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咖啡泡茶多功能一体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3008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水咖啡泡茶多功能一体饮水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水咖啡泡茶多功能一体饮水机。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饮水机仅具备制冷以及加热功能,而且普通饮水机需要更换水桶,使用十分不便,另外桶装水的安全问题频发,因此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是人们的较为关注的重心,此外目前的饮水机功能性过于单一,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对于饮水机的功能及结构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饮水机主体,在所述饮水机主体内依次设有储水箱以及与储水箱连接的冷水水泵和热水水泵,所述冷水水泵和热水水泵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冷水出水口和热水出水口,所述冷水水泵和冷水出水口以及热水水泵和热水出水口之间均设有杀菌装置,所述热水水泵和热水出水口之间还设有快速加热组件,在所述饮水机主体上设有可连接互联网的智能控制显示屏,所述智能控制显示屏分别控制快速加热组件、冷水水泵和热水水泵的工作,在所述热水出水口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座,在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可拆卸式可浸泡咖啡粉或茶叶的漏斗容器。

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座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杯子的承载腔,所述咖啡机通过管道与承载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漏斗容器与承载腔之间设置有过滤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箱内或储水箱外设置有多组水质过滤芯。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显示屏内设置有无线模块以及有线路由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装置为紫外线杀菌装置或者臭氧杀菌装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饮水机主体上设置有控制快速加热组件、冷水水泵和热水水泵的工作的触摸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如此能够解决水质问题,而且不再需要将桶装水搬换,只需定期更换滤芯以及清洗水箱即可,并且可以连接互联网收看节目,方便使用,实用性强;且采用智能化控制能够具有咖啡机泡茶机的功能,增加普通饮水机无法达到的效果,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净水咖啡泡茶多功能一体饮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接水源的储水箱至冷水出水口和热水出水口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和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净水咖啡泡茶多功能一体饮水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净水咖啡泡茶多功能一体饮水机,请参阅图1和图2,包括饮水机主体001,在所述饮水机主体001内依次设有储水箱002以及与储水箱002连接的冷水水泵008和热水水泵009,可直接通过储水箱002连接自来水管或者其他水源,在储水箱002与自来水管之间外设置有多组水质过滤芯 010,水质过滤芯010的位置可设于饮水机内或者独立于饮水机外部,所述冷水水泵008和热水水泵009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冷水出水口003和热水出水口004,所述冷水水泵008和冷水出水口003以及热水水泵009和热水出水口004之间均设有杀菌装置011,所述杀菌装置011为紫外线杀菌装置、臭氧杀菌装置或者其他等效果的杀毒灭菌装置,所述热水水泵009和热水出水口004之间还设有快速加热组件012,在所述饮水机主体001上设置有可连接互联网的智能控制显示屏005以及可控制快速加热组件012、冷水水泵008和热水水泵009的工作的触摸控制开关013,所述智能控制显示屏005通过内部设置的有无线模块以及有线路由模块实现与移动终端或者互联网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显示屏分别控制快速加热组件012、冷水水泵008和热水水泵009的工作,从而实现远程控制冷热水的输出,在所述热水出水口004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座006,在所述安装座006上设置有可拆卸式可浸泡咖啡粉或茶叶的漏斗容器014,该漏斗容器014用于装纳咖啡粉或者茶叶等在所述安装座006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杯子的承载腔007,所述漏斗容器014通过管道与承载腔007连接,所述漏斗容器014与承载腔007之间设置有过滤组件,如此能够通过智能控制显示屏对热水出水口004进行控制出水对漏斗容器014内的咖啡粉或者茶叶等进行冲泡,最终流入承载腔007上的杯子内;所述智能控制显示屏连接有无线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可直接与自来水连接,使用者可在储水箱002内部或者外部连接多组水质过滤芯010,如此能够解决水质问题,而且不再需要将桶装水搬换,只需定期更换滤芯以及清洗储水箱002即可,方便使用,实用性强;且采用智能化控制能够配合咖啡机全智能化冲出咖啡,泡茶等功能,增加普通饮水机无法达到的效果,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智能控制显示屏还可连接有无线模块,通过无线模块能够实现用户 直接连接或者通过互联网连接到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控制显示屏中进行控制,实现物联功能,增加使用的便捷性以及实用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