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66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整座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尤其是指一种可调整高度和角度等状态的可调整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多数椅子都具有可调整状态的功能,如座椅的旋转,调整座椅的高度或者是调整座椅靠背的角度等等,以适应用户的实际需求和舒适度。同时,现有座椅的控制把手(控制椅身升降/倾仰的开关)安装在座椅座垫底部的左、右两侧,当人身体坐在椅子上操作把手时需侧身及弯腰才能完成,椅背越向后倾仰时操作越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操作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整座椅,该可调整座椅包括座垫、靠背和扶手,还包括调整座椅状态的活动机构和对应的控制机构,活动机构设置于座垫的下方,控制机构设置于扶手上,控制机构与活动机构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操作部分,操作部分设置于所述扶手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整座椅还包括拉线、套于拉线之外的线管,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转动手柄,拉线一端与转动手柄相连,拉线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机构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手柄包括连接部和可操作的转动部,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固定盒,所述转动手柄的连接部枢接于固定盒内,所述转动手柄的转动部露于固定盒之外,所述线管的一端与固定盒相连,线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机构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上设有容置腔,容置腔朝扶手的内侧面设有开口,所述固定盒位于该容置腔内,所述转动手柄的转动部从所述开口露出容置腔。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盒外连有面板,面板同时位于扶手的内侧,面板上开设有贯穿腰形槽,所述转动手柄的转动部穿过腰形槽并向扶手的内侧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手柄的连接部设有圆柱孔,所述拉线的一端设有圆柱头,圆柱头与拉线垂直,圆柱头插入圆柱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盒的边缘设有侧壁,侧壁开设有贯穿槽,线管一端包括一段中空螺杆和与螺杆配合的螺母,该段中空螺杆通过两个螺母固定于该贯穿槽处。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升降控制机构,所述活动机构对应包括用于座椅升降的气压杆,气压杆竖直设置,气压杆一端与所述座垫相连,气压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可调整座椅的支撑脚/支撑轮相连,气压杆的开关与所述拉线的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用于座椅倾仰的倾仰控制机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对应的倾仰活动机构,倾仰活动机构包括一可旋转的后托盘、锁定该后托盘旋转的锁片,后托盘位于所述靠背之下并与所述靠背相连,后托盘还连接有档位齿,锁片的一端与档位齿相配合,锁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线的另一端相连。

本技术方案中,创设性地将控制机构设置在扶手上,当人身体坐在座椅上,人手便可轻易操作扶手上的控制机构,然后调整座椅的状态,如座椅的高度或者是倾仰角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具体结构

图1为一种可调整座椅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可调整座椅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一种可调整座椅扶手处的局部分解图;

图4为一种可调整座椅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可调整座椅的控制机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6为一种可调整座椅的控制机构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7为一种可调整座椅的升降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8为一种可调整座椅的倾仰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可调整座椅的倾仰活动机构锁合状态原理图;

图10为一种可调整座椅的倾仰活动机构活动状态原理图。

图中,1-座垫、2-扶手、21-扶手面板、22-容置腔、3-控制机构、31-转动手柄、311-转动部、312-连接部、3121-枢接孔、3122-圆柱孔、32-固定盒、321-贯穿孔、322-枢接轴、323-贯穿u型槽、33-面板、331-贯穿腰形槽、4-靠背、5-支撑轮、6-活动机构、61-气压杆、611-开关、612-固定座、62-倾仰活动机构、621-后托盘、622-上托盘、623-下底盒、6231-限位槽、624-大弹簧、625-固定件、626-小弹簧、627-锁片、628-档位齿、629-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整座椅,该可调整座椅包括座垫1、靠背4和扶手2,还包括调整座椅状态的活动机构6和对应的控制机构3,活动机构6设置于座垫1的下方,控制机构3设置于扶手2上,控制机构3与活动机构6相连。本方案的关键点在于,将调整座椅的控制机构3设置在扶手2上,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控制机构设置在坐垫下的左侧或者右侧的设计,本方案使得用户在调整操作时,无需弯腰或者转身,直接操作扶手2上的控制机构3即可调整座椅的状态,操作简单便捷、增强用户体验。

