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485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咖啡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咖啡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普通咖啡机中,冲泡腔内设有滤网,冲泡咖啡时,通常先向滤网内投入咖啡粉,再向滤网内冲入热水,以冲泡形成咖啡。可以理解,此种咖啡是在常压下进行冲泡的,如此,咖啡粉难以得到充分的浸润,导致冲泡所得的咖啡不够浓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咖啡机,旨在实现咖啡的微压冲泡,以冲泡得到更为浓厚的咖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咖啡机包括:

机座;

研磨室,包括腔体和盖体,所述腔体安装在所述机座上,所述盖体封盖所述腔体形成研磨腔,所述研磨腔的底部设有饮料出口;

研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研磨腔内的研磨刀组、设于所述研磨腔外用于驱动所述研磨刀组转动的电机;

咖啡滤网,环设于所述研磨刀组外围,且所述咖啡滤网的下端与所述研磨腔的底壁相抵接,将所述研磨腔分隔为磨豆腔和位于所述磨豆腔外围的饮料腔,所述饮料出口连通所述饮料腔设置;

热水供应装置,与所述研磨腔连通,用以向所述磨豆腔内供应热水,所述磨豆腔内在注入预设容积的热水后,其上方形成压力空间;以及

电控装置,与所述研磨装置和所述热水供应装置均电性连接,用以控制所述研磨装置和所述热水供应装置工作。

优选地,所述咖啡滤网的上部与所述腔体密封连接,且所述腔体与所述盖体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咖啡滤网的上部与所述腔体的上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咖啡滤网上部的外侧面设有供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定位的定位环槽,所述第一密封圈部分突出于所述定位环槽,且弹性抵触于所述腔体上部的内侧面。

优选地,所述盖体的内端面与所述腔体的上端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咖啡滤网为全金属滤网。

优选地,所述全金属滤网的滤孔设在所述全金属滤网的中部和/或下部。

优选地,所述咖啡滤网包括环设于所述研磨刀组外围的滤网本体、以及呈筒状设置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轴向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滤网本体的轴向上端,所述滤网本体的轴向下端为所述咖啡滤网的下端,所述固定框的轴向上部为所述咖啡滤网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滤网本体为金属件,所述固定框为塑料件,所述固定框通过注塑方式与所述滤网本体固定。

优选地,所述热水供应装置包括水箱、连接所述水箱和所述研磨腔的供水管、以及设置在所述供水管上的水泵和加热管。

优选地,所述热水供应装置包括锅炉、连接所述锅炉和所述研磨腔的供水管、以及设置在所述供水管上的水泵。

优选地,所述锅炉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锅炉与所述腔体并排设置。

优选地,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一入水口,所述热水供应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入水口与所述研磨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入水口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下端面,所述腔体的开口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法兰状凸缘,所述凸缘上设有连通所述热水供应装置和所述第一入水口的第二入水口。

优选地,所述饮料出口设置有出液阀。

优选地,所述出液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上部设有密封片,所述阀体的下部设有环状凸台,所述环状凸台与所述饮料出口的下端面之间设有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腔体与所述机座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可通过调节热水供应装置的进水速率,使进水速率大于咖啡滤网的出水速率,当磨豆腔内水漫过咖啡滤网中的滤孔部分时,即可在咖啡滤网内的上部形成一个压力空间,来对咖啡进行微压冲泡,从而充分浸润咖啡粉,以使冲泡出来的咖啡更为浓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咖啡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咖啡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咖啡机。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咖啡机包括:

机座1;

研磨室2,包括腔体21和盖体22,腔体21安装在机座1上,盖体22封盖腔体21形成研磨腔20,该研磨腔20的底部设有饮料出口23;

研磨装置3,包括设于研磨腔20内的研磨刀组31、设于研磨腔20外用于驱动研磨刀组31转动的电机32;

咖啡滤网4,环设于研磨刀组31外围,且咖啡滤网4的下端与研磨腔20的底壁相抵接,以将研磨腔20分隔为磨豆腔201和位于磨豆腔201外围的饮料腔202,饮料出口23连通饮料腔202设置;

