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6745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壶,尤其涉及一种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



背景技术:

壶是一种盛装液体的器皿,如茶壶、酒壶、水壶等,尤其饮茶是中国自古以来比较流行的一种休闲方式,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使中国在茶具的使用上也形成了独到的见解,茶壶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茶壶作为一种泡茶、斟茶的带嘴器皿,主要由壶把、壶盖、壶嘴、壶身四个部分组成,不同的结构又区分了不同的茶壶造型,例如,根据壶盖的造型,茶壶通常分为压盖式和嵌盖式两种;根据外形,又分为圆形壶、方形壶、扁形壶、桶形壶等。

提梁壶作为壶的一种,通常是指以提梁为把的壶。提梁安装在壶身的上方,并与流在一条直线上。它是一种比端把紫砂壶年代更早的壶式,是将壶放在茶炉上烹煮,弥补了早期灯笼壶光滑而不好拿的缺陷。

但是需要指出,传统的壶,通常只有一个壶身腔体,一次只能盛放一种液体,结构简单,功能单一;而目前出现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有专利号为ZL2749392Y的“多功能茶壶”,该茶壶是在腔体内部加一层垂直于壶底的隔板,平分壶身腔体,并在壶体上设置两个壶嘴,壶口也分成两部分,这样就可以往里面加不同的茶叶,达到一壶多用的目的。

但是该专利却存在以下缺陷:

1.当壶盖盖扣壶口,双腔体形成一定的密闭空间,茶壶向任意一端倾倒茶水时,气孔的设置就显得尤为关键。气孔设置在壶盖上,那么当向一端倾倒茶水时,另一端腔体的水由于受到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作用,上端腔体的水会从壶盖气孔流出,如果是热水极易造成烫伤,该双腔体结构不具有使用性,上述专利技术并未涉及到气孔位置的设置,属于公开不充分;

2.公开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茶壶对其材质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茶壶是以紫砂为原材料烧制而成,隔板的材质也属于紫砂,那么当两个腔体同时泡制两种不同的茶叶时,紫砂自身的吸水性和透气性会使得两种茶水间出现细微的串味。其次,由于不同茶叶对水温的要求也不同,当两个腔体中冲泡的是两种不同温度的茶叶时,单层隔板的热传递会使两个腔体的温度很快达到等同温度,会导致茶叶泡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影响口感;

3. 公开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茶壶的壶把设置于壶身,会使得壶身外部的创作空间受到一定限制,影响艺术创作,观赏价值不高。

因此,针对以上方面,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包括壶盖、壶把、壶身、壶脖、壶嘴和壶底,所述壶身内部具有两个隔开的腔体,腔体间留有间隙,间隙的两侧为两个腔体的间隙壁,间隙上方呈凹槽形或凸起形或为平面,便于壶盖底部的凸起或凹槽或平面对齐落入;

所述两个壶嘴固定安装在壶脖,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壶嘴口方向相反,壶嘴下壁底沿与壶身顶沿组接固定,且壶嘴下壁底沿与壶身顶沿的厚度一致,相互匹配组接;

所述壶把固定安装在壶嘴的上表面;

所述壶脖内设有壶口,其内侧壁呈倾斜面;

所述壶盖由壶盖顶、壶盖底和壶盖侧壁构成,壶盖为实心结构或中空结构两种形式,壶盖顶设置壶钮,壶盖底中间线设置有中间线凹槽、凸起或者为平面结构,此时,两个腔体的间隙壁上方的形状、大小与中间线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壶盖侧壁为倾斜面,与壶脖内壁倾斜面相互匹配对应,壶盖校位落入壶口后,壶盖底沿压在腔体口沿上,且壶盖底沿面与腔体口沿面相互贴合;

当壶盖底设有中间线凹槽时,两个腔体的间隙壁上方呈凸起形,大小及形状与凹槽的大小、形状相对应,壶盖落入壶口时,壶盖底中间线凹槽对齐落入间隙壁上方的凸起,壶盖底中间线凹槽两侧设有延墙;

