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466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婴儿床。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日益提高,婴儿床逐渐成为年轻父母育儿的基本配置。婴儿床顾名思义,是婴幼儿用于睡觉、玩耍的床,其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健康和使用方便性。传统的婴儿床包括底架、床围、若干条拉绳以及床垫,其中底架用于支撑其他部件,床围围设在底架的四周形成适当高度的保护范围,多条拉绳安装在床围上,并在保护范围内的预设高度上形成网状支撑结构,床垫铺设在该网状支撑结构上即可;但是,传统的婴儿床床围固定,在放置在大人床旁侧时,床围阻挡了成人与婴幼儿,不方便照顾;同时,床垫放置在由多条拉绳形成的结构上,具有较大的晃动,稳定性较差;另外,传统的婴儿床缺少与成人床之间的连接固定,误碰婴儿床时,容易使婴儿床脱离成人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提供一种婴儿床,以期避免婴儿床的床围阻挡成人与婴幼儿,从而便于照顾,同时避免床垫晃动,以提高床垫稳定性,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理解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婴儿床,以期避免婴儿床的床围阻挡成人与婴幼儿,从而便于照顾,同时避免床垫晃动,以提高床垫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儿床,包括可折叠的方形底架,所述底架的四角处均安装有竖向支撑杆,相邻两所述竖向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横向支撑杆,所述方形底架、各所述竖向支撑杆和各所述横向支撑杆形成所述婴儿床的主体框架;

所述主体框架的周向设置有围挡,所述围挡的端部通过固定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竖向支撑杆;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竖向支撑杆上的第一卡接部,和安装于所述围挡的端部、并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至少为两个,各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竖向支撑杆的轴向分布;

所述主体框架上安装有床垫支撑结构,所述床垫支撑结构包括布套、设置于所述布套外边缘的多个粘扣,和在所述婴儿床的宽度方向上布置的至少两组支撑组件;所述布套通过所述粘扣高度可调节地粘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预设位置;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挂接于一侧横向支撑杆上的第一挂接体、挂接于另一侧横向支撑杆上的第二挂接体,和连接所述第一挂接体和第二挂接体、并嵌入所述布套内的横向连杆;所述横向连杆包括与所述第一挂接体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杆段,和与所述第二挂接体可转动连接的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与所述第二杆段插接固定;

床垫支撑于所述横向连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围挡为网纱围挡,所述网纱围挡的顶端包覆所述横向支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支撑杆包括第一杆段,和与所述第一杆段可折叠连接的第二杆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部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二卡接部上具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导向槽并在预设位置卡固。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的开口端朝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竖向支撑杆上的定位结构,所述婴儿床通过所述定位结构与其旁侧的成人床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竖向支撑杆上的固定块、开设于所述固定块上的通孔和穿过所述通孔的拉索,所述拉索压固于所述成人床的床垫下或通过扣具可开合地固定于所述成人床上。

进一步地,位于床体侧向的所述围挡上开设有拉链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婴儿床包括可折叠的方形底架,所述底架的四角处均安装有竖向支撑杆,相邻两所述竖向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横向支撑杆,所述方形底架、各所述竖向支撑杆和各所述横向支撑杆形成所述婴儿床的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周向设置有围挡,所述围挡的端部通过固定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竖向支撑杆;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竖向支撑杆上的第一卡接部,和安装于所述围挡的端部、并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至少为两个,各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竖向支撑杆的轴向分布;所述主体框架上安装有床垫支撑结构,所述床垫支撑结构包括布套、设置于所述布套外边缘的多个粘扣,和在所述婴儿床的宽度方向上布置的至少两组支撑组件;所述布套通过所述粘扣高度可调节地粘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预设位置;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挂接于一侧横向支撑杆上的第一挂接体、挂接于另一侧横向支撑杆上的第二挂接体,和连接所述第一挂接体和第二挂接体、并嵌入所述布套内的横向连杆;所述横向连杆包括与所述第一挂接体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杆段,和与所述第二挂接体可转动连接的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与所述第二杆段插接固定;床垫支撑于所述横向连杆上。

在使用过程中,展开方形底架,并令各横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与方形底架形成主体框架,若是在白天单独使用婴儿床,则在安装时将第二卡接部固定在最上方的第二卡接部上,以保证床内婴儿安全,而若是在晚上将婴儿床与成人床合并使用时,调整靠近成人床一侧的围挡高度,将该侧围挡两端的第二卡接部从最上方的第一卡接部中拆下,而后将其固定在下方适当高度的第一卡接部中,以降低该侧围挡的高度,便于夜间照顾婴儿;同时,该婴儿床通过在床垫支撑结构中增加支撑组件对床垫进行支撑固定,减少了床垫的晃动幅度,从而提高了床垫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婴儿床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婴儿床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婴儿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婴儿床中第一卡接部在竖向支撑杆上的分布图;

