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5306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凳。



背景技术:

在坐具当中,马扎是最早出现的,是凳子的前身,在凳子上加一个靠背就衍变成了椅子。凳子在民间的称谓叫杌凳。最初用来踩踏上马、上轿时使用,所以也称马凳、轿凳。民间俗称的名字中,还有"武凳",因为习武之人坐如钟,不需要倚靠什么,因此得名。凳子用料简单,用途广泛,所以比椅子流传的数量大。凳子的形状很丰富,出现的早期是长方形,一直延续到明代,到了清代变成方形,还出现圆形、扇面形、梅花形、六角形的凳子

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板凳【申请号:201410785458.2;公开号:CN 105768648A】。这种多功能板凳,包括板凳面,板凳腿,凸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凳面,板凳腿及凸起结构均为一体,所述板凳面和板凳腿之间为中空结构,所述板凳腿有两个,两个板凳腿之间设有所述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将两个板凳腿之间的空间分为两部分,可用于分别放置不同的物品。

该专利中公开的多功能板凳虽然实现了一物多用,但是,该多功能板凳的凳腿结构过于简单,移动不方便,因此,设计出一种板凳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板凳,该板凳具有移动方便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板凳,包括凳面和凳腿,凳腿上端固定在凳面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凳腿下端固定有滚轮,滚轮能与地面相接触,凳面上还具有能将其固定在使用者身上的定位结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者坐在凳面上,通过定位结构将凳面和使用者连接在一起,通过滚轮可使使用者能够快速移动,移动方便。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绳,定位绳中部和凳面相连,定位绳一端固定有子扣,定位绳另一端固定有母扣,子扣能与母扣相扣合。

当需要将凳面和使用者连接在一起,将定位绳一端从使用者一侧绕过,将定位绳另一端从使用者另一侧绕过,将子扣和母扣相扣合,从而将凳面和使用者连接在一起,定位快速。

所述凳面上部具有防滑板,防滑板上具有若干凸出的按摩部。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防滑板可增加凳面的摩擦力,避免出现意外打滑。

所述防滑板的材料为橡胶。

所述凳腿的数量为四个。

采用以上结构,可大大增加凳面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板凳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使用者坐在凳面上,将凳面和使用者连接在一起,通过滚轮可使使用者能够快速移动,移动方便。

2、将定位绳一端从使用者一侧绕过,将定位绳另一端从使用者另一侧绕过,将子扣和母扣相扣合,从而将凳面和使用者连接在一起,定位快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凳面;2、凳腿;3、滚轮;4、子扣;5、母扣;6、定位绳;7、防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板凳,包括凳面1和凳腿2,凳腿2上端固定在凳面1下部,凳腿2下端固定有滚轮3,凳腿2下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有滚轮3;滚轮3能与地面相接触,凳面1上还具有能将其固定在使用者身上的定位结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者坐在凳面1上,将定位绳6一端从使用者一侧绕过,将定位绳6另一端从使用者另一侧绕过,将子扣4和母扣5相扣合,将凳面1和使用者连接在一起,通过滚轮3可使使用者能够快速移动,移动方便。

定位结构包括定位绳6,定位绳6中部和凳面1相连,定位绳6一端固定有子扣4,定位绳6另一端固定有母扣5,子扣4能与母扣5相扣合。

凳面1上部具有防滑板7,防滑板7上具有若干凸出的按摩部。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防滑板7可增加凳面1的摩擦力,避免出现意外打滑。

防滑板7的材料为橡胶。

凳腿2的数量为四个。

采用以上结构,可大大增加凳面1的稳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