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包烘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4675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包烘烤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包烘烤机。



背景技术:

面包烘烤机,也叫多士炉,主要用于将做好的面包进行烘烤而食用。目前市面上的面包机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目前市面上的面包烘烤机开机后便进入工作状态,而这种工作状态不是不定的,可能是待机,也可能是执行烘烤。如果在插入面包烘架前打开了烘烤功能,则机体内部的发热装置一直处于加热状态,这样就会导致浪费电力资源;其次,在插入面包烘架前打开了烘烤功能会导致机内温度快速上升,当温度上升到一定值再插入面包烘烤时会导致烘烤效果差,面包口感差,甚至出现烤坏面包的情况;如果在插入面包烘架前是主机处于待机功能,那么当要烘烤一定数量的面包时,则需要反反复复地设定烘烤参数,打开相关按钮开关,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再有就是,对于家庭用的面包烘烤机,用户往往还需要单独购买面包托盘,使用完后又需要单独放置,浪费空间,使用起来也不方便。本实用新型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研制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一种面包烘烤机;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烘烤效果好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面包烘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机,主机内设有控制电路,加热装置,还包括有可插入主机的面包烘架,主机上设有可与其磁吸合安装的面包托盘,面包托盘安装于主机上时其用于放置面包的承载面位于靠近主机的一侧,面包托盘设有凸起的防止面包滑落的边沿。

进一步设计,主机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面包托盘设有供控制面板穿过的孔,所述主机上还设有磁感应开关,磁感应开关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面包烘架上设有磁铁以使当面包烘架插入主机后磁感应开关感应磁信号而启动控制电路进入工作状态。

进一步设计,所述的主机上设有供面包烘架插入的开口,所述磁感应开关安装在靠近开口的主机上。

进一步设计,所述的面包烘架设有便于手持拉动的手柄,磁铁安装在靠近手柄的面包烘架上。

进一步设计,所述的控制电路设有当面包烘架插入主机后控制电路自动执行上次功能设定的记忆程序。

进一步设计,所述手柄注塑形成,所述的面包烘架下部设有与所述手柄一次塑料成型的支座,所述磁铁封装在支座内。

进一步设计,所述的主机上设有铁片,所述的面包托盘上设有可吸附铁片的安装磁铁。

进一步设计,所述加热装置为石英加热管。

进一步地,供面包烘架插入的开口设置在主机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可方便拆装于主机上的面包托盘,烤完面包后取下即可用,托盘的颜色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购买时自行确定,既美观又人性化;通过设置磁感应装置和磁铁,当面包烘架插入主机后,磁感应开关感应到磁信号才启动控制电路进入工作状态,因此节能环保;在不定周期实现多任务烘烤时,下一次烘烤无须再设定相关参数和执行开关动作,因此操作起来很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剖开后的磁感应开关和磁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将面包托盘分离主机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参考图1至图3所示,一种面包烘烤机,包括有主机1,主机1内设有控制电路(未图示),石英加热管(未图示),还包括有可插入主机1的面包烘架3,主机上设有可与其磁吸合安装的面包托盘8,值得一提的是,面包托盘8安装于主机1上时其用于放置面包的承载面801位于靠近主机1的一侧,面包托盘8设有凸起的防止面包滑落的边沿802。

进一步地,主机1上设有控制面板2,所述面包托盘8设有供控制面板2穿过的孔803,供控制面板主要用于设定加热功率及加热时间等参数。主机1上还设有磁感应开关11,磁感应开关11与控制电路连接,面包烘架3 上设有磁铁4以使当面包烘架3插入主机后磁感应开关11感应磁信号而启动控制电路进入工作状态。

参考图2所示,主机1侧面设有供面包烘架3插入的开口5,磁感应开关11安装在靠近开口5的主机1上。

参考图2所示,面包烘架3设有便于手持拉动的手柄6,手柄6注塑形成,面包烘架3下部设有与手柄6一次塑料成型的支座7,磁铁4封装在支座7内。

进一步地,控制电路设有当面包烘架3插入主机后控制电路自动执行上次功能设定的记忆程序。这样,在不定周期实现多任务烘烤时,下一次烘烤无须再设定相关参数和执行开关动作,因此操作起来很方便。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该记忆功能也可以取消。

参考图3所示,主机1上设有铁片9,面包托盘8上设有可吸附铁片9 的安装磁铁10。本实用新型中,面包托盘8可用食用级塑料制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