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有筷子和调羹功能的餐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2672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兼有筷子和调羹功能的餐具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领域,特别是组合式餐具,具体地说是兼有筷子和调羹功能的餐具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筷子和调羹多是以独立的方式出现,使用完毕后还需要一个筷子筒用于搁置和保持清洁。一方面“筷子、调羹、筷子筒”的组合使得体积增大,另一方面三者缺乏整体性,不利于打包。现在也有组合式餐具的设计,例如将筷子接于调羹上,但大多数的配合结构都缺乏强度,二者容易因受力而弯折或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结构布局合理、各机构配合精度高、体积小巧且各部件能自由组合以及单独使用的兼有筷子和调羹功能的餐具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兼有筷子和调羹功能的餐具组件,包括双筷本体和调羹本体,双筷本体包括一同使用的第一单筷和第二单筷,第一单筷和第二单筷分别包括用于夹持食物的第一筷头和第二筷头,调羹本体包括羹面,羹面固定有羹座,羹座开有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第一筷头置于第一嵌槽内,第二筷头置于第二嵌槽内;第一单筷包括与位于另一端的第一筷尾,第二单筷包括与位于另一端的第二筷尾,稳定座开有第三嵌槽和第四嵌槽,第一筷尾置于第三嵌槽内,第二筷尾置于第四嵌槽内。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第一嵌槽与第三嵌槽同轴,第二嵌槽内与第四嵌槽同轴,第三嵌槽与第四嵌槽的轴线交汇于第一筷尾和第二筷尾的后方。

上述的稳定座包括第一分座和第二分座,第一分座和第二分座分别转动连接于转动轴,第一分座和第二分座分别套置于第一筷尾和第二筷尾。

上述的第一分座与第二分座的接触面分别置有极性相反的磁片,第一筷尾的末端和第二筷尾的末端分别置于稳定座内。

上述的第一单筷和第二单筷分别包括固定于外周壁的防滑套,防滑套与稳定座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2cm。

上述的第一单筷与第三嵌槽过盈配合,第二单筷与第四嵌槽过盈配合;第一筷头与第一嵌槽过盈配合,第二筷头与第二嵌槽过盈配合。

上述的第一筷头和第二筷头分别包括开于外周壁的防滑槽,第一嵌槽内壁设有与防滑槽相匹配的防滑凸。

上述的第一嵌槽与第二嵌槽分别开口于羹座的两端面。

上述的第一嵌槽、第二嵌槽、第三嵌槽和第四嵌槽为锥形渐缩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兼有筷子和调羹功能的餐具组件,包括双筷本体和调羹本体,双筷本体包括一同使用的第一单筷和第二单筷,第一单筷和第二单筷分别包括用于夹持食物的第一筷头和第二筷头,调羹本体包括羹面,羹面固定有羹座,羹座开有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第一筷头置于第一嵌槽内,第二筷头置于第二嵌槽内;第一单筷包括与位于另一端的第一筷尾,第二单筷包括与位于另一端的第二筷尾,稳定座开有第三嵌槽和第四嵌槽,第一筷尾置于第三嵌槽内,第二筷尾置于第四嵌槽内。本实用新型能自由组合使用也能单独使用;收纳时,只要将稳定座立起就能使第一筷头和第二筷头朝上,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巧、组合自由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稳定座的俯瞰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第一分座和第二分座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稳定座剖视图;

图7是图2中调羹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调羹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搁置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双筷本体、1c防滑套、1d防滑槽、11第一单筷、11a第一筷头、11b第一筷尾、12第二单筷、12a第二筷头、12b第二筷尾、2调羹本体、21羹面、22羹座、22a防滑凸、221第一嵌槽、222第二嵌槽、3稳定座、3a第一分座、3b第二分座、31第三嵌槽、32第四嵌槽、33转动轴、34磁片。

图1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兼有筷子和调羹功能的餐具组件,包括双筷本体1和调羹本体2,双筷本体1包括一同使用的第一单筷11和第二单筷12,第一单筷11和第二单筷12分别包括用于夹持食物的第一筷头11a和第二筷头12a,调羹本体2包括羹面21,羹面21固定有羹座22,羹座22开有第一嵌槽221和第二嵌槽222,第一筷头11a置于第一嵌槽221内,第二筷头12a置于第二嵌槽222内;第一单筷11包括与位于另一端的第一筷尾11b,第二单筷12包括与位于另一端的第二筷尾12b,稳定座3开有第三嵌槽31和第四嵌槽32,第一筷尾11b置于第三嵌槽31内,第二筷尾12b置于第四嵌槽32内。稳定座3能保持第一单筷11和第二单筷12稳定的间距,防止第一单筷11和第二单因距离缩短而使调羹本体2与双筷本体1分离。

