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水直出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6775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开水直出饮水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机加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水直出饮水机。



背景技术:

饮水机是将饮用水升温或降温并方便人们饮用的装置,饮水机顾名思义就是解决人们饮水问题而诞生的家用产品。因提升人们的饮水质量和生活品位而成为时尚备受国人喜爱。最初的饮水机是人们饮用桶装水的家用产品,分为立式和台式两大类。为了满足国人的饮水习惯,饮水机的功能又实现了加热与制冷效果,此阶段的桶装纯净水为饮水机的诞生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目前的饮水加热设备,都存在发热体与被加热液体的绝缘层,因此存在以下问题:1、存在漏电风险;2发热体内置并不可拆卸,使用中产生的水垢难以清洗;3、水垢的产生会进一步影响热传导和饮水质量;4、现有产品的发热体由于固定设置在主体中,维修更换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热体可快拆的电磁式加热自动溢流的开水直出饮水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水直出饮水机,包括:顶盖、绝缘外壳、金属感应加热体和具有线圈绕组的磁芯;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上方;所述绝缘外壳的下端设置有入水口,上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金属感应加热体插设在所述绝缘外壳内部,且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所述顶盖、绝缘外壳和金属感应加热体围闭成加热腔和位于所述加热腔上方的蒸气室,所述加热腔的顶端设有溢流口;所述磁芯为开口的环状,所述绝缘外壳置于所述开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磁芯为半圆环状。

进一步地,所述磁芯为对称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两侧的两个半圆环磁芯。

进一步地,所述磁芯为多个,从上到下依次连接,形成一螺旋体,且沿所述螺旋体的母线设有开口,所述绝缘外壳插设在所述开口中。

进一步地,所述磁芯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感应加热体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感应加热体中空,且上下两端具有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上设有提手。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外壳的进水口连接有恒压或限流供水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磁芯上缠绕的线圈绕组连接工频、中频或高频交流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水直出饮水机在绝缘外壳内设置有金属感应加热体,且金属感应加热体与顶盖连接,绝缘外壳外侧设置具有线圈绕组的磁芯。

工作时,线圈连接交流电,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金属感应加热体发热,从而对加热腔中的液体快速加热。加热过程中,金属感应加热体与电隔绝,避免了漏电照成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开水直出饮水机的线圈中设置有具有开口的环形磁芯,线圈中插入磁芯后,因为磁芯的导磁率高,相比无磁芯的线圈中磁路的磁阻大大减小,磁通=磁势/磁阻,磁势不变,磁通增大,加强了对金属感应加热体的电磁感应现象,从而提高加热效果;所述磁芯开口处的两个端面间磁通密度最大,电磁感应效果最强,加热效率最高。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水直出饮水机中,金属感应加热体与顶盖连接,工作时,插设入绝缘外壳中,打开顶盖时,可连同金属感应加热体一起拔出,便于清理金属感应加热体上附着的水垢,或维修更换金属感应加热体。拔出金属感应加热体后,绝缘外壳内的加热腔中死角较少,也便于清理加热腔内的水垢,从而防止水垢积累,造成的加热效率底、水质差的问题,相比金属感应加热体固定设置在加热腔内,改善了加热效率,并提高了水质。

第三方面,在工作过程中,在电流的作用下,线圈会发热,随功率增大,线圈产生的热量增加,如不能充分散热,会造成线圈烧毁,缩短使用寿命。本申请的开水直出饮水机中,磁芯为环状,线圈缠绕在磁芯的外侧,线圈表面的空气流通好,散热效率高,从而延长了开水直出饮水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开水直出饮水机的立体视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开水直出饮水机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开水直出饮水机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的开水直出饮水机的B-B剖视图;

图5为另一实施方式开水直出饮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方式开水直出饮水机磁芯倾斜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提供的开水直出饮水机的立体视图;

图8为实施例3提供的开水直出饮水机的立体视图;

图9为实施例4提供的金属感应加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5提供的金属感应加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5提供的截面为矩形的金属感应加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5提供的截面为圆筒形的金属感应加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到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开水直出饮水机,包括:顶盖200、绝缘外壳100、金属感应加热体400和具有线圈绕组的磁芯300;顶盖200设置在绝缘外壳100上方,顶盖200上设置有提手;绝缘外壳100的下端设置有入水口101,上端设置有出水口102;金属感应加热体400插设在绝缘外壳100内部,且与顶盖200固定连接;顶盖200、绝缘外壳100和金属感应加热体400围闭成加热腔501和位于加热腔501上方的蒸气室502,加热腔501的顶端设有溢流口503;磁芯300为具有开口的环形,绝缘外壳100置于开口内。

工作时,线圈连接交流电,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金属感应加热体400产生涡流发热,从而对加热腔501中的液体快速加热。加热过程中,金属感应加热体400与电隔绝,避免了漏电照成的安全隐患。由于金属感应加热体400与顶盖200连接,打开顶盖200时,可连通加热体400一起拆卸,便于清理产生的水垢或维修更换金属感应加热体400。

本实施例的开水直出饮水机的线圈中设置有具有开口的环形磁芯300,插入磁芯后,因为磁芯的导磁率高,磁路的磁阻大大减小,磁通=磁势/磁阻,磁势不变,磁通增大,加强了对金属感应加热体的电磁感应现象,从而提高加热效果;所述磁芯开口处的两个端面间磁通密度最大,电磁感应效果最强,加热效率最高。

具体的,绝缘外壳100的进水口连接有恒压或限流供水装置。加热后的水从溢流口503溢出,并经出水口102流出,恒压或限流供水装置对绝缘外壳100中的水进行补充。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具有线圈绕组的磁芯300也可以为多个,同时工作,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参照图5和图6,该开水直出饮水机设置有第一磁芯301、第二磁芯302和第三磁芯303,且所述磁芯300可以水平设置、竖直设置或倾斜设置。

实施例2

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磁芯为半圆环磁芯300,磁芯的开口的两个端面贴合在绝缘外壳上。半圆环磁芯的磁力线为曲线状的从一个端面到另一个端面,当两个端面都与绝缘外壳贴合后,可最大程度的增加穿过绝缘外壳的磁力线,从而提高电磁感应效果,增加加热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U形磁芯也属于半圆环磁芯的一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3

参照图8,在本实施例中,磁芯300为两个半圆环磁芯300,对称设置在绝缘外壳100两侧。根据需要,磁芯可以为多个。在两个半圆环磁芯300形成的环形磁场中,磁力线两次穿过金属感应加热体400,增强了加热效果。

实施例4

参照图9,本实施例中,磁芯300为多个,从上到下依次连接,形成一螺旋体,且沿螺旋体的母线设有开口,绝缘外壳100插设在开口中,装配方便。

实施例5

参照图10,金属感应加热体包括第一加热体401和第二加热体402,增加了被加热液体与金属感应加热体400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

具体的,参照图11和图12,金属感应加热体400还可以为中空,在上下两端具有开口,被加热液体从下端开口进入,从上端开口流出。水流可以在金属感应加热体400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同时流动,并进行热交换。金属感应加热体400的截面具体形状可以为矩形,也可为圆形。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