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4553阅读:29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床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结构,特别是一种双层床结构。



背景技术:

双层床是学校宿舍常见的床类型,近几年来,在双层床上的事故频频发生,事故大部分都是在爬梯过程中出现,也有部分是学生在睡觉时从上铺摔下导致,因而双层床的安全问题备受重视。一般的双层床的楼梯都是直上直下式的,使用这种双层床在上下楼梯时存在安全隐患,在上下楼梯时,容易造成床的受力不平衡,导致有侧翻的危险,而且在下床的过程中,视野不好等问题容易出现踩空的情况,这种形式的双层床上铺的护栏一般也只有四分之三甚至更少,熟睡的学生容易从没有护栏的位置摔下去;市面上还有斜梯式和独立梯式的双层床,虽然这两种床的安全性都相对提高了,但相应地也出现了上铺的床过小、梯子占用空间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层床结构,该双层床结构能够提高双层床的安全性能,且节省空间位置。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床结构,包含有床体,床体包含上床架和下床架,床体正面外侧设有楼梯;上床架正面外侧设有上转动连接装置,上转动连接装置连接楼梯的上端;下床架正面外侧设有下转动连接装置,下转动连接装置连接楼梯的中下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转动连接装置包含两个上转动轴心,两个上转动轴心固定在上床架正面的外侧,两个上转动轴心的间距与楼梯宽度匹配,下转动连接装置包含两个下转动轴心,两个下转动轴心固定在下床架正面的外侧,两个下转动轴心与两个上转动轴心位置匹配;两个上转动轴心上分别设有一上转动 轴,两个上转动轴的一端分别连接两个上转动轴心,两个上转动轴的另一端连接在楼梯顶部的两侧;下转动轴心上分别设有一下转动轴,两个下转动轴的一端分别连接两个下转动轴心,两个下转动轴的另一端连接在楼梯中下部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床体包含两根前支撑柱、两根后支撑柱,两根前支撑柱靠近楼梯,两根后支撑柱远离楼梯,两根后支撑柱底部分别都设有一加重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床架四周环绕设有护栏,护栏靠近楼梯的部分设有护栏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床结构解决了安全性能不好的问题,并且节省空间资源,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床体侧翻,且在下楼梯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踩空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上下楼梯过程的安全性能,在楼梯使用完后,楼梯能够充当护栏,解决了护栏缺口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双层床总体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

一种双层床结构,包含有床体10,为了提高上下楼梯的安全性能,床体10包含上床架11和下床架12,床体10正面外侧设有楼梯20;上床架11正面外侧设有上转动连接装置,上转动连接装置连接楼梯20的上端;下床架12正面外侧设有下转动连接装置,下转动连接装置连接楼梯20的中下位置。通过转动连接装置能够能够改变楼梯20的位置,楼梯20有两种使用状态,上梯时,楼梯20垂直紧靠床体10,楼梯20的底端远离地面;下梯时,楼梯20的底端与 地面接触,楼梯20与床体10有间距,足够容纳一个人,这样,人从里面的空间正对着楼梯20爬下,解决了下梯时的安全问题;平时楼梯20处于上升状态,能够有效节省空间资源。

为使转动连接装置工作更加顺畅,上转动连接装置包含两个上转动轴心21,两个上转动轴心21固定在上床架11正面的外侧,两个上转动轴心21的间距与楼梯20宽度匹配,下转动连接装置包含两个下转动轴心22,两个下转动轴心22固定在下床架12正面的外侧,两个下转动轴心22与两个上转动轴心21位置匹配;两个上转动轴心21上分别设有一上转动轴23,两个上转动轴23的一端分别连接两个上转动轴心21,两个上转动轴23的另一端连接在楼梯20顶部的两侧;下转动轴心22上分别设有一下转动轴24,两个下转动轴24的一端分别连接两个下转动轴心22,两个下转动轴24的另一端连接在楼梯20中下部的两侧。上下转动轴可绕上下转动轴心转动,上下转动轴同时带动楼梯20上升下降,实现楼梯20的两种使用状态。

为增强上梯的安全性,床体10包含两根前支撑柱14、两根后支撑柱15,两根前支撑柱14靠近楼梯20,两根后支撑柱15远离楼梯20,两根后支撑柱15底部分别都设有一加重机构151。两个加重机构151能够抵消一部分正在上梯的人的重量,从而解决了上梯过程中双层床侧翻的问题。

为加强上铺的安全性能,上床架11四周环绕设有护栏13,护栏13靠近楼梯20的部分设有护栏缺口131。护栏13能够有效保护睡在上铺的人,护栏缺口131能够使上下楼梯20更加便利安全,使用后的楼梯20上升后刚好弥补护栏缺口131,从而更进一步保证上铺的安全性能。

使用者上梯时,楼梯20处于上升状态,楼梯20紧贴床体10,加重机构151抵消部分使用者的重量;使用者下梯时,楼梯20处于下降状态,楼梯20与床体10有间距,使用者从里面的空间正对着楼梯20爬下;使用者在使用上铺入睡的时候,楼梯20处于上升状态,楼梯20的顶部充当护栏13弥补护栏缺口13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