相应地,所述壶盖底中间线设有凸起时,两个腔体的间隙壁上方呈凹槽形,大小及形状与凸起的大小、形状相对应,壶盖落入壶口时,壶盖底中间线的凸起对齐落入间隙壁上方相匹配的凹槽内,此时,在壶盖底中间线凸起的两侧设有延墙,延墙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壶盖底中间线凸起的高度,使壶盖可单独水平的放置在桌面上;

相应地,所述壶盖底中间线为平面结构时,此时,两个间隙壁顶沿也为平面,壶盖底中间线平面两侧设有延墙;

所述壶盖、壶脖、壶嘴或壶把内部设有相互贯通的气道段,组成完整气道,完整气道的外气孔设在壶嘴或壶把的任意位置,内气孔设在壶盖底部,完整气道共有两根,分别对应两个腔体和两个壶嘴,保证了两个腔体及两个壶嘴的独立使用功能;

所述壶盖气道段设在壶盖内部中间线的两侧,与中间线呈垂直方向,壶盖气道段为直线上扬的倾斜气道,气道孔的一端设在壶盖底部中间线凹槽或凸起或平面的两侧,另一端设在壶盖侧壁为侧壁气孔,且两个气道孔的方向相反,壶盖的两个侧壁气孔与壶脖内壁气孔通过壶盖底中间线凹槽或凸起或平面与间隙壁上方的凸起或凹槽或平面校位对接;

所述壶脖气道段与壶嘴气道段或壶把气道段为贯通一体的气道段,其中气道孔的一端设在壶嘴或壶把上,另一端设在壶脖内壁上;

相应地,所述气道还可设置于壶钮内部,此时内气孔位于中空式壶盖内中间线两侧的侧壁上,外气孔位于壶钮上或壶盖底中间线凹槽与腔体间隙相对应的位置,每个内气孔所在的侧壁上方都设有一个固定轴,固定轴活动连接气孔挡板一端,气孔挡板的另一端在重力作用下,始终呈竖直向下状态,气孔挡板面积大于内气孔面积,气孔挡板具有左右摆动的活动空间,壶身向一侧壶嘴倾斜时,该侧气孔挡板重心朝下,与内气孔所在的侧壁面形成张开的夹角,气体从内气孔进入到腔体,使该侧壶嘴能够顺利出水,此时,另一端气孔挡板压盖在内气孔所在的侧壁面上,阻止腔体内的水从内气孔流出至壶外,倾倒完毕,壶体平端水平后,壶盖内的两个气孔挡板再次呈竖直向下状态,所述壶盖底设置过滤孔,以过滤茶叶,使得气孔挡板能够顺利垂摆开、关;

相应地,所述腔体口沿与间隙壁顶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相应地,两个腔体的间隙壁顶沿与间隙左右两侧相互平行的腔体口沿同为一段;

相应地,所述壶身顶沿水平线以上至壶顶之间的倾斜面为壶脖外侧壁,壶底或圈足以上至壶脖以下的外壁为完整面壶身,壶身设置为柱状,既可以是对称的方形柱状、对称的圆形柱状、对称的多边形柱状,也可以是上粗下细形的柱状;

相应地,所述壶身倾斜90°时,上端腔体所对应的壶嘴朝上,该端腔体内的水进入到与其相对应的直线倾斜气道内,所达到的最高水位即为该端直线倾斜气道的最高水位点,最高水位点至外气孔的气道及气道孔可任意朝向,最高水位点至内气孔始终呈向下倾斜状态;内气孔高于腔体的最高水位,两个腔体同时注满水,当壶体向其中一端的壶嘴方向倾斜时,空气从该端气道进入到该端腔体,壶嘴出水,与此同时,另一端腔体的水随着壶体的倾斜流入到腔体上方对应的倾斜式气道内,壶体平端水平后,倾斜式气道中的水流回到该腔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有益效果为:

(1)所述壶盖、壶脖、壶嘴内部设有相互贯通的气道段,组成完整的气道;完整气道分为对称的两根,分别对应两个腔体和两个壶嘴;当壶体向其中一端的壶嘴倾斜时,空气从该端气道进入到该端腔体,壶嘴朝下倾斜出水;与此同时,另一端的壶嘴朝上倾斜,且腔体的水会随着壶体的倾斜流入到该腔体上方对应的倾斜式气道内,壶体平端水平后,倾斜式气道中的水流回到该腔体;该完整气道结构,实现了两个腔体分别通过对应的壶嘴向外出水的正常独立使用功能,解决了腔体内的水从气孔流出的问题;

