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机滤网和咖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4858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咖啡机滤网和咖啡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咖啡机滤网和咖啡机。
背景技术
:在研磨冲泡一体式咖啡机中,研磨室通常复用为冲泡室,为了避免将咖啡渣从研磨室的饮料出口排出至用户的咖啡杯中,研磨室内会设置呈筒状且环设在研磨刀组外围的滤网。在冲泡咖啡的过程中,通常通过研磨刀组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会使咖啡颗粒产生离心力,导致较粗的咖啡颗粒会冲过滤网,最终随咖啡液体一起进入饮料杯,如此,会降低咖啡饮料的品质。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咖啡机滤网,旨在搅拌咖啡的过程中,限制咖啡颗粒冲过滤网,从而提高咖啡饮料的品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咖啡机滤网包括:第一滤网本体,呈沿上下向延伸的筒状设置,且所述第一滤网本体为金属材质;以及第二滤网本体,呈环状设置,内环边缘与所述第一滤网本体的下部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二滤网本体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倾斜向下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一滤网本体与所述第二滤网本体一体设置。优选地,所述咖啡机滤网还包括一固定框,所述第一滤网本体的轴向上端与所述固定框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框为塑料材质,所述固定框通过注塑方式与所述第一滤网本体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滤网本体为塑料材质,所述第二滤网本体通过注塑方式与所述第一滤网本体固定连接。优选地于,所述第二滤网本体的任一滤孔包括连通上表面的直孔段、以及连通下表面且在远离所述直孔段的方向上呈渐扩的锥孔段。优选地,所述第二滤网本体的滤孔在上表面上的孔径范围为0.2mm~0.8mm。优选地,所述第二滤网本体的内环边缘与外环边缘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mm~30mm。优选地,所述第二滤网本体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倾角范围为1°~10°。优选地,所述咖啡机滤网的上部内周面上设有若干扣手部。优选地,所述第一滤网本体的目数范围为80目~150目。优选地,所述第一滤网本体由下至上呈渐扩状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滤网本体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倾角范围为5°~30°。优选地,所述第一滤网本体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至少包括沿所述第一滤网本体的周向设置的加强筋环。优选地,所述第一滤网本体的下端呈封闭设置。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咖啡机,包括:研磨室,包括腔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封盖所述腔体形成研磨腔,所述研磨腔的底部设有饮料出口;研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研磨腔内的研磨刀组、设于所述研磨腔外用于驱动所述研磨刀组转动的电机;热水供应装置,与所述研磨腔连通;以及咖啡机滤网,包括第一滤网本体,呈沿上下向延伸的筒状设置,且所述第一滤网本体为金属材质;以及第二滤网本体,呈环状设置,内环边缘与所述第一滤网本体的下部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二滤网本体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滤网本体套设在所述研磨刀组的外围,且下端与所述研磨腔腔底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滤网本体的外环边缘与所述研磨腔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研磨腔被所述第一滤网本体所围设的区域形成一次过滤腔,所述研磨腔的其它区域由所述第二滤网本体分割成位于上方的二次过滤腔和位于下方的饮料腔,所述饮料出口连通所述饮料腔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滤网本体的外环边缘设有向下或向上延伸的安装翻边,所述安装翻边的外周面设有可供所述密封圈套设定位的定位环槽,所述密封圈抵接所述研磨腔的侧壁。优选地,所述安装翻边向下延伸,且所述安装翻边的下端抵接于所述研磨腔底壁。优选地,所述第一滤网本体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至少包括沿所述第一滤网本体的周向设置的加强筋环,所述第一滤网本体具有与所述研磨刀组径向相对应的环状区域,所述加强筋环设于所述环状区域。优选地,所述腔体的底壁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滤网本体的下端密封抵接于所述第一凸台的上端面,所述第二滤网本体与所述第一滤网本体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滤网本体和所述腔体侧壁之间形成所述二次过滤腔,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周面和所述腔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饮料腔。