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记忆枕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426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气记忆枕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一种透气记忆枕芯,属于枕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枕芯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类物品。现有的枕芯大多采用在布料内充填填充物的形式。也有一些枕芯具有记忆功能的枕芯,能够恢复枕芯的形态。还有一些夏凉枕芯,在枕芯的表面包覆凝胶层,这起到了冬暖夏凉的作用,但是这些枕芯多数存在透气能力不足的问题,容易积累汗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透气性好的透气记忆枕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透气记忆枕芯,包括记忆棉的枕芯主体,枕芯主体的至少一面上沾覆有凝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芯主体包括具有内部空腔的记忆棉套,记忆棉套的空腔内充填有记忆棉填充物,记忆棉套上均匀分布有内外通透的透气孔,所述的枕芯主体的至少一面上沾覆有凝胶层,凝胶层对应透气孔开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以记忆棉制作枕芯的囊体结构的记忆棉套,在其空腔内充填记忆棉填充物,在记忆棉套和凝胶层上设通透的透气孔,人枕在枕头上时,随着头部的动作和记忆棉套、记忆棉填充物的自身弹性,枕芯不断变形、恢复,记忆棉套的空腔内空间不断变化,记忆棉填充物间的空隙内的气体不断的进入或排出,形成类似呼吸的过程,可以保持枕芯内不断的更换清新空气,减少细菌和昆虫的滋生,同时及时的将使用者的头颈部排出的汗挥发带走,保持舒爽。枕芯主体表面的凝胶层,具有冬暖夏凉的作用。

所述的记忆棉填充物为填充块。填充块可以直接利用记忆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而且充填后,能不形成的空隙较大,枕芯的呼吸作用更强,透气性更好。

所述的记忆棉填充物为填充片或填充条。利用填充片或填充条填充枕芯更加方便,形状的可控性更高,更易于枕芯的塑形。

所述的记忆棉套的单面厚度为2 cm ~5cm。记忆棉套的单面厚度在该范围时,适合枕芯的呼吸动作单次的吸排气量,厚度过小不容易塑形,厚度过大,内部空间过小,气道过长,无法保证枕芯内部换气彻底。

所述的透气孔为直径在0.6 cm ~ 1.2 cm的圆孔。该规格的透气孔能够保证换气效率,又能保证舒适度。

所述的凝胶层的厚度为1 mm ~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气记忆枕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以记忆棉制作枕芯的囊体结构的记忆棉套,在其空腔内充填记忆棉填充物,在记忆棉套和凝胶层上设通透的透气孔,人枕在枕头上时,随着头部的动作记忆棉套、记忆棉填充物的自身弹性,枕芯不断变形、恢复,记忆棉套的空腔内空间不断变化,记忆棉填充物间的空隙内的气体不断的进入或排出,形成类似呼吸的过程,可以保持枕芯内不断的更换清新空气,减少细菌和昆虫的滋生,同时及时的将使用者的头颈部排出的汗挥发带走,保持舒爽。而在枕芯主体表面设置凝胶层,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气记忆枕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气记忆枕芯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透气记忆枕芯的截面图。

其中,1、凝胶层 2、记忆棉套 3、透气孔 4、填充块 5、填充片。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气记忆枕芯,包括记忆棉的枕芯主体,枕芯主体的至少一面上沾覆有凝胶层1,凝胶层1的厚度为1 mm ~2mm,凝胶层1在夏天能给人清凉的感觉,而在冬天又会给人温和的触感;枕芯主体包括具有内部空腔的记忆棉套2,记忆棉套2单面厚度为2 cm ~5cm,自身具有恢复原有形状的特性,枕芯主体的空腔内充填有记忆棉材质的填充块4,填充块4间具有相互支撑形成的空隙,在受到、收起挤压力时,改变空腔的空间大小,记忆棉套2和凝胶层1上均匀分布有内外通透的透气孔3,透气孔3为直径在0.6 cm ~ 1.2 cm的圆孔,能够保证换气效率,又能保证舒适度。记忆棉填充物设置在一个内枕套内,通过内枕套将记忆棉填充物整合在一起,便于加工,同时防止记忆棉填充物在长时间使用后松散。

其他实施方式:基本结构同上述附图1、2所示,不同的是,参照附图3:枕芯主体的空腔内充填有记忆棉材质的填充片5或填充条,填充枕芯更加方便,形状的可控性更高,更易于枕芯的塑形。。

本实用新型以记忆棉制作枕芯的囊体结构的记忆棉套2,在记忆棉套2的空腔内充填记忆棉填充物,在记忆棉套2和凝胶层1上设通透的透气孔3,随着受到、收起挤压力和记忆棉套2、记忆棉填充物的自身弹力的相互作用,枕芯不断变形,记忆棉套2的空腔内空间不断变化,记忆棉填充物间的空隙内的气体不断的吸入或挤出,形成一个类似呼吸的过程,可以保持枕芯内的空气不断的更换为清新空气,可以减少细菌和昆虫的滋生,同时及时的将使用者的头颈部排出的汗挥发带走,保持使用者的触觉舒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