(2)壶身内部设置两个隔开的腔体,中间留有空隙,较之前仅在壶身腔体内加一层隔板的技术做了改进,实现在可泡制两种不同茶叶的同时,防止两种茶水及两种水温的相互影响,适用于所有材质制成的壶;

(3)所述壶身顶沿水平线以上至壶顶之间的倾斜面为壶脖的外侧壁;壶底或圈足以上至壶脖以下的外壁为完整面壶身,壶嘴固定于壶脖的两端,其中壶嘴的下壁底沿与壶身顶沿匹配固定组接,厚度一致,壶把的纵向两端与壶嘴上表面连接固定;该结构使壶身呈完整表面,方便进行360°艺术创作,具有观赏价值

(4)所述壶身为柱状,其柱状包含:对称的方形柱状、对称的圆形柱状、对称的多边形柱状,以及上粗下细形的柱状,其造型多样,可在不同形状的柱状完整面壶身上进行艺术创作。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所述一种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所述一种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所述一种上粗下细柱状完整面壶身的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所述一种壶身为对称圆柱状的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所述一种壶身为对称圆柱状的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所述一种壶身为对称方柱形的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所述一种壶身为对称棱柱形的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所述一种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壶身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壶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一种气道口在壶钮上的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一种上粗下细柱状完整面壶身的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一种壶身为对称圆柱状的外气孔在壶钮上的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一种壶身为对称圆柱状的外气孔在壶钮上的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一种外气孔在壶盖底部凹槽位置的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一种壶身为对称圆柱状的外气孔在壶盖底部凹槽位置的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所述一种外气孔设在壶把上的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所述一种壶底为圈足的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壶盖底部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中间线为平面结构时的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壶盖;2、壶把;3、壶身;4、壶嘴;5、壶底;6、腔体;7、外气孔;8、内气孔;9、壶脖;10、壶身顶沿;11、中间线;12、气道;13、壶钮;14、固定轴;15、气孔挡板;16、过滤孔;17、间隙壁;18、中间线凹槽;19、凸起;20、延墙;21、壶盖顶;22、壶盖底;23、壶盖侧壁;24、侧壁气孔;25、壶盖底沿;26、腔体口沿;27、间隙壁顶沿;28、圈足;29、壶脖内壁;30、壶脖内壁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5、图8-9所示,一种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包括壶盖1、壶把2、壶身3、壶脖9、壶嘴4和壶底5,所述壶身3内部设置两个隔开的腔体6,腔体6间留有间隙,间隙上方呈凹槽形或凸起形,间隙的两侧为两个腔体6的间隙壁17;

所述的两个壶嘴4固定安装在壶脖9,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壶嘴口方向相反,壶把2固定安装在壶嘴4的上表面;

所述壶盖1由壶盖顶21、壶盖底22和壶盖侧壁23构成,壶盖1为实心结构或中空结构两种形式,壶盖顶21中心设有壶钮13,壶盖底22的中间线11设有中间线凹槽18或凸起19或为平面结构,壶盖侧壁23为倾斜面,与壶脖9内壁倾斜面相互匹配对应;

当壶盖底22的中间线11设有中间线凹槽18时,两个腔体6的间隙壁17上方呈凸起形,大小及形状与中间线凹槽18相对应,壶盖1校位落入壶口后,间隙壁上方的凸起对齐进入壶盖底22中间线凹槽18内,壶盖底沿25压在腔体口沿26上,且壶盖底沿25面与腔体口沿26面相互贴合;

所述壶盖1、壶脖9、壶嘴4或壶把2均设有相互贯通的气道段,组成完整的气道12,完整气道12的外气孔7设在壶嘴4或壶把2的任意位置,内气孔8设在壶盖1底部;

所述壶盖1内设有两个对称并向上倾斜的气道段,与中间线11呈垂直方向,气道孔一端设在壶盖底22的中间线凹槽18或凸起19或为平面的两侧,另一端设在壶盖侧壁23为侧壁气孔24,且两个气道孔的方向相反,壶盖1的两个侧壁气孔24与壶脖内壁气孔30通过壶盖底22中间线凹槽18或凸起19或平面与间隙壁上方的凸起或凹槽或平面校位对接;

