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睡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27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功能睡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户外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睡袋。



背景技术:

当前,露营和远足是深受欢迎的。现在人们在露营的同时已经提高了对舒适性和方便性的期望,并且存在对于提供舒适性和方便性的产品的大量需求。睡袋作为一种户外用品解决了人们在野外睡眠的需求,受到人们的欢迎。

传统功能款式的睡袋,由于使用性能单一,除了铺设在帐篷内当睡眠的毯子和被子使用,不具备更多的使用性能,已经不能满足追求个性化的年轻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睡袋,以实现睡袋的多功能性使用的技术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睡袋,包括睡袋本体,和多功能部;其中所述多功能部的下侧边缘设有适于与睡袋本体的上侧边缘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多功能部的上侧边缘从多功能部的中缝处往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第二连接件和右第二连接件,所述左第二连接件和右第二连接件适于连接以使多功能部形成帽子状;以及所述多功能部为一侧边缘开口的双层结构,且所述的双层结构中间形成一内置腔以适于容纳头枕;所述开口处位于双层结构的相对内表面设置有适于开/合的第三连接件以用于将所述多功能部的开口边缘打开/封合。

进一步,所述睡袋本体与多功能部可拆卸连接的上侧边缘包括沿着睡袋本体的上侧边缘水平设置的互相平行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其中第四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睡袋本体的上侧边缘的中部;所述第五连接件包括从所述睡袋本体的上侧边缘的中点向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的左第五连接件和右第五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左第五连接件和右第五连接件均适于与第一连接件配合连接,以实现睡袋本体与多功能部的连接。

进一步,所述睡袋本体的左、右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左第六连接件和右第六连接件,且所述左第六连接件适于与右第六连接件开/合连接,以实现当所述睡袋本体从中缝对折时,实现睡袋本体左、右两侧的连接以在睡袋本体内部形成一圆筒状的空腔。

进一步,所述睡袋本体包括由睡袋本体的中缝处向左、右两侧区分的左睡袋本体和右睡袋本体;所述左睡袋本体的下侧边缘设置有由左睡袋本体的中缝处向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的左第七主连接件和左第七从连接件;所述的左第七主连接件适于与左第七从连接件开/合连接,以当左睡袋本体沿着其中缝处对折时,左睡袋本体的下侧边缘封合;以及所述右睡袋本体的下侧边缘设置有由右睡袋本体的中缝处向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的右第七主连接件和右第七从连接件;所述的右第七主连接件适于与右第七从连接件开/合连接,以当右睡袋本体沿着其中缝处对折时,右睡袋本体的下侧边缘封合。

进一步,所述左睡袋本体沿其中缝处向左侧上部设有第一手臂伸出口;所述右睡袋本体沿其中缝处向右侧上部设有第二手臂伸出口;以及所述第一手臂伸出口和第二手臂伸出口均设置有可封合和/或打开的封合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手臂伸出口和第二手臂伸出口的周缘设有分别用于可拆卸连接一手臂环绕部的手臂外接部。

进一步,所述睡袋本体为左、右两侧边缘设有敞开口的双层结构,且所述的双层结构中间形成一内置腔以适于容纳一保暖内胆;以及所述的左、右两侧边缘的敞开口分别在双层结构相对的内表面设有适于封合和/或打开的左第八连接件和右第八连接件。

