设置有多个收容腔,且邻近所述收容腔设置有冲洗组件,因此可以利用所述冲洗组件的冲洗头对餐桌上的餐后残留物进行冲洗,从而方便了清洁人员对餐后残留物的清除。而且就餐人员如果需要在就餐前/餐后洗手的话,也可以利用冲洗头在收容腔上方洗手,而不要特意跑到洗手池去洗手,方便了就餐人员洗手。

利用所述第一过滤片与所述第二过滤片即可实现对所述冲洗管中液体的过滤,避免所述冲洗管中的水流对餐桌产生污染。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会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用餐家具的剖视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餐桌的俯视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餐桌的剖视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冲洗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冲洗组件及过滤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冲洗管及清洗组件的侧视图;以及

图7为图1中V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餐家具。所述用餐家具包括餐桌以及围绕所述餐桌设置的多个座椅,所述餐桌上开设有收容腔并邻近所述收容腔设置有冲洗组件,所述冲洗组件包括冲洗管、冲洗头以及控制阀门。例如,所述冲洗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餐桌上,所述冲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冲洗头连接,所述控制阀门设置于所述冲洗头上。例如,所述冲洗管中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过滤片与第二过滤片,所述第一过滤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滤孔。例如,所述第一过滤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孔的直径。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用餐家具100a,包括餐桌20a以及围绕所述餐桌设置的多个座椅30a,所述餐桌上开设有收容腔21a并邻近所述收容腔设置有冲洗组件23a,所述冲洗组件包括冲洗管231a、冲洗头232a以及控制阀门233a,所述冲洗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餐桌上,所述冲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冲洗头连接,所述控制阀门设置于所述冲洗头上。

由于餐桌上设置有多个收容腔,且邻近所述收容腔设置有冲洗组件,因此可以利用所述冲洗组件的冲洗头对餐桌上的餐后残留物进行冲洗,从而方便了清洁人员对餐后残留物的清除。而且就餐人员如果需要在就餐前/餐后洗手的话,也可以利用冲洗头在收容腔上方洗手,而不要特意跑到洗手池去洗手,方便了就餐人员洗手。

请参阅图4,例如,为了便于输出两种清洗液体,其中,所述冲洗管包括内管24a与外管25a,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上,所述内管内侧形成第一冲洗通道241a,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有第二冲洗通道251a。所述第一冲洗通道可以流出带有清洗液的水流,而第二冲洗通道可以流出纯净水,这样当清洗液的水流对餐后残留物或者污染物清洗之后,所述第二冲洗通道中的纯净水可以将清洗液稀释,从而使得对餐桌的清洗更为方便,不易于餐桌上残留清洗液。例如,所述第一冲洗通道可以流出酸性液体,所述第二冲洗通道可以流出碱性液体,这样利用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对餐后残留物进行化学处理,此后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互相中和,从而提高了对餐桌上的餐后残留物或者污染物的清洗力度。例如,所述第一冲洗通道中的流动介质和所述第二冲洗通道中的流动介质均为水,例如所述第一冲洗通道中的水流速度大于所述第二冲洗通道中的水流速度,这样利用二者之间的速度差对餐后残留物进行交替性冲击,使得餐后残留物较易松动。

例如,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设置所述冲洗管,所述外管的直径为所述内管的直径的1.5-2.5倍。所述外管包括弹性层以及橡胶层,所述橡胶层贴设于所述弹性层外。所述橡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弹性层的厚度。所述内管包括防水层与基层,所述防水层贴设于所述基层的外侧。所述防水层的厚度小于所述基层的厚度。通过所述防水层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二冲洗通道中的水不会浸入所述内管中,避免了第一冲水通道与第二冲水通道的提前混合。