所述壶脖9气道段与壶嘴4气道段或壶把2气道段贯通,其中气道孔的一端设在壶嘴4或壶把2上,另一端设在壶脖9内壁;

相应地,所述壶身3倾斜90°时,腔体6内的水进入到与其相对应的直线倾斜气道12内,所达到的最高水位即为该端直线倾斜气道12的最高水位点,最高水位点至外气孔7的气道及气道孔可任意朝向,最高水位点至内气孔8始终呈向下倾斜状态;内气孔8高于腔体6的最高水位,两个腔体6同时注满水,当壶体向其中一端的壶嘴4方向倾斜时,空气从该端气道12进入到该端腔体6,壶嘴4出水,与此同时,另一端腔体6的水会随着壶体的倾斜流入到腔体6上方对应的倾斜式气道12内,壶体平端水平后,倾斜式气道12中的水流回到该腔体6;

相应地,所述腔体口沿26与间隙壁顶沿27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相应地,两个腔体6的间隙壁顶沿27与间隙左右两侧相互平行的腔体口沿26同为一段;

相应地,所述壶身顶沿10水平线以上至壶顶之间的倾斜面为壶脖外侧壁,壶底5或圈足28以上至壶脖9以下的外壁为完整面壶身3;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壶身3为柱状,其柱状既可以是对称的方形柱状、对称的圆形柱状、对称的多边形柱状,也可以是上粗下细形的柱状。

实施例2

如图1-3、图8-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包括壶盖1、壶把2、壶身3、壶脖9、壶嘴4和壶底5,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壶盖底22的中间线11设置凸起19时,两个腔体6的间隙壁17上方呈凹槽形,大小及形状与凸起19的大小、形状相对应,壶盖1盖严壶口,凸起19对齐落入间隙壁17上方相对应的凹槽内,壶盖底22中间线凸起19的两侧设有延墙20,延墙20高度大于或等于壶盖底中间线凸起19的高度,此实施例其他所有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3

如图10-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包括壶盖1、壶把2、壶身3、壶嘴4、壶底5、腔体6、外气孔7、内气孔8、壶脖9、气道12、壶钮13、固定轴14、气孔挡板15、滤孔16,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气道12设在壶钮13内部,此时内气孔8位于中空式壶盖1内中间线11两侧的侧壁上,且内气孔8与壶盖1的中间线11呈垂直方向,外气孔7位于壶钮13上或壶盖底22中间线凹槽18与腔体间隙相对应的位置;

每个内气孔8所在的侧壁上方都设有一个固定轴14,固定轴14活动连接气孔挡板15一端,气孔挡板15的另一端在重力作用下,始终呈竖直向下状态,气孔挡板15面积大于内气孔8面积,气孔挡板15具有左右摆动的活动空间,壶身3向一侧壶嘴4倾斜时,该侧气孔挡板15重心朝下,与内气孔8所在的侧壁面形成张开的夹角,气体从内气孔8进入到腔体6,该侧壶嘴4出水,此时,另一端气孔挡板15压盖在内气孔8所在的侧壁面上,阻止腔体6内的水从内气孔8流出至壶外,倾倒完毕,壶体平端水平后,壶盖1内的两个气孔挡板15再次呈竖直向下状态,且与内气孔8所在的侧壁面平行,气孔挡板15为重心朝下的垂摆式结构;

所述壶盖底22设有过滤孔16,过滤茶叶,此实施例其他所有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4

如图14-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腔体、双壶嘴、双气道的柱状完整面壶身提梁壶,包括壶盖1、壶把2、壶身3、壶嘴4、壶底5、腔体6、外气孔7、内气孔8、壶脖9、气道12、壶钮13、固定轴14、挡板15、滤孔16,本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区别在于,所述气道12设置于壶钮13内部时,内气孔8位于中空式壶盖1内中间线11两侧的侧壁上,两个内气孔8所在的侧壁面方向相反,外气孔7位于壶盖1中间线凹槽18与腔体6间隙相对应的位置,此实施例其他所有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三相同。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案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案的揭示,对于本案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