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立式打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5790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立式打蛋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特别是一种家用立式打蛋机。



背景技术:

当前,人们在对蛋类食品进行烹饪时,需要将蛋壳击碎,并对蛋清和蛋黄进行搅拌,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将蛋弄到碗或其他容器内,再利用筷子进行搅拌,这样做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搅拌不均匀,有时还会将蛋清和蛋黄弄到外面,造成浪费。因此,一种自动搅拌蛋液的机器便油然而生。

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立式打蛋机[申请号:201520462100.6;授权公告号:CN 204862815 U]包括上罩、下壳和搅拌装置,所述上罩和下壳均为圆柱形腔体,上罩和下壳的内部设有空间,上罩和下壳通过上罩下表面设置的凸槽和下壳上表面设置的凹槽相互配合连接,上罩的内部上端设有电机,电机的下方传动连接变速器,上罩的顶部中央处均布设有若干个散热孔,上罩的左侧外壁上设有控制器;其中,所述变速器的输出轴连接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的右侧啮合连接右从动齿轮,右从动齿轮的下部连接右转轴,主动齿轮的左侧啮合连接左从动齿轮,左从动齿轮的下部连接左转轴,左转轴和右转轴以变速器的输出轴为中心相互对称设置;所述左转轴与右转轴的下部均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内设有第一横向叶片、第二横向叶片和第三横向叶片,且三组横向叶片均以转轴为中心呈十字型设置,且三组横向叶片的边缘端口均通过竖向叶片固定连接。

上述的打蛋机通过电机驱动两搅拌装置转动来同时对位于下壳内的蛋液进行搅拌,具有搅拌效率高的优点,但该打蛋机还是存在一个问题:电机工作时会产生加大的热量,虽然上述的打蛋机通过设置散热孔进行散热,但还是会有一部分热气跑到下壳内并与蛋液接触,由于蛋液对温度的变化是比较敏感的,这就会导致部分蛋液发生固化,影响搅拌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家用立式打蛋机,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搅拌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家用立式打蛋机,包括均呈圆桶状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固定且两者之间形成一封闭的腔室,所述的腔室通过设于上壳体顶部的排气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的上壳体内固定有电机,下壳体内设有两个搅拌桨,其特征在于,两搅拌桨均通过呈直杆状的连接杆与上壳体轴向固定,且电机通过传动机构能够同时带动两所述的连接杆转动,所述的上壳体内设有呈圆形且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板,且保温板位于电机和下壳体之间,保温板上具有分别供两连接杆穿过的两通孔,保温板的侧壁与所述的上壳体的内侧壁贴靠并形成密封,所述的上壳体沿其径向贯穿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有多个且沿上壳体的周向均布,所述的保温板的侧壁沿上壳体的径向设有锁孔,锁孔的数量与连接孔相同且位置一一正对,每个锁孔内均插有限位销,限位销的外端伸出锁孔并插在对应的连接孔内,所述的限位销均通过紧配合的方式与上壳体和保温板相固定。

实际产品中,电机的电源线穿过排气孔与外部电源相连,并通过开关来控制两者的通断。通孔和连接杆之间存在间隙,但该间隙较小;使用时,蛋液打在下壳体内,接着盖上上壳体,启动电机以带动两搅拌桨转动,以充分搅拌蛋液;搅拌完成后,使上壳体和下壳体分离,将蛋液倒出便可。

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同时带动两搅拌桨转动,以充分搅拌蛋液,来有效提高蛋液搅拌的质量;其次,通过在电机的下方设置保温板,且保温板的侧壁和上壳体的内侧壁贴靠并形成密封,这样便可以有效隔离大部分热气(由电机工作时产生)下移至下壳体内并与蛋液接触,从而有效避免蛋液与高温热气接触发生固化,继而提高了蛋液搅拌的质量;更进一步的,限位销均通过紧配合的方式与上壳体和保温板相固定,这样既能够提高保温板和上壳体连接的稳定性,使两者之间形成可靠的密封,来更好地阻止热气与蛋液接触,从而进一步提高蛋液的搅拌质量,又能减少连接工序以及连接件的使用,以降低本打蛋机的制造成本。

在上述的家用立式打蛋机中,所述的保温板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0形圈,且0形圈的外周面与所述的上壳体的内侧壁相抵。

在0形圈的作用下,保温板和上壳体之间形成更为可靠的密封,从而进一步阻止上述的热气与蛋液接触,从而进一步提高搅拌的质量。

在上述的家用立式打蛋机中,所述的上壳体的顶部具有向内凸出且呈筒状的连接部,连接部有两个且分别与两连接杆正对,每个连接部内均设有轴承,且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连接杆和连接部相固定。

在轴承和连接部的配合下,以稳定实现连接杆和上壳体轴向固定,从而对连接杆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使电机稳定地带动搅拌桨转动,继而使提高搅拌质量的目的稳定实现。