图5为图3所示第一卡接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方形底架

2-竖向支撑杆

3-横向支撑杆

4-围挡

5-第一卡接部 51-导向槽

61-第一挂接体 62-第二挂接体

63-横向连杆 631-第一杆段 632-第二杆段

7-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婴儿床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婴儿床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婴儿床的主视图;图4为图1所示婴儿床的侧视图;图5为图3所示第一卡接部的局部放大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婴儿床包括可折叠的方形底架1,所述底架的四角处均安装有竖向支撑杆2,相邻两所述竖向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横向支撑杆3,所述方形底架1、各所述竖向支撑杆2和各所述横向支撑杆3形成所述婴儿床的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周向设置有围挡4,所述围挡4的端部通过固定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竖向支撑杆2;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竖向支撑杆上的第一卡接部5,和安装于所述围挡4的端部、并与所述第一卡接部5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卡接部5至少为两个,各所述第一卡接部5沿所述竖向支撑杆2的轴向分布;所述主体框架上安装有床垫支撑结构,所述床垫支撑结构包括布套、设置于所述布套外边缘的多个粘扣,和在所述婴儿床的宽度方向上布置的至少两组支撑组件;所述布套通过所述粘扣高度可调节地粘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预设位置,该预设位置可以为横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等任意合适的位置,当二层床的高度需要调整时,布套在主体框架上的粘接位置可调。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挂接于一侧横向支撑杆上的第一挂接体61、挂接于另一侧横向支撑杆上的第二挂接体62,和连接所述第一挂接体61和第二挂接体62、并嵌入所述布套内的横向连杆63;所述横向连杆63包括与所述第一挂接体61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杆段631,和与所述第二挂接体62可转动连接的第二杆段632,所述第一杆段631与所述第二杆段632插接固定;床垫支撑于所述横向连杆上。布套通过粘扣挂接在横向支撑杆上,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反向嵌入到布套中,布套上开设有过孔,第一挂接体与第一杆段一体安装并通过过孔穿出后挂接在横向支撑杆,第二挂接体于第二杆段一体安装并通过过孔穿出口挂接在横向支撑杆。

挂接体与相应杆段之间的连接处可以弯曲,是灵活的以便于折叠存放;显然地,为了实现安装在第一杆段或第二杆段上需要设置缩口部,通过缩口部实现插接固定。

该婴儿床还包括设置于各竖向支撑杆2下端的支脚7,以保证支撑稳定性,为了便于移动,支脚7上可以设置万向轮,该万向轮应具有刹车结构;上述主体框架优选为铝合金架体,以降低重量,提高外观品质。在竖向支撑杆2与横向支撑杆3的连接位置,可以有选择地设置连接块结构,以提高连接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另外,该婴儿床为可折叠式结构,床体的底部为米字型可折叠的结构,在米字型交叉点上设置收纳开关,在收纳时,向上推动该收纳开关,床体的相关结构即向中部靠拢收纳,收纳完成后使用床垫套装包裹住即可,应当理解的是,在折叠收纳时,婴儿床上的配件均需拆下。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第一卡接部5可以沿竖向支撑杆的轴向设置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以需要调整的档位需求为准,优选地,为了降低加工难度,第一卡接部5设置两个,位于上方的第一卡接部5对应围挡4的最高位置,位于下方的第一卡接部5对应围挡4的最低位置。

在使用过程中,展开方形底架1,并令各横向支撑杆3、竖向支撑杆2与方形底架1形成主体框架,若是在白天单独使用婴儿床,则在安装时将第二卡接部固定在最上方的第二卡接部上,以保证床内婴儿安全,而若是在晚上将婴儿床与成人床合并使用时,调整靠近成人床一侧的围挡4高度,将该侧围挡4两端的第二卡接部从最上方的第一卡接部5中拆下,而后将其固定在下方适当高度的第一卡接部5中,以降低该侧围挡4的高度,便于夜间照顾婴儿;同时,该婴儿床通过在床垫支撑结构中增加支撑组件来对床垫进行支撑固定,减少了床垫的晃动幅度,从而提高了床垫稳定性。具体地,上述围挡4可以为网纱围挡4,所述网纱围挡4的顶端包覆所述横向支撑杆3,网纱围挡4的透气性较好,能够提高婴儿床的舒适性,同时便于观察床内婴儿的情况。显然地,围挡4不局限于网纱围挡4,也可以设置棉布帘围挡4等形式。

为了便于折叠,上述横向支撑杆3包括第一杆段,和与所述第一杆段可折叠连接的第二杆段,在床体收纳时,按动第一杆段与第二杆段之间的开关,即可令两杆段弯折,这样,不仅在收纳时便于折叠,且在调整围挡4高度时,调整一侧高度后,将第二杆段相对于第一杆段弯折适当角度后,再调整另一侧的高度,以降低操作难度。

具体地,第一卡接部5与第二卡接部之间的卡接结构可以为:在第一卡接部5上开设有导向槽51,在第二卡接部上设置导向块(图中未示出),所述导向块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导向槽51并在预设位置卡固,且导向槽51的开口端朝上。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婴儿床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竖向支撑杆2上的定位结构,所述婴儿床通过所述定位结构与其旁侧的成人床相固定;具体地,该定位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竖向支撑杆2上的固定块、开设于所述固定块上的通孔和穿过所述通孔的拉索,所述拉索压固于所述成人床的床垫下或通过扣具可开合地固定在所述成人床上。显然地,该定位结构也可以为卡扣、挂钩或者其他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利用定位结构将婴儿床和成人床相固定,从而避免夜间照顾婴儿时,不慎碰到婴儿床而发生床体移动,提高了安全性能。

为了提高支撑稳定,该婴儿床在四个竖向支撑杆以外,还在床体下方设置了另外三个支撑点,除上文提到的米字型中部的收纳开关可充当支点外,在相邻的两竖向支撑杆之间分别设置一个支撑点。

进一步地,位于床体侧向的所述围挡上开设有拉链门,具体地,该拉链门设置在床的左侧,该拉链门可以为半圆形,当婴儿比较大的时候,可以把上层去除,小朋友可以睡在下层,然后把床垫放下层,拉链门可以打开给宝宝自己爬进爬出娱乐玩耍。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