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台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滤网本体套设在所述第二凸台上,以定位在所述研磨腔内。优选地,所述第一滤网本体的下端与腔体的底壁抵接,所述第二滤网本体与所述第一滤网本体的连接处与所述第一滤网本体的下端之间具有一段距离,位于所述第二滤网本体上方的所述第一滤网本体和所述腔体侧壁之间形成所述二次过滤腔,位于所述第二滤网本体下方的所述第一滤网本体和所述腔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饮料腔。优选地,所述咖啡机滤网的上部与所述盖体密封连接;或者所述咖啡机滤网的上部与所述腔体密封连接,且所述腔体与所述盖体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研磨腔被分隔为一次过滤腔、位于一次过滤腔外围的二次过滤腔、以及位于二次过滤腔下方的饮料腔,如此,在研磨咖啡豆或者搅拌咖啡的过程中,即使有较粗的咖啡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冲过第一滤网本体进入二次过滤腔,第二滤网本体也可将这些咖啡颗粒限制在二次过滤腔中,从而有效避免较粗的咖啡颗粒进入饮料腔,提高咖啡饮料的品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咖啡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咖啡机的研磨室、咖啡机滤网及研磨刀组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咖啡机的咖啡机滤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研磨室11腔体12盖体13饮料出口14第一凸台15第二凸台16突出部10研磨腔101一次过滤腔102二次过滤腔103饮料腔2研磨装置21研磨刀组2222电机3咖啡机滤网31第一滤网本体32第二滤网本体33固定框34扣手部311加强筋311a加强筋环311b加强筋条321滤孔321a直孔段321b锥孔段322安装翻边323定位环槽4热水供应装置51第二密封圈52第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咖啡机滤网、以及一种具有该咖啡机滤网的咖啡机。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咖啡机包括:研磨室1,包括腔体11和盖体12,盖体12封盖腔体11形成研磨腔10,研磨腔10的底部设有饮料出口13;研磨装置2,包括设于研磨腔10内的研磨刀组21、设于研磨腔10外用于驱动研磨刀组21转动的电机22;热水供应装置4,与研磨腔10连通;电控装置(未图示),与研磨装置2和热水供应装置4均电性连接,用以控制研磨装置2和热水供应装置4工作;以及设在研磨腔10内的咖啡机滤网3,包括呈沿上下向延伸的筒状设置的第一滤网本体31和呈环状设置的第二滤网本体32,且第二滤网本体32的内环边缘与第一滤网本体31的下部密封连接;可以理解,在第二滤网本体32上,自内环边缘到外环边缘的方向为背离第一滤网本体31外周面的方向;第一滤网本体31套设在研磨刀组21的外围,且下端与研磨腔10腔底密封连接,第二滤网本体32的外环边缘与研磨腔10的侧壁密封连接,研磨腔10被第一滤网本体31所围设的区域形成一次过滤腔101,研磨腔10的其它区域由第二滤网本体32分割成位于上方的二次过滤腔102和位于下方的饮料腔103,饮料出口13连通饮料腔103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研磨腔10被分隔为一次过滤腔101、位于一次过滤腔101外围的二次过滤腔102、以及位于二次过滤腔102下方的饮料腔103,如此,在研磨咖啡豆或者搅拌咖啡的过程中,即使有较粗的咖啡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冲过第一滤网本体31进入二次过滤腔102,第二滤网本体32也可将这些咖啡颗粒限制在二次过滤腔102中,从而有效避免较粗的咖啡颗粒进入饮料腔103,提高咖啡饮料的品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咖啡机滤网3用于研磨腔10可复用为冲泡腔的咖啡机;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咖啡机滤网3也可用于研磨腔与冲泡腔分离的咖啡机,且装设在冲泡腔中。特别地,当咖啡机滤网3应用于具有独立冲泡室的咖啡机中时,冲泡室的底部没有设置研磨刀组,此时,可将第一滤网本体31的下端设置为封闭的,以使得一次过滤腔101与饮料腔103绝对隔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网本体31与第二滤网本体32优选一体设置,如此,相较于两者分体设置的技术方案,本设计可实现咖啡机滤网3的整体性装拆清洗。不失一般性,第一滤网本体31与第二滤网本体32可以为一体的注塑件、压铸件或钣金件等;当然,第一滤网本体31和第二滤网本体32的材质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滤网本体31和第二滤网本体32的其中一者为金属材质,另一者为塑料材质,塑胶材质者通过注塑方式固定在金属材质者上。进一步地,咖啡机滤网3还包括一固定框33(见图3),第一滤网本体31的轴向上端与固定框3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咖啡机滤网3的上部通过该固定框33实现与研磨腔10上部的固定。可以理解,固定框33上成型有与研磨腔10上部相固定的结构(例如但不限于抵接翻边、搭接翻边等),而固定框33的的增设,可避免需要将与研磨腔10上部相固定的结构直接成型在第一滤网本体31上部,从而简化第一滤网本体31本身的结构。进一步地,第一滤网本体31为金属材质,以保证第一滤网本体31的刚性良好。特别地,第一滤网本体31具有良好的刚性,可提高第一滤网本体31对咖啡豆和咖啡颗粒向外冲击力的承受能力。