进一步,所述睡袋本体的双层结构中的底层内置有一气垫层,且在底层表面设有充气口。

进一步,所述多功能部的双层结构中的底层内置有一气垫层,且在底层的表面设有充气口。

进一步,所述睡袋本体的表层面料为防水透气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多功能睡袋,既可以铺设在地面睡觉时使用,又可以穿在身上行走使用。具体的,通过设置的多功能部,既可以当成帽子使用,又可以通过在双层结构的中间腔内置入一头枕当枕头使用。再通过设置的手臂伸出口,使手方便伸出,提高了舒适度。又通过在睡袋本体的下侧边缘设置的连接件,当连接件处于打开状态时,人的脚可以从下侧边缘露出,即可以将本多功能睡袋穿着行走,当连接件处于闭合状态时,人躺在睡袋上,下侧边缘闭合,更加保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多功能睡袋的平铺后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多功能睡袋的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多功能睡袋的折叠后形成帽状多功能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多功能睡袋的平铺后连接两个多功能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多功能睡袋的睡袋本体的上侧边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睡袋本体1、多功能部2、左第二连接件3、右第二连接件4、第四连接件5、左第五连接件6、右第五连接件7、左第六连接件8、右第六连接件9、左睡袋本体10、右睡袋本体11、左第七主连接件12、左第七从连接件13、右第七主连接件14、右第七从连接件15、第一手臂伸出口16、第二手臂伸出口17、手臂外接部18、口袋19。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多功能睡袋,包括睡袋本体1,和多功能部2;其中所述多功能部2的下侧边缘设有适于与睡袋本体1的上侧边缘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多功能部2的上侧边缘从多功能部2的中缝处往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第二连接件3和右第二连接件4,所述左第二连接件3和右第二连接件4适于连接以使多功能部2形成帽子状;以及所述多功能部2为一侧边缘开口的双层结构,且所述的双层结构中间形成一内置腔以适于容纳头枕;所述开口处位于双层结构的相对内表面设置有适于开/合的第三连接件以用于将所述多功能部2的开口边缘打开/封合。

具体的,所述头枕可选为传统的头枕或充气型头枕。当本多功能睡袋用于站立状态使用时,将多功能部2的上侧边缘的左第二连接件3和右第二连接件4封合,多功能部2即形成帽子状,可选的,所述左第二连接件3和右第二连接件4采用例如但不限于配合使用的母子拉链体、金属子母扣和母子魔术贴中的一种或多种。当本多功能睡袋用于铺设在地面使用时,在多功能部2的双层结构的中间层内腔中内置一头枕,使人体舒适度提高。

所述睡袋本体1与多功能部2可拆卸连接的上侧边缘包括沿着睡袋本体1的上侧边缘水平设置的互相平行第四连接件5和第五连接件;其中第四连接件5设置于所述睡袋本体1的上侧边缘的中部;所述第五连接件包括从所述睡袋本体1的上侧边缘的中点向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的左第五连接件6和右第五连接件7;所述第四连接件5、左第五连接件6和右第五连接件7均适于与第一连接件配合连接,以实现睡袋本体1与多功能部2的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四连接件5设置在睡袋本体1的上侧边缘的中部,当第四连接件5与多功能部2的第一连接件封合连接件时,适于当人站立行走当帽子使用,或一个人睡在本多功能睡袋上时将多功能部2当枕头使用。另一种情况,当在户外使用睡袋时,可以将两条本多功能睡袋联合使用,即一条铺设在地面当毯子使用另一条当被子盖在身上,适合两个人一起使用,这种情况下,如果多功能部2和睡袋本体1的上侧边缘的中部连接,将不适合分别当两个人的枕头,因此通过设置的左第五连接件6和右第五连接件7,便于将铺设在地面上的睡袋的多功能部2和用于盖在身上的睡袋的多功能部2分别连接在铺设于地面的睡袋的多功能的左第五连接件6和右第五连接件7上,实现两个人睡时,每个人都配置一个枕头。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5采用例如但不限于配合使用的母子拉链体、金属子母扣和母子魔术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连接件和左第五连接件6或右第五连接件7采用例如但不限于配合使用的母子拉链体、金属子母扣和母子魔术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睡袋本体1的左、右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左第六连接件8和右第六连接件9,且所述左第六连接件8适于与右第六连接件9开/合连接,以实现当所述睡袋本体1从中缝对折时,实现睡袋本体1左、右两侧的连接以在睡袋本体1内部形成一圆筒状的空腔。具体的,人可以睡在圆筒状的空腔内,提高睡觉时候的保暖性,也可以将圆筒状的空腔穿着身上,方便行走。可选的,所述左第六连接件8和右第六连接件9采用例如但不限于配合使用的母子拉链体、金属子母扣和母子魔术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睡袋本体1包括由睡袋本体1的中缝处向左、右两侧区分的左睡袋本体10和右睡袋本体11;所述左睡袋本体10的下侧边缘设置有由左睡袋本体10的中缝处向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的左第七主连接件12和左第七从连接件13;所述的左第七主连接件12适于与左第七从连接件13开/合连接,以当左睡袋本体10沿着其中缝处对折时,左睡袋本体10的下侧边缘封合;以及所述右睡袋本体11的下侧边缘设置有由右睡袋本体11的中缝处向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的右第七主连接件14和右第七从连接件15;所述的右第七主连接件14适于与右第七从连接件15开/合连接,以当右睡袋本体11沿着其中缝处对折时,右睡袋本体11的下侧边缘封合。可选的,所述左第七主连接件12和左第七从连接件13采用例如但不限于配合使用的母子拉链体、金属子母扣和母子魔术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右第七主连接件14和右第七从连接件15采用例如但不限于配合使用的母子拉链体、金属子母扣和母子魔术贴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设置的适于开/合的左第七主连接件12和左第七从连接件13,以及适于开/合的右第七主连接件14和右第七从连接件15,实现睡袋本体1下侧边缘的开/合,满足不同人的使用需求。

