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气体作为传热介质的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4811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气体作为传热介质的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气体作为传热介质的锅。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活中,锅是每家每户比不可少的用具。但是,传统的锅具本体均直接由锅作为传热介质对食物进行加热,由于烹饪过称中食材紧贴锅底,造成食材与锅底接触处温度聚集,容易糊底,而且锅底油温不能精确控制,炒菜过程需要人不停翻炒,否则将会致使食材在烹饪过程中,由于高温产生有毒物质,人食用后,有毒物质在人体内日积月累损害健康。

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进行研发改良,实为相关业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本发明设计人有鉴于此,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保食材在锅里烹饪过程中不长时间接触锅底,能精确控制烹饪温度,不需要人不停翻炒食材,做到健康卫生,省时省力的利用气体作为传热介质的锅。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气体作为传热介质的锅,包括锅具本体、手柄及锅盖,还包括压缩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锅具本体底部具有供气体喷入的若干喷射孔,气体经压缩装置压缩、加热装置加热后经过喷射孔喷入该锅具本体内,其中,部分气体自该锅具本体底部下方喷入锅具本体内,并在锅具本体内底部形成气膜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空气加热器,所述空气加热器包括

加热金属管,供气体在内流动;

高频导线,缠绕在所述加热金属管外连接控制装置;及

控制装置,包括

温度传感器,检测高温高压气体温度信号;

变频器,控制高频导线内电流;及

控制器,接收温度传感器温度信号,控制变频器功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金属管外包覆有绝缘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具本体底部为凹形,所述喷射孔自锅底中心向外由密变疏排布。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射孔上环设有环形挡流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所述锅具本体底部下方配置有供气体流入并随后喷出至锅具本体内的气体过渡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体过渡腔由锅具本体底部和连接在锅具本体底部的底盘围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卡接在锅具本体底部,该底盘为上端敞口容器,其敞口端部具有环绕且间隔设置的卡板,锅具本体底部开设有容纳,所述卡板的卡槽,所述卡槽槽壁上开设有与卡板对应地供卡板通过的卡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具本体内还具有格栅板,所述格栅板上开设有若干气孔,将锅具本体内部划分为下方烹饪腔c和上方排气腔e。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格栅板卡接在锅具本体内部,在其板缘处环绕间隔设置有卡板,锅内部开设有对应容纳所述卡板的卡槽,所述卡槽槽壁上开设有供卡板通过的卡口;所述锅具本体排气腔腔壁上环设有若干供气体流出的排气孔。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锅中食材在高温高压气体喷射下,悬浮于锅中,不会产生糊底现象,喷射空气温度可以精确控制,确保最优的烹饪温度,保证不同食材在不同温度中烹饪出最美的滋味。不需要人工翻炒食材。所喷射出的空气,可以达到140度,相比普通水蒸汽锅蒸出的食材,可使菜中油体达到最佳状态。

(2)所述的空气压缩机能将空气压缩,形成高于大气压的空气流。所述的空气压缩机与空气加热器之间连接有管道,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后输进空气加热器;

(3)空气加热器将输进来的空气加热,空气温度升高,压力进一步上升,空气加热器中有金属管道、绝缘管道;绝缘管道外绕有高频导线;高频导线连接在变频器上,高频导线通过励磁作用对金属导管进行加热;发热的金属导管对通过其中的高压气体进行加热;变频器通过改变频率控制加热效果,达到调节金属管温度高低的作用;

(4)锅底设有小孔,高压气体通过小孔喷进锅内;小孔上设有挡流板,防止液体大量流外流;

(5)在锅底设置过渡腔,可以接住从锅内漏出的油渍,另一方面,保证高温高压气体在该处的喷入锅中的压力均衡;

(6)过渡腔的部分腔壁由底盘形成,且底盘为可拆卸的卡接结构,方便拆卸清洗;

(7)锅具本体上口设有格栅,划分烹饪腔和排气腔,同时防止食材抨击锅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锅具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加热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锅具本体底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底盘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锅具底部底盘卡槽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格栅板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格栅板卡槽示意图。

【本发明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锅盖;20、锅具本体;21、排气孔;

22、格栅板;221、第一卡槽;222、第一卡板;

223、气孔;224、第一卡口;23、锅底;

231、喷射孔;232、挡流板;30、底盘;