在上述的家用立式打蛋机中,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设于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和分别设于两连接杆上的两从动轮,两从动轮分别位于主动轮的两侧,且每个所述的从动轮均通过同步带与主动轮相连。

电机通过同步带传动的方式带动连接杆转动,具有工作稳定性好的优点,从而使提高搅拌质量的目的稳定实现。

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家用立式打蛋机中,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设于电机输出轴上的主齿轮和分别设于两连接杆上的副齿轮,两副齿轮分别位于主齿轮的两侧,且两副齿轮均与主齿轮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家用立式打蛋机具有以下优点:

1、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同时带动两搅拌桨转动,以充分搅拌蛋液,来有效提高蛋液搅拌的质量。

、通过在电机的下方设置保温板,且保温板的侧壁和上壳体的内侧壁贴靠并形成密封,这样便可以有效隔离大部分热气(由电机工作时产生)下移至下壳体内并与蛋液接触,从而有效避免蛋液与高温热气接触发生固化,继而提高了蛋液搅拌的质量。

、更进一步的,限位销均通过紧配合的方式与上壳体和保温板相固定,这样既能够提高保温板和上壳体连接的稳定性,使两者之间形成可靠的密封,来更好地阻止热气与蛋液接触,从而进一步提高蛋液的搅拌质量,又能减少连接工序以及连接件的使用,以降低本打蛋机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家用立式打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1a、卡合部;1b、排气孔;1c、连接部;2、下壳体;3、搅拌桨;4、连接杆;5、电机;6、保温板;7、限位销;8、轴承;9、主动轮;10、从动轮;11、同步带;12、0形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家用立式打蛋机由上壳体1、下壳体2、搅拌桨3、连接杆4、电机5、保温板6、限位销7等组成。其中,保温板6由保温材料制成,保温材料可以为保温岩棉、硬泡聚氨酯、挤塑聚苯板等。

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呈圆桶状,上壳体1和下壳体2可拆卸固定在一起,且此时两者之间形成一封闭的腔室。具体来说,下壳体2的顶壁上开设有呈环状且与其同轴的环形凹槽,上壳体1的底壁上具有呈环状凸出且与其同轴的卡合部1a,卡合部1a与环形凹槽相匹配,且卡合部1a卡接在环形凹槽内,以稳定实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可拆卸相连。

上壳体1的顶部中心处沿竖直方向贯穿有多个排气孔1b,此时,上述的腔室通过上述的排气孔1b与外界连通。如图1所示,上壳体1内设有电机5,且电机5与上壳体1的顶部相固定。下壳体2内设有两个搅拌桨3,每个搅拌桨3均通过呈直杆状的连接杆4与上壳体1轴向固定。两连接杆4分别位于电机5的两侧,且电机5通过传动机构能够同时带动两连接杆4转动。具体来说,上壳体1的顶部具有向内凸出且呈筒状的连接部1c,且连接部1c和上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连接部1c有两个且分别与两连接杆4正对,每个连接部1c内均设有轴承8,且轴承8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连接杆4和连接部1c相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连接杆4和连接部1c均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轴承8相连。传动机构包括设于电机5输出轴上的主动轮9和分别设于两连接杆4上的两从动轮10,两从动轮10分别位于主动轮9的两侧,且每个从动轮10均通过同步带11与主动轮9相连。电机5通过同步带11传动的方式带动连接杆4转动,具有工作稳定性好的优点,从而使提高搅拌质量的目的稳定实现。

如图1所示,保温板6设于上壳体1内,此时,保温板6位于电机5和下壳体2之间。保温板6呈圆形且其中心轴线与上壳体1的中心轴线共线。保温板6沿竖直方向贯穿有两个通孔,两通孔分别与两连接杆4位置正对,且每根连接杆4均穿过对应的通孔。在实际产品中,通孔和连接杆4之间存在间隙,但该间隙较小。保温板6的侧壁与上壳体1的内侧壁贴靠并形成密封。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保温板6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0形圈12,且0形圈12的外周面与上壳体1的内侧壁相抵,以使保温板6和上壳体1之间形成更为可靠的密封。

上壳体1沿其径向贯穿有连接孔,连接孔有多个且沿上壳体1的周向均布。保温板6的侧壁沿上壳体1的径向设有锁孔,锁孔的数量与连接孔相同且位置一一正对。每个锁孔内均插有限位销7,限位销7的外端伸出锁孔并插在对应的连接孔内,且限位销7均通过紧配合的方式与上壳体1和保温板6相固定。

实际产品中,电机5的电源线(未图示)穿过其中一个排气孔1b与外部电源相连,并通过开关来控制两者的通断。使用时,蛋液打在下壳体2内,接着盖上上壳体1,启动电机5以带动两搅拌桨3转动,以充分搅拌蛋液;搅拌完成后,使上壳体1和下壳体2分离,将蛋液倒出便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传动机构包括设于电机5输出轴上的主齿轮和分别设于两连接杆4上的副齿轮,两副齿轮分别位于主齿轮的两侧,且两副齿轮均与主齿轮啮合。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