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靠背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稳定性座椅靠背。
背景技术:
目前,靠背安装在座椅的椅背上,但是由于靠背为摆放或者通过束紧绳捆绑,其固定方式均不稳定,使用时容易出现脱离的情况,无法与人体紧密的贴合,靠背移动时容易与椅背摩擦,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座椅靠背,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高稳定性座椅靠背,包括倒U型挂板,挂板的前部比后部长,挂板的前部两侧均设有束紧带,两根束紧带的端部分别固定安装魔术贴的钩面和棉面,两根束紧带的两端通过魔术贴连接,挂板的后部两侧均设有挂耳,束紧带分别穿过对应的挂耳,挂板的前面设有向上凸起的弧形腰部支撑座。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座椅靠背,所述的挂板的前面上部设有U型颈部支撑座,颈部支撑座的后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弹簧片与挂板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中,挂板挂在椅背上与椅背的前部、后部和上部配合,束紧带穿过挂耳后,束紧带的端部紧密配合,通过上部和侧部的配合,提高配合面积,增加配合后的稳定性,从而将本实用新型牢固的安装在椅子上,有效提高了稳定性。通过前部的腰部支撑座能够对人体的腰部进行支撑,降低坐在椅子上的疲劳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腰部支撑座 2弹簧片 3挂耳 4魔术贴 5 颈部支撑座 6束紧带 7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高稳定性座椅靠背,如图所示,包括倒U型挂板7,挂板7的前部比后部长,挂板7的前部两侧均设有束紧带6,两根束紧带6的端部分别固定安装魔术贴4的钩面和棉面,两根束紧带6的两端通过魔术贴4连接,挂板7的后部两侧均设有挂耳3,束紧带6分别穿过对应的挂耳3;挂板7的前面设有向上凸起的弧形腰部支撑座1。本实用新型中,挂板7挂在椅背上与椅背的前部、后部和上部配合,束紧带6穿过挂耳3后,束紧带6的端部紧密配合,通过上部和侧部的配合,提高配合面积,增加配合后的稳定性,从而将本实用新型牢固的安装在椅子上,有效提高了稳定性。通过前部的腰部支撑座1能够对人体的腰部进行支撑,降低坐在椅子上的疲劳感。
具体而言,为了进一步提高舒适性,本实施例所述的挂板7的前面上部设有U型颈部支撑座5,颈部支撑座5的后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弹簧片2与挂板7配合。颈部可以与颈部支撑座5配合,对颈部进行支撑,颈部支撑座5位置可以弹性调整,使用更加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