再结合图1,所述控制机构3包括操作部分,操作部分优选设置于所述扶手2的内侧。可以是左边扶手的内侧,也可以是右边扶手的内侧。这种设计,使得用户需调整座椅时,可将手臂直接搭在扶手上,然后利用手指拨动或者是转动控制机构3的操作部分,从而轻松地调整座椅的状态。

结合图2-图6,所述可调整座椅还包括拉线7、套于拉线7之外的线管8,拉线7与线管8相配合,且拉线7可沿着线管8活动。所述控制机构3包括转动手柄31,拉线7一端与转动手柄31相连,拉线7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机构6相连。即,用户需调整座椅时,直接转动控制机构3的转动手柄31,此时的转动手柄31可构成控制机构3的操作部分,即供用户直接操作的部分,因转动手柄31与拉线7一端相连,活动机构6与拉线的另一端相连,故转动手柄31转动时,直接带动拉线7一端的运动,进而带动拉线7另一端的运动,最终带动活动机构6的运动,实现控制机构3与活动机构6之间的一个控制传动过程。

再结合图5和图6,所述转动手柄31包括连接部312和可操作的转动部311,此时,转动部311直接构成了控制机构3的操作部分,所述控制机构3还包括固定盒32,所述转动手柄31的连接部312枢接于固定盒32内,所述转动手柄31的转动部311露于固定盒32之外,所述线管8的一端与固定盒32相连,线管8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机构6相连。作为限制拉线7运动的线管8,其两端都需要固定,即线管8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盒32上,线管8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动机构6上,从而为拉线7提供一段特定的运行轨迹。用户操作扶手2上的转动部311时,整个转动手柄31沿枢接点转动,并同步带动拉线7的运动,并进一步带动活动机构6的运动。

再结合图2和图3,所述扶手2上设有容置腔22,容置腔22朝扶手2的内侧面设有开口,所述固定盒32位于该容置腔22内,所述转动手柄31的转动部311从所述开口露出容置腔22。制作中,可先在扶手2内部形成一空腔,同时在扶手的内侧设开口,以便直接用手操作的转动部311可从该开口处露出,便于用户直接用手操作。然后再将固定盒32放入该空腔中,最后再将扶手面板21盖上。整体安装简单快捷,同时整体外观简洁、稳定性好。

再结合图3和图5,所述固定盒32外连有面板33,面板33同时位于扶手2的内侧,面板33上开设有贯穿腰形槽331,所述转动手柄31的转动部311穿过腰形槽并向扶手2的内侧延伸。转动手柄31绕着枢接点转动,同时其转动部311沿着弧形轨迹转动,面板33上开设有供转动部311穿过的贯穿腰形槽331,该贯穿腰形槽331同时有着限位的作用,使得转动部311仅可在贯穿腰形槽331内转动。虽然转动手柄31的转动部311向扶手2的内侧延伸,但优选为其延伸的范围不可超过扶手2内侧面所在的平面,转动部311靠近内侧的一端部可以是与扶手2内侧面齐平,也可以是未突出该内侧面,否则,用户在使用该座椅时,用户的身体容易碰到该转动部311,降低用户体验。

再结合图5和图6,所述转动手柄31的连接部312设有圆柱孔3122,所述拉线7的一端设有圆柱头71,圆柱头71与拉线7垂直,圆柱头71插入圆柱孔3122中,同时圆柱孔3122的侧壁上设开槽,可供拉线7侧向穿过该圆柱孔3122。该方案为拉线7与转动手柄31之间的一种具体连接方式,当然,也可采用其它的连接方式,直接将拉线7与转动手柄31相连,如螺纹连接或者直接的焊接或其它的卡接方式等等。

继续结合图5和图6,所述固定盒32的边缘设有侧壁,侧壁开设有贯穿u型槽323,线管8一端包括一段中空螺杆81和与螺杆配合的螺母82,该段中空螺杆81通过两个螺母82固定于该贯穿u型槽323处。这一设计是,可将管线8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盒32上,进而控制拉线的运行轨迹。同时,固定盒32底部还开设有贯穿孔321,所述转动手柄31的转动部311穿过该贯穿孔321并向座椅扶手2的内侧面延伸。固定盒32底部还设有一枢接轴323,该枢接轴323可与转动手柄31上连接部312的枢接孔3121相配合,并形成一枢接机结构,使得转动手柄31可相对于固定盒32在一定范围内转动。

