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阶梯花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2759阅读:1806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阶梯花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艺、栽培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阶梯花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其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情趣的要求也日益高涨。人们喜欢在家里的阳台或者在办公室内栽培一些绿色植物和摆放一些花卉,在工作或生活空闲时养养花、种种菜、浇浇水,陶冶一下情操,放松心情。但是目前比较常见的盆栽都是使用传统的花盆内种植花卉种子或果实类的绿色植物,其缺点是摆放在地上,占地空间大,没有层次感。而当空间不够用时,需要堆叠时,一般都是使用单独的多层阶梯架子,然后将花盆等逐一放置在阶梯架子的台阶上,但是不管是单盆放置的还是阶梯架子上放置的,都无法避免要对植物进行逐一的浇灌,其工作量相当大,不仅会弄脏地面,而且对于一些植物聚集密度较高的花盆架,人们难以浇灌到每株植物,故无法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而那些植物聚集密度较低的花盆架,则无法起到震撼的植物汇聚效果,同样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可以循环供水的多层阶梯架子,但是这些架子大多体积较大无法随意移动,且整体强度不高,同时由于没有良好的蓄水、水位调节功能,水源需要不间断供应,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维护成本高,价格昂贵。

目前,传统的植物墙滴灌模式不能充分保证浇灌到每一棵植物,这样不利于植物的培育、生长,而且滴管从上部冲刷营养土导致营养的流失,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另外,通常还需要人工移植,不仅给更换植物带来不便,而且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花架的结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重量轻、整体强度高、方便维护的组合式阶梯花架,有助于优化组装结构藉以提高架子的容量和种植量,有利于优化盘体与支架之间的连接结构和盘体的蓄水及排水结构藉以提高浇水的效率和方便水位的自由调节,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组合式阶梯花架,包括一组托盘、支架和贮水箱,一组托盘沿支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的贮水箱设置在支架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盘包括托盘前托板、托盘后托板和一对侧板,所述的托盘前托板和托盘后托板分别向侧上方倾斜并且组合形成V字形,该V字形的开口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一对侧板位于托盘前托板、托盘后托板长度方向的左右两侧,且由所述的托盘前托板、托盘后托板和一对侧板之间围隔成有托盘腔,在托盘腔的底部构成有积水槽,所述的托盘在积水槽处开设有一调节管插孔,所述的调节管插孔内设置有一水位调节管,该水位调节管的一端向上探入所述的积水槽中、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托盘的底部下方,所述的调节管插孔内设置有用于与水位调节管构为密封配合的密封圈,所述的水位调节管可在调节管插孔中上下移动,并通过改变水位调节管进入积水槽内的高度来控制积水槽的蓄水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花架还包括多个种植盘,所述的种植盘装配在所述的托盘上,该种植盘的底部沿长度方向具有一向下突起的截面形状呈梯形的底盘,所述底盘的宽度与所述托盘上部开口处的宽度相匹配,并且该底盘的形状与托盘腔的形状相契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种植盘在底部一侧的侧面上间隔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在所述的透气孔中向下设置有吸水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种植盘在底部一侧的侧面上方还设置有吸水垫,所述的吸水绳固定在该吸水垫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架包括一对底架、将一对底架相连接的水箱搁板和分别垂直安装在一对底架上的两固定架,两固定架彼此面对面平行设置,在两固定架上并且沿着高度方向分别成对间隔开设多组调整螺孔,所述的托盘通过两侧的一对侧板分别用螺钉与对应一组的调整螺孔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托盘在所述的支架上呈一侧排列,或者呈两侧交叉排列。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种植盘可以与一组托盘中的任一托盘配合使用,并且种植盘的数量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架在高度方向的上、下方还分别开设有一出水管孔和一进水管孔,所述的贮水箱放置在水箱搁板上,该贮水箱内具有一增压泵,所述的增压泵上连接有一出水管,该出水管由进水管孔处穿入固定架内并向上延伸后由上方的出水管孔中穿出,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正对固定架最上端的托盘上方,所述的固定架最下端的托盘上的水位调节管的底部连接有一进水管的一端,该进水管的另一端通入贮水箱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托盘的一对侧板在外侧面的高度方向上形成有一挡边,所述的挡边在托盘使用状态下抵靠在固定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架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首先,由于将托盘从一侧或两侧间隔排列在支架上,同时采用种植盘与托盘相间配合的结构形式,不仅提高了花盆摆放的容量和植物的种植量,而且将植物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在花架上而形成一四季常绿生态植物墙,极大地提高了它的观瞻效果;其次,由于托盘采用了积水槽结构,再通过水位调节管来调节积水槽中的水位,这样能通过定时浇灌逐级蓄水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浇水的效率和积水量,避免了持续供水浪费水资源的缺陷,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节约了浇灌成本;第三,通过定时浇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且从下部通过植物根系及营养土的虹吸达到供水,这样更有利于植物生长,避免了已有技术中从上部滴管冲刷营养土导致营养的流失,保证了植物的成活率;第四,由于市面上常见的植物盆可以直接放于所述的托盘上,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省去了传统植物墙需要另外移植的人工成本,使更换植物更方便;第五,结构简单,方便拆卸和调整,整体强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托盘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结构侧视图。

