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茶水分离的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7086阅读:20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茶水分离的杯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茶水分离的杯子,更详细地说是一种带有保温隔热功能用于茶水分离和便于续加茶叶的杯子。



背景技术:

水杯是我们日常用来盛装的液体的容器,通常都采用高度大于宽度的圆柱体造型,以便于手拿取并保留液体的温度,也有方形等形状的水杯。有的水杯还会带有握柄、把手,或带有额外的防烫、保温等功能结构。水杯一般体积较小,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单手拿起,杯底较宽大,可以稳定放在桌子上。水杯体采用玻璃、陶瓷、塑料、金属等坚固、不溶于水的材料制作,并可以安全容纳多种可食用液体(如饮料、酒水等)。因杯开口,杯内液体易被四周尘埃污染,所以当长时间放置,多用杯盖遮掩。在各国的不同领域和文化中,杯子的形状有个不一样,可以说文化决定形状。水杯也有很多种类,如保温杯,开口杯,环行杯等等。

目前市场上普通的杯子的茶漏是360度全面覆盖在杯子上面,使用者在饮用茶水时会造成茶叶阻塞,难以清洗,使用不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用于茶水分离的杯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普通的杯子的茶漏是360度全面覆盖在杯子上面,造成不易清洗,续填茶叶操作麻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茶水分离的杯子,该水杯的茶漏设计外形为半封闭式圆形,且厚度比较薄,不会使茶叶卡住,而且更易于清洗、操作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茶水分离的杯子,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包括杯体外壁、杯体内壁、凹槽圈、以及在所述杯体外壁与所述杯体内壁之间形成的真空隔层,所述凹槽圈是由所述杯体外壁与所述杯体内壁通过烧结密封形成的厚壁结构,所述杯体内部设置有茶漏,所述茶漏半封闭所述杯体上部开口。

应用上述的一种用于茶水分离的杯子,通过烧结工艺把所述杯体外壁与所述杯体内壁融合形成所述杯体,并在其中间通过抽真空工艺形成所述真空隔层,以达到保温隔热作用,此外使用者还可以通过所述茶漏与所述杯体上端口形成的半封闭式壳体进行过滤分离茶叶和茶水,同时由于所述茶漏厚度比较薄,不会使茶叶卡住,而且更易于清洗、操作方便。

进一步,所述茶漏的外形为扇形,且扇形的角度为220度至260度。

进一步,所述茶漏的材质为玻璃,厚度为3mm-6mm,所述茶漏上设置有漏孔,所述漏孔为圆形通孔,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茶漏上。

进一步,所述杯体上端还设置有杯盖,且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杯体的上端口。

进一步,所述杯盖包括凸台、杯顶、密封圈、杯盖沿、以及粘贴在所述杯顶与所述凸台之间的反光涂层,所述凸台烧结在所述杯顶下方,所述杯盖沿烧结成型在所述杯顶下方,所述凸台的内部为真空,所述凸台四周设置有导流槽,且数量为6个,并均匀分布在所述凸台四周。

进一步,所述密封圈材质为硅胶或者橡胶,且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杯盖下方。

进一步,所述茶漏烧结在所述凹槽圈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杯体一侧还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所述把手烧结在所述杯体一侧。

进一步,所述杯体材质为玻璃。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水杯,克服了因目前市场上普通的杯子的茶漏是360度全面覆盖在杯子上面,造成使用者在饮用茶水时会造成茶叶阻塞,难以清洗,续填茶叶困难的技术问题。且本实用新型使用更加方便快捷,此外通过所述杯体外壁与所述杯体内壁之间所形成所述真空隔层,可以起到保温隔热作用,通过所述杯体与所述杯盖经螺纹连接并与所述密封圈配合使用,保证杯子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杯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茶漏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的去杯盖的俯视图;