请参阅图5,例如,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所述冲洗管的流动介质中有较大的污染物,其中,所述冲洗管中设置有过滤组件26a,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过滤片261a与第二过滤片262a,所述第一过滤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一过滤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孔的直径。利用所述第一过滤片与所述第二过滤片即可实现对所述冲洗管中液体的过滤,避免所述冲洗管中的水流对餐桌产生污染。例如,为节约清洗水,所述冲洗管可以循环利用清洗水以对餐桌进行清洗,为了避免冲洗管中的循环利用的清洗水太过浑浊,所述第一过滤片可以实现第一层级的过滤,即滤除较大体积的污染物。所述第二过滤片可以实现第二层级的过滤,即滤出较小体积的污染物,以保证流向餐桌的清洗水较为干净。

例如,所述第一过滤孔及所述第二过滤孔均为圆形孔。所述第一过滤孔的直径为第二过滤孔的直径的1.5-2倍。例如,为了将过滤下来的污染物排出所述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上还开设有两个排出孔,所述两个排出孔分别邻近所述第一过滤片的上游及所述第二过滤片的上游设置。每个排出孔上均转动设置有封盖。所述排出孔为圆形孔。所述封盖为圆形片,且所述封盖的直径大于所述排出孔的直径。由于所述封盖的直径大于所述排出孔的直径,因此通过按压能够将所述封盖过盈配合于所述排出孔中。

请参阅图6,例如,为了更高效地清理所述餐桌,其中,所述冲洗管上设置有清洗组件27a,所述清洗组件包括清洗瓶271a以及连接管272a,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清洗瓶与所述冲洗管,所述清洗瓶上设置有柔性按压部273a。当需要提高冲洗组件的清洗效果时,可以按压所述清洗瓶的柔性按压部,向所述冲洗管中挤出部分清洗液,从而使得所述清洗液分散于所述冲洗管中,并由水流携带流向餐桌以对餐桌上的污染物进行清洗,进而提高所述冲洗组件的清洗效果。

例如,为了便于按压所述清洗瓶,所述清洗瓶包括相互连接的开口部与瓶体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瓶体部上开设有按压口,所述柔性按压部封闭设置于所述按压口上。所述柔性按压部上设置有指纹槽。所述柔性按压部为圆形。所述连接管的端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开口部上。所述开口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瓶体部的直径。由于所述瓶体部上设置有柔性按压部,且所述柔性按压部上设置有指纹槽,因此利用手指按压所述指纹槽即可实现对所述瓶体部的按压,提高了按压手感,也能够使得所述瓶体部内的清洗液被充分地按压出来。

请参阅图1、图2及图7,例如,所述用餐家具还包括设置于天花板上的多个第一轨道、多个滑轮42a以及多个挂绳43a。所述多个第一轨道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多个滑轮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轨道中,所述多个挂绳分别连接所述多个滑轮与所述餐桌。所述餐桌由支撑板28a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中部的定位杆29a组成。所述支撑板的周缘开设有多个条形槽281a,所述多个条形槽贯通所述支撑板边缘并向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延伸。所述多个挂绳将所述支撑板挂设起来以使所述支撑板悬空,所述定位杆用于引导所述支撑板的定位。

例如,所述用餐家具包括多个座椅组件,所述多个座椅组件围绕所述餐桌周缘设置。每个座椅组件包括第二轨道、滑动件34a、卷绕件35a、多个挂设条36a以及上述座椅,所述第二轨道设置于天花板上并与所述多个第一轨道垂直,所述滑动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轨道上,所述卷绕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件上,所述挂设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卷绕件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座椅,从而将所述座椅挂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周缘。所述挂设条对准所述支撑板上的条形槽设置。例如,所述座椅包括坐垫31a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坐垫一侧的靠垫32a。所述挂设条连接所述坐垫的中部,所述坐垫的顶部上凸伸形成有固定架37a,所述固定架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挂设条上并位于所述坐垫的上方。所述靠垫的两侧分别凸伸形成扶手杆38a,所述两个扶手杆设置于所述挂设条的两侧,当需要就餐时,就餐者可坐于坐垫上并靠在所述靠垫上,而且就餐者的两腿可以夹在所述挂设条的两侧,以起到稳定身体的作用。