图中:1.托盘、11.托盘前托板、12.托盘后托板、13.侧板、131.挡边、14.托盘腔、15.积水槽、16.水位调节管、17.调节管插孔、171.密封圈;2.种植盘、21.底盘、22.透气孔、23.吸水垫、24.吸水绳;3.支架、31.底架、311.万向轮、32.水箱搁板、33.固定架、331.调整螺孔、332.进水管孔、333. 出水管孔;4.贮水箱、41.增压泵、42.出水管、43.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并结合图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阶梯花架,包括一组托盘1、支架3和贮水箱4,一组托盘1沿支架3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的贮水箱4设置在支架3的底部。所述的托盘1包括托盘前托板11、托盘后托板12和一对侧板13,所述的托盘前托板11和托盘后托板12分别向侧上方倾斜并且组合形成V字形,该V字形的开口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一对侧板13位于托盘前托板11、托盘后托板12长度方向的左右两侧,且由所述的托盘前托板11、托盘后托板12和一对侧板13之间围隔成有托盘腔14,在托盘腔14的底部构成有积水槽15,所述的托盘1在积水槽15处开设有一调节管插孔17,所述的调节管插孔17内设置有一水位调节管16,该水位调节管16的一端向上探入所述的积水槽15中、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托盘1的底部下方,所述的调节管插孔17内设置有用于与水位调节管16构为密封配合的密封圈171,所述的水位调节管16可在调节管插孔17中上下移动,并通过改变水位调节管16进入积水槽15内的高度来控制积水槽15的蓄水量。

进一步地,所述的花架还包括多个种植盘2,每一种植盘2的底部沿长度方向具有一向下突起的截面形状呈梯形的底盘21,所述底盘21的宽度与所述托盘1上部开口处的宽度相匹配,并且该底盘21的形状与托盘腔14的形状相契合。所述的种植盘2的数量不受任何限制,其可以与一组托盘1中的任一托盘配合使用,用户可在实际需要的托盘1上放置所述的种植盘2。

进一步地,所述的种植盘2在底部一侧的侧面上间隔开设有多个透气孔22,在所述的透气孔22中向下设置有吸水绳24。

进一步地,所述的种植盘2在底部一侧的侧面上方还设置有吸水垫23,所述的吸水绳24固定在该吸水垫23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3包括一对底架31、将一对底架31相连接的水箱搁板32和分别垂直安装在一对底架31上的两固定架33,两固定架33彼此面对面平行设置,在两固定架33上并且沿着高度方向分别成对间隔开设多组调整螺孔331,所述的托盘1通过两侧的一对侧板13分别用螺钉与对应一组的调整螺孔331固定。所述的固定架33在高度方向的上、下方还分别开设有一出水管孔333和一进水管孔332,所述的贮水箱4放置在水箱搁板32上,该贮水箱4内具有一增压泵41,所述的增压泵41上连接有一出水管42,该出水管42由进水管孔332处穿入固定架33内并向上延伸后由上方的出水管孔333中穿出,所述出水管42的出水口正对固定架33最上端的托盘1上方,所述的固定架33最下端的托盘1上的水位调节管16的底部连接有一进水管43的一端,该进水管43的另一端通入贮水箱4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组托盘1在所述的支架3上呈一侧排列,或者呈两侧交叉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1的一对侧板13在外侧面的高度方向上形成有一挡边131,所述的挡边131在托盘1使用状态下抵靠在固定架33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架31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311。

请参阅图1和图2并结合图3,叙述本实用新型的浇灌过程和蓄水原理:首先,将所述托盘1根据种植植物的类型均匀间隔或不均匀间隔地安装在支架3的高度方向上,再将所述种植盘2根据实际需求安装在相应的托盘1上,接着将植物盆排列放置在托盘1上,并且在种植盘2内培土种植所要的植物,然后,增压泵41通电,由出水管42向上供水,水流顺着出水管42流进固定架33最上层的托盘1内并积蓄在积水槽15内,当水位高于水位调节管16上端的高度时,水流就会顺着水位调节管16流入下一层托盘1或安装有种植盘2的托盘1内,如果下一层托盘1的距离过远或者下一层托盘1的安装方向相反的话,均可采用引水套管对水位调节管16的下端进行续接延长,以保证水流能够顺利地进入每一层面的托盘1内,当水流经过并蓄满了每一层托盘1的积水槽15后,多余的水流会通过固定架33最底层托盘1的水位调节管16上连接的进水管43回流至贮水箱4内,直到每层积水槽15内的水不足时,定时再次重复上述过程,以保证积水槽15内的水位。在此过程中,所述的种植盘2通过吸水绳24从积水槽15内吸取水分并传输到上面的吸水垫23上,使种植在该种植盘2内的植物能够从下方的吸水垫23或吸水绳24上吸收水分而供其生长;而直接放置于托盘1内的植物盆同样从其下方的积水槽15内吸取水分,这种从下部通过植物根系及营养土的虹吸达到供水的方式,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并提高了植物栽培的成活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