图7是图3的去杯盖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杯体;101、杯体外壁;102、杯体内壁;103、真空隔层;104、凹槽圈;2、把手;3、茶漏;301、漏孔;4、杯盖;401、凸台;402、反光涂层;403、杯顶;404、密封圈;405、杯盖沿;406、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茶水分离的杯子,包括杯体1,所述杯体1包括杯体外壁101、杯体内壁102、凹槽圈104、以及在所述杯体外壁101与所述杯体内壁102之间形成的真空隔层103,所述凹槽圈104是由所述杯体外壁101与所述杯体内壁102通过烧结密封形成的厚壁结构,所述真空隔层103具有保温隔热的效果,所述杯体1内部设置有茶漏3,所述茶漏3半封闭所述杯体1上部开口,所述杯体1材质为玻璃,所述茶漏3的外形为扇形,且扇形的角度为220度至260度,所述茶漏3的材质为玻璃,厚度为3mm-6mm,所述茶漏3上设置有漏孔301,所述漏孔301为圆形通孔,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茶漏3上,所述茶漏3比较薄,不会使茶叶卡住,而且更易于清洗、操作方便。

实施例二:

参见图2、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二个实施例一种用于茶水分离的杯子,包括杯体1,所述杯体1包括杯体外壁101、杯体内壁102、凹槽圈104、以及在所述杯体外壁101与所述杯体内壁102之间形成的真空隔层103,所述凹槽圈104是由所述杯体外壁101与所述杯体内壁102通过烧结密封形成的厚壁结构,所述真空隔层103具有保温隔热的效果,所述杯体1内部设置有茶漏3,所述茶漏3半封闭所述杯体1上部开口,所述杯体1材质为玻璃,所述茶漏3的外形为扇形,且扇形的角度为220度至260度,所述茶漏3的材质为玻璃,厚度为3mm-6mm,所述茶漏3上设置有漏孔301,所述漏孔301为圆形通孔,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茶漏3上,所述茶漏3用于过滤茶叶,所述杯体1上端还设置有杯盖4,且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杯体1的上端口,所述杯体1一侧还设置有把手2,所述把手2烧结在所述杯体1一侧。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增加所述把手2和所述杯盖4,其优点在于利用所述把手2方便携带操作,所述杯盖4用于防止因杯开口,当长时间放置,杯内液体易被四周尘埃污染。

实施例三:

参见图3-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三个实施例一种用于茶水分离的杯子,包括杯体1,所述杯体1包括杯体外壁101、杯体内壁102、凹槽圈104、以及在所述杯体外壁101与所述杯体内壁102之间形成的真空隔层103,所述凹槽圈104是由所述杯体外壁101与所述杯体内壁102通过烧结密封形成的厚壁结构,所述真空隔层103具有保温隔热的效果,所述杯体1内部设置有茶漏3,所述茶漏3半封闭所述杯体1上部开口,所述杯体1材质为玻璃,所述茶漏3的外形为扇形,且扇形的角度为220度至260度,所述茶漏3的材质为玻璃,厚度为3mm-6mm,所述茶漏3上设置有漏孔301,所述漏孔301为圆形通孔,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茶漏3上,所述杯体1上端还可设置有杯盖4,且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杯体1的上端口,所述杯盖4包括凸台401、杯顶403、密封圈404、杯盖沿405、以及粘贴在所述杯顶403与所述凸台401之间的反光涂层402,所述凸台401烧结在所述杯顶403下方,所述杯盖沿405烧结成型在所述杯顶403下方,所述凸台401的内部为真空,所述凸台401四周设置有导流槽406,所述导流槽406用于防止茶水过多,容易溢流烫伤,且数量为6个,并均匀分布在所述凸台401四周,所述密封圈404材质为硅胶或者橡胶,且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杯盖4下方,所述茶漏3烧结在所述凹槽圈104的上方,所述杯体1一侧还设置有把手2,所述把手2烧结在所述杯体1一侧,所述密封圈404用于密封所述杯体1与所述杯盖4,防止水渗漏。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仅在于杯子的材质可以为透明塑料,本是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透明塑料杯子材质轻,所以比较轻巧,携带方便,不会像玻璃杯那样在冬天容易爆裂,而且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