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制太师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6503阅读:18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制太师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竹制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竹制太师椅。



背景技术:

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太师椅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它体态宽大,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形成一个三扇、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围屏。太师椅材料有:红木、金丝楠木、黄杨木、海棠木、铁梨木,这些材料价格都比较昂贵,如果再配上一些大理石,雕刻一些花纹,那价格还要贵。

为此,设计一种便宜、简单、日常家用的一款太师椅是非常有市场前景的,使得太师椅可以进入寻常百姓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竹制太师椅,结构简单牢固,基本全是竹子制成,竹子价格低,来源广,大大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竹制太师椅,包括靠背、椅座和两个椅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脚呈凹字型,椅脚包括两个竖直的支撑部和水平的横梁,横梁与支撑部的连接处开有弧形凹槽,椅脚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穿设有加强杆,椅座包括若干个竹片、两根横坐筒和两根纵坐筒,横坐筒和纵坐筒围成一个方形框架,竹片连接在两根横坐筒之间,横坐筒两端分别穿设在椅脚的弧形凹槽内,靠背包括靠板和一个凹型扶手,靠板穿设在凹型框架与横坐筒之间,凹型扶手与椅脚之间穿设有两根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穿入凹型扶手,连接杆的下端贯穿穿过椅脚的横梁,最后通过销柱连接于加强杆上,所述横坐筒上开有较多出气孔。

进一步的,凹型扶手上也开有若干出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凹型扶手由一个竹筒弯曲而成,具有两个直角弯折,在直角弯折处插有圆柱木棍。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横座杆之间穿设有笔直的小竹竿,小竹竿与竹片相抵靠。

进一步的,所述横坐筒和纵坐筒均为空心贯通。横坐筒和纵坐筒内可储存一些小东西,多功能化,实现储存功能。

进一步的,竹片之间的间隙为1-1.5mm。由于坐久了竹片吸收人体热量而发热,设置间隙这样可以增加透气性,利于通风散热。

进一步的,两椅脚之间连接有脚踏板。脚踏板可以增强整个椅脚的牢固度,还可以放置双脚,提高舒适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竹制太师椅具有以下优点:

1.人坐久后容易出汗,由于多条竹片排列存在间隙,横坐筒上开有较多出气孔,身体与椅座的接触部分散热快,提高舒适性。

2.小竹竿具有弹性,在竹片受力向下凹陷时支撑住。

3.整把太师椅完全可以采用竹子制成,成本低,深受广大百姓喜爱。

附图说明

图1是竹制太师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椅座正面的结构图。

图3是椅座反面的结构图。

图4是椅脚的侧视图。

图中,1、靠背;11、靠板;12、凹型扶手;13、圆柱木棍;2、椅座;21、竹片;22、横坐筒;23、纵坐筒;24、出气孔;3、椅脚;31、支撑部;32、横梁;33、弧形凹槽;34、加强杆;4、销柱;5、小竹竿;6、脚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竹制太师椅包括靠背1、椅座2和两个椅脚3,所述椅脚3呈凹字型,椅脚3包括两个竖直的支撑部31和水平的横梁32,横梁32与支撑部31的连接处开有弧形凹槽33,椅脚3的两个支撑部31之间穿设有加强杆34。

椅座2包括若干个竹片21、两根横坐筒22和两根纵坐筒23,横坐筒22和纵坐筒23围成一个方形框架,竹片21连接在两根横坐筒22之间,横坐筒22两端分别穿设在椅脚3的弧形凹槽33内,所述横坐筒22上开有较多出气孔24。

靠背1包括靠板11和一个凹型扶手12,凹型扶手12由一个竹筒弯曲而成,具有两个直角弯折,在直角弯折处插有圆柱木棍13。靠板11穿设在凹型框架与横坐筒22之间,凹型扶手12与椅脚3之间穿设有两根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穿入凹型扶手12,连接杆的下端贯穿穿过椅脚3的横梁32,最后通过销柱4连接于加强杆34上,凹型扶手12上也开有若干出气孔24。

横坐筒22和纵坐筒23均为空心贯通,横坐筒22和纵坐筒23内可储存一些小东西,多功能化,实现储存功能。

竹片21之间的间隙为1-1.5mm,两个横座杆之间穿设有笔直的小竹竿5,小竹竿5与竹片21相抵靠。由于坐久了竹片21吸收人体热量而发热,设置间隙这样可以增加透气性,利于通风散热。

两椅脚3之间连接有脚踏板6,脚踏板6可以增强整个椅脚3的牢固度,还可以放置双脚,提高舒适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