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耐用不锈钢地弹簧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9542阅读:1282来源:国知局
环保耐用不锈钢地弹簧门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窗制造领域,具体涉及到环保耐用不锈钢地弹簧门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地弹簧门一般采用铝合金型材或型钢外包钢板的形式,与环保耐用不锈钢型材地弹簧门系统的安装方便、环保耐用、外观精美、可循环利用等特性相比,后者越来越受到广大建筑师和业主的喜爱。但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大部分地弹簧门都是采用铝合金型材或型钢外包钢板的形式,铝合金型材在绿色耐久方面不如环保耐用不锈钢型材地弹簧门系统,而且铝型材不具备防火功能,而型钢外包钢板形式导致安装复杂,同时也很难达到外观效果的要求,因此环保耐用不锈钢型材地弹簧门系统可以在满足外观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绿色耐用环保外观精美,并且安装较为方便简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环保耐用不锈钢地弹簧门系统,达到拆装方便、快捷,外形美观,安全可靠等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环保耐用不锈钢地弹簧门系统,主要包括门框,两个门扇系统以及与门扇系统连接的地弹簧机构,门框为长方形结构并且门框的边框固定于天地龙骨上,两个门扇系统通过天地轴安装在门框的边框内,门扇系统的下端通过地弹簧机构与地面连接,所述的门扇系统主要包括L型扇料、L型压板和防火玻璃,其中L型扇料上下两端固定着不锈钢拉手,L型压板通过自攻钉固定在L型扇料的一侧,则L型压板与L型扇料之间形成了一个槽口,所述的防火玻璃通过密封胶条和岩棉条安装于槽口中,所述的扣条通过两端上设有的卡扣与L型压板的两端设有的卡沟为卡紧连接,且扣条与密封胶条贴合,位于L型扇料的另一侧设有中间胶条,根据实际需要,可调整门扇系统尺寸,从成本节约的角度出发,门扇系统在车间加工现场安装,这种结构可实现拆卸方便、循环利用、安装零损耗,大大节约业主的装饰运营成本。所述的地弹簧机构主要包括地弹簧、地锁、不锈钢拉手和天地轴,天地轴固定在门扇系统内的衬台上且与门框的边框连接,门扇系统通过地弹簧与地面连接,所述的地锁安装在门扇系统上。

所述的门框、门扇系统、L型压板及扣条均采用不锈钢板经轧辊机冷弯成型的钢型材制成,并且均设有半径不大于1.5mm的圆角。所述的钢型材表面为拉丝或者镜面装饰层,装饰层可采用不锈钢拉丝、镜面抛光、电镀、压花等,表面处理灵活不局限上述的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设计合理,地弹簧门门扇的制作在车间内完成,现场直接安装,生产工艺简化,安装方便快捷;根据实际工况需要,门扇尺寸可有多种选择。本实用新型可灵活组装及拆卸而不变形,构件表面处理灵活,可以循环利用,最大限度降低业主在使用过程的业态调整、拆卸及维护成本,具有外观纤细、简洁大方、通透性好、环保耐用、拆卸方便、循环利用、成本节约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JD1”处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3为“JD2”处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4为L型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扣条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5所述,扣条(1),L型压板(2),密封胶条(3),岩棉条(4),L型扇料(5),中间胶条(6),不锈钢拉手(7),自攻钉(8),防火玻璃(9),地弹簧(10),地面(11),卡扣(12),卡沟(13)。

具体实施方式

环保耐用不锈钢地弹簧门系统,主要包括门框,两个门扇系统以及与门扇系统连接的地弹簧机构,门框为长方形结构并且门框的边框固定于天地龙骨上,两个门扇系统通过天地轴安装在门框的边框内,门扇系统的下端通过地弹簧机构与地面连接,所述的门扇系统主要包括L型扇料(5)、L型压板(2)和防火玻璃(9),其中L型扇料(5)上下两端固定着不锈钢拉手(7),L型压板(2)通过自攻钉(8)固定在L型扇料(5)的一侧,则L型压板(2)与L型扇料(5)之间形成了一个槽口,所述的防火玻璃(9)通过密封胶条(3)和岩棉条(4)安装于槽口中,所述的扣条(1)通过两端上设有的卡扣(12)与L型压板(2)的两端设有的卡沟(13)为卡紧连接,且扣条(1)与密封胶条(3)贴合,位于L型扇料(5)的另一侧设有中间胶条(6),根据实际需要,可调整门扇系统尺寸,从成本节约的角度出发,门扇系统在车间加工现场安装,这种结构可实现拆卸方便、循环利用、安装零损耗,大大节约业主的装饰运营成本。所述的地弹簧机构主要包括地弹簧(10)、地锁、不锈钢拉手(7)和天地轴,天地轴固定在门扇系统内的衬台上且与门框的边框连接,门扇系统通过地弹簧(10)与地面连接,所述的地锁安装在门扇系统上。

所述的门框、门扇系统、L型压板(2)及扣条(1)均采用不锈钢板经轧辊机冷弯成型的钢型材制成,并且均设有半径不大于1.5mm的圆角。所述的钢型材表面为拉丝或者镜面装饰层,装饰层可采用不锈钢拉丝、镜面抛光、电镀、压花等,表面处理灵活不局限上述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