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菜储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5061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蔬菜储放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居用品领域,尤其是一种蔬菜储放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的健康与卫生。

目前,随着媒体报道地沟油、添加剂等超标的新闻不断出现,很多人开始逐渐选择在家中自己做饭。而在做饭之前,需要购买很多蔬菜、调料等食材。通常情况下,人们在买回蔬菜后,都是直接堆在厨房台面上,或者直接蹲在地上,然后在收进橱柜中,而橱柜通常比较深,在拿取蔬菜的时候不太方便,且不易观察蔬菜的剩余量;且有的蔬菜在里面坏掉也不会发觉,不但操作比较麻烦,同时不利于节约食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蔬菜储放架,该储放架可以有效解决人们取放蔬菜麻烦的问题,且便于观察蔬菜的剩余量和霉变情况,利于节约食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蔬菜储放架,其结构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底部设有滚轮;所述的底座上表面竖向固定设有一支杆,所述的支杆顶部横向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左端部与大转盘转动连接;所述的大转盘左侧面包括由若干第一隔板围成的第一储物格,所述的第一储物格侧面铰接有透明的第一封盖,第一封盖上设有第一把手;所述的第一转轴下方的支杆侧面横向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左端部与竖向设置的小转盘转动连接;所述的小转盘左侧面包括由若干第二隔板围成的第二储物格,第二储物格侧面铰接有透明的第二封盖,第二封盖上设有第二把手;所述的大转盘侧表面设有第一轮齿,小转盘侧表面设有第二轮齿,第一轮齿与第二轮齿相啮合。

所述的第一隔板和第一封盖上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的第二隔板和第二封盖上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的第一储物格内表面设有海绵层。

所述的第二储物格内表面设有锡纸层。

所述的底座上嵌有一个侧拉的抽屉。

有益效果:

1、由于其结构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底部设有滚轮,使用时,人们所买回来的蔬菜,可以分别放在第一储物格中,实现了蔬菜的分类储放,且转动大转盘便于人们寻找和拿取蔬菜,通过透明的第一封盖清楚的观察内部蔬菜的剩余量和霉变情况;第一把手方便第一封盖的开启;人们可以将买回来的调料分别放在第二储物格,通过转动小转盘方便人们寻找和拿取调料;另外,可以通过透明的第二封盖观察内部的调料剩余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滚轮,12抽屉,2支杆,21第一轴转,22第二转轴,3大转盘,31第一隔板,32第一轮齿,4第一储物格,41第一封盖,410第一把手,5小转盘,51第二隔板,52第二轮齿,6第二储物格,61第二封盖,610第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蔬菜储放架,其结构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底部设有滚轮11。使用时,该装置可以方便的移动,便于人们改变位置。

所述的底座1上表面竖向固定设有一支杆2,所述的支杆2顶部横向设有第一转轴21,第一转轴21左端部与大转盘3转动连接;所述的大转盘3左侧面包括由若干第一隔板31围成的第一储物格4,所述的第一储物格4侧面铰接有透明的第一封盖41(图中仅示出一处),第一封盖41上设有第一把手410。使用时,人们所买回来的蔬菜,可以分别放在第一储物格中,实现了蔬菜的分类储放,且转动大转盘便于人们寻找和拿取蔬菜,且可以通过透明的第一封盖清楚的观察内部蔬菜的剩余量和霉变情况;第一把手方便第一封盖的开启。

所述的第一转轴21下方的支杆2侧面横向设有第二转轴22,第二转轴22左端部与竖向设置的小转盘5转动连接;所述的小转盘5左侧面包括由若干第二隔板51围成的第二储物格6,第二储物格6侧面铰接有透明的第二封盖61(图中仅示出一处),第二封盖61上设有第二把手610。使用时,人们可以将买回来的调料分别放在第二储物格,且可以通过转动小转盘方便人们寻找和拿取调料;另外,可以通过透明的第二封盖观察内部的调料剩余情况。

所述的大转盘3侧表面设有第一轮齿32,小转盘5侧表面设有第二轮齿52,第一轮齿32与第二轮齿52相啮合。使用时,当寻找所需要的蔬菜时,可以转动大转盘,找到合适的蔬菜取出即可,同时,小转盘跟随转动,有利于调料的翻动透气,防止调料发霉;同样的,当寻找调料时,大转盘也跟着一起转动,利于蔬菜的翻动透气。

所述的第一隔板31和第一封盖41上设有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使用时,第一通孔有利于蔬菜的透气。

所述的第二隔板51和第二封盖61上设有第二通孔(图中未示出)。使用时,第二通孔有利于调料的透气。

所述的第一储物格4内表面设有海绵层(图中未示出)。可以对蔬菜起到保护作用。

所述的第二储物格6内表面设有锡纸层(图中未示出)。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利于调料的储放。

所述的底座1上嵌有一个侧拉的抽屉12。便于人们储放日常用品。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发明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