31、第二卡槽;32、第二卡板;33、第二卡口;

40、手柄;50、空气压缩机;60、空气加热器;

61、温度传感器;62、控制器;63、变频器;

64、风扇;65、绝缘套管;66、加热金属管;

67、高频导线;e、排气腔;c、烹饪腔;

t、过渡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气体作为传热介质的锅,该锅具本体用来烹饪食材,高温高压气体从锅底喷射进锅中,将食材喷至悬空,同时进行加热,解决了粘锅的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利用气体作为传热介质的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空气压缩机50、空气加热器60、锅具本体20,锅具本体20上配套设有手柄40及锅盖10。

以下分别对本实施例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空气压缩机50,空气压缩机50能将空气压缩,形成高于大气压的空气流。空气压缩机50与空气加热器60之间连接有管道,空气压缩机50将压缩后的高压气体输进空气加热器60。

空气加热器60,如图3所示,该空气加热器60包括

加热金属管66,供上述高压气体在内流动;

高频导线67,缠绕在加热金属管66外;及

控制装置,包括

温度传感器61,检测高温高压气体温度信号;

变频器63,控制高频导线67内电流;及

控制器62,接收温度传感器61温度信号,控制变频器63功率。空气加热器60中有加热金属管66,加热金属管66盘绕在空气加热器60中;加热金属管66外套一层绝缘管道65。绝缘管道65外绕有高频导线67;高频导线67连接在变频器63上;变频63器将50hz电流转化为5000hz以上高频电流;高频导线67通过励磁作用对加热金属管66进行加热;发热的加热金属管66对通过其中的高压气体进行加热;变频器63通过改变频率控制加热效果,达到调节加热金属管66温度高低的作用。空气加热器60将输进来的空气加热,空气温度升高,压力进一步上升;锅具本体20与空气加热器60之间连接有管道;空气加热器60中被加热的高温高压空气通过管道输进底盘30。

底盘30,如图5所示,该底盘30为上端敞口容器,其敞口端部具有环绕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卡板32,如图6所示,锅具本体20底部开设有容纳第二卡板32的第二卡槽31,第二卡槽31槽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卡板32对应地供第二卡板32通过的第二卡口33。该底盘30与锅具本体20底部围成供高温高压气体流入并随后喷出至锅具本体20内的气体过渡腔t。

锅具本体20,如图2、图4所示,至少锅具本体20底部具有若干供高温高压气体喷入的喷射孔231;锅具本体20底部为凹形,喷射孔231自锅底中心向外由密变疏排布,高温高压气体自该锅具本体20底部下方喷入锅具本体20内,并在锅具本体20内底部形成气膜层;喷射气体能对食材形成包围,且中心处的喷射气需克服食材的重力,所以喷射孔231较为密集;其喷射孔231上环设有环形挡流板232,防止烹饪时的汤汁大量流进底盘30;如图7所示,锅具本体20内还具有格栅板22,格栅板22上开设有若干气孔223,将锅具本体20内部划分为下方烹饪腔c和上方排气腔e。格栅板22卡接在锅具本体20内部,在其板缘处环绕间隔设置有第一卡板222,如图8所示,锅内部开设有对应容纳第一卡板222的第一卡槽221,第一卡槽221槽壁上开设有供第一卡板222通过的第一卡口224。锅具本体20排气腔e腔壁上环设有若干供高温高压气体流出的排气孔21。

锅具本体20用来烹饪食材,高温高压气体从锅底喷射孔231喷射进锅中,将食材喷至悬空,同时进行加热。锅具本体20上口卡接设有格栅板22,防止食材碰击锅盖10。锅具本体20侧壁设有排气孔21,确保锅内气压与大气持平。

其中,温度传感器61设置在底盘30内,通过电线连接至控制器62,控制器62可以根据底盘30内气体温度的高低,控制变频器63功率,控制空气加热器60中温度。

空气加热器60底部设有散热孔,上部有排风扇64,由控制器62控制,内部温度过高时,控制器62发出命令启动排风扇64。

锅具本体20、空气加热器60、空气压缩机50可以分开设置,也可以做成一体机。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发明有了清楚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这些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值。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除非特别描述或必须依序发生的步骤,上述步骤的顺序并无限制于以上所列,且可根据所需设计而变化或重新安排。并且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