具体地,第一滤网本体31优选由不锈钢材料所制成,不锈钢材料具有强刚性,可更好地抵抗咖啡豆和咖啡颗粒的向外冲击力;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滤网本体31还可但不限于由铝合金、钛合金等其他金属材料所制成。固定框33为塑料材质,如此,固定框33可方便地通过注塑方式与第一滤网本体31的轴向上端固定,注塑工艺为成熟的加工工艺,有利于该咖啡机滤网3的批量加工制造。另外,固定框33为塑料材质,还可便于固定框33上的与研磨腔10上部相固定结构的成型。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该固定框33还可以是通过粘接或焊接的方式与第一滤网本体31固定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滤网本体32也优选为塑料材质,如此,第二滤网本体32可方便地通过注塑方式与第一滤网本体31的轴向下端固定,注塑工艺为成熟的加工工艺,有利于该咖啡机滤网3的批量加工制造。当然,于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滤网本体32还可以是通过粘接或焊接的方式与第一滤网本体31固定的。另外,于其他再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滤网本体32也可为金属材质。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二滤网本体32上的滤孔321是直接注塑成型的,为便于注塑磨具的脱模,第二滤网本体32的任一滤孔321包括连通上表面的直孔段321a、以及连通下表面且在远离直孔段321a的方向上呈渐扩的锥孔段321b;显然,第二滤网本体32的滤孔321是通过直孔段321a连通二次过滤腔102,以及通过锥孔段321b连通饮料腔103的。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滤网本体32的任一滤孔321还可为在远离二次过滤腔102的方向上呈渐扩的整体的锥孔。另外,于其他再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滤网本体32上的滤孔321也可是后期冲孔成型的,且任一滤孔321成型为整体的直孔。一并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滤网本体32的滤孔321在上表面上的孔径D范围优选为0.2mm~0.8mm,如此,第二滤网本体32的滤孔321较细,可避免咖啡渣从二次过滤腔102进入饮料腔10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滤网本体32的滤孔321孔径范围还可更小,以提高对咖啡渣的限制作用。另外,第一滤网本体31的目数范围优选为80目~150目,该目数范围下的第一滤网本体31具有适中孔径的网孔,以在冲泡咖啡时,将大部分咖啡渣限制在一次过滤腔101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滤网本体31还可具有更小的目数,以降低咖啡机滤网3的成本。可以理解,由于大部分咖啡渣被隔离在一次过滤腔101内,二次过滤腔102仅需要一个较小的空间,由此,本实施例中,第二滤网本体32的内环边缘与外环边缘之间的距离W范围优选为10mm~30mm(见图3)。另外,为避免咖啡渣的沉积堵住第二滤网本体32上的滤孔321,第二滤网本体32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优选倾斜向下或者倾斜向上延伸,以使得咖啡渣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往第二滤网本体32的外环边缘或内环边缘流动,而仅沉积在第二滤网本体32的外环边缘或内环边缘。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滤网本体32是通过注塑方式与第一滤网本体31的轴向下端固定的,为便于脱模,第二滤网本体32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倾斜向下延伸。当然,第二滤网本体32的倾斜角不能过大,否则第二滤网本体32的距离W需要很大,才能保证二次过滤腔102的空间不至于过小,由此,第二滤网本体32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倾角β优选范围为1°~10°(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通常地,研磨腔10的径向尺寸与第二滤网本体32外环边缘的径向尺寸是相适配地,如此,第二滤网本体32的外环边缘可紧配地密封抵接于研磨腔10的侧壁,从而密封隔离二次过滤腔102与饮料腔103。另外,为进一步保证第二滤网本体32外环边缘与研磨腔10侧壁之间的连接密封性,还可在第二滤网本体32外环边缘与研磨腔10侧壁之间增设第一密封圈(未图示)。具体地,可在第二滤网本体32的外环边缘设置向下或向上延伸的安装翻边322,该安装翻边322的外周面预留有供第一密封圈套设定位的定位环槽323,以将第一密封圈定位安装在安装翻边322上。当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时,第一密封圈部分突出于定位环槽323,且弹性抵触于研磨腔10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翻边322是向下延伸的,且安装翻边322下端抵接于研磨腔10底壁,如此,一方面给二次过滤腔102与饮料腔103的密封隔离提供了另一层密封屏障,另一方面安装翻边322的下端还可为咖啡机滤网3提供支撑作用。继续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腔体11的底壁设有第一凸台14,第一滤网本体31的下端密封抵接于第一凸台14的上端面,第二滤网本体32与第一滤网本体31的下端连接,第一滤网本体31和腔体11侧壁之间形成所述二次过滤腔102,第一凸台14的外周面和腔体11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饮料腔103;可以理解,第一凸台14的设置可方便地间隔开第二滤网本体32与研磨腔10底壁,为饮料腔103提供了上下向的深度。