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茶汤可分离的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7572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茶汤可分离的茶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茶汤可分离的茶壶。



背景技术:

普通茶壶泡茶时,茶叶或其他冲泡物长时间浸在其中,使泡的茶汤过于味浓,如果长时间引用浓茶对身体健康不利;现有的一种可分离茶叶和茶汤的茶壶,其上部设有一个放置茶叶并存留茶水的独立小杯,小杯底部设有一个出水孔,出水孔内设有一个活动的孔塞,孔塞上部与控制机构相连接,控制机构中的操纵杆伸出壶盖,可通过按下操纵杆使得控制机构开启孔塞,从而使上部的茶水流入壶体下腔,从而实现茶叶与茶汤的分离,但这种茶壶结构复杂,使用时间不长便会损坏,造成茶水无法在冲泡腔停留,从而达不到控制冲泡时间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损坏的茶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叶茶汤可分离的茶壶,包括壶体和壶盖,壶体上设有中空的、两端与壶体内腔相连通的把手,把手一端与壶体中段相连接且另一端与壶体下段相连接,壶嘴设置在壶体下段上,壶体中卡设有分离茶叶的分离装置,分离装置包括密封卡设在壶体中段内壁上的底座,底座上设有若干支撑杆,支撑杆上部设有滤网,底座中部设有一根穿过滤网的立杆,分离装置上支撑杆部分位于把手与中段壶体的连接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底座外壁套设有密封圈。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把手的顶部高度高于壶体上沿。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壶体呈葫芦形,所述中空的把手一端与壶体中段直径较小处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茶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损坏。茶汤与茶叶分离时,只需将壶体向把手一侧倾斜,使得把手的最高处被茶水填满,即会发生虹吸现象,茶水会从壶体上腔中经中空把手输入壶体下腔中,而茶叶则存留在滤网上。

由于分离装置卡设在壶体中,清洗壶体时可将分离装置取出,便于壶体下腔的清洗。

由于所述底座外壁套设有密封圈,确保壶体上腔中的茶水不会顺壶壁流入壶体下腔中。

由于所述把手的上端高度高于壶体上沿,即使茶壶中注满水时不倾斜壶体也不会发生虹吸现象,使得加水时不用额外控制加水量,使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中:1.壶体,2.壶盖,3.把手,4.壶嘴,5.分离装置,51.底座,52.密封圈,53.支撑杆,54.滤网,55.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2所示,一种茶叶茶汤可分离的茶壶,包括呈葫芦形的壶体1和壶盖2,壶体1上设有中空的、两端与壶体1内腔相连通的把手3,把手3一端与壶体1中段直径较小处相连接且另一端与壶体1下段相连接,把手3的顶部高度高于壶体1上沿。壶嘴4设置在壶体1下段上。壶体1中卡设有分离装置5,分离装置5包括密封卡设在壶体1中段内壁上的底座51,底座51外壁套设有密封圈52。

底座51上设有若干支撑杆53,支撑杆53上部设有滤网54,底座51中部设有一根穿过滤网54的立杆55,分离装置5上支撑杆53部分位于把手3与中段壶体1的连接处。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