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打蛋器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4556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打蛋器的壳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打蛋器,特别是一种自动打蛋器的壳体。



背景技术:

当前,人们在对蛋类食品进行烹饪时,需要将蛋壳击碎,并对蛋清和蛋黄进行搅拌,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将蛋弄到碗或其他容器内,再利用筷子进行搅拌,这样做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搅拌不均匀,有时还会将蛋清和蛋黄弄到外面,造成浪费。因此,一种自动搅拌蛋液的机器便油然而生。

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立式打蛋机[申请号:201520462100.6;授权公告号:CN 204862815 U] 包括上罩、下壳和搅拌装置,所述上罩和下壳均为圆柱形腔体,上罩和下壳的内部设有空间,上罩和下壳通过上罩下表面设置的凸槽和下壳上表面设置的凹槽相互配合连接,上罩的内部上端设有电机,电机的下方传动连接变速器,上罩的顶部中央处均布设有若干个散热孔,上罩的左侧外壁上设有控制器;其中,所述变速器的输出轴连接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的右侧啮合连接右从动齿轮,右从动齿轮的下部连接右转轴,主动齿轮的左侧啮合连接左从动齿轮,左从动齿轮的下部连接左转轴,左转轴和右转轴以变速器的输出轴为中心相互对称设置;所述左转轴与右转轴的下部均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内设有第一横向叶片、第二横向叶片和第三横向叶片,且三组横向叶片均以转轴为中心呈十字型设置,且三组横向叶片的边缘端口均通过竖向叶片固定连接。

上述的打蛋机通过电机驱动两搅拌装置转动来同时对位于下壳内的蛋液进行搅拌,具有搅拌效率高的优点,但该打蛋机还是存在一个问题:电机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晃动,且该晃动会促使整个打蛋器发生晃动,影响打蛋器的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打蛋器的壳体,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打蛋器的工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打蛋器的壳体,包括位置正对且均呈圆桶状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的上壳体的底壁上具有呈环状凸出的连接部,所述的下壳体的顶壁上设有与连接部相匹配的环形凹槽,且连接部卡于环形凹槽内,其特征在于,上壳体的外侧壁上具有呈环状凸出的连接座,且连接座和上壳体同轴,所述的连接座沿竖直方向贯穿有螺纹孔,螺纹孔有两个且沿连接座的周向均布,每个螺纹孔内均螺接有螺栓,且螺栓的上下两端均伸出螺纹孔,每根所述的螺栓的下端均固定有吸盘,所述的下壳体的底壁上贴靠并固定有呈圆形的橡胶垫,橡胶垫和下壳体两者的中心轴线共线,且橡胶垫通过凹凸式连接结构与下壳体相固定。

在自动打蛋器中,上壳体内固定有电机,下壳体内设有搅拌桨,且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搅拌桨相连以使电机能够驱动搅拌桨转动。使用时,先将下壳体放置在桌面上,接着往下壳体内打入蛋液,然后盖上上壳体,接着转动螺杆驱动吸盘下移并最终吸附在桌面上,以将整个壳体稳定地定位住,然后电机启动驱动搅拌桨转动来搅拌蛋液;搅拌完成后,反方向转动螺杆使吸盘脱离桌面,接着将上壳体拔出并将下壳体内的蛋液倒出即可。

通过设置吸盘,且吸盘在螺杆和设于连接座上的螺纹孔的配合下可以上下移动,这样便在打蛋器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吸盘牢牢地将桌面吸住,从而有效减少整个打蛋器工作时产生的晃动,以有效提高工作的稳定性;其次,下壳体通过设于其底部的橡胶垫与桌面接触,这样便可以增加下壳体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以抑制壳体移动的趋势,从而进一步减少打蛋器工作时产生的晃动,来提高工作的稳定性;更进一步的,橡胶垫通过凹凸式连接结构与下壳体相连,这样既能够增加下壳体上用于限制橡胶垫移动的面积,又可以提高橡胶垫和下壳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提高橡胶垫和下壳体连接的稳定性,这样便可提供给下壳体一个稳定的支撑面,从而进一步减少打蛋器工作时产生的晃动,以进一步提高打蛋器工作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自动打蛋器的壳体中,所述的吸盘包括呈圆管状的固定部和与固定部下端相连且呈锥形的吸附部,所述的螺杆的下端插接在固定部内,且螺杆通过粘结的方式与固定部相固定。

采用上述的结构,既可以增加吸盘和螺杆的接触面积,使两者更为可靠的相连,又可以方便螺杆和吸盘的组装。

在上述的自动打蛋器的壳体中,上述的橡胶垫的下端面上设有呈环状的压溃槽,压溃槽有若干个且同心分布,每个所述的压溃槽的截面均呈三角形。

通过在橡胶垫的下端面上设置截面呈三角形的环状压溃槽,使橡胶垫能够较为容易发生弹性形变并与桌面更为紧密地贴靠,从而进一步加强下壳体和桌面之间的摩擦,从而进一步提高本打蛋器的工作稳定性。

