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秋千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68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秋千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秋千椅。



背景技术:

一些家庭的室内、阳台或者后院放置有秋千椅,用于娱乐和休闲放松,一般的秋千椅通过吊索与秋千支架连接后才能进行使用,而秋千支架可能由于体积较大,不便于随时进行搬移,当需要搬动椅子供人坐下使用时,普通的秋千椅不能够作为独立的座椅进行使用,实用性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作为座椅独立使用的多用秋千椅,以提高其实用性。

对此,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用秋千椅,包括椅面、设置在椅面后方的靠背和设置在椅面底部的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的上端具有第一挂环,所述椅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通过转轴同椅面上的第一支撑柱连接,其另一端的下表面具有第二挂环,当转动杆水平放置时,其第二挂环处于椅面上的第二支撑柱的正上方。

其中,所述第二挂环采用碳素结构钢,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部具有可吸附第二挂环的磁铁。

较佳地,所述支脚采用包括气压升降装置的升降调节支脚。

较佳地,所述转动杆的上表面包覆有软质垫。

本发明所提供的多用秋千椅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可以与吊索连接以作为秋千椅供人休息娱乐,又能作为独立的座椅使用,相对于普通的秋千椅,其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连接吊索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椅面;2、靠背;3、支脚;4、立杆;41、第一挂环;5、转动杆;51、第二挂环;6、转轴;7、第一支撑柱;8、第二支撑柱;81、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多用秋千椅,其组成包括椅面1、设置在椅面1后方的靠背2和设置在椅面1的底部的支脚3。其中,靠背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立杆4,该立杆4与椅面1稳定连接,其上端具有用于连接吊索的第一挂环41。椅面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转动杆5,该转动杆5的一端通过转轴6同椅面1上的第一支撑柱7连接,转动杆5的另一端为活动端,其下表面具有用于连接吊索的第二挂环51,另外,椅面1上还具有第二支撑柱8,该第二支撑柱8主要用于对转动杆5的活动端进行支撑作用,当转动杆5水平放置时,其第二挂环51刚好处于第二支撑柱8的正上方,且两者刚好相互接触,如图1所示。

转动杆5水平放置并搁置在第二支撑柱8上时,即作为普通座椅的扶手使用,为避免该状态下的转动杆5轻易转动而影响使用效果,特将第二挂环51采用碳素结构钢材质,而第二支撑柱8的上部具有磁铁81,故两者相接触的状态下,第二挂环51被吸附在第二支撑柱8之上。本实施例中,转动杆5的上表面包覆有软质垫,以提升其作为扶手使用时的舒适感。

本多用秋千椅作为秋千椅使用的状态如图2所示,此时,两第一挂环41与两第二挂环51与吊索相连,四个连接端可确保整体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支脚3采用包括气压升降装置的升降调节支脚,一方面,作为普通座椅使用时可适合不同身高的人,另一方面,作为秋千椅使用时可对支脚进行收缩,避免干扰秋千娱乐。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该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多用秋千椅,主要解决普通的秋千椅只能连接吊索使用,而不能作为座椅独立使用的问题。其结构包括椅面、设置在椅面后方的靠背和设置在椅面底部的支脚,所述靠背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的上端具有第一挂环,所述椅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通过转轴同椅面上的第一支撑柱连接,其另一端的下表面具有第二挂环,当转动杆水平放置时,其第二挂环处于椅面上的第二支撑柱的正上方。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可以与吊索连接以作为秋千椅供人休息娱乐,又能作为独立的座椅使用,相对于普通的秋千椅,其实用性更强,适合家庭室内或阳台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雪
技术研发日:2017.07.01
技术公布日:2017.09.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