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8所示,第一嵌槽221与第三嵌槽31同轴,第二嵌槽222内与第四嵌槽32同轴,第三嵌槽31与第四嵌槽32的轴线交汇于第一筷尾11b和第二筷尾12b的后方。由于第三嵌槽31与第四嵌槽32呈角度设置,故而能保证第一单筷11和第二单筷12呈固定角度,第一筷头11a和第二筷头12a插入羹座22后产生自锁,使得调羹本体2难以从双筷本体1上脱落,除非在拆卸时将第一单筷11和第二单筷12从稳定座3上卸下,同时也要将第一筷头11a和第二筷头12a与羹座22分离。

实施例中,如图4、5和图9所示,稳定座3包括第一分座3a和第二分座3b,第一分座3a和第二分座3b分别转动连接于转动轴33,第一分座3a和第二分座3b分别套置于第一筷尾11b和第二筷尾12b。第一分座3a和第二分座3b张开时能扩大第一单筷11和第二单筷12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筷头11a和第二筷头12a向羹座22两侧扩张,使得双筷本体1与调羹本体2连接更牢固。

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9所示,第一分座3a与第二分座3b的接触面分别置有极性相反的磁片34,第一筷尾11b的末端和第二筷尾12b的末端分别置于稳定座3内。磁片34能驱使第一分座3a和第二分座3b彼此分离,使第一筷头11a和第二筷头12a向羹座22两侧扩张,使得双筷本体1与调羹本体2连接更牢固。收纳时,第一分座3a和第二分座3b形成角度,使稳定座3放置更加稳定。

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9所示,第一单筷11和第二单筷12分别包括固定于外周壁的防滑套1a,防滑套1a与稳定座3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2cm。手握双筷本体1时会接触防滑套1a,同时手的一部分会顶住稳定座3,从而防止双筷本体1脱离稳定座3。

实施例中,第一单筷11与第三嵌槽31过盈配合,第二单筷12与第四嵌槽32过盈配合;第一筷头11a与第一嵌槽221过盈配合,第二筷头12a与第二嵌槽222过盈配合。

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8所示,第一筷头11a和第二筷头12a分别包括开于外周壁的防滑槽1d,第一嵌槽221内壁设有与防滑槽1d相匹配的防滑凸22a。当第一筷头11a和第二筷头12a插入羹座22后会有有卡置感,这就意味着防滑凸22a与防滑槽1d完成了配合,提醒使用者不必再继续插入,以免造成羹座22的破裂。

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嵌槽221与第二嵌槽222分别开口于羹座22的两端面。第一嵌槽221与第二嵌槽222贯通的设计有助于空气从一端进入,避免形成空气负压,使双筷本体1与羹座22分离的阻力减小。

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第一嵌槽221、第二嵌槽222、第三嵌槽31和第四嵌槽32为锥形渐缩。锥形渐缩一方面能保证双筷本体1与稳定座3、调羹本体2的嵌置配合,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双筷本体1插入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一、仅使用筷子,则只将第一单筷11和第二单筷12抽出使用

二、调羹功能的使用

第1步先将第一单筷11从第三嵌槽31插入,第二单筷12从第四嵌槽32插入,预留第一筷尾11b和第二筷尾12b在稳定座3外侧;

第2步将第一筷头11a对准第一嵌槽221,将第二筷头12a对准第二嵌槽222;

第3步将第一筷尾11b和第二筷尾12b压入稳定座3,同时将第一筷头11a和第二筷头12a完全压入羹座22。

捏住双筷本体1就能使用调羹功能了。

三、收纳

第1步先将第一筷尾11b和第二筷尾12b逐渐退出稳定座3,同时将第一筷头11a和第二筷头12a退出羹座22;

第2步将第一筷尾11b和第二筷尾12b完全退出稳定座3,同时第一筷头11a和第二筷头12a也完全退出羹座22;

第3步清洗部件后分别将第一单筷11和第二单筷12重新塞入稳定座3,调羹本体2挂于第一筷头11a和第二筷头12a中的任一末梢上,也可竖立吸附于磁片34。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