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智能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2487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智能马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智能马桶。



背景技术:

现在坐式抽水马桶越来越流行,这种方便卫生的洁具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卫生状况。坐式抽水马桶非常适宜于女性使用以及男士大解,但是男士小解时由于坐式抽水马桶比较低矮,一些男士在小解时即使非常小心,难免会在最后会因为抖动隐私部位,会导致尿液被甩到抽水马桶上,甚至是地上;这样就会非常容易弄脏卫生间,并且这些尿液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滋生细菌散发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智能马桶,能够在一定程度避免男士在小便后,因抖动隐私部位而造成尿液飞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智能马桶,包括马桶座、水箱、坐垫和盖板;所述马桶座上安装有男士清洁装置,所述男士清洁装置包括装置主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锥形套筒、第一直线驱动器、吸附组件和纸盒;所述装置主机包括机壳,及安装于机壳内的驱动电机、抽气负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抽气负压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机壳安装于马桶座的后部的侧边,所述第一连杆垂直设置于装置主机的一侧,并与机壳内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沿马桶座的边缘设置,其一端与第一连杆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马桶座的前端,并与锥形套筒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安装于锥形套筒的顶部;所述吸附组件包括连接套管和吸头,所述连接套管与第一直线驱动器连接,其底端从锥形套筒的中部竖直穿过并延伸至锥形套筒的内部,所述吸头位于锥形套筒的内部并与连接套管连接;所述纸盒安装于马桶座的前端,并位于锥形套筒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杆的内部呈中空设置,其内部布置有气管和第一导线,所述气管的一端与连接套管的上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抽气负压装置的连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第一直线驱动器电连接,另一端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马桶座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红外线感应器,用于检测坐垫是否被翻起;所述智能马桶的水箱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水箱的水位;所述第一红外线感应器、液位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盖板的底部安装有第二红外线感应器,所述第二红外线感应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通过伸缩组件连接,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二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一杆体与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二杆体与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安装于第一杆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伸入不对至第一杆体内,并与伸缩驱动器连接;所述伸缩驱动器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锥形套筒和纸盒均呈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锥形套筒的内侧壁上分布有若干半球形凸点。

优选地,所述连接套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弹簧;所述第一管体的底部具有供第二管体伸入的插槽,所述第二管体位于插槽内的部分设置有卡座;所述弹簧位于插槽内,并套在第二管体上;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弹簧将第二管体朝向插槽外推动。

优选地,所述锥形套筒的底部安装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中部具有通口。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设置男士清洁装置,方便了男士在小便后,清洁隐私部位,从而避免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具有自动感应功能,控制过程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智能马桶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中装置主机的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中环形套筒与其它部件的安装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中伸缩组件的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中连接套管的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中纸盒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1、马桶座;12、水箱;13、坐垫;14、盖板;2、装置主机;21、第一连杆;22、机壳;23、驱动电机;24、控制器;241、第一导线;242、第二导线;243、第三导线;244、第四导线;245、第五导线;25、抽气负压装置;241、气管;3、伸缩组件;31、第一杆体;32、第二杆体;33、第二直线驱动器;4、第二连杆;5、纸盒;51、第一齿轮;52、第二齿轮;6、锥形套筒;61、第一直线驱动器;62、半球形凸点;63、环形板;631、通口;71、连接套管;711、第一管体;7111、插槽;712、第二管体;7121、卡座;713、弹簧;72、吸头;81、第一红外线感应器;82、第二红外线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参照图1、图2、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智能马桶,包括马桶座11、水箱12、坐垫13和盖板14;马桶座11上安装有男士清洁装置,男士清洁装置包括装置主机2、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4、锥形套筒6、第一直线驱动器61、吸附组件和纸盒5;装置主机2包括机壳22,及安装于机壳22内的驱动电机23、抽气负压装置25和控制器24,驱动电机23、抽气负压装置25均与控制器24电连接;机壳22安装于马桶座11的后部的侧边,第一连杆21垂直设置于装置主机2的一侧,并与机壳22内的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连接;第二连杆4沿马桶座11的边缘设置,其一端与第一连杆2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马桶座11的前端,并与锥形套筒6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马桶座1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红外线感应器81,用于检测坐垫13是否被翻起,即当坐垫13没被翻起时,其靠近于第一红外线感应器81,进而会触发第一红外线感应器81;智能马桶的水箱12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未示出),用于检测水箱12的水位;盖板14的底部安装有第二红外线感应器82,用于检测是否有人站在马桶座11前,即当有人站在马桶座11前,且盖板14被翻起时,第二红外线感应器82能够检测到;第一红外线感应器81、第二红外线感应器82、液位传感器分别通过第三导线243、第四导线244、第五导线245与控制器24电连接。第一红外线感应器81、第二红外线感应器82的感应原理与目前自动感应的小便池的原理相同。