在上述的自动打蛋器的壳体中,所述的凹凸式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橡胶垫上端面上的环形卡扣和设于下壳体上的环形燕尾槽,所述的环形卡扣与环形燕尾槽相匹配,且环形卡扣嵌于环形燕尾槽内。

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自动打蛋器的壳体中,所述的凹凸式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橡胶垫上端面上的限位柱和设于下壳体上且与限位柱相匹配的插口,限位柱有多根且沿橡胶垫的周向均布,插口的数量与限位柱相同且位置一一正对,每根限位柱均插在对应的插口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自动打蛋器的壳体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吸盘,且吸盘在螺杆和设于连接座上的螺纹孔的配合下可以上下移动,这样便在打蛋器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吸盘牢牢地将桌面吸住,从而有效减少整个打蛋器工作时产生的晃动,以有效提高工作的稳定性。

、下壳体通过设于其底部的橡胶垫与桌面接触,这样便可以增加下壳体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以抑制壳体移动的趋势,从而进一步减少打蛋器工作时产生的晃动,来提高工作的稳定性。

、橡胶垫通过凹凸式连接结构与下壳体相连,这样既能够增加下壳体上用于限制橡胶垫移动的面积,又可以提高橡胶垫和下壳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提高橡胶垫和下壳体连接的稳定性,这样便可提供给下壳体一个稳定的支撑面,从而进一步减少打蛋器工作时产生的晃动,以进一步提高打蛋器工作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自动打蛋器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1a、排气孔;1b、连接部;1c、连接座;2、下壳体;3、螺杆;4、橡胶垫;4a、环形卡扣;4b、压溃槽;5、手轮;6、吸盘;6a、固定部;6b、吸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自动打蛋器的壳体由上壳体1、下壳体2、螺杆3、橡胶垫4、吸盘6等组成。

其中,上壳体1位于下壳体2正上方,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呈圆桶状,且上壳体1的底壁和下壳体2的顶壁相贴靠。如图1所示,上壳体1的顶部沿竖直方向贯穿有多个排气孔1a;上壳体1的底壁上具有呈环状凸出的连接部1b,且连接部1b和上壳体1同轴;下壳体2的顶壁上设有与连接部1b相匹配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连接部1b正对,且连接部1b卡于环形凹槽内,以实现上壳体1和下壳体2可拆卸相连。

如图1所示,上壳体1的外侧壁上具有呈环状凸出的连接座1c,连接座1c和上壳体1同轴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连接座1c沿竖直方向贯穿有螺纹孔,螺纹孔有两个且沿连接座1c的周向均布。每个螺纹孔内均螺接有螺杆3,其中,螺杆3的上端伸出螺纹孔且其上套设并固定有手轮5,以方便使用者转动螺杆3;螺杆3的下端伸出螺纹孔并与吸盘6相连。进一步说明,吸盘6包括呈圆管状的固定部6a和与固定部6a下端相连且呈锥形的吸附部6b,吸附部6b和固定部6a为一体式结构。螺杆3的下端插接在固定部6a内,且螺杆3通过粘结的方式与固定部6a相固定。

下壳体2的底壁上贴靠并固定有呈圆形的橡胶垫4,橡胶垫4和下壳体2两者的中心轴线共线,且橡胶垫4通过凹凸式连接结构与下壳体2相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凹凸式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橡胶垫4上端面上的环形卡扣4a和设于下壳体2上且与环形卡扣4a相匹配的环形燕尾槽,环形卡扣4a有两个且同心分布,环形燕尾槽的数量与环形卡扣4a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个环形卡扣4a均嵌于对应的环形燕尾槽内,以有效提高橡胶垫4和下壳体2连接的牢靠性。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橡胶垫4的下端面上设有呈环状的压溃槽4b,压溃槽4b有若干个且同心分布,每个压溃槽4b的截面均呈三角形。

在自动打蛋器中,上壳体1内固定有电机(未图示),下壳体2内设有搅拌桨(未图示),且电机通过传动机构(未图示)与搅拌桨相连以使电机能够驱动搅拌桨转动。使用时,先将下壳体2放置在桌面上,接着往下壳体2内打入蛋液,然后盖上上壳体1,接着转动螺杆3驱动吸盘6下移并最终吸附在桌面上,以将整个壳体稳定地定位住,然后电机启动驱动搅拌桨转动来搅拌蛋液;搅拌完成后,反方向转动螺杆3使吸盘6脱离桌面,接着将上壳体1拔出并将下壳体2内的蛋液倒出即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凹凸式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橡胶垫4上端面上的限位柱和设于下壳体2上且与限位柱相匹配的插口,限位柱有多根且沿橡胶垫4的周向均布,插口的数量与限位柱相同且位置一一正对,每根限位柱均插在对应的插口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