热水供应装置5,与研磨腔20连通,用以向磨豆腔201内供应热水,磨豆腔201内在供入预设容积的热水后,其上方形成压力空间;以及

电控装置(未图示),与研磨装置3和热水供应装置5均电性连接,用以控制研磨装置3和热水供应装置5工作。

本实施例中,预设容积的热水是指能漫过咖啡滤网4的滤孔部分的热水容积;可以理解,由于咖啡滤网4具有一定的节流作用,通过热水供应装置5快速注入预设容积的热水,而使热水漫过咖啡滤网4的滤孔部分之后,咖啡滤网4外部的热水水位会低于咖啡滤网4内的水位,此时,继续快速注入热水,可在咖啡滤网4内的上部形成所述压力空间。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可通过调节热水供应装置5的进水速率,使进水速率大于咖啡滤网4的出水速率,当磨豆腔内水漫过咖啡滤网4的滤孔部分时,即可在咖啡滤网4内的上部形成所述压力空间,来对咖啡进行微压冲泡,从而充分浸润咖啡粉,以使冲泡出来的咖啡更为浓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热水供应装置5向磨豆腔201内注入的热水量达到预设值之后,还可继续通过热水供应装置5向磨豆腔201内注入空气,以增大或者保持所述压力空间内的气压,从而实现对咖啡液的持续微压冲泡。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压力空间内的气压大于或等于1bar且小于或等于2bar,以避免所述压力空间内的气压过大,可以理解,压力过大会快速增大咖啡滤网4的出水速率,影响咖啡粉的浸润时间。另外,为获得有效的微压冲泡效果,所述压力空间内的气压不能过小,如此,所述压力空间内的气压范围通常限制在1.3bar~1.7bar。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确定型号的所述咖啡机,咖啡滤网4的设有滤孔的总面积和滤孔目数通常是既定的,从而咖啡滤网4的节流作用是既定的,此情况下,可通过实验获得热水供应装置5所需的进水速率,来使得所述压力空间具有合适的气压。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咖啡滤网4的上部与腔体21密封连接,且腔体21与盖体22密封连接,如此,盖体22可间接密封咖啡滤网4的上部,从而实现盖体22对磨豆腔201上部的密封。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咖啡滤网4上部与盖体22的直接密封连接,来实现盖体22对磨豆腔201上部的密封。

一并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咖啡滤网4的上部与腔体21的上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6,如此,咖啡滤网4的上部可通过该第一密封圈6实现与腔体21之间的密封连接。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咖啡滤网4的上部还可与腔体21的上部通过螺旋密封结构实现密封连接。进一步地,咖啡滤网4上部的外侧面设有定位环槽41,该定位环槽41用以供第一密封圈6套设定位,以限制第一密封圈6与咖啡滤网4和腔体21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避免第一密封圈6整体滑入腔体21内,进而避免咖啡滤网4上部与腔体21之间的密封失效。不失一般性,第一密封圈6部分突出于定位环槽41,且弹性抵触于腔体21上部的内侧面。

另外,本实施例中,盖体22的内端面与腔体21的上端面之间优选设有第二密封圈7,如此,盖体22可通过该第二密封圈7实现与腔体21之间的密封连接。类似地,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盖体22与腔体21之间还可通过螺旋密封结构实现密封连接。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咖啡滤网4为全金属滤网,即是说,咖啡滤网4整体由金属材料所制成,例如但不限于通过压铸工艺或者钣金工艺进行加工形成,如此,咖啡滤网4可具有更为良好的的整体刚性,可提高咖啡滤网4对咖啡豆和咖啡颗粒向外冲击力的承受能力。优选地,咖啡滤网4由不锈钢材料所制成,不锈钢材料具有强刚性,可更好地抵抗咖啡豆和咖啡颗粒的向外冲击力;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咖啡滤网4还可但不限于由铝合金、钛合金等其他金属材料所制成。在咖啡滤网4为全金属滤网时,该全金属滤网的滤孔优选仅设置在全金属滤网的中部和/或下部,也就是说,全金属滤网的上部未设置滤孔,如此,在热水漫过全金属滤网的中部后,在全金属滤网的上部与盖体22之间可形成绝对的密闭空间,从而使得咖啡的微压冲泡效果更好。

