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7016阅读:1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餐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餐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收餐车,属于餐车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进步,餐饮行业逐渐发展起来,随着餐饮业的发展,菜品的种类逐渐丰富起来,餐具的收发成为一个问题。

在餐饮行业,餐具的收发需要收餐车,将餐具运送至洗消间,进行洗刷消毒,传统的收餐车结构简单,防腐性能较差,寿命较短,功能较为单一,如何研制一种收餐车使之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一种研发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收餐车,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餐车,包括支撑柱、上层餐具收纳盘、下层餐具收纳盘、挡板、推手、防滑胶套、液体垃圾收纳箱、滚轮、垃圾入口、拉手、防溅瓦、万向轮、刹车片、收纳箱顶罩、滑动槽、竖向减波片和横向减波片,所述支撑柱上侧与下侧分别连接上层餐具收纳盘与下层餐具收纳盘,所述上层餐具收纳盘与下层餐具收纳盘外侧均安装有挡板,所述支撑柱上侧通过推手与防滑胶套相连接,所述液体垃圾收纳箱位于下层餐具收纳盘下侧,且液体垃圾收纳箱下侧与滚轮滑动连接,所述液体垃圾收纳箱右侧设有垃圾入口,且液体垃圾收纳箱右侧通过垃圾入口与拉手相连接,所述支撑柱下侧通过防溅瓦与万向轮相连接,所述万向轮左上侧设有刹车片,所述液体垃圾收纳箱上侧通过滑动槽与收纳箱顶罩滑动连接,且液体垃圾收纳箱内侧设有竖向减波片和横向减波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板内侧镶嵌有球形软质弹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层餐具收纳盘可以围绕支撑柱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推手采用左右对称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纳箱顶罩采用滑动开合设计。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收餐车,本实用新型操作灵活,移动便捷,材质轻盈且具有较强的韧性,多功能集于一身,大大的减轻了人力,此外由于采用特殊材质所以耐腐蚀性较强,同时该收餐车能在收取餐具的同时将液体垃圾进行收集,还能有效防止在运送过程中将液体溅出车外。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收餐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收餐车液体垃圾收纳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支撑柱;2、上层餐具收纳盘;3、下层餐具收纳盘;4、挡板;5、推手;6、防滑胶套;7、液体垃圾收纳箱;8、滚轮;9、垃圾入口;10、拉手;11、防溅瓦;12、万向轮;13、刹车片;14、收纳箱顶罩;15、滑动槽;16、竖向减波片;17、横向减波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收餐车,包括支撑柱1、上层餐具收纳盘2、下层餐具收纳盘3、挡板4、推手5、防滑胶套6、液体垃圾收纳箱7、滚轮8、垃圾入口9、拉手10、防溅瓦11、万向轮12、刹车片13、收纳箱顶罩14、滑动槽15、竖向减波片16和横向减波片17,支撑柱1上侧与下侧分别连接上层餐具收纳盘2与下层餐具收纳盘3,上层餐具收纳盘2与下层餐具收纳盘3外侧均安装有挡板4,支撑柱1上侧通过推手5与防滑胶套6相连接,液体垃圾收纳箱7位于下层餐具收纳盘3下侧,且液体垃圾收纳箱7下侧与滚轮8滑动连接,液体垃圾收纳箱7右侧设有垃圾入口9,且液体垃圾收纳箱7右侧通过垃圾入口9与拉手10相连接,支撑柱1下侧通过防溅瓦11与万向轮12相连接,万向轮12左上侧设有刹车片13,液体垃圾收纳箱7上侧通过滑动槽15与收纳箱顶罩14滑动连接,且液体垃圾收纳箱7内侧设有竖向减波片16和横向减波片17。

所述挡板4内侧镶嵌有球形软质弹胶,可以较好的防止餐盘因为碰撞所产生的损坏;所述下层餐具收纳盘3可以围绕支撑柱1上下移动,可以根据装载的餐盘多少调整高低,更方便的运载;所述推手5采用左右对称设计,既可以推又可以拉,双向并行;所述收纳箱顶罩14采用滑动开合设计,方便卸载液体垃圾收纳箱7里的液体垃圾。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收餐车,支撑柱1支撑上层餐具收纳盘2与下层餐具收纳盘3,同时上面连接推手5下面连接万向轮12,挡板4可以挡住餐盘不使其掉下,液体垃圾收纳箱7则可以将液体垃圾收入其中,液体垃圾收纳箱7装载满后运送至目的地,将其卸载下来打开收纳箱顶罩14进行卸货,竖向减波片16和横向减波片17减小了液体的流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