再结合图7,所述控制机构3包括升降控制机构,该升降控制机构可以设置在左边扶手2的内侧,也可以设置在右边扶手2的内侧。所述活动机构6对应包括用于座椅升降的气压杆61,气压杆61竖直设置,气压杆61一端与所述座垫1相连,气压杆61的另一端与所述可调整座椅的支撑轮5相连,即此处的气压杆61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支撑座垫1的作用。同时,气压杆61的开关611与所述拉线7的另一端相连,同时气压杆61之上设有一固定座612,所述线管8的一端与固定座612固定相连。即,线管8的两端,一端固定与固定盒32上,另一端固定于气压杆61的固定座612上。当用户转动控制机构3中的转动部311时,同时拉动拉线7,拉线7再拉动气压杆61上的开关611,此时气压杆61处于打开状态,气压杆61可自由升降,此时,用户再根据需要,对座垫施加一定的力,将气压杆61下压来降低气压杆61的高度,或者是撤去外力,让气压杆61自由上升一定的高度,使得气压杆61整体在一定程度上升高,进而达到控制座椅升降并调整座椅高度的目的。

再结合图8至图10,所述控制机构3包括用于座椅倾仰的倾仰控制机构,该倾仰控制机构可以设置在左边扶手2的内侧,也可以设置在右边扶手2的内侧。所述活动机构6包括对应的倾仰活动机构62,倾仰活动机构62包括一可旋转的后托盘621、锁定该后托盘621旋转的锁片627,后托盘621位于所述靠背4之下并与所述靠背4相连,后托盘621还连接有档位齿628,锁片627的一端与档位齿628相配合,锁片627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线7的另一端相连。此外,所述倾仰活动机构62还具体包括上托盘622、下底盒623,且上托盘622、后托盘621和下底盒623三者两两相连,上托盘622之上固定座椅的坐垫1,后托盘621与靠背4相连,故需要通过后托盘621的自身的旋转来进一步带动靠背4的旋转。后托盘621与一旋转轴629相连并可绕该旋转轴629旋转,同时该旋转轴629处连接有档位齿628,档位齿628与锁片627配合并可将档位齿628及旋转轴629及后托盘621的转动锁合。当锁片627插入档位齿628时,后托盘621同时被锁合,无法转动。当用户转动倾仰控制机构的转动手柄31的转动部311时,转动手柄31同时带动拉线7的一端运动,拉线7的另一端同步拉动锁片627,并将锁片627拉出档位齿628,使两者分离,后托盘621此时则处于可转动状态,则用户可根据需要,进一步调整靠背4的倾仰角度。为了配合拉线7的运动,设置有一固定件625,用于固定线管8的另一端。为了在用户去除外力,不再操作转动手柄31时,锁片627能自动与档位齿629结合并将后托盘621锁合,还在锁片627远离档位齿629的一端设置一小弹簧626,拉动拉线7时,小弹簧626处于压缩状态,撤去外力,小弹簧626自动回复,同时推动锁片627向档位齿运动并与之配合,进而自动将后托盘621锁合。此外,下底盒623还设有限位槽6231,用于引导和限制后托盘621的运行轨迹。同时,还包括一大弹簧624,大弹簧一端与下底盒623相连,另一端与后托盘621相连,撤去外力之后,大弹簧624的回复力可推动后托盘反向转动或者是复位。

本技术方案为一可调整座椅,一方面通过升降控制机构来控制气压杆的升降,从而调整座椅的高度。另一方面,通过倾仰控制机构来控制倾仰活动机构的锁合结构,从而调整座椅的倾仰角度。本技术方案创设性地将两控制机构设置在扶手上,具体为扶手的内侧,可将两控制机构同时设置在左扶手或右扶手的内侧,或者设置在同一侧。当人身体坐在座椅上,人手便可轻易操作扶手上的控制机构,然后调整座椅的状态,如座椅的高度或者是倾仰角度。进而解决里现有技术中,因控制机构设置在坐垫之下的左侧或者右侧,使得用户在调整座椅状态时,常需弯腰或者是侧身才能用手够着控制机构并进行座椅高度或者是倾仰角度调整的不便之处。

此处,上、下、左、右、前、后只代表其相对位置而不表示其绝对位置。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