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咖啡滤网4还可包括环设于研磨刀组31外围的滤网本体、以及呈筒状设置的固定框,该固定框的轴向下端固定连接于滤网本体的轴向上端,滤网本体的轴向下端为所述咖啡滤网4的下端,所述固定框的轴向上部为所述咖啡滤网4的上部;其中,滤网本体为金属件,以保证滤网本体的刚性良好,固定框则为塑料件,如此,固定框可方便地通过注塑方式与滤网本体固定,注塑工艺为成熟的加工工艺,有利于该咖啡滤网4的批量加工制造;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咖啡滤网4的滤孔设在滤网本体上,固定框是用来辅助固定滤网本体的,固定框上未设有滤孔,如此,在热水漫过滤网本体后,在呈筒状的固定框与盖体22之间可形成绝对的密闭空间,从而使得咖啡的冲泡效果更好。

参照图1,进一步地,热水供应装置5包括锅炉51、连接锅炉51和研磨腔20的供水管52、以及设置在供水管52上的水泵53。本实施例中,锅炉51具有储水空间,并用以将储水空间内的水加热成热水,以供水泵53通过供水管52注入磨豆腔201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该水泵53还具有向磨豆腔201注入空气的作用。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热水供应装置5可包括水箱、连接水箱和研磨腔20的供水管、以及设置在供水管上的水泵和加热管,加热管可将供水管内的水加热成热水,以使得通过水泵注入磨豆腔201内的水为热水。

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电控装置的智能性,锅炉51内优选设有温度传感器8,可以理解,该温度传感器8与电控装置电连接,以使得电控装置可获取锅炉51内水的温度,并在实际水温达到预设水温时,才控制水泵53将预设水温的热水注入磨豆腔201内,从而使得冲泡所得的咖啡温度适当,口感更好。另外,本实施例中,锅炉51优选与腔体21并排设置,以避免咖啡机的整体高度过高。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盖体22上设有第一入水口221,热水供应装置5通过该第一入水口221与研磨腔20连通,如此,可通过适当调整盖体22上出水口222的位置,即可方便地将热水注入磨豆腔201内。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热水供应装置5也可通过腔体21直接与研磨腔20连通,即是说,将入水口开设在腔体21的侧壁上。进一步地,第一入水口221设置在盖体22的下端面,腔体21的开口端则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法兰状凸缘211,该凸缘211上设有连通热水供应装置5和第一入水口221的第二入水口212,如此,相较于将第一入水口221直接设置在盖体22的面向锅炉51的侧面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可使得研磨室2与锅炉51之间的间距更小,从而使得咖啡机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体积更小。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腔体21与机座1可拆卸连接,如此,当需要清洗研磨室2时,能将研磨室2从机座1上拆卸下来,从而方便地对研磨室2进行全方位的清洗。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饮料出口23优选设置有出液阀9,在将研磨室2从机座1上拆卸下来后,该出液阀9可封闭饮料出口23,以避免腔体21内的咖啡残液从饮料出口23流到桌面或者地上。具体地,该出液阀9包括阀体91,该阀体91的上部设有密封片92,该阀体91的下部则设有环状凸台911,该环状凸台911与饮料出口23的下端面之间设有弹性件(93)93;如此,当阀体91的下端受到向上的顶起力时,弹性件(93)93会缩短,而使阀体91带着密封片92上移而打开饮料出口23,从而使得咖啡液可从饮料出口23流出,而当阀体91所受到的顶起力消失(例如将研磨室2从机座1上拆下后),弹性件(93)93会伸长,而使阀体91带着密封片92下移而封闭饮料出口23,从而避免咖啡残液从饮料出口23流出。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93)93为压缩弹簧;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该弹性件(93)93还可但不限于为弹性套筒等。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出液阀9还可为其他结构的控制阀,只要能实现饮料出口23的打开和封闭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