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中式圈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5863阅读:1490来源:国知局
改进的中式圈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中式圈椅,具体来说,主要适用于家庭使用的一种中式古典家具(尤其是红木家具)中的圈椅。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中式古典家具在世界家具的发展史上自成体系,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瑰宝,但是它毕竟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以现代的人体工程学理论来分析,中式古典家具的圈椅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在保留中式古典家具圈椅的中国元素的造型、款式及风格的基础上,圈椅改造的重点,除了现在已经普遍进行的在座面高度、圈椅靠背(包括靠背板及椅圈的中间段即“靠背段”)这二个关键点的改造之外,还应当在扶手的舒适度、椅子结构的安全稳定性这另外二个关键点对圈椅加以进一步的改造,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使圈椅能够当作家庭中的休息椅;而且,这类改进还可以推广到官帽椅、玫瑰椅、餐椅等其他的中式古典座椅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中式圈椅,保留中式古典家具圈椅的基本结构,增设一个左扶手垫2、一个右扶手垫3及一对腿后根4。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中式圈椅1,由后腿11、前腿12、联帮棍13、靠背板14、椅圈15及座凳16构成,一个椅圈15固定连接在座凳16上,其特征是,在椅圈15左、右侧之下的后腿11上端、前腿12 上端及联帮棍13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左扶手垫2和一个右扶手垫3,又在座凳16的两根椅子后腿11下端的后端部设有一对腿后根4。

所述腿后根4是由前面41、后面42、底面43及从前面41向前突出的一根水平销杆44构成。

所述腿后根4的前面41是竖直平面或是竖圆柱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既能保留中式古典家具圈椅的中国元素的造型、款式及风格,又能提高坐姿的舒适性和椅子结构的安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左侧视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左侧俯视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左扶手垫立体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竖直平面腿后根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竖圆柱面腿后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是由一把中式圈椅1、一个左扶手垫2、一个右扶手垫3及一对腿后根4构成,如图1-6所示,其中:

中式圈椅1是一种中式古典家具,由后腿11、前腿12、联帮棍13、靠背板14、椅圈15及座凳16构成,椅圈15的左、右前段(即“扶手段”)作为扶手使用,但人的手臂与椅圈15接触,感觉并不舒适,其原因是,第一,椅圈15的左、右前段即“扶手段”高度普遍过高,远高于人们常用的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扶手高度,使得人的上臂抬高到近乎于水平状,远超出手臂的自然、舒适的范围(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水平放置);第二,因为椅圈都是圆柱形状,其顶面不是平面,因此“扶手段”支撑手臂的接触面过窄,搭放手臂并不舒适,这是圈椅存在着扶手不舒适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圈椅结构的安全稳定性问题,由于座凳16的椅子腿都是垂直于地面,并不是向四外张开,因此椅子的支面比较小,使中式圈椅1的稳定性较差,尤其人坐在中式圈椅1上,身体稍向后倾斜时,若椅子前腿离地,由于中式圈椅1重心偏向后部,人体和圈椅就更容易倾斜甚至造成翻倒,以上二个问题是中式圈椅目前存在的比较明显的不足,属现有技术;

左扶手垫2、右扶手垫3,其外形皆为长方体(亦可变化为下宽上窄的立体;扶手垫的上表面通常为水平面,在少数情况下,也可以变化为倾斜平面,由圈椅的后部向前部倾斜),如图4所示,分别设置在中式圈椅1的椅圈15左、右侧之下的后腿11上端、前腿12上端及联帮棍13之间,并且支持在座凳16的凳面上(若凳面上安放有活动的座垫,左、右扶手垫亦可支持在座垫之上);左扶手垫2以前、后面上的凹圆柱面分别与前腿12、后腿11配合,而以左面下段的缺口槽与联帮棍13配合;右扶手垫3以前、后面上的凹圆柱面分别与前腿12、后腿11配合,而以右面下段的缺口槽与联帮棍13配合;在左、右扶手垫上可以设置绳圈及连接搭扣,以便把左(右)扶手垫与左(右)前腿12上端,左(右)联帮棍13、左(右)后腿11上端相固定连接;

左扶手垫2和右扶手垫3可使用海绵、乳胶等柔软材料制作,以扶手垫当做圈椅的可拆卸扶手来搭放前臂,保持与手臂良好的接触,能够提高圈椅的舒适性,而且还便于拆卸。

一对腿后根4分别设置在中式圈椅1的座凳16的两根椅子后腿11下端的后端部,该腿后根4是由前面41、后面42、底面43及从前面41向前突出的一根水平销杆44构成,如图5、6所示,其中前面41可以是竖直平面也可以是竖圆柱面,与相对应的座凳16的椅子后腿11下端相配合,后面42是凹弧面可以减少绊脚的危险,水平销杆44与中式圈椅1后腿11下端上的相对应的销孔配合,以保持腿后根4与中式圈椅1连接(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底面43直接接触地面,这样就扩大了圈椅1的支面,从而增加了中式圈椅1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