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沙发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5131阅读:1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沙发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沙发床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沙发床。



背景技术:

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家居舒适性和多功能的用品需求量增大。为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市场推出各式各样的沙发床产品。但是目前的折叠床的折叠方法复杂,操作困难,而且折叠后空间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转换方便的折叠式沙发床,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折叠式沙发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靠背竖板;

设置在所述靠背竖板的两侧的左、右扶手,所述左、右扶手的内侧设置有安装侧板;

与所述靠背竖板间隔对应设置的前竖板,所述靠背竖板、前竖板、左、右扶手所围区域形成收纳空间;

第一折叠骨架;

对称设置在所述收纳空间内的一对连杆翻折组件,每一所述连杆翻折组件的铰接端设置在所述安装侧板上,自由端与所述第一折叠骨架连接;

尾端与所述第一折叠骨架的前端铰接的头枕骨架;

前端与所述第一折叠骨架的尾端铰接的第二折叠骨架;

前端与所述第二折叠骨架铰接的第三折叠骨架;

铺设在所述头枕骨架、第一折叠骨架、第二折叠骨架、第三折叠骨架上的可折叠床垫;

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折叠骨架、第三折叠骨架下方的前支脚和后支脚;

当作为床使用时,所述头枕骨架、第一折叠骨架、第二折叠骨架、第三折叠骨架呈依次铰接的水平放置状态;

当作为沙发使用时,所述头枕骨架和第二折叠骨架分别呈竖直状态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叠骨架的两端,所述第三折叠骨架呈水平状态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叠骨架的上方,后支脚呈水平状态设置在所述第三折叠骨架上,前支脚呈水平状态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叠骨架下,形成折叠体,所述连杆翻折组件在外力作用下将所述折叠体推动至所述收纳空间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翻折组件包括:

第一端铰接在所述安装侧板尾部上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折叠骨架铰接;

第一端铰接在所述安装侧板中部上的第二连杆;

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铰接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折叠骨架铰接;

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铰接的第四连杆。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翻折组件包括:

第一端铰接在所述安装侧板尾部上的第一连杆;

第一端铰接在所述安装侧板中部上的第二连杆;

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铰接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折叠骨架铰接;

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铰接的第四连杆;

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杆以及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的第五连杆;

L型连杆,所述L型连杆的第一短杆和第二短杆的交接点铰接在所述第一折叠骨架上,所述第一短杆与所述第一、第五连杆的第二端铰接;

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短杆以及前支脚铰接的第七连杆;

第八连杆和第九连杆,所述第八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折叠骨架上,所述第八连杆的第二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折叠骨架上,所述第九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八连杆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后支脚铰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九连杆为另一种L型连杆,长杆和短杆的交接点铰接在第二骨架上,短杆端与所述第八连杆铰接,长杆端与所述后支脚铰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一对连杆翻折组件之间通过同步杆连接。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结构简单,采用折叠方式即可实现沙发和床的转换,方便操作,折叠体被容置在收纳空间内,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作为床使用时的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骨架折叠状态图。

图3是本发明作为沙发使用时的骨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折叠式沙发床1000,包括靠背竖板100、左、右扶手(图中未示出)、前竖板200、第一折叠骨架400、第二折叠骨架500、第三折叠骨架600、头枕骨架700、一对连杆翻折组件800。左、右扶手设置在靠背竖板100的两侧,左、右扶手的内侧设置有安装侧板300,前竖板200与靠背竖板100间隔对应设置,靠背竖板100、前竖板200、左、右扶手所围区域形成收纳空间A。

一对连杆翻折组件800对称设置在收纳空间A内,为了使得一对连杆翻折组件800同步工作,一对连杆翻折组件800之间通过一同步杆连接。每一连杆翻折组件800的铰接端设置在安装侧板300上,自由端与第一折叠骨架400连接。