锥形套筒6呈倾斜设置,其内侧壁上分布有若干半球形凸点62,其底部安装有环形板63,环形板63的中部具有通口631。

第一直线驱动器61安装于锥形套筒6的顶部;吸附组件包括连接套管71和吸头72,连接套管71与第一直线驱动器61连接,其底端从锥形套筒6的中部竖直穿过并延伸至锥形套筒6的内部,吸头72位于锥形套筒6的内部并与连接套管71连接。

纸盒5倾斜地安装于马桶座11的前端,并位于锥形套筒6的下方;第二连杆4的内部呈中空设置,其内部布置有气管241和第一导线241,气管241的一端与连接套管71的上端连通,另一端与抽气负压装置25的连接口连接;第一导线241的一端与第一直线驱动器61电连接,另一端与控制器24电连接。

参照图1、图4,第一连杆21与第二连接杆之间通过伸缩组件3连接,伸缩组件3包括第一杆体31、第二杆体32和第二直线驱动器33;第一杆体31与第一连杆21连接,第二杆体32与第二连杆4连接;第二直线驱动器33安装于第一杆体31的内部,第二杆体32的一端伸入不对至第一杆体31内,并与伸缩驱动器连接;伸缩驱动器通过第二导线242与控制器24电连接。

参照图5,连接套管71包括第一管体711、第二管体712和弹簧713;第一管体711的底部具有供第二管体712伸入的插槽7111,第二管体712位于插槽7111内的部分设置有卡座7121;弹簧713位于插槽7111内,并套在第二管体712上;在自然状态下,弹簧713将第二管体712朝向插槽7111外推动。

参照图6,纸盒5的两侧安装有上下两组齿轮,分为第一齿轮51、第二齿轮52;其中,第一齿轮51的间距小于第二齿轮52。

因此,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男士小便完后,按下水箱12上的冲水开关,水箱12的液位会下降;控制器24通过液位传感器感知到水箱12的液位下降后,再通过第一红外线感应器81判断坐垫13是否被翻起,若是,则表示当前使用者为男士;之后,再通过第二红外感应器判断是否有男士站在马桶座11前,若有,则继续判断其站立的时间是否达到预定时长,若有,则判断为有男士进行并完成了小便;

之后,控制器24立即控制抽气负压装置25启动,使得上述的吸头72的前端产生稳定的负压;同时,控制第一直线驱动器61工作,以驱动连接套管71向下移动预设的距离,当吸头72接触到纸盒5内的卫生纸时,由于上述的弹簧713被压缩,进而连接套管71还能够继续移动,因此无需担心卫生纸的高度问题。经过短暂的延时后,控制器24再控制第一直线驱动器61复位,以将吸头72拉回到锥形套筒6内,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有不止一张卫生纸被吸头72吸住,因此,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一齿轮51、第二齿轮52,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分离卫生纸的作用,避免一次吸住过多的卫生纸。卫生纸在被拉入到锥形套筒6内的过程中会与环形板63接触,在环形板63的导向作用下,大致形成锥体状,并且由于半球形凸点62的存在,卫生纸与锥形套筒6的接触面积得到大量减少。

之后,控制器24再控制驱动电机23转动预设的角度,进而使得锥形套筒6自下而上翻转至预定的位置,此时锥形套筒6呈略微倾斜的状态。之后,控制器24控制第二直线驱动器33工作,以推动第二杆体32伸出,以将锥形套筒6抬高,即,朝向男士推动一定的距离。

此时,男士可将隐私部位放入到锥形套筒6内,与卫生纸接触,依靠卫生纸将隐私部件的残留尿液吸干,进而无需像以往那样抖动。

完成后,男士离开,此时第二红外线感应器82无法检测到男士,进而,控制器24立即控制第一直线驱动器61伸出,再控制抽气负压装置25停止工具,此时卫生纸被推出锥形套筒6,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地落入到马桶座11内;然后控制器24依次控制第一直线驱动器61、第二直线驱动器33和驱动电机23复位,使得锥形套筒6回到原来的位置。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