在本实施例中,为避免在咖啡机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滤网本体31在研磨腔10内出现晃动,甚至出现与研磨刀组21碰撞的现象,第一凸台14的上端面优选还设有第二凸台15,该第二凸台15用以供第一滤网本体31套设,而实现第一滤网本体31在研磨腔10内的定位。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计所述第一凸台14,使第一滤网本体31的下端直接与腔体11的底壁抵接,但第二滤网本体32与第一滤网本体31的连接处与所述第一滤网本体31的下端之间具有一段距离,,如此,位于所述第二滤网本体32上方的第一滤网本体31和腔体11侧壁之间形成所述二次过滤腔102,位于所述第二滤网本体32下方的第一滤网本体31和腔体11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饮料腔103。为了方便第一滤网本体31的定位,避免第一滤网本体31晃动,可以在腔体11底部保留供第一滤网本体31套设的第二凸台15。另外,第一滤网本体31优选呈由下至上渐扩的中空筒状设置,如此,可使得该咖啡机滤网3具有较大的上端开口,以便于将咖啡豆和热水加入一次过滤腔101中;不失一般性,第一滤网本体31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倾角α范围优选为5°~30°(见图2)。参照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滤网本体31上设有加强筋311,该加强筋311至少包括沿第一滤网本体31的周向设置的加强筋环311a,由此,可进一步增强第一滤网本体31在周向上的刚性,以抵抗咖啡豆和咖啡颗粒的向外冲击力,避免第一滤网本体31变形,从而延长咖啡机滤网3的寿命。另外,为进一步提高第一滤网本体31的整体刚性,该加强筋311优选还包括与加强筋环311a相交的加强筋条311b;不失一般性,该加强筋条311b可以是沿第一滤网本体31的轴向方向延伸的,也可以是与第一滤网本体31的轴向方向倾斜设置的。特别地,该加强筋条311b的上端优选与固定框33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滤网本体31的刚性有更好的保证。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加强筋311也优选为塑料材质,如此,加强筋311可方便地通过注塑方式固定在第一滤网本体31上,从而有利于该咖啡机滤网3的批量加工制造。特别地,固定框33和加强筋311可一次性注塑成型,加工过程实为方便。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滤网本体31具有与研磨刀组21径向相对应的环状区域,所述加强筋环311a设置在该环状区域。可以理解,在通过研磨刀组21对咖啡豆进行研磨的过程中,所述环状区域所受到的来自于咖啡豆和咖啡颗粒的向外冲击力最强,所述加强筋环311a针对性地设置在该环状区域,可直接增强该环状区域的刚性,可更为有效地提高该咖啡机滤网3的抗冲击力。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研磨刀组21在第一滤网本体31轴向方向上的投影的宽度大致为8毫米。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环311a在环状区域上设置为一个,为使该一个加强筋环311a能有效提高第一滤网本体31的抗冲击力,该加强筋环311a的宽度范围L优选为6毫米~12毫米(见图2)。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该咖啡机滤网3的抗冲击力,还可作如下设置:加强筋环311a在第一滤网本体31上并行且间隔地设有多个,且该多个加强筋环311a在环状区域的设置密度大于在环状区域轴向两侧的设置密度。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咖啡机滤网3的上部与盖体12密封连接,如此,可通过调节热水供应装置4的进水速率,使进水速率大于咖啡机滤网3的出水速率,在所加入的热水漫过第一滤网本体31的滤孔部分后,即可在一次过滤腔101上部形成一个压力空间,来对咖啡进行压力冲泡,从而充分浸润咖啡粉,以使冲泡出来的咖啡更为浓厚。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咖啡机滤网3的上部与腔体11密封连接,且腔体11与盖体12密封连接,来形成一次过滤腔101上部的压力空间。本实施例中,咖啡机滤网3的上部为所述固定框33,盖体12设有伸入固定框33内的突出部16,该突出部16的外沿与固定框33的内沿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51,该第二密封圈51用以实现固定框33与突出部16之间的密封连接,如图2所示。另外,本实施例中,固定框33的外周面与腔体11上部的内周面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52,以实现咖啡机滤网3上部与腔体11之间的密封连接,又咖啡机滤网3上部与盖体12密封连接,从而使得研磨腔10是整体密封的,如此,在酿造好咖啡后,咖啡不能从饮料出口13自然流出,需要通过热水供应装置4向研磨腔10内加压,才能将咖啡从饮料出口13排出,从而达到增压萃取咖啡的作用,能提高咖啡的品质。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用户取出咖啡机滤网3,咖啡机滤网3的上部内周面上优选设有若干扣手部34。具体地,扣手部34以凸起的形式成型在固定框33内周面上;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扣手部34还可以凹槽的形式成型在固定框33上。另外,在咖啡机滤网3未设置所述固定框33时,扣手部34也可直接设置在第一滤网本体31的上部内周面。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