头枕骨架700的尾端与第一折叠骨架400的前端铰接,第二折叠骨架500的前端与第一折叠骨架400的尾端铰接,第三折叠骨架600的前端与第二折叠骨架500的前端铰接。第一折叠骨架500、第三折叠骨架600下方分别铰接设置有前支脚910和后支脚920。床垫10铺设在头枕骨架700、第一折叠骨架400、第二折叠骨架500、第三折叠骨架600上。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一套连杆翻折组件800的作用是带动折叠体移动至或移动出收纳空间A内,为了能够使得前支脚910和后支脚920能够跟随连杆翻折组件800同时折叠,减少折叠步骤。本实施例中的连杆翻折组件800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连杆810、820、830、840、850、860、870、880、890,其中第六连杆860为L型连杆。第一连杆810的第一端铰接在安装侧板300尾部上,第二连杆820的第一端铰接在安装侧板300中部上,第三连杆830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820的第二端铰接,第三连杆830的第二端与第一折叠骨架400铰接。第四连杆8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810、第二连杆820铰接。第五连杆8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杆830以及第一连杆810的第二端铰接。第六连杆860的第一短杆861和第二短杆862的交接点铰接在第一折叠骨架400上,第一短杆861与第五连杆850的第二端和第一连杆810的第二端三点同时铰接。第七连杆87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短杆862以及前支脚910铰接。第八连杆880的第一端铰接在第一折叠骨架400上,第八连杆880的第二端铰接在第九连杆的第一端,第九连杆890为另外一种L型连杆,第九连杆的长杆和短杆的交接点铰接在第二折叠骨架500上,短杆的一端和第八连杆第二端铰接,长杆的一端与后支脚920铰接。本实施例通过连杆翻折组件的协同动作,在外力的作用了将沙发与床之间进行方便快捷的转换。本实施例中,一对连杆翻折组件通过同步杆连接。

结合图1所示,当作为床使用时,头枕骨架700、第一折叠骨架400、第二折叠骨架500、第三折叠骨架600呈依次铰接的水平放置状态。前支脚910垂直于第一骨架400下,后支脚920垂直于第三骨架600下。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当作为沙发使用时,手动抬起并逆时针转动第三骨架600的尾端,将引起第三骨架600,第二骨架500的逆时针旋转,形成第二骨架500垂直于第一骨架400,第三骨架600平行于第一骨架400上方的状态;同时触发了铰接在第二骨架上的第九连杆890和铰接在第九连杆和第一骨架上的第八连杆880的动作,推动后支脚920逆时针旋转,折叠在第三骨架600上面。然后手动抬起第三骨架600的前端,并往前下方推动,使得第一连杆810、第二连杆820的分别绕其第一端向靠背竖板100方向翻转,通过第三连杆830和第四连杆840的动作,带动第一折叠骨架400向收纳空间A移动,与此同时,第五连杆850带动第六连杆860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二短杆862带动第七连杆870前移,进而带动前支脚910呈水平状态设置在第一折叠骨架400下,形成如图3所示的折叠体,即头枕骨架700和第二折叠骨架500分别呈竖直状态设置在第一折叠骨架400的两端,第三折叠骨架600呈水平状态设置在第一折叠骨架400的上方,后支脚920呈水平状态设置在第三折叠骨架600上,前支脚910呈水平状态设置在第一折叠骨架400下。整个折叠体处于收纳空间A内,然后放置上座垫和靠垫,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沙发。

按照相反的动作,即可将沙发转换成床使用。

结合图3所示,在沙发状态下,移除放置在折叠床架上的靠垫和座垫,手动抬起第三骨架600的前端,往后上方拉起,使得第一连杆810、第二连杆820的分别绕其第一端向远离靠背竖板100方向翻转,通过第三连杆830和第四连杆840的动作,带动第一折叠骨架400向远离收纳空间A方向移动,与此同时,第五连杆850带动第六连杆860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二短杆862带动第七连杆870后推,进而带动前支脚910呈垂直状态设置在第一折叠骨架400下,形成如图2所示的折叠体。然后手动抬起并顺时针翻折后支脚920,通过与后支脚连接的第九连杆890和与其连接的第八连杆880的动作,带动第二骨架500,第三骨架600的顺时针运转,使得第二骨架500,第三骨架600以水平的方式下依次铰接在第一骨架400上,后支脚920以垂直状态设置在第三折叠骨架600下,结合图1所示,这样就完成可从沙发到床的转换。

当然,除了上述实施例外,也可以手动对前、后支脚910、920进行翻转,此时的连杆翻折组件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连杆,第一连杆810的第一端铰接在安装横梁300尾部上,第二端铰接在第一折叠骨架400上。第二连杆820的第一端铰接在安装横梁300中部上,第三连杆830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820的第二端铰接,第三连杆830的第二端与第一折叠骨架400铰接。第四连杆8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810、第二连杆820铰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