就餐结束后,转动所述靠垫并使所述靠垫与所述坐垫层叠,然后利用所述卷绕件释放所述挂设条以使所述座椅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最后,拉动所述挂设条以使所述滑动件沿所述第二轨道滑动,并使所述挂设条移动至所述支撑板的条形槽中,将多个座椅移动至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此时,餐桌通过其底部的空间来收容所述多个座位组件,因此使得所述餐厅的多个座椅不占用餐桌的周边空间,方便就餐者通行。

通过拉动所述滑轮沿所述第一轨道移动,可调整所述餐桌在所述餐厅中的位置。通过转动所述滑轮并卷绕所述挂绳,则可以调整所述餐桌的高度。由于所述餐桌的底部设置于定位杆,因此可以利用所述定位杆与底板的摩擦力来阻止所述支撑板的摆动,使所述餐桌更为稳定。通过所述滑动件相对所述第二轨道滑动,可调整所述座椅相对所述餐桌的位置,使得就餐者能够更舒适地就餐。通过卷绕件旋转卷绕所述挂设条,即可调整所述座椅的高度。

例如,为了使所述座椅更稳定,所述坐垫下方设置有导轨311a以及拉紧绳312a,所述导轨平行所述支撑板的条形槽并延伸至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拉紧绳的一端连接所述导轨,另一端连接所述坐垫。例如,所述拉紧绳为橡皮筋。通过所述拉紧绳的拉紧作用,能够提高所述座椅的稳定性,以防止所述座椅做较大幅度的晃动。例如,所述拉紧绳的下端设置有滑动块313a,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当需要隐藏所述座椅时,可以通过所述拉紧绳拉动所述滑动块相对所述导轨移动。

例如,为了提高所述座椅的稳定性,所述座椅的底部设置有三个定位绳,所述三个定位绳的分别连接所述坐垫的左右两侧及所述靠垫的底部,所述三个定位绳远离所述座椅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上,从而使得所述座椅更为稳定,不晃动。例如,为了防止就餐者的身体动作造成所述座椅的晃动,每个座椅上还设置有三个挂条,所述两个挂条的一端均连接于滑动件上,三个挂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坐垫的左右两侧及所述靠垫的顶部,这样则保证了所述座椅的稳定性。

例如,为了便于就餐者坐设于所述座椅,相邻两个定位绳之间还设置有多个横杆,每相邻两个横杆之间形成有踩踏间隙,就餐者通过踩踏所述定位绳而走上所述坐垫上。其中,所述多个横杆起到了挂梯的作用。可以理解,当就餐者感觉到劳累时,双腿可以放置在横杆上进行休息。例如,为了便于就餐者的双腿进行休息,每个定位绳上还设置有定位绑绳,所述定位绑绳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定位绳上,所述定位绑绳的中部与所述定位绳之间形成有绑缚空间,就餐者的双腿可以伸入所述绑缚空间中,从而利用所述定位绳和所述定位绑绳固定住就餐者的腿部,防止双腿晃动,因而有利于就餐者的双腿休息。

例如,所述挂设条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挂设节,所述挂设节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直径小于所述挂设节的直径,相邻两个挂设节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例如,所述挂设节的外表面上设置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上设置有多个手扶凹槽,就餐者用手扶住挂设节并抓住所述多个手扶凹槽,以保证就餐者的身体稳定性或者让就餐者的肢体能够伸展开来,以缓解疲劳。

例如,为了餐具,所述靠垫的侧边凸伸有铁片,所述铁片上设置有磁性盒,所述磁性盒吸附于所述铁片上。所述磁性盒内设置有收容空间,用于收容餐具。当不需要所述磁性盒时,可以用力将所述磁性盒拿走。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