作为一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左第七主连接件12和左第七从连接件13适于可拆卸连接一护脚部;以及所述右第七主连接件14和右第七从连接件15适于可拆卸连接一护脚部。即当将本多功能睡袋穿在身上行走时,可以在脚外套设连接在睡袋本体1下侧边缘的护脚部起到给脚部保暖的作用。

所述左睡袋本体10沿其中缝处向左侧上部设有第一手臂伸出口16;所述右睡袋本体11沿其中缝处向右侧上部设有第二手臂伸出口17;以及所述第一手臂伸出口16和第二手臂伸出口17均设置有可封合和/或打开的封合件。可选的,所述封合件采用例如但不限于配合使用的母子拉链体、金属子母扣和母子魔术贴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封合件的内表面处设置有防风条。

所述第一手臂伸出口16和第二手臂伸出口17的周缘设有分别用于可拆卸连接一手臂环绕部的手臂外接部18。可选的,所述手臂外接部18采用拉链体,便于和手臂环绕部的拉链体封合,使手臂从手伸出口伸出后通过套设手臂环绕部提高保暖性,同时不影响手臂的活动性。

所述睡袋本体1为左、右两侧边缘设有敞开口的双层结构,且所述的双层结构中间形成一内置腔以适于容纳一保暖内胆;以及所述的左、右两侧边缘的敞开口分别在双层结构相对的内表面设有适于封合和/或打开的左第八连接件和右第八连接件。可选的,所述左第八连接件和右第八连接件采用例如但不限于配合使用的母子拉链体、金属子母扣和母子魔术贴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内置的保暖内胆适合冬季使用,当春、秋或者夏季使用时,则不需要内置内胆,即通过双层结构使得本多功能睡袋适合不同的季节使用,使用性更广泛,利用率更高。

所述睡袋本体1的双层结构中的底层内置有一气垫层,且在底层表面设有充气口。通过设置的气垫层,使得人睡在本多功能睡袋上时,身体距地面的距离增大,避免地面的潮气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特别是南方的天气,夜晚湿气重,湿气对人体的健康损害非常大,因此,设置的气垫层可以一定程度避免潮气。

所述多功能部2的双层结构中的底层内置有一气垫层,且在底层的表面设有充气口。通过设置的气垫层,使得人睡在本多功能睡袋上时,身体距地面的距离增大,避免地面的潮气对人的头部健康造成损害。特别是南方的天气,夜晚湿气重,湿气对人体的健康损害非常大,因此,设置的气垫层可以一定程度避免潮气。

所述睡袋本体1的表层面料为防水透气面料。以用于提高本睡袋本体1的防水性能。

作为一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睡袋本体1外表面还设有一用于置物的口袋19,适于当人穿着本功能睡袋行走时,可以将手机等常用物品置于口袋19内。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